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辐射与健康II.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6
放射性污染与健康影响的研究第一章:引言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目前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放射性污染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随着放射性污染产生量的增加和不断扩散,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当人们暴露在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中时,他们的健康会受到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伴随整个人类生命的不同阶段。
本文将探讨放射性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研究。
第二章: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类型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包括核能工业、核试验、医疗放射、天然辐射和其他人工活动等。
根据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和稳定性,可将放射性污染分为两类。
一类是短寿命放射性污染,包括放射性铯、碘、锶等。
另一类是长寿命放射性污染,如放射性铀、钚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可能进入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
第三章: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放射性污染会影响人类健康。
短时间的接触高强度辐射,可能会导致放射病。
长期的辐射暴露可能还会导致癌症、基因突变、免疫系统问题、DNA损伤等,危害人体健康。
人们摄入的放射性物质会被储存在身体内,在不断辐射下,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
第四章:放射性污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放射性污染的情况下,空气中的辐射物质含量也会上升,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
一旦发生核事故,放射性尘埃和小颗粒物会在空中漂浮,危害到人们的健康。
另外,放射性物质还会改变空气中的温度、湿度、云和降水等特性,对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放射性污染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影响水体环境。
一些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工业废水以及其他方式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中,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水中的生物链及水循环进入人类身体,危害健康。
此外,海洋也是一种存储辐射物质的介质,长期的放射性污染会影响到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
放射科防护与辐射安全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目的为了保障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辐射损害,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科全部工作人员,包含医生、技师、护士等。
第三条法律依据本规章制度订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辐射安全管理第四条辐射安全责任医院放射科负责人负有辐射安全管理的责任,需建立健全辐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辐射设备安全、辐射工作符合安全要求。
第五条辐射安全掌控1.医院放射科应定期开展辐射安全评估,加强对辐射设备及防护装置的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并定期进行辐射防护性能测试。
2.医院放射科对辐射工作场合进行划定,并建立辐射防护区,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
3.医院放射科必需订立辐射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辐射事故时能快速采取应对措施,保护相关人员与环境安全。
第六条辐射工作岗位安全保护1.医院放射科需明确辐射工作所需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参加相应的培训与考核。
2.医院放射科应编制辐射工作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正确使用辐射设备,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3.医院放射科从业人员对患者进行辐射诊疗时,应事先告知患者辐射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听取患者的同意,并遵从医疗伦理原则。
第七条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1.医院放射科应配备辐射剂量仪,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辐射剂量监测,确保其辐射剂量不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
2.医院放射科应建立辐射剂量监测记录档案,并保管不少于十年,供相关部门监督检查。
第八条辐射事故报告与处理1.医院放射科在发生辐射事故后,应立刻报告院领导,并采取紧急措施,避开扩大事故范围与影响。
2.医院放射科需认真记录辐射事故的过程、原因、后果及处理情况,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章防护措施第九条辐射防护设备和器材1.医院放射科应配备合格的辐射防护设备,包含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等,并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换。
辐射与健康安全Radiation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
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在辐射源集中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容易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体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其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正常人快了许多。
