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习阅读长文理思路、品词句、悟写法的基本方法。
3、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学习方法,拓展阅读动物小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习掌握阅读长文理思路、品词句、悟写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阅读长文的基本方法,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拓展阅读。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打一动物名)蚂蚁你坐我不坐,我行你不行。
你睡躺得平,我睡站到明。
(打一动物名) 马“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
”2.对,是松鼠,同学们的反应真快!老师奖励几张关于松鼠的给你们欣赏欣赏。
(电脑出示松鼠)。
假如这样可爱的小松鼠一不小心跑进了你的家中,请你想象一下,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和松鼠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吗?”3、板书课题,激趣读文。
同学们,就有这么一位幸运的孩子,有一天,一只小松鼠突然跑进了他的家,后来发生了许多离奇的事。
(板书课题:跑进家来的松鼠)(二)、理思路,明大意1、到底发生了什么离奇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请打开课本118页,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松在“我”家做了哪些趣事?2、检查自读情况:(1)我会读:储chǔ备贮zhù存蹿cuān了出来烟囱cōng(2)汇报: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并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的内容。
(让学生上去板书)3、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明学法:这篇课文有1149个字,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一篇长文。
学习这样的长文,一定要讲究方法:除理解课文内容外,我们还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刚才我们用浏览的方法懂得了松鼠在作者家做的趣事有哪些,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松鼠》导学案Xx中学七年级备课组主备:xxx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准确把握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3、准确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预习导学1、关于松鼠相关知识《辞海》中的“松鼠”条目:松鼠亦称灰鼠。
哺乳纲,松鼠科。
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
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
冬季耳有毛簇。
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
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用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
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
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动物学》中关于松鼠的介绍:经济价值高的动物,根据他们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肉用兽、毛皮兽和药用兽三类。
毛皮兽有水獭和松鼠等。
松鼠栖息在树林中,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等地,毛皮可以做成大衣,尾毛可以制笔。
2、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说明文。
说明文总的要求是用“说”的手段达到“明”的目的。
特点是:一客观性。
不论是介绍事物,剖析事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应。
二科学性。
说明文的任务之一就是介绍科学知识,给人以真知。
三实用性。
说明文要求词能达意,词尽意旨,使人“明其言,知其意”。
说明文有多种样式,科学小品是其中一种。
科学小品有两个特点:一短小精练。
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学性。
二玲珑活泼。
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叙述可描写,它通俗易懂,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富于情趣,引人入胜。
《松鼠》一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 。
作者__________ ,是 _____ 国博物学家,科学家,贵族家庭出生,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皇家科学院,曾任法国皇家植物园园长,是净化思想的先驱者,著有36卷。
自学指导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能体现松鼠总特点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设置童话情景,让学生理解松鼠为什么要种松树。
3、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白植树造林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松鼠为什么要种松树,从而激发学生种树,保护我们身边的树木。
【教学难点】松鼠种松树是为了有松果吃,而我们种树是为了什么?如何将这两个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讨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松果和一颗松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进一步认识松果和松鼠,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孩子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围绕注意饮食营养随机点评)2、你们知道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吗?(松果)3、让学生拿好事先发的松果,尝尝松籽的味道,让学生说说自己喜不喜欢吃。
然后指明松鼠喜欢吃松果上的松籽。
4、了解松鼠。
(展示课件)刚才孩子们看了松鼠的,可以说()的松鼠。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松鼠和松果的亲密关系1、刚才孩子们说了很多形容松鼠的词语,读读课文,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啊?2、抽学生回答,引导说出“聪明活泼”这个词语。
3、小松鼠喜欢吃松果吗,你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4、如果你是一只爱吃松果的小松鼠,面前就有许多松果,你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拿起松果说一说,体会松鼠有松果吃的喜悦心情。
)5、松鼠喜欢吃松果,一个接一个的吃下去,结果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说出总有一天松果会吃完的)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松鼠为什么要种松树1、松鼠吃松果时,想起了什么:读一读,勾一勾。
2、说一说:为什么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原来的松树到哪儿去了?3、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会怎样?(引导学生说出书上“光秃秃”一词)4、出示课件:教师配音解说一个有关树木被砍光而变得光秃秃的而使村庄发生变化的故事。
