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开端》教案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伟大的开端》教案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1. 营造问题情境:展示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四运动”“南湖画舫”。
2. 提问:广场的命名是为了纪什么?南湖的这一艘普1. 学生观察图片。
2. 回答:“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一大”。
3. 对教师所设的教学情境充满了好奇。
带着好奇,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3. 导入新课。
通的画舫又和近代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联系在一起?3.引入想了解具体情况,让我们在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二、走进五四爱国运动,了解五四精神1.播放影片片段《我的1919》然后提问:(1)影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十几万劳工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入场券,最终换来了什么?(3)反映了什么现象?(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
)(4)其结果传回国内引起了什么轩然大波?2.请学生描述“五四”运动的经过。
1.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五四运动的图片及其制作的课件,讲述五四运动学生游行的经过。
3.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五四运动的时间、中心、主力、斗争形式。
1.观看视频资料,思考老师的提问。
2.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展示才能。
3.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历史信息,得出历史论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五四”运动前期的知识要点。
4.展示课件五四运动口号“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让学生从中找出反映了哪些信息,理解“五四”精神。
5.引导:学生的爱国运动换来了什么?五四运动就此被镇压下去了吗?后来又发生了什么?6.引导提问: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形式和主力发生了什么变化?7.引导提问: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什么?4.提炼历史信息,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五四”精神。
伟大的开端教案【篇一: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资源包:伟大的开端教案】《伟大的开端》教案教材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一.课标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三。
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三)课堂展示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下面一个电影片断:(放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片段)。
第13 课伟大的开端【教学目标】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2、理解五四精神,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和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和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五四精神如何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相结合;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读图识图【教学过程】歌曲(含歌词)《五月的花海》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两个问题:1、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抵抗外国侵略,一代代仁人志士都进行了哪些近代化的探索?2、结果如何?从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那么,中国的光明之路在那里呢?二、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2、目标导航:展示三个学习板块。
五四运动揭开端中共诞生立灯塔工运高潮显力量三、学习过程:(一)五四运动揭开端观看图片,同学们知道这幅油画描绘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1、感知历史掌握基础知识请阅读课本第一目内容,掌握五四运动的史实。
(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结合这些要素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描述一下五四运动。
(先准备,学生描述后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补充)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封建主义,誓死等词语可以看出斗争的态度非常的坚决,所以我们说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感悟历史突破本课难点那时的青年学生具有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
我们把这种精神称之为“五四精神”。
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 年12 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探究一:在今天这个和平时期,应宏扬什么样的五四精神?完成《同步》P46 第8 题、第10 题过渡: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政治舞台,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教案背景- 本教案针对大班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主题为《伟大的开端》。
通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人类历史的起源,了解不同文明的出现,并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活动一:探索起源-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的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概括性问题:- 不同文明的起源有哪些?常见的文明有哪些?- 每个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二:历史事件与人物-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方式,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展示和讲解。
-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 对今天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个人对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等。
活动三:创设历史场景- 在教室中创设一个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文化。
- 活动设计:- 教师精心布置场景,例如模拟古代的市集、宫殿、农田等。
- 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历史时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并了解不同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并通过评估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拓宽知识面和培养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籍、图片、视频资料等。
《伟大的开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拟好的问题,学生课前开展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选取视频和图片等多种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二本课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本课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带入到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为了方便课上讨论,按照学生的座位情况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一个组大致8个人。
课前准备本课的内容提纲,布置学生去预习,并收集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召开的资料,并把身临其境和讨论的内容通知学生,让他们去准备。
(二)导入新课教师:你们知道五四、七一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吗?五四是什么节日?七一呢?(学生答略)师:五四和七一是永远镌刻在历史上的光辉日子,是改变20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开端。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伟大的开端》。
(大屏幕显示课题)首先我们来学习五四运动(多媒体打出板书内容)(三)新课学习1 五四风雷学生观看五四爱国运动的视频,之后结合课文回答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时间、经过、结果、意义等问题,(教师):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在其之后是新民主义革命那么在它之前就是(引导学生说出)旧民主主义革命,下面,我们来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屏幕出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简表,教师引导学生填充完整)(教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民主革命是有区别的,所以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们纵观五四运动,在这一全过程中五四青年表现出了一种什么精神呢?下面,我们分组讨论问题:你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五四青年哪些优秀品质?(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屏幕打出)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领导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是中国共产党下面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多媒体打出板书内容)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生看课文65页小字部分回答回答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条件(教师):中国共产党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后就顺应历史潮流应运而生了。
