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与防1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电磁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摘要: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和噪声污染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污染。
通过对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作用机理、电磁辐射标准与防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综述,了解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作用机理,为开展电磁辐射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及采取防护措施和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字:电磁污染,危害和防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种新的环境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日趋严重, 电波干扰导致的社会公害, 已急迫地提到议事日程。
电磁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污染和噪声污染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五大污染,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而实际存在的污染定为必须抑制的公害之一。
电磁辐射属于物理性污染。
一方面,电器和电子设备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学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应用的范围还将不断扩大和深化;另一方面,各种视听设备、微波加热设备等也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功率设备越来越大。
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电磁辐射的大幅增加,直接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
例如:北京电台附近的洒仙桥二中, 因电台电磁辐射污染学校已被迫停办, 杭州市的浙江省经济电台干扰附近新建的香料厂, 由于电磁辐射污染, 香料厂电气开关屡屡打火, 香料厂生产原料为酒精易着火, 投资几千万元建的香料厂因电磁辐射污染直到目前不能投产。
武汉电视发射塔建在龟山之上, 而其山坡处建有豪华青山宾馆, 日本等国外宾客不敢在青山宾馆内居住, 怕电磁辐射污染危害身体健康。
沈阳电视塔建在南湖处, 电视塔周围居民因电磁辐射污染提出强烈抗议。
这些都是电磁污染给人们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所带来的危害。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研制出了很多测量设备,制定了很多有关高频电磁辐射安全卫生标准及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在防护技术上也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应对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无线电、通信、电视、电脑等电子仪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电磁辐射污染是现代文明带来的一大问题,对人类所居住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来源于无线电、通信、电视、电脑等设备的使用。
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波长时间影响人体,会导致头痛、头晕、心悸、喉咙痛等症状,长期暴露还会产生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严重后果。
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电话和智能手机,这些设备的信号会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波,与人体接触时产生更直接的辐射影响。
生活中还有家用电器如微波炉、洗衣机、冰箱等,它们在工作时同样会产生电磁辐射。
目前,电磁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污染程度也不断增加。
在北京等城市的市区中心,辐射水平已经居高不下。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电磁辐射污染超标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应对措施•降低电磁辐射污染的发源;•远离电磁辐射来源。
•通过正规技术手段进行防护。
降低污染发源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现代电子设备,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制造和使用方式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
比如:•减少电子设备的制造和使用;•减少电子设备工作时的噪音和震动等;远离电磁辐射远离电磁辐射源,减少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可以有效的减轻电磁辐射的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不宜常在传输塔、变电站、发射塔等设备工作的附近长时间停留;•睡眠时应注意电器设备的放置位置,尽量避免有大功率电器或发射源在床头附近;•减少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工厂中电磁辐射的影响;正规技术手段防护为了更有效去掉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还可以采取正规技术手段来进行防护。
几个具体的方法如下:•采用电磁防护材料,在家庭中使用电磁波隔离墙材料;•使用电磁波屏蔽材料对各种电子设备进行屏蔽;•利用电磁波辐射测量仪对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的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总结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防护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它广泛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中。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光电生物效应和热效应。
光电生物效应是指电磁辐射能够对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眼部组织造成损伤;而热效应则是指电磁辐射能量被吸收导致眼部温度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
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电视、电脑、手机和微波炉等电子设备。
长时间、高强度的电子屏幕辐射可能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等症状。
特别是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易导致近视。
此外,电磁辐射还被认为与白内障、黄斑部病变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等眼部疾病有一定的关联。
为了防护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1. 控制使用时间和距离: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屏幕,并保持一定的距离。
