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 田志杰
- 格式:ppt
- 大小:223.50 KB
- 文档页数:16
将梦想作为一种存在——《江南的冬景》解读二题
沈坤林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5(0)1
【摘要】解读郁达夫的美文《江南的冬景》,不能囿于知人论世的套路,也不能满足于"从文中找一找有几个画面,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或者"文中用了哪些对比和引用"等从文字浅表层面的筛选,而是要透过文字进入其美感及产生缘由的核心,探究其复杂的情感内涵。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沈坤林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风景美背后的人情美--解读《江南的冬景》 [J], 陈莉
2.诗画情里对生活的追求——解读《江南的冬景》 [J], 林克
3.是什么让郁达夫“出去走走”--对《江南的冬景》思想内容的解读 [J], 毛珏
4.从『人』的视角解读《江南的冬景》 [J], 王科威
5.《江南的冬景》误注二则 [J], 贾桂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南的冬景》河津二中吴金霞学习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有着亘古如斯的美丽。
通过谛听万籁,我们感悟自然,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体味人生百态。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
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
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
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
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展示幻灯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以上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那江南的冬景又如何,让我们走进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领略它的美。
二、教学过程(一)检查每段画出的关键句(学生作答1-4段/5-9段/10段,多鼓励,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展示幻灯片)1、北国冬天,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2、江南冬景可爱,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的意趣。
3、江南秋冬比,明朗的情调(文眼)4、闽粤比,突出冷暖相宜,地域特色5、冬郊植被润泽,有含蓄的生气6、寒郊散步,与北方异,与德国同,特异的恩惠,清福7、微雨寒村冬霖,景迷人,人悠闲,胸襟洒脱8、借诗写江南雪景,景美丽,人意趣1-2◆江南冬天—北国冬天,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3◆江南冬天—江南秋天、北方夏夜,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明朗的情调”。
(文眼)4◆江南冬天—闽粤冬天,突出了江南冬天的冷暖相宜,更像冬天。
明确了江南冬天的地域界限。
6◆江南冬天—北方无寒郊散步,突出了这是一种“特异的恩惠”,一种“清福”。
6◆江南冬天—德寒郊散步,两者相仿,突出江南冬日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之感。
景美的背后是心痛——《江南的冬景》抒情实质摭谈
王美娟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年(卷),期】2013()9
【摘要】一般的写景散文,大多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但郁达夫写作《江
南的冬景》就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而是在描写景物的背后,显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暂时的妥协,其中不无自我麻醉、苦闷无奈之情。
我们知道,解读文本必须了解语境,否则,就只能限于文字的表面。
要寻觅《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抒情实质,就必须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处境。
【总页数】2页(P43-44)
【关键词】《江南的冬景》;抒情;自然景物;写景散文;现实生活;解读文本;郁达夫;作者
【作者】王美娟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相关文献】
1.因"词"求"境",烛隐抉微r——《江南的冬景》教学摭谈 [J], 刘海燕
2.江南冬景中的诗意一眸r——也谈《江南的冬景》 [J], 郑红蕾
3.风景美背后的人情美--解读《江南的冬景》 [J], 陈莉
4.江南冬景中的诗意一眸--也谈《江南的冬景》 [J], 郑红蕾;
5.最美的背后是心痛——《江南的冬景》抒情实质摭谈 [J], 王美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读《江南的冬景》的心灵感悟作者:王君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04期上天赋予人类最大的财富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所以,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会这样说:“欣赏自然和山水就是在欣赏人生。
”也可以说,郁达夫就是用他所书写的文字来让我们品味人生,聆听江南美景中蕴藏的天籁之音。
《江南的冬景》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性与生活乐趣以及心灵行走时的韵味。
