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92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正常分娩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间分娩。
足月产:满37周至不满42周间分娩。
过期产: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
影响分娩的因素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产道:骨产道与软产道。
胎儿精神心理因素(一)产力(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动力。
特点:1)节律性:临产开始时,宫缩间歇期5~6分钟,持续约30秒。
随产程进展,宫缩间歇期渐短,持续时间渐长。
宫口开全(10cm)后,宫缩间歇期仅1~2分钟,持续时间60秒,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
临产后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每秒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遍及整个子宫。
3)极性: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2倍。
子宫收缩力的对称性4)缩复作用:每当子宫收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能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宫颈管逐渐展平、扩张。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腹压在第二产程末期配合宫缩时运用最有效,能迫使胎儿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胎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当胎盘降至阴道时,能协助胎盘娩出。
(二)产道(1)骨产道:三个平面五条径线。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①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点的曲线为骨盆轴。
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②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60°。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详细讲解分娩期是指从宫缩开始到胎盘娩出的整个过程,属于孕产妇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分娩期,孕妇需要得到全方位的护理,以保障她们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将详细讲解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一、前期护理:1.认识与沟通:在孕妇入院时,护士要与她进行认识和沟通,以便了解她的情况和需求。
同时,护士应向孕妇详细介绍分娩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减少孕妇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2.生活起居护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持房间的通风与清洁。
协助孕妇进行个人卫生护理,如换洗衣物、洗澡、刷牙等。
鼓励孕妇适当活动,如散步、练习盆底肌肉等。
3.饮食护理:孕妇的饮食要保持均衡,注意食物的新鲜和卫生。
孕妇应该多摄入一些含有丰富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以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
4.心理护理:分娩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孕妇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
护士应对孕妇进行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她们缓解焦虑和恐惧,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分娩过程中的护理:1.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护士应定期测量孕妇的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监测宫缩:通过外检或电子监测仪监测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及时掌握分娩进程,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
3.协助孕妇呼吸:分娩期间,孕妇需要进行正确的呼吸练习,以减轻疼痛和保持身体的放松。
4.疼痛管理:分娩是疼痛的过程,护士应提供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按摩、热敷、给予止痛药物等,以减轻孕妇的疼痛感。
5.保护会阴:在分娩的过程中,会阴可能会受到撕裂或切开。
护士应及时保护会阴,掌握分娩过程中会阴的情况,及时进行缝合或处理。
6.保护孕妇的隐私:分娩期间,护士要保护孕妇的隐私权,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产房,并保证分娩环境的安静和整洁。
三、产后护理:1.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产后护士应对产妇进行密切的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观察产妇出血情况:分娩后的产妇容易出现大出血的情况,护士应定期观察孕妇的血量和血块,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