经常休息,适当眯眼放松,远离屏幕数分钟。
2. 佩戴护目镜或滤光板:使用电子设备时佩戴特制的护目镜或滤光板,它们能够减少光线的反射和散射,降低对眼睛的刺激和疲劳。
3. 保持光线适宜:使用电子设备时室内光线要适中,不宜过暗或过亮。
可以采用柔和的光线,避免直射光照射到屏幕上。
4. 注意用眼卫生:多喝水,合理膳食,保持视力健康。
适当进行眼部保健运动,如远离屏幕注视远方,眼球转动等。
5. 调整屏幕亮度和对比度:合理调整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使其符合人眼的视觉舒适度。
6. 定期检查眼睛:定期到医院进行眼睛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眼部疾病。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对电子设备的安全标准和对电磁辐射的监测,以保护公众的眼睛健康。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对人眼具有一定的危害,但只要注意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距离,佩戴护目镜,保持光线适宜等防护措施,就能够减少对眼睛的损害,保护视力健康。
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及防护(二)电磁辐射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辐射源,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虽然电磁辐射对人眼的危害相对较小,但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眼造成损害。
了解并解释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电磁辐射是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一种环境污染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多。
然而,大多数人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并不了解。
本文将针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进行解释与探讨。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健康影响:长期接触高剂量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头痛、失眠、疲劳、神经衰弱等症状。
一些科学研究还提示,过度暴露于电磁辐射环境中可能导致癌症、生殖问题和免疫系统异常等疾病。
2. 能源浪费:电磁辐射源会产生电磁能量,并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到周围环境中。
当电磁辐射能量无意中被捕获并吸收,会导致能源浪费,增加电能的消耗,从而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3. 设备干扰:电磁辐射可能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干扰程度与周围环境中的电磁场强度和频率有关。
这些干扰可能影响到无线通信、无线网络、雷达设备等的正常运行,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4. 生态环境影响:电磁辐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些动物对电磁场具有敏感性,过高的电磁辐射可能会对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同时,电磁辐射也可能干扰到动植物的生物钟,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
二、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健康以及减少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一些电磁辐射防护的常见措施:1. 电磁辐射监测:通过对电磁辐射水平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周围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
这有助于评估电磁辐射对健康和设备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距离保护:保持距离是最简单、有效的电磁辐射防护方法之一。
尽可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减少暴露在电磁辐射源附近的时间。
3. 屏蔽材料:使用具有良好屏蔽效果的材料来减少电磁辐射的传播。
例如,在建筑中使用金属屏蔽材料,可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减少室内电磁辐射水平。
4.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减少长时间暴露在电磁辐射源附近。
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带来的辐射,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等。
虽然电磁辐射在现代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过度暴露于电磁辐射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并提供一些相关的防护措施。
首先,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电磁辐射可能对动植物的行为、繁殖和迁移等方面产生影响。
例如,鸟类的迁徙路径可能会被干扰,导致鸟类无法正常迁徙;一些昆虫的生长和发育也可能受到电磁辐射的干扰,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气候变化:电磁辐射产生的热能可能会对地球的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尤其是大规模的电磁辐射排放,例如无线电波塔和通信设备等,可能导致能量的过度释放,从而对气候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健康风险:长时间的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头痛、失眠、疲劳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电磁辐射与癌症、生殖系统问题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为了减少及防护电磁辐射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控制辐射源:严格控制电磁波发射源的功率和辐射范围,确保其满足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
对于高强度电磁波辐射源,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扩散。
2.合理布局设备:在设计和布局无线电波塔、通信设备等时,应避免将其设置在人口密集区或生态环境敏感区附近,减少对居民和自然生态的影响。
3.室内防护:在家庭和办公场所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例如使用电磁辐射屏蔽材料、合理布置电子设备,远离辐射源等。
4.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科学研究,深入了解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防护措施。
同时,建立电磁辐射的监测系统,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和预警。
5.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对电磁辐射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公众科学使用电子设备,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电磁辐射的暴露。