但由于人们对辐射的不了解,产生了许多错误宣传,谈辐射色变,恶意抗拒等现象,因此:Forewor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ies, an invisible and intangible pollution is attracting growing attention from different walks of life. This is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which is known as the "invisible killer". Today,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more and mor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devices,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various frequencies and different energy levels are in every corner of the earth. Human body is a good conductor, and it is unavoidable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to cause certain harm to it. People working, learning, or living in environments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radiations are easy to have insomnia, dreams, memory loss, weakness, fatigue, and reduced immunity, and the growth speed of their cancerous cells is many times faster than that of normal people. However, due to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radiation, there are many wrong messages in the media, and people are very afraid of radiation and maliciously refuse to work in such environments. Therefore:本期宣传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下内容:In this issue, we will learn the following together:·什么是辐射?·What is radiation?·电磁辐射及其危害·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its harm·辐射的防护·Radiation protection一、什么是辐射?I. What Is Radiation?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第四章生产环境与健康答案A型题1. E2. E3. E4. E5. C6. C7. D8. D9. D10.D11.A12.B13.D14.A15.D16.D17.C18.C19.C20.E21.C22.B23.E24.D25.D26.B27.B28.B29.E30.E31.C32.E33.C35.C36.C37.D38.D39.D40.D41.B42.B43.B44.B45.B46.B47.B48.B49.D50.B51.B52.D53.D54.C55.D56.C57.E58.D59.DB型题60.A61.C62.A63.C64.D65.A66.B67.C69.A70.D71.C72.E73.A74.B75.C76.D77.C78.D79.E80.A81.C82.D83.B84.B85.D86.A87.B88.A89.B90.B91.E92.C93.AC型题94.B95.D96.A97.B98.C99.D100. A101. B102. C103. D104. A105. B106. C107. A108. B109. B110. AX型题111.ABD112.ABCD113.ABCD114.ABCD115.ABCDE116.ABCDE117.ABC118.ABE119.ABCD120.ABCD121.ABC122.ABC123.ABDE124.ABD125.ABC126.ABC127.ABCD128.ABC129.ABE130.ABD131.ABCDE132.AC133.BC134.ADE135.ABCDE136.ABCDE137.ABCE138.ACD139.ABCD140.AD141.ACDE142.ABCE143.ABCE144.BCDE145.ABCDE填空题1.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劳动过程2.气象条件、生产性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3.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4.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5.10、1156.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7.呼吸道、消化道8.卟琳代谢障碍9.神经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10.金属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11.呼吸道、消化道12.类脂质、骨髓13.神经系统、造血系统14.白血病15.积极防治肺水肿16.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化学性窒息性气体17.前驱期、呼吸困难期、痉挛期、麻痹期18.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19.有机磷农药20.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21.氧化、水解、氧化、水解22.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3.早期、足量、反复给药24.粉尘、烟、蒸气呼吸道25.速发型矽肺、迟发型矽肺26.小阴影、大阴影27.胸膜增厚、胸膜斑、胸膜钙化28.干热作业,湿热作业,夏季露天作业29.热平衡、水盐代谢紊乱30.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31.盐32.核心家庭、异常家庭、异常家庭。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电磁辐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电磁辐射1. 简介本文档旨在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电磁辐射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危害作业分级,以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2. 电磁辐射的定义和分类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向周围空间传递的能量。