17.松鼠1、认识"写别、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会写"松鼠、乖巧"等词语.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一、内容详解课文抓住松鼠乖巧驯良的外形特点、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高超的搭窝技巧进行细至而生动的介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第1自然段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动物,乖巧、驯良,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相等方面介绍松鼠的外形特点。
第2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规律: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并且白天休息,夜晚才出来活动。
第3自然段侧重表现它机警敏捷的行为特征,从“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时松鼠的反应来表现它的机警,从它蹦跳的动作表现它的敏捷,从它喜欢秋存冬粮来表现的聪明。
第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及窝口的特点来表现它的聪明能干。
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换毛时间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
课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准确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方面与《太阳》有很大的不同。
从表达方法来看,《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本文主要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写松鼠吃东西,“像人们用手一样”;写松鼠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如,描述松鼠外形时,用了“玲珑的小面孔”“帽缨形的美丽尾巴”“直竖着身子”等,让我们不用看图也能想象出松鼠小巧可爱的模样。
描述松鼠习性时,对松鼠警觉性强、储存粮食等内容的描写,读起来让人对松鼠顿生喜爱之情。
松鼠第一课时:松鼠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导学目标:1. 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和基本习性。
2. 掌握松鼠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
3. 理解松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松鼠的外貌特征1. 头部:头部呈圆锥状,耳朵尖,具有敏锐的听觉。
2. 眼睛:大眼睛,视力较好,适应于跳跃和攀爬。
3. 毛色:主要为棕灰色,背部有黑色横纹,腹部为白色。
4. 尾巴:尾巴长,呈扁平状,具有平衡功能。
二、松鼠的基本习性1. 饮食习性:以果实、种子、坚果和昆虫为食。
2. 行动习性:擅长攀爬和跳跃,敏捷灵活。
3. 繁殖习性:一般每年繁殖一次,产仔4-6只。
4. 活动时间:以白天活动为主,夜晚多休息。
三、松鼠的生活环境1. 栖息地:主要栖息于森林、林缘地带、公园和城市居民区。
2. 洞穴:喜欢在树洞、地洞或筑巢中生活。
3. 立秋:对树木植物的种子散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松鼠的生态影响1. 种子散播:松鼠是植物种子的重要传播者,对森林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2. 食物链:作为食肉动物的猎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导学提问:1. 松鼠的外貌特征有哪些?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2. 松鼠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它们喜欢吃什么?3. 松鼠主要栖息在哪些地方?它们对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课堂讨论和展示: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松鼠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对松鼠的了解,增强学习兴趣。
作业布置:观察家附近是否有松鼠的存在,记录观察到的松鼠活动,并写一篇观察报告。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影响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让人们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上文提到的外貌特征和基本习性外,松鼠还有一些有趣的生活习性和习惯。
松鼠的社会行为十分有趣。
它们通常是独居的,但在特定时期会有一定的社会性。
在繁殖季节,雄松鼠会追逐雌性进行求偶行为,而母亲松鼠会和自己的幼崽一起生活一段时间。
《松鼠》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松鼠》,学生能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食性及特点,培养对自然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一、课前导入1.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对松鼠的印象,或者自己在生活中曾经看到或者了解到的关于松鼠的信息。
2. 播放一段关于松鼠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视觉方式接触到这种可爱的小动物。
二、整体阅读1.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松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食性等基本信息。
2.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细节,例如松鼠的毛色、体形、尾巴等特点,以及它们的行动方式和生存技巧。
3. 鼓励学生思考,通过松鼠的形象了解到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
三、深度分析1. 引导学生探讨松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它们在森林中的地位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2. 让学生思考,松鼠作为一种杂食性动物,如何找到合适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维持生存。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松鼠及其生存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动物和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主研究其他与松鼠相关的知识,例如不同种类的松鼠、松鼠在世界各地的分布等,拓展他们的视野。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到自然环境中寻找松鼠的踪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松鼠的喜爱和保护,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课后反思1. 让学生反思本课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对松鼠的新认识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保护动物和环境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中,落实学到的知识和意识。
3.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积极参与保护动物的活动,成为环保事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松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成为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环保人士,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课时一、导入1. 引入话题:你们知道松鼠是什么动物吗?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 激发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关于松鼠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
