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 声的世界测试题 (新版)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9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填空题1、“鼓不敲不响”,说明鼓被敲以后产生了才发出了声音,月球上宇航员之间只能用无线电通话是因为。
2、用手去触摸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有“麻麻”的感觉,这是因为,手触摸一会后,锣声停止,这说明。
3、正在游泳的人引起水的而发声,这时鱼会被吓跑,主要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4、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的缘故。
5、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频率”、“振幅”、“音色”这些词,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这些词。
二、选择题7、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认识,这其中正确的是()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8、如图所示,一只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一声音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9、下列现象中说明固体能传声的是()A、我们能听到自己讲话的声音B、击鼓时可以听见鼓声C、古代战争中,侦察兵伏在地上能听见较远处敌军来犯的脚步声D、打电话时可听见远方亲人的问候10、在下列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B、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走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D、在岸听到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11、钢琴与小提琴分别有“乐器之王”和“乐器皇后”的美称,当它们合奏同一旋律的乐曲时,我们仍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有不同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12、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1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和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
如图1所示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
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并发出“啊”的声音,这是利用了 ()图1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2.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 m/s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消失C.利用回声测距原理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D.只要物体振动发声,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尖锐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B.“引吭高歌”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大D.“闻其声知其人”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4.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八点半以后禁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5.同学们在操场上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演唱过程中涉及的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得越远C.“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高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名同学在唱歌6.下列实例中,利用了次声的是 ()A.蝙蝠利用声波定位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预测地震和台风7.如图2所示,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所示,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B.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乙每秒的振动次数C.甲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8.关于如图3所示四个情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图3A.图甲: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响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图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8个相同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9.如图4所示,用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选择题1.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 声音的反射增强原理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 清晨,小红和爸爸正漫步在南山风景区的林荫小道上,突然小红停下来说:“爸爸,你听,那是百灵鸟在歌唱!”小红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能量3.如图,老师讲解声音的特性时,利用电脑生成两段声音(人耳朵可听范围),播放这两段声音,你觉得主要区别是().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都不同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B.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 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D. 考试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5.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A. 传播速度B. 音调C. 音色D. 响度6.我国已进行了“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宇航员将乘坐宇宙飞船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7.人在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A. 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B. 小房间里说话时“分贝”数太小C.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秒以上D.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宇航员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10.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A. 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B.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D. 预报海啸、台风11.“禁止喧哗”主要是为了控制声源的()A. 音调B. 振幅C. 频率D. 音色12.扫地机器人工作时会自动躲避障碍物,其避障的工作原理类似蝙蝠,则它对外发射的是()A. 激光B. 超声波C. 次声波D. 三种都有可能二、填空题13.在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14.在声音的三大特征中,响度跟声源的________ 有关,发生体振动越快,声音的________ 越高,闻其声,就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________ 辨别的。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声音C.只要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不在真振动D.物体振动停止,有可能还在发声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3.下列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A.声音→听觉神经→鼓膜→大脑B.声音→听觉神经→大脑→鼓膜C.声音→鼓膜→听觉神经→大脑D.声音→大脑→鼓膜→听觉神经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D.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5.下列物质中,声音在其中进行传播时速度最快的是()A.接近真空B.空气C.海水D.钢铁6.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下列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7.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工厂四周植树D.高速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8.在2022年北京冬奥开幕式上,小学生朱德思用小号嘹亮的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
收听广播的人分辨出小号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9.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需提高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10.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如图,从“阻断噪声传播”方面控制噪声的是()A.学校、医院附近设有禁止鸣笛标志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D.纺织工人在车间戴耳机11.随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指纹识别手机越来越普及。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9~10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序12345678910答案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A.明亮的篝火B.点燃的蜡烛C.电影院的幕布D.耀眼的太阳2.首钢滑雪大跳台从侧面看去犹如一只灵动的“水晶鞋”。
在平静的水面,首钢滑雪大跳台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下列现象与倒影形成原理相同的是()3.关于甲、乙两图表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3题)A.图甲是镜面反射,图乙是漫反射B.图甲和图乙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光污染”的形成与图甲有关D.黑板反光看不清字与图乙有关4.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
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第4题)A.①B.②C.③D.④5.小明去武夷山旅行时观看了《印象大红袍》演出,舞台上的舞者的衣服随着舞台灯光的变换,时而变成绿色,时而变成红色,美轮美奂。
