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白细胞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引言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二者联合可为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帮助。
本文将对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C反应蛋白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机体发生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肿瘤等病理状态时能够显著升高。
其生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炎症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和补体系统的活性、参与免疫调节等。
在临床上,C反应蛋白常被用于判断感染程度、评估患者疾病风险、观察治疗效果等。
二、血常规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是临床诊断中常规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机体的炎症、感染、贫血、出血等病理状态进行评估。
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血常规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
三、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1. 提高诊断准确性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检验项目,它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机体的炎症反应进行评估。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指导治疗方案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感染程度和患儿的个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联合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确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3. 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儿,定期监测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尽快康复。
四、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局限性1. 非特异性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儿存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某些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也会引起这两项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这两项指标来诊断疾病。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细菌性感染是造成儿童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细菌性感染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减轻患儿的痛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全血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通常在感染或者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中升高,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CRP的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是临床上常规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也是机体炎症反应的表现。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患儿的炎症情况,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全血CRP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而其他原因导致的炎症常常不具备这些特点。
基于此,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以较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排除其他非细菌性感染疾病,并且缩小诊断的范围。
这对于医生来说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断,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还对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
全血CRP和血常规的联合使用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炎症状态,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感染的部位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了医疗效率,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全血CRP和血常规的联合检验能够为治疗的效果评估提供辅助数据,指导医生进行后续治疗。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过程中的意义,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儿均在治疗前进行抽血,对C-反应蛋白(CRP)与白细胞(WBC)计数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病毒感染组CRP≤10 mg/L,WBC计数通常31 mg/L,WBC计数通常>10×109/L。
细菌性感染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远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的患儿的WBC 与病毒性感染患儿的WBC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有利于判断患儿是否为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过程中有意义。
标签:C-反应蛋白;白细胞;儿科;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炎症的指标之一,它在机体应激状态下,由肝脏中的反应蛋白合成,也是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的急性期反应物质,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由肝细胞内持续地合成,而且受到TNF、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调节[1]。
因此C-反应蛋白为临床上常见的炎症敏感标记物。
感染性疾病也是临床儿科最常见疾病,在儿童感染性的疾病中,C-反应蛋白早期会明显升高,而且比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时间要早,所以CRP和WBC计数联合检验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数据。
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在用药上有着很大差异,但对两个感染性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对28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CRP与WBC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2~10月于儿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儿,其中被确诊细菌感染14例,病毒感染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5例,年龄3月龄~11岁,平均(4.6±0.9)岁。
1.2 方法CRP检查采用定量分析仪,其检测原理是免疫比浊法(芬兰Orion公司)。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320例患儿根据细菌培养鉴定、肺炎支原体检测及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细菌组107例、支原体组127例、病毒组86例。
另选择正常儿童89例为对照组,四组别分别比较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检测结果。
结果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检测结果,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其他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联合检测对诊断小儿肺炎类型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临床耐药菌群的产生,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c反应蛋白;白细胞;小儿肺炎【中国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23-01肺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常见的类型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肺炎类型的鉴别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减少临床耐药菌群的产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是肝脏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肿瘤、创伤会迅速升高,病情缓和后恢复正常[1],对于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比较灵敏的观察指标。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1年5月间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感染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研究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联合检测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320例肺炎患儿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54例,女166例,年龄6-14岁,平均9.3岁。
