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题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80.88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题报告课题名称:

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课题组长:

罗伍庭

a.职位

主持人:罗伍庭

发言人1:向帅发言人2:余健

抄写员1:蒋奇作抄写员2:张晋恺

调查员1:陈庄闽调查员2:杨林

实践员1:唐鹏实践员2:徐铭

b.分工

每次活动通过抽签自由组合,完成任务。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上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写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制作调查问卷与统计。

第四阶段:访问手机公司有关人士,了解我市现今的手机辐射状况以及他们对手机辐射问题的实行的方案。

第五阶段: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目前的手机辐射状况和广大群总对手机辐射问题的看法以及治理该问题的建议。

第六阶段:整理资料,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得出最后成果,写结题报告。

得出结论:

手机辐射的产生及特点:

1.手机辐射的产生:

手机之所以能够随时打电话,是因为它通过电磁波时刻与基站保持着联系.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就会向发射基站传输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都会或多或少被人体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组织细胞,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广播信号,电视信号,手机信号,红外线等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不同,所表现出的功效也不一样.广播,电视的电磁波信号能被收音机,电视机吸收,人体对它没有直接感觉,被称为非热效应.红外线能让人感觉发热,被称为热效应.而手机辐射的频率在广播,电视信号和红外线之间,它既有部分热效应,也有一部分非热效应.应该指出,手机信号频率在800~1800兆赫之间,手机辐射与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离辐射完全不同,仅是一种带能量的电磁波,有能量而无质量,不能在人体内产生电离化或辐射能,是非电离性辐射场.

手机辐射的大小,在国际科学界有一套比较完备的计量标准,就是所谓的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缩写)值.SAR值代表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机体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即比吸收率,也称为电磁辐射测量值,单位为瓦/千克.SAR值越低,辐射被吸收的量越少.1990年,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了手机电磁辐射的衡量技术标准.1998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也制定了类似的技术标准,标准中均采用SAR值来度量手机电磁辐射的大小.只不过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手机辐射控制上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规定手机辐射最大值为2.0瓦/千克,美国却把1.6瓦/千克(由于计算依据不同,相当于欧洲的1.0瓦/千克)定为安全标准.而目前欧洲通行的2.0瓦/千克的标准已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赞成和鼓励,也被国际电信联盟推荐使用.需要指出的是,据近些年研究,国际上一般认为,手机辐射值在2.0瓦/千克以下时,其对人体的损害微乎其微;辐射值在1.0瓦/千克以下时,可以保证其对人体无害.为此,各国都在斟酌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我国制定中的《标准》就可能强制采用1.0瓦/千克的世界最严格标准.

2.手机辐射的特点:

当电磁辐射照射人体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吸收能量的多少,不仅与吸收机体的形状,大小和组织的含水量有关,还与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有关.含水量高的组织如大脑,皮肤,内脏器官,肌肉吸收电磁辐射能量较多;含水量低的组织如脂肪,骨骼吸收的能量较少;电磁辐射的频率越高,穿透力越小;频率越低,穿透组织越深.人体对射频—微波段的吸收分以下几个部分:

次共振区:频率小于30MHz,人体对电磁辐射能量的吸收随频率的上升迅速升高.

共振区:人体共振区的频率范围大约为30~300MHz,头部共振吸收频率高达400MHz.

热点区:频率范围大约为400~3000MHz,由于局部共振,造成小范围发生显著的能量吸

收.

表面吸收:频率远大于3000MHz时,主要呈现体表吸收.

手机辐射属于热点区域,辐射的情况比较复杂,难以客观准确给出结论.但测试发现,手机辐射有如下一些特点:

a.天线内置式手机的电磁辐射均较低,仅为多数同类天线外置式手机的1/10.对天线内置式手机而言,以手机背面的电磁辐射最大,前面板虽也有辐射,但仅为背面的几分之一.天线外置式手机机体也有电磁辐射,但以天线周围的辐射为最大.

b.手机辐射的大小与其工作时的功率有关.手机可以在多种功率等级中进行操作,工作时仅使用接驳网络所需的功率,因此,用户距离基站天线的位置越近,手机发出的功率就会越低,当信号只有一格时,手机信号的发射强度要比手机信号满格时大1000倍.需要指出,手机SAR值是在使用最高认可功率的情况下测得的,因而手机使用时,绝大部分时间发射功率都低于手机最大SAR值.

c.手机辐射跟距离有关,随着与手机距离的增大,辐射呈指数级下降.测试表明,使用耳机时,头部所受辐射的SAR等级要比不使用耳机时低百倍以上.

d.在手机建立呼叫(振铃或手机呼出等候接通)时段的电磁辐射最大,随后逐渐减小,达到一个约为1/10的稳态值.

e.手机辐射在人头部局部比吸收率最大,随着距离增大而迅速变小;人头部内部的SAR 主要分布在手机所在的一面,另一面可忽略不计;人眼和大脑比吸收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手机距人体最近处,且局部变化很大,和全身平均SAR值差别也很大;手机距离人头1cm以内,超过安全限值,在2cm以外,未超安全限值,距离4cm时局部SAR已经很小了.

手机辐射的危害

从事40多年电磁辐射研究的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电磁专业委员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电磁兼容与防护研究室主任赵玉峰研究员认为,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已成定论,现在世界各国的分歧在于手机在什么情况下并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人体健康.他指出:手机的电磁辐射可使人体产生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造成植物神经机能紊乱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危害.他还指出:并非所有手机用户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环境,个人身体特质等许多因素有关,如辐射场强弱与反应强度成正比;作业环境的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危害越大;女性和儿童对电磁辐射更敏感;每个人的体质和电磁敏感度也有差异等.因此,有人使用手机好几年也没有不良反应,但并不能说明手机对每个人都是安全的.

事实上,在长期使用手机者中,已有人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部肿胀,面部出现红斑等症状.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对移动电话使用者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使用移动电话年限与使用者神经衰弱症候群某些症状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调查还表明,移动电话使用者每日使用手机时间与神经最快和最慢反应时间有关,手机使用时间越长神经反应越慢.

手机功率越大,使用越频繁,对人体组织细胞损伤就越大.我国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机辐射约有1/2被人体吸收,约1/4被大脑组织吸收.尽管目前对手机辐射的了解还很不全面,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却表明,手机辐射所带来的危害比预想的更为严重.综合大量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手机辐射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第一,长期频繁使用手机,会干扰人体的生理系统,出现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易兴奋,易疲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还可出现语言障碍,视力下降,平衡能力变差,并伴脱发,耳部红斑,眼皮酸痛等症状.

第二,手机辐射可损伤脑组织细胞,诱发肿瘤.欧洲某防癌杂志发表的对1617名脑癌患者的研究报告指出,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脑癌的几率比不用手机的人高80%.瑞典对233名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