小明立刻判断舞者的衣服在阳光下应该呈()A.红色B.绿色C.白色D.黑色6.如图是一个人拿着倒置的扫把照镜子的情景。
下列关于人和像的说法符合事实的是()(第6题)A.人把扫把拿在身前B.像变瘦了C.像变矮了D.像中扫把杆变长了7.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了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A B C D8.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镜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镜面应()(第8题)A.顺时针转动30°B.逆时针转动30°C.顺时针转动15°D.逆时针转动15°9.关于下图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9题) A.图甲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糖水中的路径,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图乙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图丙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D.图丁是潜望镜的光路图,潜望镜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0.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 处,以5 cm/s的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0题)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保持不变B.经过2 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 cm/s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一幅画中配有“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的诗句,这是因为桃树经水面成________(填“实”或“虚”)像;岸边人能从各个角度看到岸边的桃树,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测验题第三章《声的世界》测验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
2.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
声音传播快慢在各介质中都相同。
B。
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
C。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
B。
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C。
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
D。
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
4.下列几种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A。
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
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走。
C。
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D。
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
5.___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方向。
6.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A。
引吭高歌。
B。
高声喧哗。
C。
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D。
听不见,声音高些。
7.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校乐队的小提琴手___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
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
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8.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
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
B。
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
C。
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
D。
狗、猫的耳廓能转动。
9.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
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
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满分100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分,1—10题为单选题)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C【解析】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B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故C正确;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故D错误.故选:C。
2.(2018•菏泽)下列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吹一细管,并将细管不断剪短,听其声音的变化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接着慢慢向外抽气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答案】C【解析】A、用力吹细管空气振动产生声音,不断剪短细管,空气柱减小,频率增大,音调变高。
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故A不符合题意。
B、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面颊,感到发麻,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C、抽出罩内空气,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研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D、瓶口对着点燃的蜡烛敲击瓶上的橡皮膜,火焰向左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9•长沙模拟)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A.响度大B.音调低C.音调高D.响度小【答案】C【解析】已知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因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的音调高.故选:C。
第三章声的世界时刻: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其中1~8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0两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以下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说明正确的选项是()A.“悦耳悦耳”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能够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依照音调能够分辨来人是谁D.“大雪事后,鸦雀无声”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2.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讨论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若是指()A.音调和响度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音调、响度和音色3.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必然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D.大象发出的声音过小4.以下四种方法中:①马路旁的屋子的窗户采纳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双侧设隔音板墙。
对操纵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以下物质中,声音不能在其中传播的是()A.气体B.液体C.固体D.真空6.在欣赏音乐时,咱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咱们判定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7.如下图,将正在发作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看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A.发作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8.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只要物体振动,咱们就能够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9.如下图,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沪科版(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在一些闹市区,常会看到如图所示的监测设备,显示屏上的数据(65.7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2.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是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太慢,发出的声音低于人的听觉范围,属于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3.在皖北地区很流行传统儿童游戏“摸瞎”,如图所示,蒙着眼的小朋友根据声音判断是哪位小朋友以及他的位置。
蒙着眼睛的小明同学能根据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判断出其他小朋友与他距离的远近。
4.进入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汽车也悄然进入了千家万户。
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
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的。
5.为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变异防疫工作,某学校利用晨会时间开展了防疫知识的宣传,提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少聚集”。
同学们听到领导讲话的声音是由于人的声带发生____________产生的,且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6.在2021年央视春晚上,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通过云传播的方式为中国观众演唱了歌曲《我的太阳》,其中“男高音”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特性名称)。
7.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我们日常所说的声音就是一种波。
若火车的鸣笛离我们越来越远时,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填“高”或“低”)。
8.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这里声音加强的是________(填“响度”或“音调”)。
