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车间管理实务
- 格式:pptx
- 大小:5.96 MB
- 文档页数:197
生产车间是制造企业的主战场,产品质量、生产效益、成本损耗和员工士气基本源于生产车间管理,现场管理部的管理水平、督导技巧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
很多企业都很重视车间现场管理,但是总是受制于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而无法让现场有效运作,造成太多的不良品,太多的材料工时等的浪费,在车间现场总是能看到有的人忙个不停,而有的人却无所适事,现场中基层管理者都在那充当修理,作业员,忙碌不停却没有起到好的效果,没有完成生产任务,更没办法保证质量。
因此,尽快让车间管理干部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对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很有裨益。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论学习,让车间管理者都明白自己主要的目标和日常工作重点,并通过观念转变,让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去适应依程序及标准办事,让自己有意识地从一个救火队员的实际行为者训练自己成为一个现场指挥调度者。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 + 体验式实景模拟 + 案例解析 + 互动研讨 + 问题答疑课程大纲第一部分:生产车间管理的目标1、以质量为基准:要在日常工作中培训指导考核员工对材料及制作标准明确化,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质量第一的口号中去。
◆案例分享:某知名企业依据ISO体系的质量标准化培训考核实施方法及结果,客诉件数成倍下降。
2、依计划生产完成生产任务3、生产计划的重要性4、生产计划的排布要点5、生产计划的实施要点6、生产计划变更的技巧7、杜绝浪费8、在制造现场中,导致浪费的根本原因是有过剩的生产要素的存在,即人、设备、物料、厂房空间9、认识生产车间七大典型浪费10、如何减少生产车间各种浪费11、重视人员培训考核12、如何有效实施人员培训第二部分:车间管理者的任务1、车间班组长的任务1)达到预定生产品质目标2)工作执行标准化及标准化的提高3)培育部下4)现场管理2、车间班组长如何有效达成工作任务3、车间科长主任的任务1)方针的设定及达到2)培育人才3)现场管理4、车间科长主任如何有效达成工作任务第三部分:车间管理的实施基础一、管理的基础1、工作的标准化1)何为标准化2)标准化为何有必要?3)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案例分享:东莞某公司依据ISO体系的质量标准化制作SOP及排拉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水平。
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制度细则在制造业的生产车间中,现场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车间现场管理制度的细则,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一、设立管理岗位为了确保生产车间的有效管理,必须设立相关管理岗位。
具体设置的管理岗位包括生产经理、质量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物料管理人员等。
每个岗位应明确职责,并建立相关考核机制,确保管理人员履行职责。
二、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车间应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计划的编制、下达、执行和跟踪。
生产计划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情况以及员工能力,确保生产进度和交期的准确性。
三、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生产车间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包括原材料入库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等环节。
发现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追溯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四、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生产车间应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包括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日常巡检和隐患整改等。
特别是在使用设备、操作化学品、进行高温作业等环节,必须加强安全防护和培训。
五、人员管理员工是生产车间的中流砥柱,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
包括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和晋升等。
同时,要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需求,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六、设备管理设备是生产车间的重要资产,应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故障处理、更新改造等。
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稳定,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七、环境保护生产车间应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
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要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八、持续改进生产车间管理制度应不断完善和改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建立改进机制和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意见,促进持续改进和提高生产效率。
现场管理实务第1章:现场员工管理01 选择合适的现场管理者A、现场管理者的责任对现场管理者来说,对生产现场的状态和生产活动的结果,负有全部的责任,其主要的责任事项有:·制定该月的生产计划和当日的生产计划。
·做好使用材料、零部件的准备工作。
·做好在生产上使用的设备、治工具的准备工作。
