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特点、临床表现和伴随症状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86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与治疗消化道出血并不罕见,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拥有消化道出血的经历,所以民众也缺少对此病的重视。
但实际上,消化道出血时的潜在风险也要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所以,为了加强民众对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意识,本文分析了消化道出血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患者能够正确处理消化道出血,从而远离病痛的威胁。
一、什么是消化道出血(一)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一般发作较为迅速,基本上都会在24~46小时间出现急性反应。
与慢性消化道出血不同,这类急性出血情况有较为明确的病因。
为了方便治疗,现代医学按照出血位置的不同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指的是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中的器官病变。
而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指的是从十二指肠到直肠部分出现的出血。
从发作几率上来看,上消化道出血的发作几率要远远大过小消化道的出血。
不过从整体上看,我国民众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概率还是相对较低,其死亡率也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当患者失血过多的时,其出现休克的概率依旧很高。
尤其是当患者首次出现症状时,通常都会因为缺少自主处理经验而错失处理良机。
(二)慢性消化道出血慢性消化道出血由于病程较长,甚至患者会有数十年的患病史。
一般情况下,由于此类消化道的出血都相对较少,所以患者也很难发现。
由于长期出血,几乎大多数患者通常还会伴随有贫血状态。
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的慢性消化道出血都是在贫血的相关检查当中发现。
综合看来,慢性消化道出血对人的危害性更大,其隐蔽性也更强。
不过从整体上来看,慢性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更高,且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的概率相对较低。
二、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一)疾病本身症状一般情况下,消化道出血的本身症状类型较多,并会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功能有较大关系。
但大多数的消化道出血都会引起消化道出现溃疡,从而使患者能够感到节律性的疼痛感,且疼痛感主要集中在患者的下腹部和中上腹部。
如果患者患有炎症性肠病,则痛感会转移至右腹部,且伴随有食欲降低、快速消瘦等症状。
2024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指南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胃肠疾病,指的是胃、食管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黏膜发生溃疡、破裂或出血。
及时准确地进行临床评估和处理对于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2024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指南。
1.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粪、黑便或血便。
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嗳气、上腹胀气感、轻度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以及低血压等系统症状。
2.病因分类:根据病因的不同,上消化道出血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和静脉曲张性出血。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是指溃疡、糜烂、损伤性溃疡等黏膜破溃而出血的情况。
而静脉曲张性出血则是由于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而导致的出血。
3.评估与判别:临床评估包括评估病情和病因。
病情评估主要包括评估出血的程度、休克、心脏状况、休息状态、病史、体温、呼吸等。
病因评估包括评估出血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通过上述评估,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4.处理原则:根据出血的程度和病因的不同,处理原则也不同。
对于无危及生命的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如表面溃疡和糜烂,可以选择非手术处理方法。
对于静脉曲张性出血以及其他威胁生命的出血情况,常需要进行急诊内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出血部位并采取止血措施。
5.初步处理:初步处理包括保障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正确评估出血伴随的休克情况,限制液体输入,进行补液和输血等,以保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同时,还需要采取止血措施,如使用硫酸铁、止血海绵等。
6.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出血或无法通过内镜处理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出血部位,修复黏膜破损,以控制出血。
7. 预后评估: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方法包括计算Blatchford评分、Pre-endoscopic Rockall评分和Aims65评分等。
这些评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预测患者的预后风险,以便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消化道出血分析范文消化道出血是指消化系统中的一些部位发生出血。
常见的消化道出血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结肠等,症状通常为呕血、黑便等。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因此,对消化道出血的分析和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类。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恶性肿瘤等。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小肠和结肠等部位的出血,主要病因包括肠道息肉、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
针对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确定出血的部位和原因。
同时,对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胃肠道内镜检查、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针对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出血源、纠正贫血和改善休克等。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内镜止血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无法内镜处理的患者,可以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出血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选择性进行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除了治疗上的措施,预防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胃肠道疾病史等,要定期进行胃肠道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病变。
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酒精等,对于吸烟和喝酒的人群,要戒烟和限制饮酒。
总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治疗和预防十分重要。
医生在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应充分了解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通过综合治疗和积极预防,我们有望更好地控制和改善消化道出血的疾病。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胰管、胆管发生病变,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疾病。
患者会出现呕血、便血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有很多原因都有可能会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出血速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1、一般状况
小量(400m1以下)、慢性出血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急性、大量出血时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甚或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休克等症状。
2、生命体征
脉搏和血压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如果不能及时止血或补充血容量,出现休克状态则脉搏微弱,甚至扪不清。
休克早期血压可以代偿性升高,随着出血量增加,血压逐渐下降,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
3、其他伴随症状及体征
