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主题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从“情”至“情”——《长恨歌》到《长生殿》主题的完美轮回《长恨歌》和《长生殿》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它们都以“情”为主题,探讨了人性、爱情、命运等深刻的话题。
而在这两部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精彩的轮回,由《长恨歌》引起的情感波澜再次在《长生殿》中得到反复的表达和探讨。
《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相爱相惜的动人故事。
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唐玄宗和杨玉环这段爱情的推崇,同时也暗藏着对于王朝命运的忧虑和担忧。
诗中情感真挚,言辞细腻,表现了人们对于爱情和命运常常矛盾的纠结。
正如诗中所言:“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渔阳鼙鼓动地深。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玄宗与杨玉环相守相依,却无法摆脱命运的纠缠。
而从《长恨歌》中可以引出《长生殿》这部元曲传世之作。
作者王实甫以宋哲宗赵煦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为蓝本,创作了这部充满爱情和命运的悲剧。
在《长生殿》中,主人公词人杜丽娘与皇帝宋哲宗相爱,但他们的爱情却因皇权和国家利益的束缚而悲剧收场。
《长生殿》以歌舞剧形式展现出杜丽娘的爱情忠诚和无奈,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思考。
这个轮回让我们重新思考了命运和爱情的关系:爱情是否能够战胜命运?或者说,爱情又是如何受制于命运的?在《长生殿》的结局中,杜丽娘被迫与皇帝分开,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她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了爱情的权益,为了自己的“情义”而选择了死亡。
这也暗示着爱情是有限的,而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无论是《长恨歌》中的唐玄宗与杨玉环,还是《长生殿》中的宋哲宗与杜丽娘,他们都被命运所压制,无法实现他们的爱情梦想。
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王实甫的《长生殿》虽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但它们所表现的爱情与命运的关系却是如此相似。
这种相似使得这两部作品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轮回,展现了人们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思考。
同时,它们也揭示了社会的困境与个人的追求之间的复杂关系。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杰作,以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从剧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和音乐表现等方面,论述《长生殿》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
一、思想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它一方面颂扬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的崇高赞美。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他们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成为了永恒的主题。
另一方面,剧本又联系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批判了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祸害人民的罪恶,抒发出国破家亡的感慨。
这种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于现实的尖锐批判,使得《长生殿》具有了很高的思想价值。
二、艺术结构的精巧和严密《长生殿》的艺术结构非常精巧,整个剧本采用了“一生一旦”的双线结构,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安史之乱”和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为副线,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而又有序的艺术结构。
同时,剧本中的情节安排也非常巧妙,情节之间的转折和衔接都非常自然,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既符合逻辑又充满了戏剧性。
三、音乐表现的丰富和多样《长生殿》的音乐表现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剧本中的唱词采用了多种曲调,既有激昂高亢的唱腔,也有婉转悠扬的曲调,使得整个演出既有磅礴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同时,剧本中的音乐还与情节和人物性格紧密结合,通过音乐的表现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感染力。
