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一章 绪论
- 格式:pptx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46
管理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说明:本答案非官方答案,仅为自我评估参考使用。
第一章 绪论课后习题:1.P32.P33.P1604.P135.P126.从机会成本角度解释7.从机会成本角度解释8. 从机会成本角度解释9. (1)5000 8500(2)5000-8500=-3500元350010. (1) 1200×3+1500×5+1600×2=14300 万元(2)1600×5+1500×5=15500 万元(3)1600×10=16000万元11.运营费用:贷款×0.1×4+4×4机会成本:运营费用+最高价格+8000×4运营收入: 12×4=48必须满足运营收入-机会成本-正常利润=0得最高价格 188571元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1.略2.略3.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才能自由的进出,才能实现随着价格的变化迅速的调整产量。
4.辨析需求与需求量之间的区别5.略6.最高限价:供不应求,出现黑市;最低限价:生产过剩7.(1)需求增加,P上升,Q上升(2)需求增加,P上升,Q上升(3)供给左移,P上升,Q下降(4)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5)供给左移,P上升,Q下降(6)需求增加,P上升,Q上升(7)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8)供给右移,P下降,Q上升8.(1)需求左移(2)需求右移(3)需求右移(4)需求不变9. (1)替代品价格下降,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2)替代品增多,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3)收入上升,需求上升,P上升,Q上升(4)无影响(5)成本上升,供给左移,P上升,Q下降(6)成本降低,供给右移,P下降,Q上升(7)替代品价格上升,需求上升,P上升,Q上升(8)偏好变化,需求下降,P下降,Q下降10. 价格上升为8美分11.这些对话预期了对商品未来价格上升的预期。
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4、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安静状态)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2、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3、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膜的超极化。
4、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阈或阈上刺激时,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5、“全或无”现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既可触发动作电位,其幅度立即达到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6、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3、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4、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用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7、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和胶原等)接触而启动。
8、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9、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和供血者的血清做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
用以判断血型是否相合。
第四章血液循环1、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中国地理》第一章绪论1.中国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季风影响显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历史发展独特、人类影响活动深刻,资源丰富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迅速地域差异显著。
第二章自然结构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二、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②山脉众多,起伏显著(南北,东西,北西,北东)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二、中国地貌格局对自然景观形成的作用及其影响:三、中国水热结构的特征:1.气温:冬季西北风,极地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南北差异大夏季东南风,气温上升,暖湿气团控制,全国气温上升2.降水:①我国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②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其特点是:降水量越大变率越小;降水量越小变率越大(极锋气旋性降水的区域和季节,降水变率小;湿润地区雨季;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干季;山地迎风坡背风坡)四、几种天气变化及影响1.寒潮:①成因:北极地区冷空气迅速南移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造成大风降温风速猛增,偶尔伴有雨雪天气②影响:在黄河以南地区冻雨给交通、通信、工业带来影响;很多地区出现冻害,有时的暴风雪甚至给牧区带来严重灾害2.梅雨:成因:初夏太平洋副高脊北移到北纬20度附近此时大陆低压强青藏热低压形成,西南季风盛行,而中纬度冷空气南下锋面发生波动造成江淮流域降雨3.台风:赤道辐合带和东风波,使大量湿热空气上升释放潜热五、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①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②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③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④土地利用强度大退化现象严重⑤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六、土地资源结构1.耕地数量与质量:①总体偏低,分布集中,经济发展区域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复合②中部东部地区等别较高,西部东北地区等别较低耕地限制类型:受洪涝限制、盐碱限制、土质过黏过沙的限制、水分限制与温度限制2.后备耕地资源:①后备耕地资源数量与分布a.区域分布:以西北干旱地区最多,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较少且分布零散;b.社会经济:主要分布在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欠发达地区;c.水热条件:一年一热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②后备耕地资源质量:较差可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地(改良困难)七、中国水资源特征:1.总量大,类型多2.时空分布不均①空间分布:很不均匀,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②时间分布:受季风环流影响,年际和年内变化都很大☆水资源总量: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产水量☆中国地下水划为:松散沉积物孔隙水、裂隙水、孔隙裂隙水和岩溶水。
习题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医学伦理学习题集二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特色方法是()A、心理分析法B、案例分析法C 、系统的方法D、医德评价2、医学伦理学属于()A、应用规范伦理学B、非规范伦理学C、描述伦理学D、元伦理学3、医学道德是一种()A、职业道德B、公民道德C 、社会公德D、家庭道德4、医学道德认识是指医务人员对医德()的理解和接受A、喜好B、爱慕C、理论D、评价5、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特色方法是()A、心理分析法B、历史分析法C、归纳法D、案例分析法6、道德的一般本质是()A 特殊的规范体系B 一种社会意识C人的自觉意识D 人类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7、下列不属于道德实践活动现象的是()A.道德教育B.道德修养C.道德意志D.道德评价8、()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道德类型A.共产主义社会道德B.资本主义社会道德C.封建社会道德D.原始社会道德9、()不是道德的特点A.渗透性B.分割性C.稳定性D.依存性10、关于医德情感,正确的说法是()A.它与医德义务无关B.它以医务人员个人的需要为前提C. 它是医务人员内心体验的自然流露D.它是医务人员的盲目冲动11、慎独既是医务人员的修养境界,也是重要的()概念和规范。
A.伦理学B.道德学C.心理学D.行为学12、道德评价的标准是()。
A、权利B、善与恶C、法律D、原则13、卫生资源宏观分配的伦理原则是()A、重视预防原则B 、不伤害原则C、分配原则D、人人平等原则二、多选题1、道德是依靠()来维持的。
A、社会舆论B、内心信念C、传统习俗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E、效果与动机的统一2、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有()A、防病治病B、救死扶伤C、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D、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E、以上都不是3、属于医德教育特点的是()A.实践性B.多样性C.变动性D.长期性E.他律性三、判断题1、医学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一般指医务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2、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南作用。
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第一章绪论1 组织:是指人体内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2 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3 系统:在人体内,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4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这样的姿势称解剖学姿势第二章基本组织1 血液:是红色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