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学情分析】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识字掌握得比较好。
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
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我结合小松鼠进行情景创设来进行教学,把重点放在识字。
使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
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1、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认识“聪”、“活”“泼”“忽”“然”“眨”“如”“总”“以”“主”“意”11个生字,并结合实际生活给“活”“然”“主”“总”四个生字组词(或者用词说话),在老师的指导下区分“以”“意”的读音和字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100%的学生能够按笔顺端正地在田字格里写“意”“总”两个生字,并给两个生字组词。
3、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至少说出四种识字方法。
4、95%学生能不错字、不停顿的读通全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松鼠和松果发生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说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2、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说说它最喜欢吃什么。
(随机板书松鼠松果)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1)完整板书:松鼠和松果(齐读课题)(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了解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好地交融在一起。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丰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目标是了解不同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唤起对动物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保护动物的热情。
在学习《松鼠》一文之前,学生就已经接触过一个单元的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类别、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都不陌生。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对象松鼠的特征与习性,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体会科学小品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三、教学重点:1、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3、形象、生动的说明。
四、教学难点:形象、生动的说明。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这个新朋友就藏在马上要播放的动画片里,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位新朋友。
(引出松鼠)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测预习:A、请正确朗读以下词语。
明确:驯(xùn)良矫(jiǎo)健玲(líng)珑(l óng)帽缨(yīng)机警(jǐng)蛰(zhé)伏苔(tái)藓(xiǎn)榉(jǔ)实橡栗(lì)榛(zhēn)子B、完成填空:松鼠是一种的小动物。
明确:漂亮、驯良、乖巧。
(文中第一自然段勾画)(2)快速默读课文,如果你是一只小松鼠,请你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结合课文,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提醒学生圈点勾画)明确:面容和肢体:清秀、矫健漂亮好看的尾巴:帽缨形、翘吃东西的样子:前爪送、坐活动范围:树林(不侵犯人类)驯良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主食品种:果实(不伤害人畜)动作:过水、警觉、跑跳乖巧筑窝:选址、建造、居住、窝口的盖子(3)简单复习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懂得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2、模仿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会写简单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
教材分析:《松鼠》是一篇有代表性的说明文范文。
初一学过的几篇课文侧重于说明的目的、特点,而本册说明文教学重点侧重说明的顺序。
这样两者结合便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突出说明文的特色,培养学生学会鉴赏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1、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丰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又给我们介绍了松鼠的哪些方面内容。
2、自学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让你了解了松鼠的哪些方面内容?(联系课文交流自学结果,练习概括文章的内容。
)3、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三个特点呢?先介绍自己的“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再说说“我”的“驯良”:活动范围:树林;活动时间:晚上;常吃食物: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等。
最后说说我的“乖巧”:从动作、行为上: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从搭窝特点上:选择窝址、搭窝过程、窝口设计4、那能否颠倒介绍的顺序呢?(注意理解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5、思维拓展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请说出来。
6、比较阅读,感知说明文语文。
投影一段平实说明的材料: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辞海》: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
体长20—28厘米。
尾蓬松,长16—24厘米。
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
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窝,或利用鸦、雀的废巢。
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产5—10仔。
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
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比较文章和投影各自的特点。
7、课堂训练学习了本文后,写一个说明文片断,完成习作《介绍一个动物》,抓住它的一两个特点,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松鼠》一课的生字词。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抓住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结合语文天地,引导学生学会用表示顺序的词语说话。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解决课后生字词。