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可以伴有其他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腹痛、发热、肠梗阻、呕血、便血、柏油便、腹部包块、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黄疸等。
消化道出血概述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GIB)可能是突然发生并危及生命,也可表现为慢性隐匿性发生。
根据出血部位在Treitz韧带近端还是远端(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标记),将众多发病原因分为上消化道出血或下消化道出血两类。
众多不同原因见图1。
评估GIB的主要症状是粪便外观改变。
便血(hematochezia)指从肛门排出鲜红色血,无论是单独排出[称为经直肠排出鲜红色血液(BRBPR)]还是与粪便混合。
相比之下,黑便(melena)指呈暗色的柏油样黑便,包含部分消化后的血液。
便血通常继发于下消化道出血;当出血速度太快以至于血液未消化即通过肠道时,上消化道出血也可以表现为便血。
表现为便血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常存在大量出血的其他症状,如直立性或仰卧位低血压。
相比之下,黑粪通常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少数情况下,可能由吞咽来自口腔、后鼻咽或呼吸道的血液引起。
产生黑便,至少需要消化50~ 100 ml血液。
最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引起血液快速充盈胃腔且刺激胃黏膜,可出现明显的呕血。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还取决于出血速度。
短时间大量出血的患者通常表现为明显的黑便或便血,并伴有直立性或仰卧位低血压(头晕、晕厥)的症状。
相反,长期慢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能因偶然发现缺铁性贫血且不伴粪便外观改变而诊断。
如果患者有GIB的体征或症状,应测量生命体征(包括仰卧位和站立位血压)并有重点地进行问诊。
明确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病程。
问诊粪便情况(包括黏稠度、排便次数和颜色)以及可能伴随的腹痛和呕吐。
问诊完整的病史,尤其是既往GIB、肝病和出血性疾病史以及既往内镜检查结果。
注意所有院外用药情况,尤其问诊NSAID药物(消化性溃疡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以及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出血。
图1胃肠道出血的原因检查患者口咽部以寻找口腔或鼻咽部出血的证据。
腹部触诊检查是否存在局部压痛。
消化道出血PBL图文消化道出血的概念消化道出血是指胃肠道出现渗血或喷血的现象,其症状包括黑色便、呕血、便秘、腹胀等。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类型。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解决消化道出血的案例案例一张先生,男性,50岁,突然出现大量呕血、头晕、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经过全面检查后,被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接下来,我们针对张先生的疾病情况进行PBL案例分析。
问题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什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的5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能引起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而且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如胃癌、胰腺癌、贲门失弛缓症等。
问题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很明显,通常表现为:•大量呕血:呈现鲜红色或类似咖啡渣样的颜色。
•黑便:便便呈现暗红色或黑色,可能伴随有肛门排气口有粘液并带有血丝。
•呕吐和腹泻:腹泻通常出现在黄嘌呤氧化酶一类的药物使用者中。
•变色或胃痛:患者可能会觉得胃痛和感觉不舒服,这与出血的位置密切相关。
问题3:怎样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患者的基本生理状况:补液、维持氧供、维持循环、纠正酸、碱平衡等。
•向消化道维持动静脉输注药物:包括止血剂、酸抑制剂、胃肠动力药等。
•疑难病例手术治疗:在疑难病例下,如不能止血,那么进行手术治疗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
案例二李女士,女性,32岁,因为不明原因呕血、黑便,被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问题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种:•消化性溃疡•胃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炎•胃癌•出血性坏疽性肠炎•造影剂引起的过敏性胃肠炎•胰腺炎•糜烂性腐蚀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问题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如下:•呕血:通常为鲜红色,并伴有咯血。
警惕!消化道出血的五大症状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常常被人们忽视。
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及时发现病情,对于治疗和预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消化道出血的五大症状,帮助您更好地认识和警惕这一疾病。
呕血与黑便:这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
呕血通常是鲜血或咖啡色液体,而黑便则是由于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后形成的。
如果出现了呕血或黑便,应立即就医。
腹痛:消化道出血时,腹痛可能是由于肠道痉挛或血液刺激肠道所致。
腹痛的位置和性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的部位。
失血性休克:由于消化道出血导致大量血液流失,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症状,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乏力等。
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腹部肿块:如果消化道出血量较大,血液在腹腔内积聚,可能导致腹部出现肿块。
腹部肿块的出现往往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
贫血:由于消化道出血会导致血液流失,长期慢性出血可能导致贫血的出现。
贫血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悸等。
如果出现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除了以上五大症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肝硬化等。
如果出现疑似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病因,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措施。
让我们一起警惕消化道出血的五大症状,守护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解答】临床表现(一)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之后,均有黑粪。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
呕血多棕褐色呈咖啡渣样;如出血量大,未与胃酸充分混合即呕出,则为鲜红或有血块。
黑粪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
高位小肠出血乃至右半结肠出血,如血在肠腔停留较久亦可呈柏油样。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失血由于循环血容量迅速减少而导致周围循环衰竭。
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
严重者呈休克状态。
(三)贫血和血象变化急性大量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但在出血的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可无明显变化。
急性出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出血后骨髓有明显代偿性增生,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则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即见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降至正常。
(四)发热消化道大量出血后,部分患者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后降至正常。
引起发热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五)氮质血症由子大量血液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浓度可暂时增高,称为肠源性氮质血症。
---------------------------------------------------------------------------------------------------------------------------------------内科学基础:尿量异常的伴随症状尿量异常的伴随症状1.少尿(1)少尿伴肾绞痛见于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肾结石。
(2少尿伴心悸气促,胸闷不能平卧见于心功能不全。
(3少尿伴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和低蛋白血症见干肾病综合征。
(4}少尿伴有乏力纳差,腹水,皮肤黄染见于肝肾综合征。
(5)少尿伴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见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