根据频率范围,电磁辐射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无线电波辐射(频率低于3GHz)- 微波辐射(频率介于3GHz和300GHz之间)- 红外线辐射(频率介于300GHz和400THz之间)- 可见光辐射(频率介于400THz和800THz之间)- 紫外线辐射(频率介于800THz和30PHz之间)- X射线辐射(频率介于30PHz和30EHz之间)- γ射线辐射(频率高于30EHz)3.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正确的暴露于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长期接触高水平的辐射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辐射对生殖系统和胎儿发育可能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高水平的辐射可能导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疾病- 长期暴露于辐射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紊乱4. 工作场所电磁辐射的控制措施为了减少员工对工作场所电磁辐射的暴露,以下控制措施应该被采取:- 适当的屏蔽和隔离设备应该被使用,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传播- 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电磁辐射暴露- 工作场所应进行定期的辐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需要特殊防护的工作区域应进行标示,并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5. 电磁辐射危害作业分级为了准确评估工作场所中电磁辐射的危害程度,我们按照以下分级标准进行作业分级:- I级: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几乎没有危害- II级: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轻微危害- III级: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中度危害- IV级: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6. 员工防护措施为了确保员工对电磁辐射的安全防护,以下措施应该被采取:- 员工在接触电磁辐射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等- 长期暴露于辐射的员工应接受定期健康检查7. 总结本文档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的电磁辐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评估。
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范文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____令第____号)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____号)的规定,结合我院辐射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操作规程1、每天上岗前做好摄片机保洁工作,保持机器良好的工作环境。
2、开机后应注意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并检查其他功能键是否选择正确。
3、操作机器时应该小心仔细,尤其注意电源电压,不得超过标识的标准电压。
4、对于随时出现的液体应立即清理,防止流入仪器设备内部。
5、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杜绝一切非法操作。
6、根据人体大小,摄片部位,合理选择参数。
7、随时观察照片质量,出现异常应检查摄片机是否正常,如果异常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
8、工作结束后应关闭摄片机并将电源关闭。
第二章岗位职责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2、要正确使用射线装置,做到专人专管专用。
3、工作时,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佩带个人剂量笔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4、从事射线装置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杜绝非法操作。
5、发生放射事故,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不得拖延或者隐瞒不报。
第三章辐射防护制度1、使用射线装置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体检,并经过辐射安全防护培训,持证上岗。
2、从事辐射工作人员应该配备个人剂量笔,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3、射线装置应设有专门工作室,工作室设立专人管理,非相关人员不得入内。
4作好辐射安全防护工作,设立辐射标志、声光报警等,防止无关人员意外照射。
5严格检查玻璃破损情况,使门窗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第四章台帐管理制度1、建立射线装置台帐管理制度,设有仪器名称、型号、管电压、输出电流、用途等。
2、严格射线装置进出管理,坚决杜绝外借现象发生。
3、对退役的射线装置应该选择有资质单位或厂家回收,杜绝私自销毁或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辐射与防护
张玲玲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课堂回顾
•辐射的生物效应
基础概论、人体生物学、辐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辐射损伤过程、辐射对人体的效应(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辐射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糖类代谢、维生素代谢、矿物质代谢•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遗传性损伤、心脏损伤、脑损伤、眼损伤、皮肤损伤、造血障碍、
导致癌症。
辐射致癌的潜伏期
•白血病:10 – 13年
•甲状腺癌:20年
•乳腺癌:23年
•一般的潜伏期:25年
十五、其他损伤
•血压波动
–电磁辐射可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血压波动。
有些情况下,使血压降低,有些情况,使血压升高。
–在一定条件下,辐射还可引起高血压,而且对儿童血压的影响比较显著。
引发原因:青少年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还处于发育不完整时期,容易兴
奋和疲劳,长时间受到电子游戏刺激,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失去平
衡,结果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儿童智力损伤
–瑞典和美国对接受了X线治疗的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接受过X线治疗儿童智力明显低于没有接受过X线治疗的儿童。
–病人接受X线照射的剂量越大,受到的伤害就越大,18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受到的伤害更大。
•寿命缩短
–辐射所致的寿命缩短,也叫做放射性非特异性寿命缩短,它是说人接受较多的辐射剂量照射后,可导致机体的过早衰老和提前死亡等现象。
