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中国现代美术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3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一:教学内容: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二: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
2.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方法与过程: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教学种以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感悟意义---树立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
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教学难点:(1)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
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及相关画册五:教材分析(A)内容结构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
其后,课文分别介绍中国现代绘画和中国现代雕塑两大美术门类的概况、代表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第1自然段:介绍中国现代绘画概况。
第2-4自然段,介绍中国画在20世纪形成两种类型,分别介绍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及其代表画家与代表作品。
第5-6自然段,介绍油画的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7自然段,介绍“创作版画”的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8自然段,介绍“中西结合”的新品种新样式的绘画及其代表画家、作品。
第9自然段,简略介绍近年来绘画的新探索。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第1自然段:指出中国现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介绍20世纪50年代雕塑成就及代表作品。
【高一上学期美术教学设计15】: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分工合作法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在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2.通过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感受,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中国现代绘画所呈现出的局面和发展趋势以及部分名家名作赏析,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等名词和作品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1.课件展示课题(播放背景音乐)二、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这么火?2、讨论: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中国现代美术包括了我国哪些时期的作品?现代美术有哪些内容?3、导出课题: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状况如何?这节课来学习: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三、新课讲授:1、讨论:你认为现代绘画的发展是一个什么状况?总结: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并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西方绘画(素描、油画、版画和水彩等)的引进并迅速发展b.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和发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2、中国画作品欣赏:讨论: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分别是古代文人画、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3、传统型中国画A、齐白石a.艺术家简介: b.同时播放视频:齐白石国作品欣赏提问:画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古代文人画认为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作品继承了这一特点且有所发展:雅俗结合、刚健鲜活、诙谐幽默。
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简括大气。
c.白石先生和毕加索故事d.作品欣赏: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1953年文学家老舍请白石老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成就了这一名画。
问:画面上画了什么?问:有蜻蛙吗?问:你有什么感受?问:为什么?从哪里体现出蛙声?总结: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
初中中国现代美术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美术史实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概述。
2. 代表性现代美术家的作品欣赏和分析。
3. 现代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与传统美术有什么不同?它们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美术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变化。
2. 分析几位代表性现代美术家的作品,如齐白石、徐悲鸿、刘海粟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风格和创作背景。
三、作品欣赏和讨论(20分钟)1. 教师展示现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根据对中国现代美术的理解,选择一幅作品进行模仿或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深入讲解中国现代美术的一些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如印象派、抽象派等。
2. 分析这些流派的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现代美术在中国的发展。
三、作品欣赏和讨论(20分钟)1. 教师展示更多现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四、实践环节(15分钟)1. 学生根据对中国现代美术的理解,选择一幅作品进行模仿或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普通高中中国现代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脉络。
2. 认识中国现代美术的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
3. 分析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5.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概述: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过程。
2. 主要流派与艺术家介绍:如写实主义、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美术、抗战时期的美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以及徐悲鸿、齐白石、吴冠中等代表性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
3. 作品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进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探讨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欣赏美术作品。
3.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尝试现代美术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系统地讲解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和艺术家贡献。
3. 作品欣赏:选择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5. 创作实践:布置相关的绘画或创作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活跃性。
2. 作品分析: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创意作品:评价学生的创新作品,看其是否能够体现出对中国现代美术的理解和应用。
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作品的鉴赏,了解现代绘画的发展状况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
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重点介绍中国画的代表画家及代表作品,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理解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
三:教具准备:教材、电脑课件、课前搜集的有关画家的资料等。
四:教学准备:中国现代美术总体背景了解1.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起始时期.2.了解该时期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特点.3.初步了解该时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五:教学过程:1、重点介绍课本提到的美术家与作品,根据课时来拓展内容,多欣赏该艺术家的其他作品:如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人物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黄宾虹的《山水册页》、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等;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人物徐悲鸿的《群马图》、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等;油画代表人物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吴作人的《齐白石像》;版画代表人物古元的《一湾解冻的湖水》以及其他雕塑大师的一系列的雕塑作品。
