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 (1)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说明性文本阅读》课件含答案 (一)随着中考的临近,同学们的语文考试备考也进入最后的收获阶段。
而其中一个关键的备考内容就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语文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运用。
其中,说明性文本便是非常重要的一类。
为此,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针对这类文本的语文总复习专题——《说明性文本阅读》课件含答案。
一、课件概述《说明性文本阅读》课件含答案是一套专门针对中考说明性文本阅读这一题型而设计的语文阅读理解辅助学习资料。
它由多篇说明性文本精选而成,其中包含了每篇文章的简要概述、全文分析、知识点提取、应试技巧等内容,以及详细的思维导图和答案解析。
二、课件特色1. 知识点全面课件中涵盖了说明性文本的各个方面,包括定义、特点、结构、语言运用、文体特色、阅读方法、应试技巧等。
而且通过分析不同篇目的文本内容,课件中也针对每种类型的说明性文本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2. 思维导图详细每篇文章都配有详细的思维导图,这对学生们来说是学习的指南。
思维导图中不仅具备了文章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也详细的列出了各个部分的解析思路和思考方式,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的内容,为阅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难点突出课件注重突出每篇文章的难点,并对这些难点做了详细的解析。
而且除了针对课文的难点解析,还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进行了详细的提示和纠正,从而帮助学生们避免在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4. 精选篇目课件中精选了多篇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说明性文本,帮助学生更好的熟悉并掌握这种文章类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而这些文章也为学生们拓宽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世界和生活。
三、使用效果如今,《说明性文本阅读》课件含答案已经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青睐。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同学都表示,课件中的知识点讲解详细、思维导图易学易懂、答案解析精准,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说明性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还让他们在阅读体验中获得了很多的收获和启迪,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2010年黄冈市中考语文复习备考指导提纲主讲:浠水县教育局教研室周旺平关键词吃透考纲扫描中考回归基础;用好经典整合热点打造专题;研究调考模拟考点耐心演练;用心琢磨创新题型提升能力;关注三生科学备考指导到位经过第一轮的复习,我们的基础扎实了,积累丰富了,带着这些收获,我们信步走进了第二轮复习之中,这实在是可喜可贺!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已掌握的知识,使之成为系统并形成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强化知能融合,建构认知系统,做好第二轮的复习工作呢?我认为第二轮复习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一、吃透考纲扫描中考回归基础认真研究2010年《考试说明》。
与09《考试说明》认真比对,在前言,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特别是命题指导思想、参考样卷和题型示例方面学科组要开展讨论,针对《考试说明》的变化、对10年中考命题的基本预测、对备考的启示及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展开研究。
《考试说明》解读示例:三项层级;五项能力、一百个古诗文言篇目、一个模块。
五项能力:①“古诗词名句积累与欣赏”(6分)三种题型三个范围㈠直接型默写(2分)--------见说明要求默写的20首㈡、理解型默写、归类型默写语境型默写、赏析题默写、读图型默写、纠错型默写(3分)------- 见说明要求默写欣赏的30首纠错型默写举例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三)课外古诗文名句(1分)如:海阔凭鱼跃---曾今沧海难为水----业精于勤荒于嬉-----纸上得来终觉浅---不是一番寒彻骨---只要功夫深---莫等闲----谁言寸草心----小荷才露尖尖角—-衣带渐宽终不悔----生当作人杰---宝剑锋自磨砺出—莫愁前路无知己—横眉冷对千夫指—天下兴亡—忠言逆耳利于行—黑发不知勤学早---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破万卷-------②“语言知识积累与语文实践活动”:九项内容------ 汉字书写、字词音形(客观题)、成语运用(客观题)、标点识别(客观题)、病句诊断(主客观题) 、修辞运用、语言表达(仿写、图表解读、综合等图标不考) 口语交际综合学习情境表达名著导读③“古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4分)两项考点选其一)-------(现)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分析及鉴赏一个限定--------- 附录篇目④“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3分)四项考点----- 实虚词解释翻译文句感知内容知识迁移(景色对比、人物性格、情感观点、哲理、表现手法及寻找两文共同点)一个锁定-----课内外对比阅读⑤“现代文理解与欣赏能力”(28分):两种形式------ 浅层:诗歌(现代)、消息(经典短文)、说明文(议论文)(针对知识点命题)、课内外文言对比阅读等。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类《狼》1.关于狼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吞虎咽,杯盘狼藉,狼子野心,狼狈不堪,鬼哭狼嚎,狼心狗肺……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请写出几个来,并任选两个谈谈你的理解。
关于狼的谚语有:①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②狼披羊皮还是狼③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④不开猎枪,打不住狼(对待敌人要坚决斗争)⑤狼到千里吃人,狗到天边吃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关于狼的歇后语:①山里的狼崽子――喂不熟②狼吃困猪――不管下顿③狼吃诱饵――自上圈套④狼和平互拜――善恶难分⑤狼狐断道――又狠毒又狡猾⑥狼给羊送寿礼――用心险恶⑦狼钻羊群里――反正没好事3.《母狼的智慧》中称“次于聪明的动物是狼”,作者这么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根据:A.狼以动物的胃作“皮筏”带全家过河;B.猎人追捕时,爬坡延迟猎人追捕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
C.把小狼藏在干骆驼粪堆里。
使小狼能在温暖的驼粪下呼吸喘气。
并用尾巴抹平痕迹。
瞒过老猎人。
同意的,可据文中所述,提出这样的看法:母狼虽聪明,一时瞒过了猎人,但最终还是被猎人找到两只狼,识破了秘密;表示不同意的,可能以其它资料为依据,说出比狼聪明的动物来。
4.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狼》专题中“狼”的特性:蒲松龄笔下的狼:凶残,贪婪,狡猾,阴险(嘲讽否定)毕淑敏笔下的狼:勇敢,沉着,聪明,富有母性(赞扬肯定)科学家笔下的狼:外形和狼狗相似,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耐热又不畏严寒,嗅觉敏锐,听觉良好,性残忍而机智,极善奔跑,能耐饥……(客观真实)5.“狼”在人们心目中往往是“凶残”或“贪婪”的代名词,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用你熟悉的文学作品或资料为例证明你的看法。
狼是有智慧的、有人性的动物。
《母狼的智慧》里的母狼以自己的死换得孩子的生,在保护孩子的过程中体现出超人的智慧和伟大的母爱。
狼是非常团结的动物,当狼群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会群起而攻之,受伤的狼也决不会独自逃走。
6.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顺,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附答案)(1)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某校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三则的材料,说说给你的启示。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
