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
- 格式:ppt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9
五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商的近似值(1)(四舍五法)》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商的近似值(1)(四舍五法)》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中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在计算除法算式时,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基本知识,对除法的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求商的近似值时,可能还不太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在求商的近似值时,可能对四舍五入的规则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够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对四舍五入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四舍五入法的规则、例题等。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练习求商的近似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入商的近似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商的近似值。
同时,介绍四舍五入法的规则,让学生对四舍五入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师讲解例题,让学生明白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练习求商的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范文第【1】篇〗《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
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43.9995保留整数是()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1)0.34×0.76(保留一位小数)(2)0.27×0.45(保留两位小数){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
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2)学生独立列式(3)师生交流师: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发现什么?生:怎么除也除不尽师:那里可以看出生:.......师:这下可难倒王鹏了,他怎么也算不出一个羽毛球多少钱。
现在同学们开动下你们聪明的大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生:可以求商的近似数师:什么方法?生:四舍五入法师,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值》教案一. 教材分析《商的近似值》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这一章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分数和小数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分数的除法运算,但对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知道为什么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让学生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素材(包括例题和练习题)3.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时找零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零钱。
从而引出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快速求得商的近似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组题目,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商的近似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利用四舍五入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求商的近似值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
教案:商的近似值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1. 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
2. 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估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估算价格,做家务时估算时间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商的近似值,它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商吗?商的近似值又是什么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商的近似值是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求出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结果的近似值。
2. 讲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我们可以先估算出商的大致范围,然后根据四舍五入的规则,求出商的近似值。
3. 示例:讲解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三、练习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
2. 强调四舍五入法在求商的近似值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商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商的近似值的概念和求法,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应用。
同时,通过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商的近似值进行估算。
重点关注的细节:四舍五入法在求商的近似值中的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四舍五入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近似方法,它不仅应用于求商的近似值,还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的估算中。
《商的近似值》(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青岛版在教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商的近似值》这一课时,我会这样准备和进行教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四章《分数的乘除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商的近似值。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什么是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要使用进一法或去尾法,以及如何正确地应用它们。
重点则是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情境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笔和纸,用于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情况,比如分配物品时需要估计总量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进行这样的估算。
2. 讲解概念:接着,我会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场景。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一起解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使用。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会将重要的公式和概念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简述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及其应用场景。
(1) 23除以5的结果是多少?(2) 48除以6的结果是多少?(3) 一个篮子最多可以装9个苹果,现在有12个苹果,你应该如何分配它们?答案:(1) 23除以5的结果是4余3,近似值为5。
(2) 48除以6的结果是8,近似值为9。
(3) 可以将12个苹果分成两组,每组6个,然后将其中一组再分成两个,每个装3个苹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商的近似值教材版本:苏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含义,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
2. 学生尝试用除法计算,发现结果不是整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的近似值。
二、探究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发现商的小数部分有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3. 老师举例讲解四舍五入法的运用,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
三、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醒注意事项。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1. 老师出示一些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复习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提醒注意事项。
二、深入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三、拓展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求商的近似值?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2. 学生举例说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其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解题思路及方法掌握情况。
3. 单元测试:在单元测试中,检查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备注:本教案根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