综上所述,电磁辐射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电磁环境对生态的危害及防护1 前言电磁场已成为当今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高频辐射源包括无线电及电视广播的天线、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雷达天线以及其它多种民用及军用电子设备,还包括移动通信用的手持收发信机等的众多通信系统。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暴露在电磁场中可能危害健康的问题极为关心。
世界各国有关科技人员对此进行了必要的研究。
2 射频场对人体的危害影响2.1中短波电磁场辐射的危害在中短波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经受一定强度和一定时间的暴露,作业人员以及高强度作用范围内的其他人员会产生某些不良影响。
高频辐射对机体疲乏紧张为主的植物神经紧张失调。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以头昏、头胀,失眠多梦,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心悸等最为严重;其次较突出的是头痛、四肢酸疼、食欲不振、脱发、体重下降、多汗等症状;部分女工发生月经周期紊乱现象,少数人员指颤、易激动。
此外,通过体检还会发现心血管系统有某些改变现象,例如,心电图方面出现心动过缓及心律不齐等现象。
当然,这些影响不是绝对的,因工作人员身体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工作人员身体条件,以及性别年龄不同,高频电磁场对机体的影响也不相同。
2.2微波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性微波辐射作用于生物体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
被吸收的微波辐射能量使组织内的分子和电介质的偶极子产生振动,媒质的磨擦把动能变为热能,从而引起温升。
微波辐射的功率、频率、波形,环境温度以及被照射的部位等对伤害的浓度和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波对人体的影响,除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状外,最突出的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主要反映在心血管系统为多,如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或心动过速、高血压等。
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T波下降等变化。
长期大的微波强度作用后,部分工作人员会生脑生物电流有某些改变等现象。
在血象方面,呈现白细胞下降或增高的趋势,变化极不稳定。
微波可引起眼睛损伤,眼睛是人体对微波辐射比较第三和易受伤害的器官。
电磁辐射污染造成的危害及防范措施一、前言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自此反应了人们对环保意识越来越重视。
但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环境问题,却忽视了对人们危害日渐明显的"隐形杀手"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视。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
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二、电磁辐射污染的种类电磁辐射污染源来自俩方面,一类是来自天然的电磁辐射:如果自然界中雷电、火花放电等都会引起电磁辐射,这些辐射对于人体的危害是比较强烈的,但不是普遍存在,反而是对通讯和仪器设备的干扰十分明显。
还有一类是人为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各种电磁辐射系统、广播电台发射台、导航系统、电视发射源和微波接受站等。
人为的电磁辐射随着人们对这些设备的频繁使用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三、电磁辐射的危害还有,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电脑使用频率高的人的更能明显的看到自己因为接收电脑辐射而产生的身体上的变化,电脑辐射容易使眼睛疲劳、视力降低、头痛,甚至对妊娠和胎儿的有着很明显的危害。
在生活中,像我们经常使用的电磁炉、微波炉、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磁也都存在着电磁辐射,同样也在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四、如何预防辐射在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预防辐射对我们的危害,尽量做到把危害减到最低限度,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我咨询了相关专家、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寂寥,提出的几方面的建议:1)加强宣传电磁污染的危害,引起人们的重视。
必要时采用一些方法,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指定的空间和范围,可以采用屏蔽室、屏蔽衣、屏蔽头盔和屏蔽眼睛、屏蔽罩等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护电磁辐射是指由移动电荷所产生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的现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人们对电磁辐射的问题也开始重视起来。
本文将介绍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的危害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首先,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最为人关心的问题之一。
大量的科研研究表明,长时间的暴露在较高水平的电磁辐射下可能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可能导致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此外,一些研究还指出电磁辐射与癌症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儿童白血病、脑瘤等。
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电磁辐射直接导致这些疾病的发生,但警惕性仍然需要保持,并严格遵循安全指南。
其次,电磁辐射对环境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大量的电磁辐射来源于通信设备、电子设备和电力设施等,这些设施产生的电磁辐射可能对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可能对鸟类、昆虫和植物等生物造成不良的影响,包括生长发育异常、繁殖障碍等。
针对电磁辐射的危害,社会各界都在不断探索和推进相关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磁辐射防护方法:1. 设置防护屏蔽:在设计电子设备时,可以采用金属屏蔽来减少辐射的泄露。
同时,对于家庭住宅等场所,可以使用防护窗帘、磁铁屏蔽等来减少辐射的影响。
2. 合理安置电子设备:要尽量减少电子设备的数量和接触时间,在使用时要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
3. 定期检查设备:对于使用频繁的电子设备,要定期检查电磁辐射的水平,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时的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4. 移动电话使用的注意事项:减少手机使用时间,使用手机时尽量保持距离,使用带有辐射防护功能的手机壳。
5. 加强监测和调控:对于大型电力设施和通信基站等,应加强监测和调控,确保其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总的来说,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使用防护屏蔽等。