”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
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
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
“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
”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诚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
(3)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
准备以“只有自强才能成功”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
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高山流水②孙康映雪③车胤囊萤④宋濂抄书⑤岳母刺字⑥苏秦刺股【答案】(1)艰难的环境能够教育人磨炼人,画对人生的坎坷和挫折,只有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乐观的精神,不懈地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2)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3)①⑤【解析】【分析】(1)可分析材料一“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材料二“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都是写身残志坚的事例,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讲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记叙文阅读新题赏析题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高山流水(1)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2)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
那天的天气很高爽。
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3)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
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
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4)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
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
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
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5)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
时间,在山上。
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6)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7)山,并没请谁来!(8)真的,山没有请谁来。
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
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9)寂寞趱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
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10)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
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
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11)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
201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辩析并修改病句·单句修改训练题◆一、修改病句练习(1)1、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2)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3)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2)(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同,“不但”应移到“我”前。
)(4)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民代表。
(5)昨天下午,五个学校的老教师参观了我们的武术表演。
(6)博物馆展出了一千五百年前新出土的陶器。
(7)可怜的小狗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满脸伤痕,这时它已无力叫唤了。
(4)(“我校“移到最前面,将“优秀的”放在“教龄的”之后。
)(5)(应改为“……学校的五个老教师”。
)(6)(将“新出土的”移到“了”字后面,并在“前”字后面加上“的”。
)(7)(应先有“满脸伤痕”,而后才有“奄奄一息”,而且“奄奄一息”同“无力叫唤”的关系更紧。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
(1)(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3)(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1)(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2)(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3)(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4、成分多余(赘余)(1)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2)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我的数学老师。
(3)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1)(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2)(状语多余,删去“在心里”。
)(3)(主语多余,“的事迹”删去。
)5、结构混乱(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3)艺术家下乡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两句混杂,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2)(“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只能选一句说)(3)(张冠李戴,应在第二个分句前补主语“观众”。
)6、不合逻辑(1)小卖部很受师生欢迎,销售量由每天七八十元猛增到四百多元。
(2)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
(3)八月五日晚上,月色浓重,华灯初上,群星璀璨,五光十色的新灯倒映在湖水里。
(1)(概念不明确,“销售量”改为“销售额”。
)(2)(“文教工作者”包括“中小学教师”,二者不能并举。
)(3)(自相矛盾,“月色浓重”就不会是“群星璀璨”,删其一。
)(4)商品包装的美化与否,会激发顾客的购买欲,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5)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4)(前后不对称,改为“商品包装美化得好,会……”)(5)(强加因果,两分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去掉“所以”。
)◆二、修改病句练习(2)●语序不当(1)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3)从村庄到街道,从清晨到深夜,到处都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1)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2)昨天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3)从清晨到深夜,从村庄到街道,到处都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4)两位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我校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民代表。
(5)昨天下午,五个学校的老教师参观了我们的武术表演。
(6)博物馆展出了一千五百年前新出土的陶器。
(7)可怜的小狗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满脸伤痕,这时它已无力叫唤了。