四、表演艺术的精湛和传神《长生殿》的表演艺术也是其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唐明皇和杨贵妃等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演员们还通过丰富的表演手段,如唱、念、做、打等,将剧本中的情节和冲突呈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演出具有了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长生殿》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精巧的艺术结构、丰富的音乐表现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之作。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评析1. 引言1.1 概述明代戏曲《长生殿》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作品,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
这部戏曲以唐代皇帝李世民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基础,展现了唐朝宫廷乱象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并通过悲壮、缠绵的音乐和舞蹈来表达人性的美好与无奈。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深入评析该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明代戏曲《长生殿》的文学价值评析、评析其他版本和改编作品、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明代戏曲《长生殿》在历史与文学上的价值,并通过研究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展示其对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与演变的影响。
通过评析其他版本和改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长生殿》在不同时期的受众反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长生殿》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进行综合评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长生殿》这一经典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2.1 戏曲发展背景: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剧种如京剧、越剧、昆曲等相继形成并盛行。
这一时期,戏曲演出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经常在宫廷和民间进行演出。
明代的戏曲创作以及演出文化水平都达到了高峰。
2.2 《长生殿》的创作背景:《长生殿》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洪升所创作的一部杂剧。
该剧创作于万历年间(1573-1620),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洪升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改编,表达了对人性善恶、权力斗争以及爱情美好与悲剧等主题的思考。
2.3 剧情梗概与主要角色介绍:《长生殿》的故事取材自唐代宫廷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动人而悲壮的爱情为主线。
剧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唐玄宗、杨贵妃以及一些权臣和宫女等。
故事发生在唐朝,杨贵妃自河南进京后被选入宫中,逐渐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古代戏剧长生殿与汉宫秋的主题对比古代戏剧《长生殿》与汉宫秋的主题对比汉代是中国古代文化丰富多彩的时期,而戏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汉朝达到了巅峰。
在当时,有一部备受瞩目的戏剧作品叫做《长生殿》,与之相呼应的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汉宫秋》。
虽然这两个作品的形式截然不同,但它们的主题却有着一定的联系与对比。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长生殿》与《汉宫秋》的主题,并探讨其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长生殿》,这是一部著名的元曲作品,由郑光祖创作。
该剧主要讲述了唐朝宰相杨广与他的妃子王昭君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剧中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戏剧作品中强烈的爱情主题。
杨广为了与王昭君相守,不惜丢弃乌纱帽、补天裳等象征着他的地位与荣誉的物品。
他们的爱情在政治与历史的压力下泛起浪花,而这种追求真爱的坚韧不拔,正是《长生殿》主题的核心。
相比之下,王之涣的《汉宫秋》则追求的是一种淡泊宁静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描写汉宫的秋景,表达了诗人的胸怀和情感。
诗中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如梦的思考上。