电磁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与防护
畅小琴田园张文丽
山西省肿瘤医院030013
在过去30年间,电信系统、无线电、电视、广播、微波传送和雷达设备等的迅速增加而产生的电磁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电视机、电脑、微波炉、手机等现代工业产品在为人们带来生活、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危害。
很多专家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是一种潜在的、积累型危害。
如不重视,不仅对这一代人,而且对后代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宣传、普及对电磁辐射自我保护意识以外,防护知识的普及和落实,显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电磁辐射损伤人体的机制及危害:
首先,人体是个导电体。
电磁辐射对于人体会产生电磁感应,并有部分的能量沉积。
电磁感应可使非极性分子的电荷再分布产生极性,同时又使极性分子再分布,即偶极子的产生。
偶极于生物膜电位异常,从而干扰生物膜上受体的表达酶的活性,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及细胞状态的异常。
其次,电磁辐射对人体电生理的影响。
人体的感受器如眼、耳,皮肤上的冷、热、触、疼感受器等等接受外界刺激将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由周围神经系统再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馈,反馈信息传给人体的效应器,产生人的有意识的行动。
而这里所讲的神经冲动及所谓反馈信息,就是神经细胞上的电传导。
当电磁辐射改变了生物膜电位时也相应改变了神经细胞的电传导,扰乱人的正常生理活动。
日积月累会导致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群。
神经衰弱具体表现为:头痛、头晕。
失眠、多梦、健忘等,严重者可导致心悸及心率失常。
电磁辐射还可导致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腺体细胞功能状态的异常,将导致激素分泌异常,电磁辐射作用于肾上腺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素水平降低,直接导致抗损伤能力降低;作用于垂体则使生长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儿童生长迟缓;作用于甲状腺及旁腺将使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异常,导致儿童发育障碍;作用于松果体则松果体素水平下降,同时导致生物钟紊乱。
电磁辐射有可能诱导变异细胞的产生。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其遗传物质是DNA。
母细胞复制子细胞的过程就是DNA的复制传递及表达的过程。
当这一过程受到电磁波及其它致癌因素干扰时,就会诱发癌基囚,导致癌细胞及其它变异细胞的产生。
因此,当人体处在免疫力低下时就会使癌症的发生率增高。
电磁辐射使生物膜功能紊乱甚至破坏,会抑制细胞活性,如精子生成减少及活性降低,产生不育症,脸部皮肤细胞代谢障碍而产生色素沉着等。
二、在生活中、工作中电磁辐射引起的多种不适
许多国家已经观察到职业性的微波辐射,导致了植物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虚弱综合症和其他慢性辐射效应。
微波辐射接触者的主诉症状主要是:头痛、头晕、疲劳、无力、过敏、衰弱、失眠、忧郁、神经紊乱及性功能疾病、胸痛及难以说清的不舒服感,在身体检查方面,发现手臂伸长时手指发颤等症。
电视机、电脑、微波炉、手机等现代工业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能引起疲劳乏力、四肢酸痛、心悸、头胀、失眠;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诱发癌变。
专家们还特别提到,电磁辐射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不育、畸胎、死胎、流产等)己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从业于电子业计算机行业的人员,手机、BP机发射基站和接收台站的人员,电视微波广播台的人员,报业的电脑操作员、电台和电视台的收转播员,医院。
科研院所、银行和证券公司及军队接触视屏、B超、理疗一系列仪器的人员、大工业企业的加热车间工人和电
脑中心控制室的操作人员,人们操作时间过长,电磁辐射能使操作人员正负离子失去平衡,致使体内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受到影响,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具体表现为头晕头痛、易疲劳、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三、防护与健康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己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80年代后期,我国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1997年,我国又发布了工业、科学与医疗射频设备电磁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限值。
尽管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待深入研究,但市民应及早树立预防意识,注意减少同电磁波的长期接触,采用某些方法对电磁波进行屏蔽,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工作人员应使用特殊的防护服装。
一般一次低功率电磁辐射后人体便会受到伤害,如果恢复前受到第二次辐射,伤害就会积累,久而久之会导致众多疾病产生。
故如何避免和防范电磁辐射的危害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提倡生命新健康的共识和理念。
环保、劳动、医学以及纺织、器械研究等部门,近年来对电磁波辐射影响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思考如何针对电磁波弱点,使用经特殊制作和处理的服装、眼镜等对其加以屏蔽、使电磁辐射危害减轻到国家规定的防护范围,以保护职工免受伤害。
为此相继提出了要在相关行业、单位里相关部门,工种增添劳动保护服装等问题,但目前这方面工作迟迟未有进展。
电子行业的厂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宣传方面提出电子产品电磁辐射量小或对人体没有影响,也使电磁辐射职业防护工作遇到阻力。
因此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人们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从以下几方面注意自身的防护:
⑴电视机:观看者距离电视机直线距离应大于2米;⑵计算机:操作者距离显示器距离应大于50公分,不要在显示器两侧滞留;上机操作连续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孕妇每天上机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⑶家用微波炉:远离运行的微波炉,直线距离应大于2米,尤其是眼睛不能近距离平视微波炉;⑷电热毯:家用电热毯一般用于预热,避免睡在带电状态的电热毯上;⑸电暖气:使用电暖气不能长时间靠近,不能直射眼睛;⑹手机:用手机通话时尽量使用耳机,如果不用耳机则注意每次通话时间不能大于10分钟。
总之,很多专家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是一种潜在的、积累型危害。
如不重视,不仅对这一代人,而且对后代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除了宣传、普及电磁辐射及防护知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外,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保护自己,免受电子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