2、介绍画家与作品分析,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发表看法,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
3 、配合本课内容,在现场学习讨论。
六、分析总结定义:1、传统型中国画2、融合型中国画3、油画4、版画5、架上雕塑七:能力拓展:1、中国现代美术分为两种类型的中国画,即()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北京的城楼人美版(北京)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的城楼文化;2.学习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3.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技巧。
二、教学内容1.北京的城楼介绍;2.国画基础知识;3.创作北京的城楼国画。
三、教学重点1.学习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2.创作北京的城楼国画。
四、教学准备1.北京的城楼图片或视频资料;2.国画画纸、毛笔、颜料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老师呈现北京的城楼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们看一看,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国画基础知识(10分钟)•国画的基本构图:天、地、人、物;•国画的画法:状物、写意、工笔。
老师通过讲解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让学生们对国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创作北京的城楼国画(35分钟)步骤:1.分发画纸、毛笔、颜料等工具;2.协助学生粘贴纸条,并用铅笔勾画天、地、人、物的基本形状;3.教学生用淡墨勾勒出城楼的轮廓;4.教学生用浓墨填充城楼主体部分;5.教学生用颜色勾勒城楼的细节部分;6.完成作品。
4. 作品展示和点评(10分钟)老师宣布画作完成,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共同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北京的城楼文化有初步的认识;2.学生掌握了国画的基本构图和画法;3.学生创作了北京的城楼国画,提高了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国画的勾勒和填充不熟练,需要多加练习。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的城楼文化,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了解上。
高中美术说课稿-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中美术说课稿: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教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①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
②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2、教学重点:①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②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3、教学难点:①佬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
②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讲座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交流、引入谈话导入(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二、新知探究:环节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教师活动:多媒体投放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溪山行旅图》。
介绍中国画发生的激烈转变。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在欣赏作品时说出作者是谁?他绘画的技巧、风格?小结: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中,无论是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还是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除了在绘画技巧上的发展,还传达出了画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也就是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深深的感染着我们。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展示图片开《开国大典》、《一湾解冻的湖水》等,介绍西方绘画的引进并迅速发展。
环节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教师活动:投放图片,介绍中国现代雕塑的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课题: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教师:陈德民
时间: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上午第3节
班级:高一(11)班
教材分析
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
其后,课文分别介绍中国现代绘画和雕塑两大门类的概况、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对中国现代美术了解的不是特别全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家的了解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把美术作品和作品的作者联系起来,了解美术家从而了解其作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能力目标:掌握中国现代美术的分类,并能初步鉴赏代表性作品。
3.情感目标:感知中国现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现代绘画成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2.教学难点
(1)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等名词。
(2)分析、理解作品。
教法设计结合我校推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
1.中国现代美术是指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美术?
2.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是什么?
界定中国现代美术。
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社会变革和发展特
点,奠定了这一时期美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
本课分别从绘画和雕塑两个方面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美术。
二、传授新知
中国现代绘画主要介绍国画、油画、版画。
中国现代雕塑主要介绍城市雕塑的发展。
(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1.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们的本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在这个时期,国画有了新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
探究1:
⑴形成了哪两种类型的中国画?(传统型和融合性)
2.中国现代油画
油画:就是以油质颜料为作画手段的绘画形式。
油画作为外来画种,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
约在明清时期,油画随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油画的发展主要在20世纪后半叶,
即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
3. 版画
可以分为复制版画和创作版画,中国传统的版画是画家画稿、刻工刻版、印工印制,我们称为复制版画;在20世纪20年代末,鲁迅将西方版画引入中国,倡导画家自画、自刻、自印的创作版画。
探究:3:
⑴根据制作形式的不同,可以把版画分为哪两种类型?(复制版画和创作版画) 4.新品种、新样式绘画
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使绘画出现了新品种、新样式。
探究4:
⑴何为“新品种、新样式”绘画?
(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中国现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的,雕塑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架上雕塑和城市雕塑。
所谓“架上雕塑”,是指雕塑家个人探索性较强、创作风格较明显、受公共环境因素制约较少的一类体量较小的雕塑,因多在轴架上完成而得名。
城市雕塑,一般是指在城市的街心、公园,公共建筑前面及纪念意义的场所,根据不同地点设计的不同雕塑作品。
这些作品对于美化城市、美化生活、教育人民、提高人民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探究5:
⑴理解:架上雕塑、城市雕塑。
三、课堂拓展
探究6:
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诗意。
如果让你根据“踏花归去马蹄香”一句创作一幅中国画,你应该怎样构思?请说说你的想法。
四、课堂总结
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是什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