诗人以自己的眼睛观察到了悠远的历史,融入其中的感慨和蔚蓝的天空一起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旨。
与《长生殿》追求真爱的剧情相比,《汉宫秋》则更加关注的是人生的短暂与闲适。
对比两者可以看出,《长生殿》和《汉宫秋》在主题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与对比。
《长生殿》以浓烈的爱情为核心,追求真爱,而《汉宫秋》则以淡泊宁静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这两个作品通过戏剧与诗歌的形式,各自传递出了不同的情感与观念。
本文不仅对两个作品的主题进行了对比,也对它们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长生殿》展现了汉代文化中强烈的情感追求,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逐。
而《汉宫秋》则代表了汉代文化中的一种心境,即对于宁静与淡泊的追求。
总之,《长生殿》和《汉宫秋》是两个不同形式的作品,却都具有一定的主题对比。
《长生殿》追求真爱,表达了浓烈的情感;《汉宫秋》则主张淡泊宁静,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剧情解读与艺术特色一、剧情解读《长生殿》是明代戏曲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历史传说为基础,通过诗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
1.1 主要人物介绍•杜丽娘:花魁出身,聪明伶俐,与唐玄宗有一段深情。
•唐玄宗:唐朝皇帝,他爱上了杜丽娘。
•长孙无忌:唐玄宗的大臣,对杜丽娘抱有非分之想。
1.2 剧情梗概《长生殿》讲述了唐玄宗爱上花魁杜丽娘,并在她逝去后借助道士法力将她复活的故事。
但复活后的杜丽娘却变得冷漠无情,最终选择了自杀。
整个剧情环环相扣,充满着悲欢离合和人性困境。
1.3 内涵与主题该剧具有浓厚的历史情感色彩,探讨了爱情、权力、生死与复仇的主题。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它呈现了权谋斗争、深入揭示人性弱点等内容,反映了社会人文精神和历史风貌。
二、艺术特色《长生殿》在故事情节、表演方式和舞台形式上都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2.1 表演形式•花脸:扮演杜丽娘和唐玄宗的角色,采用花脸装扮,以突出角色的美丽与威严。
•唱段:剧中融合了大量的唱段,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表达人物情感。
•功夫戏:剧中也有一些激烈的打斗场景,通过精湛的功夫技巧表现出来。
2.2 舞台布景•绣屏布景:为突出皇帝尊贵地位及宫廷氛围,在舞台后方设置华丽的绣屏。
•长长的舞台:剧中舞台呈现出长长的形状,使得剧情的推移更加有层次感。
2.3 寓意与象征•长生殿:长生殿是杜丽娘复活后所在的地方,象征着人们对永恒不变、追寻千年不朽的渴望。
•蝴蝶:在剧中,蝴蝶被用来象征杜丽娘的灵魂和过去的记忆。
通过以上艺术特色,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并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长生殿》作为一部明代戏曲作品,以其精美细腻的艺术表达和深刻探讨历史与人性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剧情解读和艺术特色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长生殿基本内容
《长生殿》是一部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的戏曲,是清代文学家洪昇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讲述了唐明皇的荒淫和杨贵妃的美貌,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最终以杨贵妃被害的悲剧结局告终。
该剧的主要人物有唐明皇、杨贵妃、高力士、陈玄礼等。
唐明皇是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他对杨贵妃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杨贵妃则是一个美貌绝伦、聪明伶俐的女子,她深爱着唐明皇,但最终却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高力士是唐明皇的贴身太监,他对唐明皇忠心耿耿,但也对杨贵妃有一定的感情。
陈玄礼则是一个忠诚正直的官员,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与唐明皇和杨贵妃为敌。
该剧的主题是爱情与政治。
在剧中,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被描绘得非常深刻,但他们的爱情最终却被政治斗争所摧毁。
洪昇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和爱情的看法。
他认为,政治和爱情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政治需要牺牲和妥协,而爱情则需要专注和执着。
如果一个人在政治和爱情之间摇摆不定,那么他最终可能会失去一切。
《长生殿》是一部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的戏曲,该剧通过深入描绘人物性格和情感纠葛,展现了爱情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长生殿》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1)“情”与“义”是长生殿的核心思想。
