四川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2012-201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7
四川大学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资料一(免费下载)1.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外科学1999试题资料下载2.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微生物学2000试题资料下载3.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妇产科2000试题资料下载4.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免疫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5.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化学综合2003试题资料下载32.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病理学1993试题资料下载33.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遗传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34.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解剖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35.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遗传学2000试题资料下载36.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遗传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37.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遗传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38.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预防医学综合2003试题资料下载39.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遗传学2001试题资料下载40.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41.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检索语言2002试题资料下载42.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概论2005试题资料下载43.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理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44.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综合2003试题资料下载45.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基础2002试题资料下载72.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005试题资料下载73.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002试题资料下载74.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综合考试(行政管理、社会学)2000试题资料下载75.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综合考试(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2002试题资料下载76.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综合2005试题资料下载77.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综合考试(行政管理)2005试题资料下载78.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精神分析概论2005试题资料下载79.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综合2004试题资料下载80.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001试题资料下载81.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82.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2000试题资料下载83.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2003试题资料下载84.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与行政法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2002试题资料下载110.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分子物理及化学(材料加工工程)2005试题资料下载111.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塑料成型模具设计2002-2003试题资料下载112.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塑料成型工艺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113.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传感器2002-2003试题资料下载114.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传感器技术2005试题资料下载115.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材料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116.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单片机原理及配置2000-2002试题资料下载117.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材料学2005试题资料下载118.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2000-2002试题资料下载119.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含夹具)2000-2002试题资料下载120.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原理2000-2002试题资料下载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1试题资料下载148.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物理化学2002试题资料下载149.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物理化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150.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物理化学2001试题资料下载。
南开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院:131 经济学院考试科目:433 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税务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超额税负担2.税基弹性3.城市维护建设税4.车辆购置税二、选择题(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把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答题纸上;每题2分,共20分)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不同增值税税率的货物或增值税应税劳务,未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其销售额的,其增值税税率的确定方法是:A、从低适用税率B、适用平均税率C、从高适用税率D、适用5%的征收率2.下列车船中,应缴纳车船使用税的是:A、载重量不超过1吨的渔船B、不领行驶执照只在企业内部行驶的汽车C、外籍人员的汽车D、非机动车船3.政府提高税率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反而减少,这种情况反映经济中的税基弹性为:A、大于1B、大于-1C、小于-1D、等于-14.假设需求函数为P=12-0.923Q,供给函数为P=3+0.423Q,那么在政府征收从量税的情况下(即对单位商品课税),税负担分配的结果是:A、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了相同的税负担B、生产者比消费者承担了更大的税负担C、生产者比消费者承担了更小的税负担D、不确定5.下列适用于印花税定额税率的有:A、土地使用证B、专利证C、工商营业执照D、税务登记证6.下列项目免征营业税的有:A、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机构提供的服务B、残疾人提供的劳务C、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劳务,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劳务D、宗教场所举办活动的门票收入7.关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若X为私人产品,则有∑X h=X,其中X h 为家庭h对X的消费,X表示该产品的总供给B、若X为纯公共产品,则有X h=X,其中X h 为家庭h对X的消费,X表示该产品的总供给C、私人产品的消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D、在引入公共产品后的2×2×2模型中,资源最优配置满足MRS'=MRS"=MRT.其中MRS'、MRS"分别为两消费者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T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8.某工业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08年10月5日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450000元,增值税为76500元;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购进运输费用22500元,取得普通发票。
2019一、单选。