‘教学设计第13课伟大的开端大岭中学孟祥珍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单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伟大的开端》一课重点介绍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可见,本课在教材中有重要地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等,初步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给予的相关提示信息,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讨论,解决课程当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以加深理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穿插比较表格,通过对比明确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五四精神,明白自己作为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通过对中共成立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培养拥护共产党、热爱共产党的基本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五四精神;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并把它融入内心世界,认识中共成立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五四运动首先由青年学生发起,学生可以产生共鸣,从而更好的理解五四精神。
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过程及中共党的诞生通过影视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细节及意义等还需要通过具体图片、史料等,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才能获得结论。
五、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影音材料重现历史,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适当结合教师的讲授指导法。
主要采用阅读法、小组竞赛法、讨论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在二十世纪初,中华大地上同样掀起了一场由青年发起并轰动全国的运动,体现了中国青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这就是五四运动,从而掀开了中国历史的伟大开端。
(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片段)。
五四运动1.通过观看视频,归纳出五四运动原因、时间、地点、发动者,简单经过和结果等。
2.通过材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界全体宣告》),说出“五四精神”的内容,总结五四运动的意义?3.出示对比表格:引导学生对比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4.由学生的自由表述,引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伟大的开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自由组合、选题,随即开展资料收集、分析工作,以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段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重点难点重点是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优秀的精神品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同时,了解关于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
难点为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导入:课前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将课本内容分成若干小专题:“初探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基本过程介绍”“我所理解的五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用中国革命史上的具体事件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每一问题由相应研究小组主讲,其他同学补充、提问,教师做原则性指导和把握时间。
直接观察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
授新课:一.五四风雷1.初探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直接原因)。
由学生主讲。
根本原因。
指导学生探究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列强的必然举措。
2.五四运动基本过程介绍。
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知道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国际大背景下进行分析的能力,并准确把握五四运动的性质。
通过对五四运动两个阶段的特点的比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比较分析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用动态的观点认识历史事件。
通过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完整把握,培养学生在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培养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能动性。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其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重点难点】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难点: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巴黎和会和中共创始人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夜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民族命运风雨飘摇的岁月,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的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
(多媒体显示课题: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1、快速阅读一、二框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表:(多媒体显示五四运动简表)导火线经过爆发时间地点参加者斗争口号领导者发展中心主力前期后期成果意义2、探究问题,加深理解视频播放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说片段(教师用书所附光盘中的my1919)师:“1919年1月28日,中国代表团顾维钧关于山东问题的精彩发言,使‘全场鼎沸,掌声如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及口号;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与会人员及内容。
2、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伟大意义及“五四精神”;中共成立的意义。
3、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选取优秀影视片段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2、根据教师拟好的问题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优秀品质。
2、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从而激发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和中共一大的内容。
2、难点:“五四精神”的理解三、课型:综合课四、教学媒体:电脑、CAI 课件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六、板书设计:(详细见课件)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线索图)第13课伟大的开端一、五四风雷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过程3、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历史条件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3、意义三、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四、小结(1919、5、4)(1919、7、23)五、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工运高潮单元概述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单元,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首先: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其次: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最后: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革命运动发生转折。
导入新课教师:介绍完了单元概述,我们现在开始本单元的第一课,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史实,初步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中共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认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歌曲《光荣啊,共青团》
新授:
(一)五四风雷
欣赏《光荣啊,共青团》,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五四运动爆发于何时,其口号是什么?
2、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3、该运动前后期的主力军、地点和斗争形势分别是什么?
4、该运动取得了怎样的初步胜利?它的胜利带来了什么意义?
知识拓展: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谈谈你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思维拓展:作为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将怎样去发扬“五四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结合视频《开天辟地》和课文,完成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2、中共一大: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知识拓展:你能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具体事件说明“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吗?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联系课文自主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主要掀起了哪些工人运动?