“情”是坚贞不渝的人间至情,“义”是作者心中理想的儒家伦理。
“情”是核心“义”是统摄。
对真情的讴歌与追求贯穿了全剧始终,歌颂能够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纲常道德,希望再造封建治世。
2)《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李隆基倦于政事,耽于安乐,“弛了朝纲,占了情场”,把国家陷于苦难的深渊。
他因宠爱杨玉环,而使杨家一门贵显,杨国忠专断朝政,炙手可热。
3)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作者虽然谴责了李隆基因宠爱杨玉环而致国事败坏,无法收拾,然而对他们两人的爱情悲剧却很同情。
他写李隆基退位后对过去之事有所悔悟,在深宫中为思念杨玉环而无限痛苦。
他让杨玉环的幽魂也知道忏悔,一直怀念上皇。
由于这种“真情”,两人终于在月宫重新团圆。
关汉卿剧作的思想内容关汉卿杂剧不论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还是取材于历史故事,都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多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使他成为我国戏剧史上伟大的作家。
1)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的作品。
如著名的《窦娥冤》,还有《蝴蝶梦》、《鲁斋郎》。
2)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的。
那些貌似强大的坏蛋,在他们聪明的对手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象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
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此外还有《金线池》、《谢天香》、《诈妮子》。
《望江亭》。
关汉卿与别的戏曲作家不同,他在那些处于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妇女身上,看到她们的痛苦而美丽的灵魂,这是和他长期在“瓦舍”、“勾栏”与歌妓们朝夕相处的生活分不开的。
3)是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
剧中主角关羽的出场在第三折,但第一、二折已通过乔国老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气氛。
《桃花扇》与《长生殿》主题比较摘要:《桃花扇》与《长生殿》是清初戏剧里的两部力作,两部戏剧同中有异,都是借儿女之情,抒兴亡之感。
但同写爱情又有所区别,《长生殿》是净化与升华,而《桃花扇》是维护与捍卫;两者表达思想感情内涵都有思明辅清的思想,但也所不同,《长生殿》是垂戒来世之情,而《桃花扇》是易代兴亡之感。
关键字:桃花扇长生殿主题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是清初剧坛的双璧,两部戏一经问世,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勾栏争唱孔洪词”的盛况,在这样的盛况下,当时也出现了“南洪北孔”的说法。
两部戏虽给作者带来盛名,也带来不幸,洪昇国子监被革,而孔尚任也因戏而罢官。
同时两部戏都写“儿女之情”,来抒写“写兴亡之感”的主题,并且两剧都表现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意识。
《长生殿》借用唐代以来脍炙人口的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将前半部历史剧的规模,为后来《桃花扇》开拓了一条新路。
可见两戏有千丝万缕的相似,又有所不同。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一、《桃花扇》与《长生殿》中的爱情之比较《桃花扇》和《长生殿》中贯穿爱情这一线索,但对爱情的定位不同。
在《长生殿》中首先对李、杨爱情进行定位。
作为帝王的唐明皇,已不是盛世明君的形象,在剧中却是“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的风流情种,同时在自序中删去了史家及野史中杨玉环与寿王婚事、禄山秽事,重新界定她为一个纯情女主人公形象。
处在社会最高层李、杨不顾身份而追求至真至纯的爱情。
在《桃花扇》中,侯、李之爱的定位。
侯方域是个风流倜傥,“书剑飘零”、客居金陵,却也是“春情难按”,物色名姝的文人;而作为“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的李香君则是借名士梳拢品题,以抬高身价的歌妓,却因为李香君的不畏强权,而使爱变得惊心动魄。
《长生殿》名词解释《长生殿》是中国古代戏曲作品之一,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洪昇。
该剧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兴衰的历程,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
该剧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
长生殿是一个古老的宫殿,位于唐朝都城长安的兴庆宫之内。
唐朝时期,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殿内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因此长生殿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象征。
