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工业
- 格式:ppt
- 大小:8.51 MB
- 文档页数:17
《工业》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作业,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工业的定义和重要性,以及工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 掌握不同工业部门的特点及其产品,能够区分轻工业和重工业。
3. 学会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理解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复习:(1)请同学们整理并复习课本中关于工业的各类概念和分类,包括轻工业、重工业等。
(2)思考并简述工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预习任务:(1)提前阅读教材中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内容,理解并标出关键信息。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选取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或地区,分析其工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2)分析一个具体的工业企业的区位选择案例,探讨其选择该地点的理由。
4. 实践活动:(1)绘制一份简单的家乡工业分布图,标注主要工业部门和产品类型。
(2)通过访谈或网络调查,了解家乡某一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境保护措施。
三、作业要求1. 基础知识复习:学生需在作业中明确列出所学概念和分类,并简要阐述其重要性。
2. 预习任务:需有明确的预习笔记或读书摘要,重点内容需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
3. 案例分析:学生需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辅以充分的证据支持观点。
4. 实践活动:绘制分布图需清晰标明各要素,访谈或调查内容需真实可靠,并附有详细的记录或照片作为佐证。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的完成度、准确性、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和创新性等。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可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全面评估。
3. 反馈形式:教师需在作业批改后给予详细的评语和建议,鼓励并指出学生需改进之处。
五、作业反馈1.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纠正。
2.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分享其作业供全班学习借鉴。
工业【教学目标】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布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读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3.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4.图中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转: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的工业。
设计意图: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2.自主学习,阅读课文。
二、工业及其重要性1.教学引入:观察图组“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小组讨论:(1)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准备的照片,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贴近生活,学生思路易于打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活动一:读图验证1.角色扮演师: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来华投资的外商,如果你准备在华投资开办外销加工厂,你认为把你的工厂放在哪才能最赚钱?讨论完毕,让各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明原因。
生:回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分小组讨论,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中标注自己的厂址,并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己主动查找、获取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读图验证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导入新课]用实物投影仪打出钉子和火柴。
提问:同学们,请看屏幕上这两件物品是什么?(钉子、火柴)钉子、火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两个日常生活用品,但同学们能想像得到吗?在中国,工业落后,工业体系残缺不全,许多工业产品不能自己生产,就连这些普通的东西也需要进口,所以人们以前把它们叫洋钉、洋火,当时全国能生产工业产品的地方屈指可数。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汽车、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已经形成了独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地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板书)一、工业分布特点[讲授新课](读图分析)现在我国重要的工业地区和城市分布在哪里?全国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呢?(用电脑打出课本图4.26“我国工业的分布”)提问:1.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哪儿稠密?哪儿稀疏?(东部稠密、西部稀疏)2.全国重要工业城市都沿什么分布?(铁路线)京广线(电脑闪动)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京沪线〈电脑闪动)上的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上海等)陇海—兰新线(电脑闪动)上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3.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电脑闪动)这几个工业城市除靠近铁路线外,还有什么共同点?(都靠近黄河)4.长江(电脑闪动)沿线重要的工业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5.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地区(电脑闪动)是我国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这四大工业基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沿海分布)沿海分布工业分布有什么好处?(便于利用廉价的海上运输,运输原料和产品)我国在沿海地区还设立了五个经济特区,是哪5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同学回答的同时用电脑闪现)(引导归纳)通过以上读图,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交通的影响使我国工业分布呈现出什么趋势?(沿河、沿海、沿交通线)(板书)沿河沿海沿交通线提问:山西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为什么?(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号称“煤海”)攀枝花被称为我国“钢城”,为什么?(攀枝化铁矿资源丰富)(补充资料)山西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工业素养提升练(含解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工业及其重要性1.【新情境·生活情境】下列产品不属于工业产品的是()A B C D2.下列产业中哪个占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A.农业B.交通运输业C.工业D.房产业3.与农业一样,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下列属于工业生产活动的是()A.种植小麦B.人工养殖C.冶炼钢铁D.汽车运输4.目前,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下列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尚未居于首位的是()A.钢铁B.煤炭C.精密仪器D.汽车知识点2我国工业的分布下图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2022湖南邵阳中考)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A.主要工业基地分布在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C.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D.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6.(2022湖南邵阳中考)关于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邻近港澳是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条件B.交通便利、矿产丰富是沿海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条件C.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D.京广铁路连接了京津唐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特色·常考地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在地区分布上形成多个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读图,完成7—8题。
7.(2022广西贺州中考)图中的我国重工业基地是()A.辽中南工业基地B.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C.京津唐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8.(2022广西贺州中考)该区域发展重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科技发达B.劳动力丰富C.交通便利D.矿产资源丰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读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图,完成9—10题。
9.(2022河南平顶山汝州期末)我国汽车产业群分布在()A.沿海、沿江地区B.仅限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C.交通便利、经济欠发达地区D.以南方、西北地区为主10.(2022河南平顶山汝州期末)东北汽车产业群的优势是()①轻工业发达②交通便利③原料、燃料丰富④汽车工业历史悠久⑤高铁的发展制约了汽车消费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知识点3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11.【新独家原创】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又书写了辉煌。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工业》主要介绍了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工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因素的理解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提高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2.难点: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及工业布局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工业为例,分析其布局及影响因素;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业发展的规律;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工业的案例资料,如钢铁工业、纺织工业等;2.准备与工业发展相关的图表、图片等资料;3.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工业的概念、分类、布局及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让学生初步了解工业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以钢铁工业为例,分析其布局及影响因素,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工业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