第三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现在,有些智能机器人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
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2.如图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乙和丁3.在剧院欣赏音乐时,小张跟小明讨论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凭音色可分辨发声乐器的种类B.扬声器音量调大可提高音调C.音乐声只能传递信息D.剧院内墙壁上的蜂窝状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4.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 )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5.下列属于从传播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A.教室内请勿大声喧哗B.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C.城区道路口安装分贝仪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6.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7.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C.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9.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
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响度 B.音调C.音色 D.介质2.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声音产生的原因图1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2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图24.下列各种声音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C.午睡时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坐在报告厅听到台上精彩的演讲声5.如图3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图3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7.图4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色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8.如图5所示,图文关系正确的是( )图59.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A .传播速度B .传播能量C .振动幅度D .振动频率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C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 .用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11.如图6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12.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了“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7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2. 站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听不到自己的回声,其主要原因是A. 老师讲话声音不够大B. 教室里有学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吸收C. 讲台离墙太近,原音和回声混在一起D. 教室窗户是打开的,没有障碍物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 航天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4.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5. “达人秀”中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 音色音调B. 音色响度C. 音调响度D. 音色音调响度6. 如图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A. 声音的音调是相同的B. 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C. 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D. 都是噪音7.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8. 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钢琴还是小提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频率B. 振幅C. 节奏D. 音色9. 如图所示,把相同的几只瓶子灌入高度不同的水,拿筷子用相同的力量敲打它们时,可听到不同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音的响度不同B. 声音的音色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振幅不同10. 关于听觉的能力,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一定是相同的B.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C.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一定是相同,与人的年龄无关D.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完全相同,与人的年龄有关11.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第三章声的世界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6分)1. 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介质2.将耳朵贴在足够长铁水管(管中有水)的一端, 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水管的另一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听到一次敲打的声音B. 听到二次敲打的声音C. 听到三次敲打的声音D. 听到最后一次敲打的声音是水中传播的声音3.一个同学站在原地不动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 1.5 s后听到回声, 假设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 m/s, 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 A. 510 m B. 255 m C. 340 m D. 1 020 m4.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师生合唱《我的祖国》, 歌声响彻礼堂。
“响彻礼堂”描述的是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 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 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 声速B. 响度C. 音调D. 音色6.如图所示, 排箫又叫“参差”, 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 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B. 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C. 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声音的音调D. 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7. 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 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D.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8.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在空气中声速跟光速相等C. “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色不同D. 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定位的9.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 选手在鼓声指引下, 整齐地划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 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 鼓声震耳欲聋, 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 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 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图所示, B超就是利用超声波检查身体的B. 城市快速路方便快捷, 如图是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 目的是使声在声源处减弱C. 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 可看出下面的音叉发声音调高D. 地震、台风、海啸、泥石流发生前, 会发出超声波, 利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监测, 可以预报灾害, 减少损失11.科学家在研究大象之间的交流时, 发现大象会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
第三章 声的世界一、选择题1.妈妈买瓷碗经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利害主假如依据声音的(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2.环保型住所多半使用双层中空玻璃代替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利处是( ) A.拥有更强的安全性 B.拥有更强的拉伸性 C.拥有更强的透光性 D.拥有更优秀的隔音性3.因为部分中国旅客就餐时大声说话,影响其余人,一些欧洲国家辟出特意餐厅供中国人就餐 .这里大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哪一特点?( )A.音调B 振.幅C 响.度D 频.率4.诗句“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A.频次高B.音色好C.速度快D.响度大5.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经过科学研究,使全部声源都不发生振动将全部噪声源都隔绝在真空容器中,以防止噪声传出在穿过住所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规定建筑工地上不一样意使用大型机械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荒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B 响.度C 音.调D 频.率7.广场舞是中国大妈特别喜爱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所楼歇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两方的利益都获得尊敬,和睦相处,你以为采纳下边哪一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所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B.