一、心灵在自然中释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只有将心融入其中才能聆听体会人世间蕴藏的天籁。
散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油画却能勾勒出色彩斑斓,它不是音乐,却能让人们感悟声像。
郁达夫的文字妙处就在于让人犹如身临其境般的欣赏江南美景,感悟生命中的渴求,体会最自然最淳朴的梦想,可以说这就是心灵的最自然释放。
江南的范围很大,如果用游记的方式来写或许更为理想,但对于江南人的郁达夫来说江南已经融入进了他的灵魂,于是,几个经典的画面在郁达夫的手中就已经变成了温馨的情境。
如,冬天的太阳刚冒出头鸟儿就叫了,老人孩子们都可以无忧无虑的到户外享受时光。
这样乐趣横生的人间暖情也变成了一种情趣。
读的时候让心灵不知不觉间得到伸展放松且怦然心动。
这种恰似休闲的情调不光是江南人喜欢,所以作者才会说:“也可爱的很呢。
”自然景观也是人与景的结合,郁达夫笔下的江南都是充满生气灵动的。
在没有看见美景之前首先体会到了休闲的自在。
如,午后的散步被作者说成是江南给予人们最大的恩惠。
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这就引出了景。
冬日的郊外植被展现着各自旺盛的生命力。
人在散步的时候能感受到这些生命都在吟唱着天籁。
大自然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兴趣横生的劲头儿,这怎么能不让人欢喜呢?令人着迷的还有雨下的村落、河边的人家。
微雨中若隐若现的长桥,这就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俨然就勾画出了一副令人神往的水墨画,读到这里怎么能不让人沉醉呢?但作者对这些依旧不满足,他又在这幅水墨画中添加进了一艘灯光月晕、酒客喧哗的乌篷船。
品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作者:朱利超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12期内容摘要:《江南的冬景》秉承了郁达夫散文风格的大特点,行文自然有致,笔随意转,抒情性强。
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都突出了作者对江南的钟爱。
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特别亲密,自然变成了个人性灵的延伸,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化境。
关键词: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艺术美郁达夫说,欣赏山水和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人生的心情。
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我们的心灵和眼睛不能单单感知到“景”。
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们大可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领略了江南冬天的美景,也体验了一种满足的生活——诗意的栖居。
在这种生活里,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的亲密,自然变成了个人性灵的延伸,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化境。
由此品读《江南的冬景》,郁达夫的笔触一如他往日的作品,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细腻曼妙。
初读,总觉得文字的流淌如同一弯不缓不急的流水,有活气,含得住诗情画意。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郁达夫高妙的语言表达形成文中有画的效果,把一幅幅江南冬天的美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为了写出江南冬景的独特景色来,作者用神来之笔,先写了北国的冬景:围炉煮茗、暖炕测羊肉、老白干花生米、脆萝卜、大鸭儿梨等,又写了闽粤地带南国的冬景:阴历年边着纱衫,野人篱落开秋花等,这些都不是作者所要写的冬景。
作者所要写的是特定的江浙一带的冬景,这样也就起到了通过对比烘托江南美景的特点的作用了。
江南的冬景,有它特殊的情调,有它特殊的美。
这种情调美,是从细细的江浙景色的描绘中流出来的。
作者用生动的细节写出柔美的感觉,冬霖之中迷蒙淡远的意境尽在画中,很具有古典诗词的缱绻之美。
若诵读的时候配上一曲淅淅沥沥的《琵琶语》,其中的韵致应该更有一种惬意与洒脱了吧。
到了写雪景雪趣的时候,诗人却引用诗句、避实就虚。
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江南的冬景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
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读后感嘿,说到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那感觉就像是一杯温热的黄酒,暖洋洋地流进了心窝子里,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咱们得聊聊,这文章里头,藏着多少江南冬日的温柔与细腻啊。
一开始读,就像是推开了一扇窗,窗外不是北国那银装素裹、寒风凛冽的景象,而是江南独有的,一种温婉如水的冬日画卷。
郁达夫老先生的笔,就像是那细腻的绣花针,一针一线,在纸面上勾勒出了江南冬日的每一个细节。
他说江南的冬天,是“晴暖得如同三月小阳春”,这话可真不假。
咱北方人到了冬天,冻得跟冰棍似的,恨不得天天裹成粽子。
但江南的冬天,嘿,那叫一个舒服!太阳暖洋洋的,晒在身上,就像是老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你的脸庞,暖到心坎儿里去了。
还有那雨,也是江南冬日的一大特色。
不像春雨那般绵绵不绝,也不像夏雨那般猛烈倾盆,江南的冬雨,细细密密,轻轻柔柔,就像是天空中飘落的羽毛,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
走在这样的雨中,不打伞也行,就让那细雨轻轻地落在你的发梢、肩头,别有一番风味。
最让我心动的,还是那江南的冬夜。
郁达夫说:“江南的冬夜,是如此的宁静,如此的深邃。