对照组为正常体检儿童89例,其中男40例,女49例,年龄6-15,平均9.7岁。
病例的选择标准:6岁以上儿童(考虑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排除风湿、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患儿,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复合感染患儿。
1.2方法 :320例患儿根据细菌培养鉴定、肺炎支原体检测及病毒血清学试验分为细菌组107例,男58例,女49例;支原体组127例,男62例,女65例,病毒组86例,男34例,女52例。
SAA和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背景全球每年因感染性疾病死亡的儿童约1300万人,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在这些国家中,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更容易患病,并且死亡率也更高。
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它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以及其他各种传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能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其中包括腺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和乙肝病毒感染。
这些疾病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并且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传播开来。
而且儿童无法描述清楚病状,又因感染性疾病早期通常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导致临床医生不能准确判断感染类型。
为了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医生们通常会结合使用抗病毒和抗菌药物,以防止细菌感染导致疾病的恶化或持续时间的延长。
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引发细菌耐药性,损害人体健康,并可能导致二重感染,从而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传统可靠的检测手段通常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尿液、脑脊液或可识别的细菌病灶进行阳性培养来明确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但是血液培养耗时较长,易延误治疗时间。
可是孩子一旦患上感染性疾病,无法立即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会增加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药物的配合才能恢复健康,尽管如此对孩子的成长和发育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可能会给以后带来一定的麻烦。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儿童感染性疾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种精准的早期诊断技术,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这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康复,还能避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从而为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提供极大的保障。
SAA最早是在1974年被发现的,并在1976年被从血清中分离鉴定。
SAA是一种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在急性期可以促进其转运,从而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是淀粉样沉积的前体物质,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研究发现,人体内的SAA水平通常较低,仅为<5mg/L,而且主要由C-SAA组成,这种蛋白质在急性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试剂盒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目的评价韩国i-CHROMA CRP试剂盒检测全血hsCRP的可靠性。
方法选择2014年3月~7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患病儿童100例,用CRP试剂盒检测全血hsCRP,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hsCRP,比较其相关性。
结果检测的hsCRP 阴性(3.0 mg/L)均值全血组为(6.8±2.3),血清组为(6.89±2.06),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CRP试剂盒联合检测hsCRP的结果准确可靠,且用血量少,非常适合儿科临床使用的要求。
标签:超敏C反应蛋白;试剂盒;儿科C反应蛋白(CRP)能够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同时发挥抗炎及促炎的双重作用,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变化最为明显的一种。
绝大多数疾病如细菌感染、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均与CRP的升高有关[1],在临床上将其作为一种具有非特异性而且敏感的炎症指标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更加敏感的方法可以检测到浓度更低、计量单位更精密的C反应蛋白,称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近些年随着hsCRP(可定量1 mg/L 以下)检测的普及,hsCRP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对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2]。
但现在常见的CRP及hsCRP的检测所用标本都采取血清,采血量最少也需要2~3 ml,增加了采集的难度,从开始测定到完成报告耗时也较长,无法满足儿科门诊需求。
本文通过用生化仪与CRP联合检测试剂盒对同一批标本进行相同检测来评价此试剂盒的性能及可靠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3月~7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8个月~6岁。
1.2仪器与试剂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韩国BodiTech公司生产的i-CHROMA(艾可美)免疫荧光分析仪和杭州丽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代理的hsCRP联合检测试剂盒。
1.3试剂盒主要组成成分hsCRP联合检测试剂盒由反应板和检测缓冲液组成。
CRP,WBC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回顾调查61例已明确诊断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 收集这些病例WBC和CRP检测结果,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结果小儿呼吸道感染CRP、WBC两项指标均有异常, 且C-反应蛋白( CRP)增高比较明显, 出现时间较早。
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时,CRP、WBC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白细胞急性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细菌和病毒是造成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正确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因此, 白细胞计数(WBC) 、C-反应蛋白(CRP) 测定仍是临床上常规的细菌和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本文就以上述两种常规指标在细菌和病毒性儿童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进行比较。
1资料和方法1.1 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09年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儿,选择大叶性肺炎(X线检查证实)17例、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证实)18例,共35例,列为细菌感染组。
病毒性肺炎(血清学检测证实)26例,列为病毒感染组。
对照组20例,为同期门诊体检的儿童,无感染症状者。
合计81例,年龄3个月-6岁。
1.2 方法1.2.1 实验室检测CRP测定选用芬兰Qriondiagnostica公司生产的Quik ReadCRP分析仪;WBC计数选用美国雅培CD3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CRP和血常规测定均用原厂配套试剂及质控品,抗凝剂及测定管均用配套成品。
CRP、WBC 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门诊患者随到随做,入院患者1天内采集标本立即送检。
CRP、WBC正常参考值分别为<8mg/L、5×109~12×109/L。
全血 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