·恰当地配置作业者,即在考虑适合性的基础上,把所属的作业者配置到流水线上和各工位上。
·作业的标准化,即准备QC工程表和作业标准书,指导员工进行标准作业。
·生产进度的把握和交货期的管理。
·作业环境的维持和水平的提高。
·发生不良品、不能及时交货、成本高、设备故障以及劳动灾害等情况时,排除障碍生产顺序进行的故障,调查原因,采取防止其次发生的对策。
·根据生产日报等把握生产实绩以谋求生产性提高。
·设定现场作业改善的课题,并且为解决课题进行指导工作。
·维持好工作现场的纪律,提高工作现场成员的干劲。
·维持和提高安全卫生水平,取得危险物的使用资格,强化安全卫生指导,防止劳动灾害的发生。
·教育训练和培养作业者,即给作业者有关作业的标准。
·为使现场作业人员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进行工作,谋求良好氛围和改善气氛进行勉励或警告工作。
现场管理者必备条件作为现场管理者所必需的素养和能力(续表)细节02有效实施OJT(现场内的训练)一般把生产现场进行教育、训练的事情称为OJT,而OFF-JT,即离开现场的教育、训练主要是采取集中起来教育研修的形式进行。
OJT实施的理由·在生产现场对作业员最有影响力的是其上司。
·生产现场发生问题如果不是生产现场的管理者去处理,解决不了的事情就很多。
·生产现场的业绩和实绩是管理者及其部下的工作总和,所以对部下的教育、培养是管理者的重要工作。
OJT的目的·促进生产现场的交流,强化生产现场的合作。
1.要提供输出,则必须有输入。
输入的是:原材料、能源和信息。
p32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有3项:生产运作、理财和营销。
p43.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P74.生产率:生产率=产出的量÷投入的量p8例如,如果产出的量=10000单位,而花费的工时是500小时,则生产率=10000÷500=每小时20单位的产出5.从管理的角度可以降生产运作分成两大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
P136.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P137.按照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可以把制造性生产分成备货生产和订货型生产两种。
P148.P15理解1.企业战略包括3个层次:公司级战略、事业级策略和职能级策略。
P282.企业战略的确定:公司战略(1.专业化2.纵向一体化3.外包4.多元化)P313.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1.自制或购买 2.少品种和大批量3.多品种和小批4.快速响应5.混合策略P354.产品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p36①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②外部需求与内部能力之间的关系。
③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
④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别。
1.质量的定义:质量是对顾客期望的满足或超越。
有八个方面含义P44①性能②附加功能③可靠性④符合性⑤耐久性⑥维护性⑦美学性⑧感受质量2.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P44①产品质量的检验阶段(20世纪20-30年代)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40-50年代)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现今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就是指既包括产品质量,又包括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
P464.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各项工作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这一工作方法简称为PDCA循环。
p505.按照检验的数量特征分为: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务试题及答案(A卷)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20分)1.生产运作管理就是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D)。
A.设计B.运作C.改进D.控制2.下面移动方式中零件的加工周期最短的是(B)。
A.顺序移动方式B平行移动方式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D顺序平行移动方式3.企业的产品(C)将决定所要配置的主要生产单元。
A.质量B大小C品种D形状4.(C)生产类型的特点是品种少,产品高。
A单件小批量B成批生产C大量生产D定制生产5.企业选址的类型有三种,其中(A)在企业选址决策中难度最大A企业创建选址决策B企业战略性迁移选址决策C企业分设选址决策D以上三个都不是6.(D)是大量、流水生产中最重要的期量指标。
A作业时间B期量标准C作业标准D节拍7.(B)是研究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A.年末生产能力B.全年平均生产能力C.年初生产能力8.流水生产需要两个基本条件:零件要能互换和()。
A设备通用B成组化C按节拍生产D自动化9.生产过程是产品的实现过程。
整个过程分为投入、()和产出三个阶段。
10.()生产方式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而稳定的企业。
A批量B流水线C单件小批量D大规模定制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生产系统的三个管理子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和()。
2.企业管理的三大基本职能包括()、市场营销与财务会计。
3.运营战略有四个基本点:成本、质量、交货速度和()4.制造业生产组织形式包括工艺专业化和()两种形式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 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设施在一定时期内,在先进合理的技术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最大生产量。
2. 5S活动:5S是清理、整顿、清扫、清洁、和提高素养五项活动的总称。
3. 关键路线:关键路线是整个网络计划图中时间最长的路线。
四、简答题(共15分)1、简述运营管理职能方面,决策划分的层次。
(1)第一层次为战略决策,它考虑企业经营方针上的问题。
(2)第二层次为战术决策,(3)第三层次为作业计划与控制决策五、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