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五、课堂小结:知识检测
六、布置作业:《评价检测》单项选择题
七、板书设计: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五四运动
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工人运动的高潮。
北师大版八上第13课《伟大的开端》word教案〖课程预备〗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差不多史实,明白得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差不多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依照中共一大的要紧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显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依照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明白得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现活动,把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养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差不多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关心学生初步明白得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完全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期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仰慕。
〖教材分析〗1.单元概述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产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产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2.课题主旨。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板书设计〗依照学生展现进程,由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写出或当堂打到投影上。
一、五四风雷1.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合法提案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转给日本2.运动爆发前期:主力(学生),要紧形式(罢课、游行)后期:主力(工人),要紧形式(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1.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时机成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宣传――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2.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3.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国带来了光明的前途;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三、工人运动的高潮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显现新面貌的重要表现之一。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2.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意义【自主学习】一、认真阅读课本63—65页“五四风雷”一目的内容,回答1—4题: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口号分别是什么?2.6月5日后,斗争的中心、形式和斗争的主力发生了哪些变化?3.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4.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二、认真阅读课本65—67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历史条件:的传播,各地相继建立了组织。
中时间:国地点:共代表:等产诞生的标志:确定党的名称党中共一大召开内容奋斗目标是的党目前的任务是诞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为书记生意义: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主要罢工事件有:①②③④【共同探究】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归纳整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为本课做一个小结,写出本课的内容提纲。
【拓展练习】1.(2010•江苏泰州)有关五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③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④这次学生运动以失败告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0•江苏盐城)如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D.北伐战争的推动3.(2010•湖北武汉)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2010年又在这里举办了世博会,成为世界各国展示科技成果和民族文化的大舞台。
“这里”是指()A.武汉B.南京C.上海D.重庆4.(2010•山东滨州)右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D.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5.阅读下列材料: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
《伟大的开端》教案
教材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一.课标要求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分组选题,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课堂上表达观点、质疑解疑,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的影视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课堂学习展示活动,掌握重点内容,培养能力,培育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三。
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启发、引导为主,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媒体
多媒体
(三)课堂展示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下面一个电影片断:(放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片段)。
影片中反映的是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为反对北洋政府卖国妥协、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进行的游行示威活动。
被火烧掉的是时任交通总长的亲日派曹汝霖的住宅。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
那么,巴黎和会是怎么回事?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为什么引起这么大的运动?学生为什么要火烧赵家楼?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这都是我们这一
节课要学到的内容。
讲授新课:
1.自主预习,初步建立知识结构
3.中共二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
2.体验探究,理解历史知识
1.主持人开场白,宣布第13课学习展示活动开始。
2.请历史教师发表祝辞。
3.宣读展示活动的评委及注意事项。
(1)采用小组竞赛评分制。
(2)竞赛分小组专题学习汇报(15分)、小组历史故事讲述(15分)、小组质疑能力表现(15分)、自由竞答(20分)、现场影评(20分)、畅谈五四精神(15分)六部分。
前两部分和后两部分每个小组每个项目推选一名学生代表汇报、讲述、评价、畅谈感受;第三部分每组派四名代表针对本课题学习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的内涵价值评分;第四部分采用抢答的形式,由主持人主持,抢答问题。
(3)每一项取评委的平均分。
4.展示竞赛活动过程。
(在学生发言汇报时同步播放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资料性课件)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对所分配的历史专题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小组,介绍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发展的线索;
第二小组,介绍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有关情况;
第三小组,介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历史意义;
第四小组,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其他政党的不同之处;
第五小组,简单介绍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讲述历史故事。
(3)各小组派四名代表针对本课提问(按组轮换,分四轮),部分问题教师可做简要点拨、释疑。
(4)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在主持人主持下进行两轮抢答。
(5)播放影片《开天辟地》,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谈观后感(影评)。
(6)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谈五四精神。
5.评委公布各组的最终分数,评选出优秀小组前三名,并选出展示活动最佳表现者3人,进行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
6.学生代表总结本课题线索,谈学习感受。
7.教师总结性发言。
(实现过程与能力目标)
3.反思探究,感悟历史知识
材料: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即巴黎和会)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已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道。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全体学界通电》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运动中学生的激愤心情?
(2)运动前后期,其重心和斗争形式及斗争主力分别有什么变化?
(3)这一运动的结果如何?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4)从以上运动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小结:请同学看老师的小结歌谣,多媒体出示歌词如下:
一九一九五四起,
拒绝和约不签字。
彻底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始。
中共“一大”开会议,
一九二一在上海。
书记选为陈独秀,
中共诞生开天地。
作业:
①知识接龙。
②课后作业:追寻一大代表的人生足迹。
a.八个组以每个组为单位提问题让其他的组回答,如果正确,得分并可以继续提问,否则取消资格,其他组的同学继续提问,循环往复。
最终算出各组的总分。
排出名次,表扬先进组,激励后进组。
b.让学生注意那些脱党、叛党的人物,写出感想
四,教学反思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在教师对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教学三维目标,采用小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这一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充分的师生课前准备,在课堂上经过小组学习专题汇报、讲述历史故事、质疑能力表现、问题自由竞答、现场影评、畅谈五四精神等步骤,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最后,让学生畅谈小组学习感受,让学生总结课题内容与基本线索,自始至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课前指导、课中点拨的作用。
阅读书籍、介绍内容、推荐书目和预习整理下一课线索的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改特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