2、熟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3、通过松鼠有关资料的查找活动,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二、学生交流资料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你对松鼠了解什么,知道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
(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们谈感受: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
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
(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
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学生总结:并板书: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熟读课文后,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五、生字自学检测1、教师检测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2、书写生字的练习。
六、作业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及特征。
17《松鼠》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师:我们刚刚结束了《太阳》一课的学习,大家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吗?2.生:《太阳》一文主要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以及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做假设。
3.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篇写动物的说明文,就是法国作家布封的《松鼠》。
4.板书课题:松鼠读课题。
(注意正音记字形:松,平舌音;鼠,翘舌音,注意字的结构、笔画笔顺。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驯、矫、歇、杈”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课文中准确地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能在阅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找出课文中写松鼠特点的句子,体会表达上的不同。
2.再读课文,勾画批注,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欣赏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字词运用(一)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1.要求会认的字。
驯x ùn 矫ji ǎo 歇xi ē 杈ch à 藓xi ǎn 狭xi á 勉mi ǎn 锥zhu ī2.要求会写的字。
鼠 秀 玲 珑 歇 窝 滑 拾 狭 勉 梳3.读读写写下面的词语。
松鼠 乖巧 清秀 玲珑 歇凉 追逐 警觉触动 光滑 编扎 狭窄 勉强 脱落 梳理(二)词语解释。
驯良:温顺善良。
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精巧细致。
蛰伏:本文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三)近义词。
驯良——和善 矫健——强健 玲珑——灵巧宽敞——宽阔 狭窄——狭小 遮蔽——遮掩(四)反义词。
驯良——顽劣 喜欢——讨厌 敏捷——迟钝宽敞——狭小轻快——笨拙强烈——柔弱(五)辨析关联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4、与《鲸》对比,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⑴正确读记课后生字及目标1中的词语。
⑵自由赛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理解“漂亮、驯良、乖巧”的意思;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自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从()()()()()()()几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作者都运用了()说明方法。
4、自读第二自然段:⑴按“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把第二自然段分为两层。
⑵作者从“活动范围在树上不在住宅区、活动时间在晚上不在白天说明松鼠()(),突出它()的性格特点。
5、自读第三自然段,作者从()()()()()几方面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作者都用了()说明方法。
6、自读第四自然段。
作者从()()()()四方面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说明松鼠(),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7、讨论:与《鲸》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鲸介绍形体特点,生活习惯。
简单朴实准确松鼠介绍外貌、性格、行为8、交流“鲸”的课外资料,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一、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初步了解松鼠漂亮、乖巧、训良、讨人喜欢的特点1、“驯良”什么意思?试举例说明。
2、“乖巧”什么意思?试举例说明。
3、找出“漂亮、驯良、乖巧”对应的自然段。
二、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松鼠漂亮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三、指导阅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松鼠“训良”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四、指导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五、指导阅读第四自然段,深入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五、合作学习,对照异同,探究写法六、转换迁移,训练运用二、练习提纲用本课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课文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在第一课时,我安排的是从外形上感受松鼠的美丽,从活动、搭窝这两个方面感受松鼠的机灵和可爱。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五年级是练习表达的关键期,因此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1、有关松鼠的资料(教学挂图)2、准备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教学设计: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
”对啦,是松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
(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出示生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生词)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谁有信心来读一下?(悬念教学法)2、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①听动画小故事《小松鼠找花生》,听后互相交流小松鼠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情景教学法)②过渡语: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怎么读呢?可以自己大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间互相读,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错的地方互相给予纠正。