(4)我校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语文老师被选为市人民代表。
(5)昨天下午,学校的五个老教师参观了我们的武术表演。
(6)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一千五百年前的陶器。
(7)可怜的小狗,满脸伤痕,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这时它已无力叫唤了。
●搭配不当1.参加这次运动会的20名男女运动员,均由优秀选手组成。
2.夜风吹来,密匝匝的树枝和明晃晃的月光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
3.我们要维护集体利益,不干任何不利于团结的事情和有损于集体的行为。
1.参加这次运动会的20名男女运动员,均是优秀选手。
(主谓)2.夜风吹来,密匝匝的树枝和明晃晃的月光摇曳着,树枝发出沙沙的响声。
3.我们要维护集体利益,不干任何不利于团结或有损于集体的事情。
(动宾)(4)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战士的发言。
(5)对不起,这次我们对你们照顾得太不周全了。
(6)他的家乡是四川省乐山市人。
(7)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4)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这位老战士(……)发言。
(5)对不起,这次我们对你们照顾得太不周到了。
(6)他的家乡是四川省乐山市(……)。
(7)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沸腾。
●成分残缺1.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新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2.风儿掠过稻田时,恰似波涛滚滚的黄河,上下起伏。
3.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各个单位都要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作。
1.(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新活动,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或删“使”)2.风儿掠过稻田时,稻子恰似波涛滚滚的黄河,上下起伏。
[缺主语]3.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候,各个单位都要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作)。
4.自学一篇课文,不仅要完整地准确地弄懂,而且要切实把握住。
5.徐洪刚可歌可泣的事迹,猛烈地拨动着听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6.由于小王坚持冬季长跑锻炼,使他的体质有了显著的增强。
7.经过这次学习,对大家教育很大。
4.自学一篇课文,不仅要完整地准确地弄懂,而且要切实把握住它的思想意义。
5.徐洪刚可歌可泣的事迹,猛烈地拨动着听众的心弦,使听众在极度的激动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6.(由于)小王坚持冬季长跑锻炼,使他的体质有了显著的增强。
(或删“使”)[缺主语]7.(经过)这次学习,对大家教育很大。
●成分多余(1)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清明节前红卫中学的全体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3)这句话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4)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我的数学老师。
(1)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清明节前红卫中学的全体学生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3)这句话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4)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我的数学老师。
(5)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感到又喜悦又满意的心情。
(6)历代古今中外的经验证明,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有用人才的。
(7)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5)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感到又喜悦又满意(的心情)。
(6)(历代)古今中外的经验证明,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有用人才的。
(7)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结构混乱1.采用这种方法,人数不宜过多,(以)五六人即可。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3.艺术家下乡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张冠李戴]4.考场设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举行)。
1.采用这种方法,人数不宜过多,以五六人即可。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3.艺术家下乡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4.考场设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举行。
表意不明1.当他把获奖证书发给小李时,他对他笑了笑。
2.我认为这件事必须由你、老王、老吴和他商量解决。
3.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4.这个人连班主任老师都不认识。
1.当他把获奖证书发给小李时,他对小李笑了笑。
(或“小李对他”)[指代不明]2.我认为这件事必须由你、老王、老吴一起和他商量解决。
(或在“和”后加“一起”)[句子歧义]3.他已经离开这儿(在路上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4. 连班主任老师都不认识这个人。
不合逻辑1.小卖部很受师生欢迎,销售量由每天七八十元猛增到四百多元。
2.王老师没有请过一次病事假,也没有休息过一星期天和节假日。
3.八月五日晚上,月色浓重,华灯初上,群星璀璨,五光十色的新灯倒映在湖水里。
1.小卖部很受师生欢迎,销售额由每天七八十元猛增到四百多元。
2.王老师没有请过一次病事假,也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和)节假日。
3.八月五日晚上,月色浓重,华灯初上,(群星璀璨,)五光十色的新灯倒映在湖水里。
[自相矛盾]4.四个现代化的步伐能不能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挥亿万劳动群众的积极性。
5.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6.已经过了五分钟,肯定他不会来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迟到过。
4.四个现代化的步伐能不能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发挥亿万劳动群众的积极性。
[前后不对称]5.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强加因果]6.已经过了五分钟,可能他不会来了,因为他从来没有迟到过。
(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合逻辑1.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
2.我国江河湖海盛产鱼、虾、盐、碱等水产。
3.这次大会,我校师生基本上都参加了。
4.商品包装的美化与否,会激发顾客的购买欲,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1.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重视。
(删“和中小学教师”)2.我国江河湖海盛产鱼、虾等水产。
(删“、盐、碱”或“水产”)3.这次大会,我校师生都参加了。
(删“基本上”)4.商品包装美化得好,会激发顾客的购买欲,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前后不对称,删“与否”)5.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因而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6.在前一段教学工作中,由于我们重视了课堂教学,因而忽视了辅导工作。
7.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5.他生长在偏僻的山区,从小就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删“因而”)6.在前一段教学工作中,我们重视了课堂教学,却忽视了辅导工作。
7.他是多少个遇难者中幸免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