在《长生殿》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对长生殿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爱情。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唐朝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绘画、音乐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长生殿》作为一部戏曲作品,通过对唐朝时期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同时也展现了唐代文化艺术的精髓。
拓展:《长生殿》是洪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洪昇在创作《长生殿》时,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唐代文化艺术的精髓。
该剧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古代戏曲的经典之作。
《长生殿》中的爱情故事是该剧的主要亮点之一。
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不仅是该剧的主要情节,也是该剧的主题。
该剧通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真挚爱情的力量和重要性。
同时,该剧也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反映了唐代爱情文化的特点。
《长生殿》中还融入了许多历史文化元素。
例如,该剧中提到了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人,对他们的诗歌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此外,该剧还描绘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展现了唐代的风貌。
《长生殿》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通过对唐朝时期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展现了唐代文化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
唐明皇歌曲有:
1.《长生殿》
介绍:这首歌曲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题,表达了长生殿中永恒的爱情。
2.《霓裳羽衣舞》
介绍:这首歌曲描绘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舞姿,展现了他们优美的舞姿和浪漫的爱情。
3.《荔枝香》
介绍:这首歌曲以荔枝为引子,描述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们深深的情感。
4.《夜半乐》
介绍:这首歌曲描绘了唐明皇在夜半时分的音乐演奏,展现了他高超的音乐才华和艺术魅力。
5.《小破阵乐》
介绍:这首歌曲以小破阵乐为引子,描述了唐明皇在战争中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
6.《凌波仙》
介绍:这首歌曲以凌波仙为引子,描述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们深深的情感。
7.《春光好》
介绍:这首歌曲以春光为引子,描述了唐明皇在春天的美好时光,展现了他的浪漫和诗意。
8.《秋风高》
介绍:这首歌曲以秋风为引子,描述了唐明皇在秋天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他的深沉和内敛。
9.《雨霖铃》
介绍:这首歌曲以雨霖铃为引子,描述了唐明皇在雨中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的柔情和深情。
10.《阳春白雪》
介绍:这首歌曲以阳春白雪为引子,描述了唐明皇在春天的音乐演奏,展现了他高超的音乐才华和艺术魅力。
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的历史传说与文学艺术一、明代戏曲《长生殿》简介明代戏曲《长生殿》,是明代杂剧作家汤显祖所创作的一部历史传奇剧。
该剧讲述了东晋末年贞观之治时期,官魏征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在唐玄宗面前上演长生殿和相知自愿执子之辞的传奇情节。
这部戏曲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历史传说与创作背景主题为《长生殿》的故事源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恨歌"事件。
据传,在唐玄宗时期,东方之珠杨玉环因容貌美丽而被选为皇后,而杨贵妃等人对此心怀不满,暴露了朝堂权争和宫廷斗争的黑暗面。
这个故事以及其中出现的角色成为了汤显祖创作《长生殿》的灵感来源。
三、文学艺术特点1.立意深远:《长生殿》以唐朝时期著名的爱情故事为基础,通过表现官魏征和杨玉环坚贞爱情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传递了关于人性、命运和民族衰败等主题的思考。
2.剧情悲凉:剧中呈现了杨玉环被贬为道观侍女,并最终在长生殿中与官魏征相知自愿执子之辞的悲壮结局。
整个剧情渲染了内外因素对个人命运造成的影响,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3.诗化语言:该戏曲采用了华丽而富有节奏感的诗句对白。
优美的词章、押韵与形象化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卓越、动人,并增强了角色塑造和情节展示效果。
4.引入神话元素:《长生殿》将中国道教“仙境”与历史故事相结合,塑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氛围,增强了剧作的艺术感染力。
