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
“仁”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大思想家
“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有利于社会稳定,人际 关系的改善及建设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成就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 结出教育规律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经常温习,“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兼爱”、“非攻”,反对一切战争,“尚 墨家 墨子 战国 贤”,提倡节俭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 老子 春秋 化(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 道家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自由,保持独立的人 庄子 战国 格 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树立君主权 法家 韩非 战国 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 采用。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 孔子 春秋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儒家 孟子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有同学上晚修经常讲话,违反学校 纪律,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该怎么 处理? • A.要找他谈话,跟他讲道理(儒家) •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 让他自己觉悟(道家) •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 惩罚措施(法家)
课堂小结
“从孔子那里 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 一股正气;从墨子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 血;在韩非那里我 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