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外在的道德规范
用自己的感受推及他人
材料三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让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脊梁。
铁制农具和牛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士阶层崛起
私学勃兴,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荀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
1.“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1.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特征的学习,知道百家争鸣的背景,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而树立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掌握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通过对各个学派的学习,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家国情怀)3.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认识百家争鸣与社会大变革的关系,构建时空观念,培养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A.儒家 B.法家C.道家 D.墨家
B
2.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