严禁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D.住所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8.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在真空中声音流传得最快B.声源振动的频次影响声音的响度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假如依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植树造林可减弱噪声9.(2015?常州)如下图,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一样.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研究()A.声音产生的原由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C.音调解频次的关系D.声音的流传能否需要时间10.对于如下图的四个情形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达能量不可以听到真空罩中闹铃声,说明声波的流传需要介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同样玻璃瓶装不一样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作声音的音色不一样11.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次,使音调变高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别,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12.北岳恒山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位与山西浑源县境内.小明暑期旅游到了这里,对着远处的高峰大叫“”)一声我来了,不久山谷中传来了回声,对于小明的原声和回声,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声和回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原.声和回声不需要介质也能流传C.原声和回声的振动频次不一样D.原声和回声的流传速度同样二、填空题1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念书声,声声动听”表示声音能够在________中流传;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能够依据声音的________不一样来加以鉴别.14.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下图的现象,这现象说了然声音是因为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能听见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________中流传。
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能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介质
2.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响度是否与振幅有关
B.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C.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声音产生的原因
图1
3.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2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图2
4.下列各种声音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
C.午睡时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坐在报告厅听到台上精彩的演讲声
5.如图3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图3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7.图4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8.如图5所示,图文关系正确的是( )
图5
9.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具有较小的( )
A.传播速度 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 D.振动频率
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D.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11.如图6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6
12.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
到了“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7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
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
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的距离为( )
图7
A.c1t
2
B.
v2t
2
C.
v1t
2
D.
(c1+v2)t
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3.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_______能够传声。
1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________。
从钢琴和长笛等乐器中发出的有规律的、悦耳的声音叫做________。
蝙蝠靠____________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15.王老师上课时为了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晰,经常使用扩音器,通过扩音器我们听到王老师声音的响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8所示,蒙住双眼的小明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__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图8
16.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监测仪测量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如图9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____。
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
噪声。
图9
17.如图10所示,王老师对着吸管吹气,使吸管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声音的响度______,用剪刀把吸管剪短,声音的音调会________,利用这个吸管还可以吹出小鸟的叫声,这是模仿了小鸟的________。
图10
18.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法将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就加快了录音机喇叭振动的________,使声音的________变高。
19.如图11中,从波形上看图________属于噪声的波形图。
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一条100 m宽的林带可降低20 dB~25 dB,从减弱噪声的途径看,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图11
20.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
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大,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
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21.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
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22.(6分)如图12所示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图12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__________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
23.(8分)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提出以下几种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用小锤轻轻敲打音叉使其发声,并让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划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E.用小锤使劲敲打音叉使其发出较大的声音,并让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较高的水花
(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_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就越大。
(3)A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6分)
24.一汽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2 s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答案
1.D 2.D 3.D 4.D 5.C
6.A 7.D 8.B9.D 10.D 11.A 12.B
13.振动液体(水)
14.大乐音超声波(回声定位)
15.变大音色响度[解析] 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因此通过扩音器我们听到王老师声音的响度变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辨别不同的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16.响度分贝(dB) 不能
17.越大变高音色[解析] 王老师对着吸管吹气,吸管由于振动发出声音。
用的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用剪刀把吸管剪短,振动变快,声音的音调会变高。
利用这个吸管,还可以吹出小鸟的叫声,这是模仿了小鸟的音色。
18.频率音调
19.乙传播过程[解析] 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故乙为噪声;种植林带,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来减弱噪声的。
20.响度降低音量(或戴耳机,答案合理即可) 传播过程中
21.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或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或声音
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远吗,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2.(1)振动(2)响度(3)音调
23.(1)B D (2)B E 响度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空气越稀薄,传声效果越差) 音调的高低跟振动的频率有关
24.
设车由A→B,所用时间为t。
车行驶的路程:s AB=v车t,
由图可知,2s AC=s车+s声,
2s AC=s车+s声=v车t+v声t=(v车+v声)t=(20 m/s+340 m/s)×2 s,
解得:s AC=360 m,
司机听到笛的回声时离山脚的距离:s BC=s AC-v车t=360 m-20 m/s×2 s=32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