占体重7%~8%2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接触点,称为突触第三章运动系统1 骨骼骨与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称骨骼2 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装置称骨连接3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共同围成的孔,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4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两侧平对第2 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5 翼点:位于颅外侧颞窝区,为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处,呈“H”形,为薄弱区,内有脑膜中A前支通过。
骨折已引起颅内血肿。
6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它的周围部称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称髓核7 颅囟:新生儿的颅盖骨骨化尚未全部完成,骨与骨之间还保留有一定面积的结缔组织膜,其中面积较大称为颅囟8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9 弓状线(半环线):在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呈凸向上的弓形。
10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11关节腔: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12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第四章消化系统+1 咽峡: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通往咽的门户2 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3 齿状线(肛皮线):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4 麦氏点:约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此点称麦氏点5 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单位,呈多面棱柱状,主要由肝细胞组成。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1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是高等数学的绪论,其中介绍了数学的定义、作用、历史及其发展等。
在第一章中,数学是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其结构、关系及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由实数、整数、有理数、分数和平面几何等基本概念组成,用各种计算、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方法来描述客观的现象或思想的抽象模型,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另外,数学涉及到它在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数学发展史从古代有算术、代数、几何等学科,逐渐发展至近代以及现代,学科不断壮大,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2 第二章:初等数学第二章主要介绍初等数学,包括数论、向量运算、数列和统计等。
数论是计算数值的研究,它涉及到质数分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随机数等概念,数论在正文、加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向量运算是向量和向量、向量和物体之间的运算关系,它包括线性组合、内积、外积等,向量运算在物理、声学、飞行、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数列是按数次递增或递减的数值序列,它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比如阶乘及斐波那契数列,它们能够描述物理几何尺寸及次序关系,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最后,统计是从测量、计数、比较等不同数据中抽象出的概念,它包括平均数、标准差、概率分布等,是综合应用概率论、数理逻辑及数学知识。
统计学主要用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意见、举措等,对于改进社会的规划、预防未来的决策都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数学的定义、作用、历史及其发展,第二章介绍了初等数学,包括数论、向量运算、数列和统计等,它们都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知识。
第一章绪论内科护理学是认识疾病,防治疾病,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的学科。
●护理的定义1980年ANA(美国护士协会)对护理新的解释认为“每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都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对这种反应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护理措施)称为护理”。
简述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学的影响。
(1)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下,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整体的人,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
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基本方法。
同此,护理不再是简单职业,而是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业。
(2)新的医学模式使护理实践及护理教育发生重要变化,利用整体护理思想指导护士的护理活动,护理患者不仅仅是护理疾病,而是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
简述护理程序的特性。
答:(1)在护理实践中使用护理程序的目的是保证护士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需要提供个体化的护理。
(2)护理程序的运用需要护士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3)护理程序的运用是以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保健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基础的。
(4)护理程序具有普遍适用性。
无论护理对象是个人、家庭还是社区,无论护理工作的场所是医院、诊所还是老人院,护士都可以运用护理程序提供护理服务。
●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说应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护理程序包括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
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生命过程及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说明,是针对计划、实施级评价的基础。
目标的陈述常包括以下几个成分:主语、谓语、行为标准及评价时间。
简述护理程序的特性。
答:(1)在护理实践中使用护理程序的目的是保证护士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需要提供个体化的护理。
(2)护理程序的运用需要护士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3)护理程序的运用是以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保健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基础的。
结构力学(二)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3.(判断题) 图示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A. 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B. 几何不变,有一个多余约束C. 瞬变体系D. 几何不变,有2个多余约束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5.(单选题) 图示体系为。
A. 几何常变体系B.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C. 瞬变体系D. 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A. 几何常变体系B.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C. 瞬变体系D. 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8.(判断题) 下图的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
()答题:对. 错. (已提交)参考答案:×问题解析:A. 几何常变体系B.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C. 瞬变体系D. 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10.(单选题) 下图所示正六边形体系为。
A. 几何常变体系B.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C. 瞬变体系D. 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问题解析: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问题解析:4.(判断题) 如图所示力作用在梁上,最右边支座反力不为0。
()答题:对. 错. (已提交)6.(单选题) 图示两结构及其受载状态,它们的内力符合:()A. 弯矩相同,剪力不同B. 弯矩相同,轴力不同C. 弯矩不同,剪力相同D. 弯矩不同,轴力不同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B问题解析:7.(单选题) 图示结构MDC(设下侧受拉为正)为:()A. -PaB. PaC. -Pa/2D. -Pa/2答题: A. B. C. D. (已提交)参考答案:C8.(单选题) 图a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