方法:将感染类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将300例患儿根据不同感染类型进行分组,即观察组(细菌性感染患儿)、对照1组(病毒性感染患儿)、对照2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三组患儿均实施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RP、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
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应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能够对感染类型进行鉴别,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全血CRP;血常规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准确性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小,对于卫生意识较弱,容易被空气以及灰尘中的细菌或病毒所感染,从而增加感染性疾病风险。
目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在传统治疗方案中,一般选择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全血中所占比作为检测指标,从而明确患儿是否为细菌性感染[1],但上述方式容易受到患儿药物、温度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误诊率增加。
而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蛋白和超敏蛋白,当机体组织受伤或感染后,该指标可出现急剧升高症状,能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指导患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3]。
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1.1基线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感染类疾病患儿,共300例,按照不同感染类型分组,每组100例,研究起始时间在2020年8月、终止时间在2021年8月。
观察组6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12.52±1.52(10~15)岁;对照1组中66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平均年龄12.85±1.14(11~15)岁;对照2组中67例为男性、33例为女性,平均年龄12.41±1.85(10~16)岁。
CRP与白细胞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
究
【摘要】目的:探讨crp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方法:crp检验采用免疫比浊法,白细胞计数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球计数仪。
结果:在感染性疾病中,4.0%的患儿白细胞和crp都正常,69.6%的患儿白细胞和crp同时增高。
结论:crp与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有助于儿科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
初步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的应用。
【关键词】crp;白细胞计数;感染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57-01
crp是在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下,诱导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非特异性反应蛋白。
正常人血液含量很少,在急性期炎症反应时,肝细胞可大量合成crp,其浓度显著增高,它是急性反应极灵敏的指标[1]。
crp目前已经作为医院常规检测项目,可以在很多疾病诊断上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本文对我院儿科门诊50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了crp与白细胞计数的联合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2011年1月到5月我院儿科患儿,年龄在1到10岁。
1.2 方法:crp采用oriondiagnospica检测仪免疫比浊法,检
测原理:可溶性抗原(crp)能与特异性抗体(crp抗血清)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当光线通过反应悬液时,发生散射并由特定的蛋白分析仪检测到。
散射光值的高低与测试样品中的crp成比例。
白细胞计数由sysmexxt-2000i五分类血球计数仪检测血常规,试剂为仪器厂家专用配套试剂,同时加入质控样本,符合要求后再行测定。
1.3 标本采集标本:采集严格消毒,采集毛细血管血80ul,注入盛有edta-k2抗凝管内混匀,按照各自的规程严格操作,分别测定白细胞和crp。
1.4 结果:判断crp>8mmol/l,白细胞>10×109/l为阳性。
2 结果
500例患儿中crp与白细胞同时升高者348例,阳性率69.6%,crp与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者27例,占5.4%。
见表1 表1 50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crp与白细胞计数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crp被公认是一项最敏感的炎症指标,crp在大多数病毒感染时血清浓度轻度升高或不升高,在直接创伤和大多数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文献报道crp可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并指导抗生素使。
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它优于其他急性期的反应物质.故crp测定可作为细菌与病毒感染鉴别诊断的敏感指标
[2]。
crp明显高于参考值时,临床可基本确定有细菌感染的存在,且与感染呈正相关。
在炎症时,crp于4~6小时内迅速合成,36~50小时达高峰,峰值可为正常值的100~1000倍。
经积极、合理地治疗后,3~7天降至正常。
crp的高低变化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及病情发展有重要相关性。
在细菌感染时常导致crp水平升高,而crp在大多数病毒感染情况下浓度变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大多数病毒感染是在机体细胞内进行的,而完整的机体细胞膜上缺乏暴露的磷脂蛋白质,所以不能触发crp产生和结合。
不同的是,多数细菌感染发生在细胞外,细菌直接创伤使两边的细胞膜分离,暴露出胆碱磷酸分子和提供一个crp的附着点,通过il-6和其他白细胞介素将信息传递给肝脏,刺激肝细胞产生有活性的crp。
这就是crp用于鉴定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基础。
crp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标本量少的特点,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细菌与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
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还可以较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抗生素的滥用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不良反应以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已引起儿科医生和患儿家长的广泛关注,儿科医生对crp 与wbc计数同时增高的患儿,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对crp与wbc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不使用抗生素,以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或视临床表现给予适当处理,对crp与wbc计数变化不一致的最好作随诊观察[3-5]。
白细胞计数是对炎症疾病辅助诊断的传统指标,大部分化脓性
细菌引起的炎症、组织损伤、手术创伤等均可引起白细胞的增高。
但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较多,存在生理波动,如妊娠晚期、月经期、餐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情绪激动和疼痛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的生理性增高。
有关报道也表明,由于一些白细胞基数低的患儿,wbc轻度升高不会超过正常范围,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不少白细胞计数正常但crp增高的病例,所以单独对白细胞计数进行分析是片面的,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故应用白细胞计数和crp的联合检测可以弥补不足。
儿童全血crp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标本用量少,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实验快速,5分钟内可得出结果。
结合白细胞计数,可以很好地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在临床上有效减少了抗生素的滥用。
综上所述,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全血crp可明确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
将全血crp和白细胞计数二者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新,阮小明.临床检验诊断学考核指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2
[2] 陈志云.c-反应蛋白与疾病的关系及意义[j].河北医学,2007,13(8):990-992
[3] 孙侠.快速crp检测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北京医学,2008年第30卷第4期238
[4] 杨永昌,王北宁.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4:693~695
[5] 安有芬,唐仁满.定量全血crp检测的临床价值.西藏医药杂志,2002,2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