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44
重要的起点:大班社会《伟大的开端》教案教案背景- 本教案针对大班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主题为《伟大的开端》。
通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人类历史的起源,了解不同文明的出现,并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活动一:探索起源- 通过图片展示、简单的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概括性问题:- 不同文明的起源有哪些?常见的文明有哪些?- 每个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活动二:历史事件与人物-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多媒体方式,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 活动设计:-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展示和讲解。
-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重要性;- 对今天的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个人对这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等。
活动三:创设历史场景- 在教室中创设一个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文化。
- 活动设计:- 教师精心布置场景,例如模拟古代的市集、宫殿、农田等。
- 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历史时期的生活和交流方式。
-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并了解不同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教学评估- 学生通过小组展示、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展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角色扮演的表现,并通过评估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历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拓宽知识面和培养研究兴趣。
参考资料- 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籍、图片、视频资料等。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伟大的开端赣榆县初级中学:李欣一.教材内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板块的概述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兴起的标志与过程、中共诞生及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景。
本课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二.课标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目标: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等,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三、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精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大家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主要的节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五四”和“七一”是我国两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端意义的伟大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篇章,改变了20世纪的中国命运。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二)进行新课:1.教师展示课件:教学目标,点名学生朗读。
2.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初步建立知识结构(1)教师巡视教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导学生自学,答疑。
13、伟大的开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一战后,巴黎和会的召开A、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要求?B、巴黎和会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呢?根本原因:列强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结论——弱国无外交!落后挨打!罢课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口号4、五四运动的结果:1、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2、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3、释放被捕学生说明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A.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共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组织基础。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爱国精神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前途是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领导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革命的前途是引向社会主义社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历史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广泛建立:中共一大召开焕然一新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思考:为什么说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新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群众基础——更广泛⏹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其它政党有什么不同?(1)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2)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始终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3)奋斗目标不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工人运动的影响,经验教训和启示:▪影响: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学案教学内容:《伟大的开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的第一课。
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事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课外知识,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的方法。
____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关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五四运动的传单、口号分析其性质,理解其精神;从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选取优秀影视片片断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勤奋学习的态度。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继承光荣传统,奋发学习,矢志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
设计理念:●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我的1919》,帮助学生了解本课的历史线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课题:第三单元第13课伟大的开端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3课,主要内容包括了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整个单元的内容设置上来看,主要讲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背景及标志。
通过学习本课应帮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及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八年级学生,从知识能力水平上来,须先经过初中七年级的学习,已经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历史学科的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基本技能;经过八年级前两单元的学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前的时代背景有了相当的感性认识,并能得出中国的命运历经洋务派、改良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仍未彻底改变的结论,这些都是学好本课的重要条件;从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活跃开朗热情,容易被激发出爱国的激情,尤其是升入八年级以后,学生比“小升初”时更添了一份理智,这足以使本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并能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包括: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过程、口号、结果及意义等,掌握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及历史意义。
并通过上述教学使学生提高归纳课文和通过搜集史料中提供的信息进一步理解课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采用讲述与影像资料结合的方式对本课背景作简要陈述;通过设计矛盾冲突和制造困难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探索与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且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设计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从课本中获取知识,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其大胆发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基本史实的学习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五四精神,激发其学习五四青年彻底不妥协的精神,学习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等史实,初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课程标准】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简述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
根据一大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等,初步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
比较中共和工人运动的特点,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根据教师给予的相关提示信息,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讨论,解决课程当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以加深理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穿插比较表格,通过对比明确结论。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五四精神,明白自己作为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通过对中共成立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培养拥护共产党、热爱共产党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
2、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生用心观看北京大学生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游行加油的视频,并用心感受其中的精神力量,探讨有如此感受的原因(青年、灾难、游行)。
在中国近代史上的1919年,中华大地上同样掀起了一场由青年发起并轰动全国的运动,体现了中国青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这就是五四运动。
(新课教学)一、五四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随着战争的结束,如何处理主要的战败国德国成为各国关心的问题。
德国与中国的联系在于德国在中国山东有其侵略权益,现在因为中国也是战胜国,而德国战败,给了中国人争回权益甚至消除所有侵略国家权益的机会,提出了‚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学生回答)等正当要求,然而,会议竟然无视中国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交给同样侵略中国的日本,原因在于中国仍是一个落后、弱小,被列强蔑视、欺侮的国家(学生回答)。
最先对此作出反应的就是中国的青年。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走上街头,在天安门和东交民巷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与开头视频进行对比,同样的青年群体,同样的民族灾难,同样的游行方式,同样的民族精神和感情,分析五四精神的实质内涵:英勇斗争,顽强不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东山中学历史四维学案2013版东山中学历史四维学案2013版八年历史上册第13课伟大的开端学案课型:新授主备人:邹平审核:初一历史组时间:2013年9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掌握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2、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共成立的意义【学习流程】一、自学交流:1、导火线: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提案遭到拒绝,会议上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的一切权益转给。
2、爆发: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集会,高呼“外争内惩”遭军警镇压。
3、发展:①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②6月5日,工人举行罢工。
全国100多个城市的工人相继罢工,商人罢市。
反帝爱国运运重心由转移到斗争的主力逐渐由转向。
4、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被迫罢免的职务。
②中国代表拒绝在上签字。
5、意义: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他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始。
6、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7、中共“一大”时间和地点:年7月23日召开于上海。
主要代表:、、、、、、等13人内容:确定党的名称为“”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 为书记8、意义: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二、展示探究你所理解的“五四精神”是什么?三、点拨归纳教学反思:四、巩固训练1、1919年的巴黎和会规定把德国在山东侵占的权益转给()A、日本B、英国C、法国D、美国2、最能体现下列五四运动的性质的口号是()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外争主权,内惩国贼C、取消“二十一条”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3、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4、“五四运动”历史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袁世凯推行樽空复古的思想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5、真是幸运,浙江嘉兴南湖被永远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是在A、1915年B、1919年C、1921年D、1922年6、五四运动爆发于()A、1915年B、1919年C、1921年D、1922年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A、上海B、广州 C 、武汉D、北京8、“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
【具体学习过程】基础过关导火线伟爆发时间五口号四过程重心大风主力雷 1结果 23意义:的时间中地点共参加者中国开一主党的名称:共产党大要奋斗目标:内当前任务:容领导机构:的诞生端意义:时间工人 1高潮 2运动表现3的高潮4二、拓展提升第一题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一低头!”“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1919年战胜国英、法、美等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所有特权包括所有在青岛至济南铁路之间权利一并转让给日本。
【基础闯关】请说出材料一是那次运动提出的口号?该运动具有什么性质?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对于材料一所反映的运动结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他取得了初步胜利,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它失败了。
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我来挑战】中国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而受到材料二所受的待遇。
面对此你有什么感受?【知识储备】【基础闯关】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种观点: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拒绝在合【学情分析】学生关于五四运动和中共的诞生的基本事实,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比较感兴趣,能收集到的资料也很多,虽然初中学生对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但对本课政治色彩很浓的理性知识则不太容易理解透。
因此要对应学生的兴趣点切入问题,开展活动,以活动和趣味的融合来启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学习过程】文本研读,自主预习5分钟基础过关,对子互学10分钟讨论交流,展示提升15分钟测评反馈,整理收获8分钟【重难点的突破】初步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五四精神增强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敬仰。
了解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共一大的一些基本史实。
【知识储备】1、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引出导火索或者直接原因,(情景剧),情景剧要总结并谈其自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