四、影响与评价《长生殿》深受观众和文化评论家的喜爱与好评。
这部作品不仅在戏曲舞台上取得了传世之作的地位,也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对后世文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启示,并成为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
综上所述,明代戏曲《长生殿》中融合了历史传说和文学艺术元素,通过精湛的创作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主题。
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续文化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洪升的长生殿的主题思想有人把“长生殿”完全看作是歌颂封建帝王生活、供统治阶级玩赏的作品,毫无现实性、人民性可言,因而,认为提出纪念洪升是不正确的。
有人从资产阶级的恋爱至上主义和超阶级的“人性论”的观点来肯定“长生殿”,认为:“长生殿”把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表现得异常真挚诚笃;所描写的杨玉环是一个善良、温柔,同时也是聪明、勇敢的妇女形象;月宫重圆的收场,表现了爱情战胜了死。
有人谈“长生殿”只列举出像“疑谶”、“进果”和“骂贼”等几出明显地同情人民疾苦的戏,说明“长生殿”值得肯定的意义,而对整个作品则缺乏全面的分析,因此,对“长生殿”价值的理解,也就是比较表面的。
有的地方举行纪念会,只介绍洪升的生平事迹,对“长生殿”的内容和为什么要纪念他的问题,却避开不谈。
长生殿”的创作,作者主要地是想表现一个真挚、生死不渝的爱情。
这是以前讨论“长生殿”的人的一种传统的看法。
长生殿”后半部,基本上可以说是失败之作。
洪升否认“女色亡国”的论调,却把罪过完全推之于“逆藩奸相”,这种看法当然仍然是表面的。
但,“长生殿”的伟大,却在于它形象的反映出了封建王朝灭亡前夕的昏溃、腐败的影象。
“长生殿”的创作,显然是要来抒写兴亡之恨。
对剧中人物的描写,忠于祖国的得到表扬,危害祖国的受到惩罚。
虽然,把天宝之乱,隐喻作明清间的变化并不确当,但,在它上面,确是凝结着人民的爱国主义的情绪。
同时,在“长生殿”许多地方,都接触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对危害人民的事物的讽刺与抨击,也或多或少的凝结着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所以,“长生殿”与人民的思想是有着联系的。
在“长生殿”中,也时时流露出作者主观意识中的封建思想和唯心的“情”的观念。
在前半部,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占着主导地位;但,在后半部中,它就上升为主导的地位,使作品坠入到了虚幻中去,成为空虚的、无意义的东西。
当然,后半部也有着几出如“骂贼”、“弹词”好戏,但,那只是个别的。
“长生殿”前半部,从主题思想、结构等方面看,是可以独立,而无损于艺术的完整性的。
浅析《长生殿》的主题
摘要:
《长生殿》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既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有关《长生殿》的研究仍然持续不断,关于它的主题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
关键字:长生殿主题爱情社会兴亡人生感慨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
洪昇说:“余读白天乐《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
”他深为两篇作品所感动,又不满作品写的过于感伤。
于是《长生殿》写唐玄宗和贵妃杨之情事而命意在于显示“乐极哀来”的道理,以“垂戒来世”。
但它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长生殿》的主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可归纳为一下四种观点:
1、爱情主题说
有学者认为《长生殿》的主题纯粹是写情。
学者们从作者对相关历史材料的处理,创作背景等入手,探明作品的主题思想,认为《自序》中“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一句已明确表明《长生殿》的主线、主题只是一个“情”,并无意总结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
至于所谓的“垂戒”说法,只是作品的客观效果,是作品主题的引申,而不是创作的本意。
任何反映“乐极哀来”主题的作品,都可以具有“垂戒来世”的客观效果,而“用戏剧形式表现具有启蒙色彩的“至情”说,这大概是洪昇创作《长生殿》的真正用意,也可能是剧本的主题所在。
”他们不赞同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与模糊主题说,认为兴亡之感不过是文本创作前或创作过程中捎带附载上的用来表现李杨爱情的背景与影响的次要内容与思想。
2、爱情与社会说
因为婚姻、爱情本来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没有不存在婚姻或爱情的社会。
所以又有学者认为《长生殿》的爱情主题和社会主题是融合的,硬把二者割裂开来是既不忠实于生活实际也不符合剧本真面貌的。
“《长生殿》主题为单纯歌颂爱情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考察《长生殿》主题离不开男女爱情,也离不开社会政治,抒发兴亡之感和歌颂真挚爱情之间并非互不相扰,而是存在着一根有机统一的红线,即至死不逾的真情追求。