”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儿里去了。
想象一下,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吠,或是谁家灶台上飘出的饭菜香,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与满足。
这时候,泡上一壶热茶,坐在窗前,望着外面朦胧的月色,心中所有的烦恼似乎都随着这冬夜的寒风飘散了。
当然啦,说到江南的冬景,怎么能不提那些个古老的小镇和石桥呢?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小镇,仿佛是从古画中走出来的,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每一处都透着浓浓的古韵。
冬日里,这些小镇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雪后的清晨,小镇被一层薄薄的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走在青石板路上,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就像是冬日里的交响乐,让人心旷神怡。
还有那石桥,横跨在小河之上,连接着两岸的人家。
冬日里的石桥,显得更加古朴、沉稳。
站在桥上,望着潺潺的流水和远处朦胧的山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江南的冬景,恍如一幅写意的水墨画。
寒风吹过,会如轻纱般的雾凇,将江面的波光粼粼染上一层朦胧的魅力。
大片的稻田已经被收割完毕,只剩下一片片干燥的秆杆伫立在田野上,与那饱满的稻谷并不相称,却显得更加憔悴而静寂。
冬日里的江南,柳树已经掉光了翠绿的羽衣,变得黯淡而沉静。
不再有那烟雨蒙蒙的样子,也不再有蔓延开来的嫩黄色,只剩下凌乱地散落在江面上的一根根细条,像是失去了生机的画笔,懒散地随意撒下的。
冬天的江南,水乡的风景更显得宁静,静得会让人感到恍如置身于世外桃源。
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图画般的景色尽收眼底。
江边的小房子显得更加美丽,透露出淡淡的温情。
稻草房顶上铺满了细腻的冰霜,像是给冬天的江南画上了诗情画意的一笔。
而在江南的小巷里,时不时会传来温暖的炊烟和窗棂上挂满了各色各样的灯笼。
或是家家户户的门前悬挂一串串红红的辣椒,迎接着冷风。
江南的居民们,喜欢煮一锅糖藕,配上一壶新鲜的茶,舒舒服服地坐在家中倚着窗户,观赏着这冬日里独有的美景。
在江南的冬天,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丽。
一切都仿佛如诗如画。
没有了大自然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世隔绝的静谧。
在这美丽的冬季里,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一种悠闲和宁静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与江南的山水风景相得益彰。
江南的冬景,不同于北方的严寒和冰雪,更具有一种温暖和柔美。
不论是江面上朦胧的雾凇,还是落满霜花的小桥流水人家,都透露出一种安详和宁静的氛围。
在这个季节过后,我们或许可以更加珍惜冬天的美丽,也更加品味生活的美好。
清朗温润舒缓悠闲——《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浙江青田中学颜碧伟发表于2011.10《语文建设》教学设想《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之第一板块“谛听天籁”的第一篇散文。
该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淳朴,语调舒缓优美,意境恬静冲淡,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江南暖冬水墨画长卷。
看不出什么时代特点或政治色彩,有的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由衷赞赏和无限热爱,读来格外令人惬意和舒坦。
这样的美文,学生一看就懂,所以教学重点不在解读;这样的美文,学生一读就喜欢,所以教学重点也不在于通过鉴赏使学生喜欢。
那么,这样的文章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虽然学生一读就喜欢,但“文章具体好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将文章写得这么美妙的”等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的。
加之板块名称为“谛听天籁”,即“欣赏大自然的美”,专题写作训练是“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所以,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的美妙,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为什么会这么美妙,即在教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怎么写”的问题——向作者学习用文字“绘画”,用文字“构图敷采”的本领。
为了落实上面的教学目标,笔者拟以“江南美”为课眼,以作者独具个性的“言语方式”为抓手,以“冬天的江南美在哪”“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冬景,想表达什么情感,从此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郁达夫”“冬天的江南为什么会这么美,作者是怎么写的”三个问题为主要教学流程,从而更加有序地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体会《江南的冬景》清新舒缓的语言特色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从文章中找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语句,分析其语言风格,感受自然美。
3、探讨作者是如何从审美的角度表现自然之美的。
4、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诵读课文三遍,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