读完了再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外形、活动、吃食、搭窝)(朗读教学法:自读、互读)3、学生汇报、交流。
松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2分钟):二、1、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概括分析出松鼠的特征(重点);2、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及说明的顺序;3、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语言特点(难点);4、自觉养成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自主学习(5分钟):1、你能读准并写出以下生字吗?驯良矫健蛰伏苔藓榛子榉实褐色帽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各组交叉检查、评分,朗读,即时听写,检查效果)2、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总特点————具体介绍————补充说明(第1节)(2——5节)(第6节)结构:由总到分(再补充说明)(目的让学生明白说明文总分的结构。
)三、课堂合作探究(18分钟):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小动物?1、学生独学2分钟;2、学生合作讨论(4分钟)3、各组抽签展示+学生点评4、适时穿插阅读,加深印象。
5、总结概括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要求:以“我是一只的松鼠,我,所以很讨人喜欢”的第一人称的格式进行介绍,要抓住各段落里描述松鼠的特点。
四、品味语言(10分钟):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一)准确的语言:例1、例1、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用词很准确。
2、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3、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
4、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
5、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以例为鉴,学生准备1分钟,后进行抢答加分。
这题要赶在时间上,要学生做好预习准备,才能抢答激烈,体现学风,体现教学精彩的细节)(二)生动的语言:运用拟人手法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
请找出课文哪些句子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松鼠的什么特点?例1、“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资料。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感情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习按必须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1、《松鼠》课件。
2、让学生画松鼠的外形。
3、松鼠头饰及。
教学过程:一、复习: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松鼠》,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开一开小火车。
二、讲授新课:(一)松鼠的外形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松鼠是一只美丽的小动物。
此刻,请你们把这只美丽的小动物请出来,跟小组的同学介绍它的外形。
1、看图说说这只美丽的小松鼠。
2、出示第一段,完成练习。
恩,真棒!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们想不想明白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二)松鼠的生活习性1、自读课文第2—4自然段,找一找松鼠的生活习性。
2、谁来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汇报:活动、住、吃。
3、同学们都很认真看书,一下子就把松鼠的生活习性找出来了。
此刻,请你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方面,自己学习一下,再和同桌交流。
(1)第二自然段找来中心句、三种活动状况:受干扰夏夜白天(2)第三自然段1、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用“先……再……然后……还……”说一句话。
2、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3)第四自然段1、表演:比动作(松鼠怎样吃东西)2、三个“它们”各指什么?三、欣赏是啊,松鼠是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爱的小生灵,让我们一齐来欣赏吧!(播放:动物)1、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2、想不想模仿《松鼠》的写法?3、让我们一齐来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松鼠的可爱、机灵。
四、布置作业回家后,请同学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模仿《松鼠》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松鼠》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可爱的小生灵”中的一课,本课为第二课时,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1、外形特点:课前先布置学生画松鼠,用一两句话介绍松鼠的外形,然后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松鼠的外形,使学生的头脑中构成清晰的松鼠形象,懂得介绍动物外形要按必须的顺序。
《松鼠》导学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驯良()矫健()蛰伏()惹恼()苔藓()()勉强()狭窄()编扎()遮蔽()()2.根据拼音写汉字。
躲cáng()帽yīng()遮bì()分chà()lì()害 guāi()巧 líng()珑 xiē()凉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1.作者写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这几个词可否调换?2. 漂亮、驯良、乖巧这几个词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说明松鼠这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的?3.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哪个方面描写的最细?4. 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其漂亮?请找出来,作具体的分析。
5. 文中哪些词语反映出松鼠尾巴的特色。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阅读理解沙丁鱼在多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纳米比亚大西洋沿岸附近海域常常会出现大批鱼类和海洋甲壳类生物的死亡。
经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海洋里的浮游植物腐烂而释放出来的有毒二氧化硫气味。
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这种有毒二氧化硫气体的散发,在一段时间会出现明显的停顿。
直至两年前,美国研究人员巴库和南非研究人员维克斯发现:有毒气体的散发停顿期,正是当地沙丁鱼的繁殖期。
意外收获让科学家加紧了研究步骤,通过反复计算,终于推测出原来是数百万的沙丁鱼吃掉了将要飘向海岸线的浮游植物,因而减少了气体散发。
(3)沙丁鱼是鲱鱼家族的一员,栖于海水表层,体上部浅绿蓝色,腹面银白色,体长达40厘米。
一般100克以上的沙丁鱼营养价值最高,含油量在15%至20%之间。
它繁殖能力极强,全年产卵。
如果没有意外干扰,它可存活13年之久,可谓鱼类中是寿星。
沙丁鱼资源丰富,在丰年产量可超过400万吨。
美国是捕捞沙丁鱼的主要国家,有着庞大的沙丁鱼捕捞船队,他们经常利用夜间在大西洋附近海域进行捕捞工作。
此时在鱼船上很容易看到成片的银色鱼群,如同巨大的飘带在海面浮泛。
当船长20到30米的围网船队来到离岸6公里的水域时,大片的鱼群就会乖乖地游入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