(16题,每题1分)考到生产型、消费型、收入型增值税行政处罚的种类销售折让(注意2018.5.1后增值税率改为16%)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还有一些原理问题吧真的都很简单把轻一做三遍这都是小问题二、多选考到了一个特许权使用费经济赔偿算不算入特许权使用费其他的都不难还是那句话轻一上的知识要全面掌握三、名词解释定期定额计税依据税务行政诉讼税基式减免非居民企业四、简答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和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列举本年个人所得税修改内容(至少六条)属地原则的内容还有什么原则它们的区别是什么五、计算题1.增值税2.消费税(化妆品)3.企业所得税(一些调增调减注意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是8%)4.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年终一次性奖金、受赠房地产转让、债权转让,都很常规,不难)5.纳税检查(今年连分录都没让改直接让你指出错误然后算下要补交的各种税啥的都告诉你要算哪些了真的非常简单)六、论述题给了一段材料问为什么现在企业纳税时间和纳税次数都减少了问应当如何改善营商环境2018一、单选。
(15题,每题1分)都比较简单第一题是问税收三性不包括哪个。
有一题算个税的是工资3000,又拿了一个季度的奖金1500,计算应缴个税。
有一题算劳务报酬的个税,要记住劳务超过20000要加成征收,还直接捐赠了一些钱,直接捐赠是不能抵扣的,但是依法捐赠的也是有限额扣除的。
有一题是问今年增值税税率取消了哪一档。
有一题是问纳税人在我国居住满5年应该如何纳税。
二、多选。
(8题,每题2分,少选但选对给0.5分,错选不给分)第一题是问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了哪些税种,其实这个我比较困他问的是开会谈到的还是要改革的。
其他的没什么特点,就忘了。
三、名词解释。
(5题,每题5分)1.税收的行政效率2.收入型增值税3.税收筹划4.居民企业5.经济性双重征税四、简答题。
(4题,每题8分)1.税法与宪法、民法、刑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与区别。
2012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税收效率原则的涵义。
答: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征税给社会带来的非税款负担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税收的超额负担;另一类是征税过程中本身承担的负担,又称征纳费用。
税收的效率也因此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即税收的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1)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应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即要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尽量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
税收经济效率是从税收与经济关系角度,将税收置于经济运行过程之中,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影响状况。
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是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
在有利于国民经济有效运转的前提下,提高税收经济效率的路径包括:①尽可能压低税收的征收数额,减少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度;②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并在市场机制失灵时,将税收作为调节杠杆加以有效纠正。
(2)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是指政府应该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获得税收收入。
有效率就要求税收的征收费用和奉行费用尽可能最小化,而税收尽可能最大化。
对征税主体来说,行政效率通过一定时期的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的对比加以衡量。
提高税收本身效率的途径如下:①以先进科学方法管理税务,节省管理费用;②简化税制,以便更易于掌握纳税人,压低执行费用;③尽可能将执行费用转化为管理费用,减少纳税人负担或费用分布的不公,增加税务支出的透明度。
2.营业税起征点的标准及适用范围。
答:根据相关税法的相关规定,纳税人营业额未达到规定的营业税起征点的,免征营业税;达到起征点的,全额计算缴纳营业税。
(1)幅度标准规定:①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②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300~500元。
(2)适用范围: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招生专业:税务硕士考试科目:税务专业基础(433)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
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税收与行政收费的根本区别在于税收具有()。
A.固定性B.无惩罚性C.无偿性D.及时性【答案】C【解析】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其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而“税”与“费”的根本区别在于:“税”具有无偿性,而“费”则具有有偿性。
2.下列我国现行税种中属于间接税的是()。
A.车船税B.消费税C.资源税D.个人所得税【答案】B【解析】按照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即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由纳税人转嫁出去,必须由自己负担的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间接税是指税负可以由纳税人转嫁出去,由他人负担的各税种,如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由此可以判断,B项属于间接税,而ACD三项均属于直接税。
3.国际上对不动产所得来源地的确定,通常的判定依据是()。
A.取得收入地B.不动产所在地C.收入支付地D.不动产所有人的居住地【答案】B【解析】国际上一般都是以不动产的所在地或坐落地为依据来确定不动产所得的来源地,应由不动产的所在地或坐落地国家行使收入来源地管辖权。
4.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具体包括()。
A.代扣代缴义务人B.负税人C.代收代缴义务人D.自然人或法人【答案】D【解析】从法律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两种。
负税人一般是指税收的实际负担者,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存在税负转嫁,纳税人和负税人往往不相符。
5.政府课税影响了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了纳税人的经济决策,税收的这种效应称为()。
A.替代效应B.非中性效应C.正效应D.收入效应【答案】B【解析】税收作为国家强制和无偿占有社会产品的方式,总会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发生影响,对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税收实际上是“非中性”的。
2014年南开大学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转移支付
2.收支两条线
3.税务登记
4.直接税和间接税
二、选择题
略
三、简答题
1.我国财政功能的分类
2.局部均衡分析税收归宿的结论和缺陷。
3.如何解决国际重复征税问题。
四、画图
1.画洛伦茨曲线的,并要求回答财税政策调节收入分配。
2.计算题
个人所得税的综合计算,包含了工资薪金所得、偶然所得、利息所得、境外所得扣除、个人年终奖金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一次性收入畸高所得等等。
五、论述题
1.论述发达国家财政分权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2.营改增的背景、意义、改革框架、对今后税制改革的影响。
201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税务专业基础》试题注意事项:1.所有题目答案均须写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在该试题上作答无效;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一、名称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1.税负转嫁2.居民纳税人3.独立交易原则4.转让定价二、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税收筹划与避税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降低税负的合法税务管理行为,但逃税与上述两个概念有较大差别。
()2.税收筹划的风险性与收益性成正比。
()3.税收筹划不在于能够节约多少税金,而在于是否能够在规避税务风险基础上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
()4.“营改增”之后,企业的税负会大幅降低,不论什么行业,均是如此。
原因在于增值税制度与营业税制度相比,可以避免重复征税,所以税负自然会下降。
()5.会计与税法差异,一般不会影响税收筹划的结果。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8分,共计24分)1.简述税收法定的含义。
2.简述“营改增”对中国税制改革的意义。
3.简述实质课税原则。
四、计算题(共2题,每题18分,共计36分)1.公民李某提供了下列纳税资料,确认其2015年12月取得以下几笔收入:(1)李某为一企业董事会成员,本月实际取得工资收入2640元(已扣除按国家规定比例上缴的住房公积金360元),独生子女补贴200元,年终奖30000元。
(2)因投保财产遭受损失,取得保险赔款5000元;另外本月还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200元,集资利息1800元。
(3)李某共有2套住房,本月将在另一城市六个月前购买的一套住宅出售,取得转让收入150000元,该住宅原值80000元,卖房时支付有关税费8500元、广告费1500元。
(4)李某因在国外某公司投资,本月取得该国净利息所得3000美元,已被扣缴所得税600美元(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为6.5:1)。
(5)李某与他人共同编写一本著作《税收管理》,取得稿酬20000元,各分得10000元。
(6)本月接受邀请给一单位讲学2次,第一次取得报酬20000元,第二次取得报酬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