–原因: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使丙二醛(MDA)生成量明显增高。
MDA是脂类过氧化的最终产物之一。
体内MDA水平的升高,可使机体
过早衰老。
•脱发
•浑身无力
•多汗
一、辐射敏感性
•辐射敏感性的定义:细胞、组织、器官、机体或任何有生命物质对辐射损伤作
用的相对敏感程度,叫辐射敏感性。
•人的个体辐射敏感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界因素都可引起机体辐射敏感性的变化。
1、敏感性分度
•各种组织、器官、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大致可分为如下等级:
–高度敏感:淋巴组织>淋巴细胞>胸腺细胞>骨髓>胃肠上皮(特别是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性腺>胚胎组织
–中度敏感:感觉器官(角膜、晶状体、结膜)>内皮细胞(血管、血窦和
淋巴管内皮细胞)>皮肤上皮
–轻度敏感: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肌肉组织>软骨及骨组织>结缔组织
2、敏感性排序
•年龄:胎儿>幼年>少年>青年>成年,但是老年人的辐射敏感性又增高了。
•大体部位:腹部>盆腔>头部>胸部>四肢
•从分子水平来说:脱氧核糖核酸(DNA) >m核糖核酸(mRNA) >r核糖核酸
(rRNA) >t核糖核酸(tRNA) >蛋白质
•细胞:
–同一种细胞:
•胚胎细胞和幼稚细胞比成熟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强。
•分裂旺盛的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以及那些比其他细胞需要更多营养的细胞,其辐射敏感性都比较强。
–不同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母细胞>颗粒性白细胞>凝血细胞(血小板) >神经细胞
3、影响辐射敏感性的因子
•物理因素
–直线能量转移、分次照射
•生物因素
–年纪、性别和细胞周期
•化学因素
–氧效应和化学药剂
物理因子
•直线能量转移是度量游离辐射能量转移至软组织的速率,LET的单位为keV/μm,即每微米软组织转移多少keV的能量。
游离辐射产生生物反应的能力会随着LET的增加而增加。
诊断型X光的LET约为3keV/μm,它在所有的辐射中算是相当小的。
当辐射的LET增加,产生生物伤害的能力也增加。
•分次照射和延长照射:如果辐射剂量是在一段的时间给予而不是很快给予,则这个剂量所产生的效应较小。
换言之,如果照射的时间越长,则要产生相同辐射效应所需的辐射剂量越高。
可分为延长照射和分次照射。
如果剂量是以低剂量率连续给予即称之延长照射。
一个大剂量分为多次给予即称之为分次照射。
生物因子
•年龄生物体的年龄會影响辐射的敏感度,人类辐射敏感度的反应与年龄是相关的。
人类在出生前是最敏感的,之后敏感度会随着年纪的增加敏感度会下降,直至成年为人类对辐射诱发产生效应最抗性的时期,到老年辐射敏感度又增加。
•性别许多试验想要证实哪一种性別对辐射产生的效应有较高的抗性,最后的结果并没有一致性,但指出女性能忍受辐射剂量比男生多5%-10%。
生物因子(续)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M期(分裂期)、G1期(第一间隙期)、S期(DNA的合
成期)、G
2期(第二間隙期),其中S末期为辐射抗性期;M期和G
2
为辐射敏感
期。
•修复从活体外的实验毫无疑问的现实,人类细胞能从辐射伤害中修复。
在一个分裂之前辐射剂量无法将细胞杀死,如果给予细胞足够时间,细胞则可从次致死辐射伤害中修复。
细胞内的修复是细胞天生具有的修复机制。
有些型式的细胞比其它种类更有修复次致死伤害的能力。
化学因子
•氧效应当照射的生物组织充氧时,它对辐射的敏感度比缺氧时更敏感,这种生物组织的特性称之为氧效应。
•化学药剂有些化学药剂可修饰细胞、组织和器官对辐射的反应,化学药剂必须在照射辐射的同时存在,才会发生它的效用。
–辐射敏感剂为增强辐射效应的药剂,例如:含卤素的嘧啶、维他命K等。
含卤素的嘧啶会接合到细胞的DNA上,造成辐射对分子的效应增大。
–辐射保护剂是含有硫醇基的化合物,例如半胱胺酸和cysteamine。
二、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因素
1、波长
•长波对人体的危害较弱,随着波长的缩短,对人体的危害逐渐加强,而微波的
危害最大。
•一般认为,微波辐射对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作用,小剂量短时间作用是兴奋效应,大剂量长时间作用是抑制效应。
2、功率密度
•功率密度越高,辐射作用越强烈,另外,波长越短,对人体影响越大。
3、波形
•脉冲波比连续波影响大。
4、距离远近
•随着离辐射源距离的增加,辐射强度迅速减弱。
距离与场强成反比例关系。
5、照射时间
•接触辐射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6、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温度越高,人体的辐射反应越强烈。
7、生理学状态、性别、年龄
•生理学状态、性别、年龄不同,对辐射的敏感程度亦不同。
对女性和儿童的影响一般要比成年男性大一些。
8、人体的个体差异性
•不同个体对电磁辐射反应很不一样,有多人“适应”能力较强,而有的人在同样环境下则忍受不了。
9、屏蔽与接地
•对高频场或微波辐射的强度大小及其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有直接影响。
加强屏蔽与接地,能大幅度地降低地磁辐射场强,是防止电磁泄漏的主要手段。
总结:射线对人体的作用
•根据目前的认识,射线对人体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类:
有益的:
–人类生存条件之一,
–天然辐射提高免疫力、刺激作用。
有害的:
–大剂量照射时,可能得各种放射病。
•射线对人体作用时,有三种生化指标可能会发生变化:白血球、血小板、染色体。
小剂量照射
•小剂量照射时,有三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遗传、致癌、寿命。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来看,这些影响可忽略,可被接受。
•小剂量照射是天然辐射人类生存条件之一,在正常天然本底范围内未发现有害效应(2.4mSv/年)
•高本底地区的流行病研究
•近年来许多实验研究结果证明:
–从寿命、躯体效应等方面论证了低剂量辐射可能是无害的
–刺激效应:刺激细胞功能,使机体自然防御适应功能提高,集体免疫力增强
–抑瘤效应:抑制移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
北京晨报报导
2006年8月15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报告显示,至2005年年底,北京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80.09岁,比2001年提高了4.24岁,其中女性为81.76岁。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1.4岁,2004年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1.8岁。
平均每年提高0.1岁,而北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近年来增速则是每年1岁,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分析认为,目前日本、瑞典等国家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84岁到85常岁之间,属于世界上的最高水平。
北京的平均寿命虽然比这个最高水平低,但已经接近一般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