”学者们从《自序》“卑之无甚高论”解读出,《长生殿》主要是通过李杨之间可贵的爱情关系和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事件的描写,来启示人们在追求幸福爱情的同时,不要忘记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正确处理爱情与爱国,爱情与政治,爱情与事业之间的关系。
使二者并行不悖,在追求幸福爱情的同时不忘记社会责任,从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兴亡说
有的学者则认为《长生殿》并不意在李杨的爱情故事,而在于写亡国的历史
教训,垂戒后世。
黄彬就是认同这样的观点,同时他在研究中发现《长生殿》主题在以往的戏曲主题中有所突破。
他在《〈长生殿〉主题上的突破》(《甘肃农业》)这样说到,“《长生殿》以前的戏曲作品渗透了封建史学家的‘女人亡国’观点,认为杨贵妃是国家衰败的罪魁祸首”,但《长生殿》则“突破传统观念,赞美、讴歌杨贵妃,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玄宗,揭露唐玄宗的过失。
”范道济《论〈长生殿〉的讽谏主题》也持相近的观点,他否认所谓洪昇的反清意识以及《长生殿》的所谓反封建的爱情描写,认为,洪昇并不认为女人是祸水,也不打算“惩尤物”,洪升要垂戒后世的是“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这种惨重的历史教训。
4、人生感悟说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观点或看法,因此,关于《长生殿》的主题有第四种说法——人生感悟说,也就不足为奇。
汪龙麟《“兴亡今古恨,酪酒问渔樵”—从李杨故事文人论释模式变迁看〈长生殿〉的主题蕴含》(《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就是从李杨故事文人论释模式变迁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洪昇之创作《长生殿》,一则是出于对前人有关李杨故事解读模式的不满,再则是欲借这一故事融入自身的身世感伤。
欲通过帝妃之恋与安史之乱即情与史的错综扭结来表达人生不永、情缘易逝、世事沧桑的人生幻灭感。
而菅永梅《情缘终归虚幻——论〈长生殿〉的佛道思想和剧作主题》(《戏剧之家》)则从佛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长生殿》中渗透了浓重的佛道的人生空幻思想,《长生殿·自序》中所说的“情缘终归虚幻。
清夜闻钟,夫可以遽然梦觉矣”便是它的主题。
《长生殿》就如催人醒悟的梵钟,使读者于唏嘘感叹中得以高屋建瓴的人生思考,从宗教哲学的角度来审视生命。
5、结语
《长生殿》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线,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出现的情节、人物大都源于历史现实,有依有据。
作者通过花谢人亡,繁华消歇,满目兴衰,空余一腔遗恨的情节构建,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盛事不再”、“追怆感伤”的历史感。
因此,《长生殿》的创作,显然是要来抒写兴亡之恨的。
对剧中人物的描写,忠于祖国的得到表扬,危害祖国的受到惩罚。
虽然,把天宝之乱,隐喻作明清间的变化并不确当,但,在它上面,确是凝结着人民的爱国主义的情绪。
同时,在《长生殿》许多地方,都接触到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对危害人民的事物的讽刺与抨击,也或多或少的凝结着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所以,“长生殿”与人民的思想是有着联系的。
在《长生殿》中,也时时流露出作者主观意识中的封建思想和唯心的“情”的观念。
歌颂真挚的,生死不渝的爱情,显然,在对建社会里,它有着特别积极的意义。
但吸引、促使作者选取它、描写它的东西,不是李、杨之间的“情”,而是借天宝遗事,抒写抑郁在胸中的亡国之痛。
这种隐痛,在清初,被埋藏在每个具有民族意识的人的心灵深处。
在对《长生殿》主题探讨的过程中,许多学者认为“尚情”是《长生殿》剧的一大主题。
其中对情的崇尚和张扬是明显的,但也是流于表面的,作者是想再次重弹,自明中期以来弘扬已久的“尚情”老调,还是另有寓意?但如果结合着作家生活的时代,以及个人经历,我们不难看到,洪昇的思想应该比明代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主情派作家,更加成熟深邃,他一方面意识到人性中“真情”的可贵可赞;另一方面经过了王朝的更迭,生命中更沉淀了一层“历史感”,因而“借
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长生殿》为了营造出感时伤世的兴亡之感,不仅让明皇从杨妃之死的痛苦中领悟生命的无常,世事的沧桑,而且让李龟年、李暮等人来一齐感受杨妃之死所生发出的浓烈的生命忧患。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接受《长生殿》的过程中,并没有停留在对一个凄美爱情的欣赏层面,而是自觉地咀嚼其中所包蕴的家国之思,兴亡之感,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了契合。
凄怨的故事题材,融入作者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从而使感时伤世的忧患意识如一部交响乐的主体乐章一般回环反复。
李、杨的“爱情”,成了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成为作家思想感情的外化和寄托,在杨妃去世后,李隆基对爱情的那份执著与眷恋,反映的恰是人类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且无法复得的失望、寂寞,对人事的兴衰荣枯难以把握和无法预见的空幻感,从而表达出作者本人对故国的无限缅怀之情。
所以,我觉得,在这部剧中所表达的,应当是作者在感时伤世中传达出的兴亡之感,故国之思以及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