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地理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江苏专用鲁教版课件:2.1岩石圈与地壳物质循环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28
第1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地球的内部圈层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完成问题。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S:横波较慢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P:纵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2)不连续面名称波速变化①:莫霍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②:古登堡面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3)划分①三个圈层:圈中C为地壳,D为地幔,E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局部。
2.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生物圈:广泛存在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
(3)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2.“掌握数据〞:读图时要结合一些相应的数据去判断,如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岩石圈的厚度为70~100千米,莫霍面的深度是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古登堡面指地面下2 900千米处,12千米为对流层的平均厚度,50~55千米为平流层的上界等。
3.岩石圈的组成成因岩石举例岩浆岩炽热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岩石被破坏后产生的碎屑物质,沉积、固结形成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片麻岩、大理岩、板岩等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分类:岩浆岩(A 侵入型岩浆岩、B 喷出型岩浆岩、C 沉积岩、D是变质岩)。
(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固结成岩、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图文助记1.化石的存在及其意义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多存在于沉积岩层中(变质岩和岩浆岩都经历过高温,化石难以保存)。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核心素养测评六岩石圈与地壳物质循环建议用时:45分钟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 500 m高处。
读阿贡火山喷发示意图,完成1、2题。
1.火山喷发物来自( )A.地壳B.岩石圈C.软流层D.内核2.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 ( )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1选C,2选D。
第1题,火山喷发物是岩浆,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
第2题,火山喷发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都有影响。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古人称之为“海天佛国”。
普陀山是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
据此完成3、4题。
3.普陀山主要由图乙中的哪类岩石组成( )A.A类岩石B.B类岩石C.C类岩石D.D类岩石4.图甲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A.海浪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风化作用【解析】3选B,4选A。
第3题,由材料可知,普陀山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属于侵入型岩浆岩。
A为喷出型岩浆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
第4题,由图甲可知,该地貌为海浪侵蚀地貌。
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如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mm/年)图。
完成5、6题。
5.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沉积较快B.风力沉积较快C.火山喷发强烈D.地壳抬升较快6.受地形变化影响,图示河流河口地区可能( )A.三角洲面积缩小B.地表趋于崎岖不平C.河流下切更强烈D.海水侵蚀作用增强【解析】5选D,6选D。
第5题,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东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较快。
沉积形成在地势低洼地区,不是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