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现代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4.48 MB
- 文档页数:5
第14课中国现代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知识点的传授穿插在学生自主鉴赏的过程中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时代精神。
通过欣赏中国现代山水画,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教学难点:传统型和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等名词的理解及对作品的理解分析。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分工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中国现代美术》,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想去拜访中国现代艺术名家,走入他们的艺术世界,品评和分享其作品的魅力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中国现代美术吧。
(板书:中国现代美术)二、教学新知同学们,中国现代美术指的是什么?(现代美术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板书:现代绘画)同学们,中国绘画的变革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是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和发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二是西方绘画(素描、油画、版画和水彩等)的引进并迅速发展)同学们,中国画有哪几类?(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①传统型中国画(板书:传统型)同学们,现代中国画经过革新和探索,在继承传统,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笔墨技巧等方面有所发展。
最著名的画家首推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A、【课件播放视频:《齐白石国作品欣赏》】同学们,画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古代文人认为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作品继承了这一特点且有所发展:雅俗结合、刚健鲜活、诙谐幽默。
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在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2.通过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感受,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中国现代绘画所呈现出的局面和发展趋势以及部分名家名作赏析,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等名词和作品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分工合作法教学过程:1.课件展示课题(播放背景音乐)一、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2、讨论: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中国现代美术包括了我国哪些时期的作品?现代美术有哪些内容?3、导出课题: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状况如何?这节课来学习: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二、新课讲授:1、讨论:你认为现代绘画的发展是一个什么状况?总结: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并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a.西方绘画(素描、油画、版画和水彩等)的引进并迅速发展b.中国画发生激烈的演变和发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2、中国画作品欣赏:讨论:这两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分别是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2、传统型中国画a、齐白石艺术家简介:提问:画的是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古代文人画认为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作品继承了这一特点且有所发展:雅俗结合、刚健鲜活、诙谐幽默。
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简括大气。
b.齐白石先生和毕加索故事c.作品欣赏: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1953年文学家老舍请白石老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成就了这一名画。
问:画面上画了什么?问:有蜻蛙吗?问:你有什么感受?问:为什么?从哪里体现出蛙声?总结: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
富有想像力的构思,巧妙而贴切地表达了诗意,显示了画家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继承中国自古强调表达诗意的绘画传统。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
2.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二)内容结构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
其后,课文分别介绍中国现代绘画和中国现代雕塑两大美术门类的概况、代表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1.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第1自然段:介绍中国现代绘画概况。
第2-4自然段,介绍中国画在20世纪形成两种类型,分别介绍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及其代表画家与代表作品。
第5-6自然段,介绍油画的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7自然段,介绍“创作版画”的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8自然段,介绍“中西结合”的新品种新样式的绘画及其代表画家、作品。
第9自然段,简略介绍近年来绘画的新探索。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第1自然段:指出中国现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介绍20世纪50年代雕塑成就及代表作品。
第2-3自然段,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今雕塑快速发展,并列举一些有影响的作品。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2.教学难点(1)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
(2)分析、理解作品。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蛙声十里出山泉(中国画) 齐白石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小名阿芝,后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三百石印富翁等。
1863年11月22日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一贫苦农民家庭。
8岁时曾随外祖父读村学,1年后因家贫而辍学,在家放牛砍柴。
15岁拜师学木匠,始为粗木工,后为细木工,以擅雕花名闻乡里。
21岁时得《芥子园画谱》,有空时便临摹。
27时才拜师学画,继而学诗、学篆刻。
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作品的鉴赏,了解现代绘画的发展状况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去深入感觉人类生活中美术的作用与人类创造美的精神。
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目的以及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学好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1、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重点介绍中国画的代表画家及代表作品,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理解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
三:教具准备:教材、电脑课件、课前搜集的有关画家的资料等。
四:教学准备:中国现代美术总体背景了解1.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起始时期.2.了解该时期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特点.3.初步了解该时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五:教学过程:1、重点介绍课本提到的美术家与作品,根据课时来拓展内容,多欣赏该艺术家的其他作品:如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人物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黄宾虹的《山水册页》、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等;融合型中国画的代表人物徐悲鸿的《群马图》、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等;油画代表人物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吴作人的《齐白石像》;版画代表人物古元的《一湾解冻的湖水》以及其他雕塑大师的一系列的雕塑作品。
2、介绍画家与作品分析,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发表看法,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
3 、配合本课内容,在现场学习讨论。
六、分析总结定义:1、传统型中国画2、融合型中国画3、油画4、版画5、架上雕塑七:能力拓展:1、中国现代美术分为两种类型的中国画,即()和()。
中国现代美术一、说教材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14课。
本节课共划分2课时,此次说课为第1课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现代美术的门类,掌握鉴赏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的欣赏角度和方法。
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兴趣,提升美术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美术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现代美术分类并且了解其艺术特色,并能对其进行欣赏评述。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资料搜集等方法,能够掌握中国现代美术的欣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兴趣,提升美术素养。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认识中国现代美术分类并且了解其艺术特色。
难点:通过对兼容并蓄的中国绘画艺术的鉴赏,感受艺术背后的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讲授法、资料搜集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来辅助完成本课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接下来就是教学过程,也是我本次说课的核心内容。
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论述。
环节一:激趣导入我会播放纪录片《五四运动》片段视频,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史实资料,并询问学生:五四运动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学生总结回答:五四运动过后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当面发了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