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行政组织与行政主体
- 格式:ppt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37
第一章绪论1.(单选题) "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这是行政管理()A、狭义的含义B、广义的含义C、现代的含义D、最广义的含义参考答案:D2.(单选题) 行政管理支配权即()A、行政权B、管理权C、政治权D、决策权参考答案:A3.(单选题) "行政学"一词,最早主要是指()A、法学B、社会学C、行政法D、行政管理学参考答案:C4.(单选题)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A、实事求是B、依法管理C、为人民服务D、违法必究参考答案:B5.(单选题) "市场万能论"认为政府的职能角色表现是一种()现象A、"守夜警察" B、幕后操纵者C、多方干预者D、指挥协调者参考答案:A6.(单选题) 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的()A、现代化B、知识化C、系统化D、科学化参考答案:D7.(单选题)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A、史坦因B、威尔逊C、古德诺D、怀特参考答案:B8.(多选题)行政管理学的过程论的内容包括()A、行政决策B、行政执行C、行政协调D、行政信息E、行政监督参考答案:ABCDE9.(多选题) 行政管理学中保障论的内容主要包括()A、财务行政B、行政法治C、行政方法D、行政组织E、行政道德参考答案:ABCE10.(多选题) 美国学者怀特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A、组织原理B、组织机构C、人事行政D、财务行政E、行政法规参考答案:ACDE11.(多选题) 我国的行政管理主体包括()A、国务院B、国务院派出机构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街道办事处E、各级村民委员会参考答案:AC12.(判断题) 行政管理的法制性集中体现了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参考答案:对13.(判断题) 行政管理是以国家权力为依据的,是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公共性的管理。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行政环境1.(单选题) 行政环境的基础是()A.宏观行政环境 B.中观行政环境C.微观行政环境 D.混合行政环境参考答案:A2.(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政学界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A.行政主体学B.行政生态学C.行政环境学D.行政行为学参考答案:B3.(单选题)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予以研究的学者是()A.F·W·利格斯B.C·I·巴纳德C.J·W·高斯D.J·W·洛西参考答案:C4.(单选题) 行政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包括物质技术和()两个方面A.生产力性质 B.生产力水平 C.生产资料 D.经济制度参考答案:D5.(单选题) 反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态度、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程度和趋向。
第一章行政法的概述1、行政:国家行政机关和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对公共事务进行处理的活动。
2、我国的行政属于公共行政。
3、行政权:国家行政机关或者特定的社会公共组织执行法律,对行政事务进行处理的权利。
4、行政权的特点:直接性与主动性、强制性与不可处分性、优先性与受益性。
其中优先性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
体现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关系。
包括推定有效权、先行处置权、社会协助权。
受益性体现为行政权主体依法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
5、行政权的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往往以规范性文件发布)、行政决定权(如行政许可权、政处分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奖励权、强制权)、行政司法权6、行政法:是有关公共行政的法,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为价值取向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7、行政法的特点:①形式上的特征:行政法缺乏统一完整的行政法典;行政法律规范数量庞大、表现形式多样②内容上的特征:行政法内容广泛、变动性较强;行政法中的实体法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常常交织在一起。
8、职权法定原则的内涵:指任何行政权的来源和行使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否则,行政主体不能行使行政权来影响公民权利。
行政职权的来源有两种情形:一是职权来自宪法与行政组织法的设定;二是职权来自单行法律法规的授予。
行政权利来自法律,由法律设定或授予,也要服从法律。
9、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部门规章指国务院各工作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地方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的市、经济特区所在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法律解释和国际条约与协定。
10行政法律关系:指行政法律规范对行政权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后所形成的特定权利义务关系。
10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第一,性质不同。
行政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社会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关系,而行政关系是一种非法律关系的事实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在现代社会的治理体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规范着行政权力的运行,也保障着公民的合法权益,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这包括了各级政府、政府的组成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
行政主体具有行政权力,能够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比如说,我们常见的公安局,它有权维护社会治安,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这就是在行使行政权力,而公安局就是一个行政主体。
再比如,税务局负责征收税款,也是在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履行职责。
行政主体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如果一个组织不具备行政主体的资格,却实施了行政管理行为,那么这样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因此受到侵害。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行政组织法。
行政组织法是规范行政组织的设立、职权、编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立行政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责权限。
通过行政组织法,明确各个行政主体的职能范围,避免出现职权交叉或者职责不清的情况。
这样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出现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的现象。
二是保障行政组织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行政组织的设立、变更和撤销都需要依据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进行,确保行政组织的存在和运行符合法治原则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是规范行政组织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
行政组织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程序等,使得行政组织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转。
例如,一个地区要设立新的行政部门,就需要依据行政组织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设立的必要性、职能定位、人员配备等进行论证和审批。
在实际生活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组织法的关系十分紧密。
行政组织法为行政主体的设立和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框架,确保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2020法考备考考点: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行政机关、行政
内部机构的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行政机关、行政内部机构的关系
1、行政组织包含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行政组织中最主要的一种。
2、行政主体是行政组织中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并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的范围不仅限于行政机关,还包括因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而具备主体资格的行政内部机构和其他组织。
3、行政机关绝大多数都是行政主体,但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是行政主体,有时是民事主体(在民事交易活动中),有时是刑事侦查主体(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
行政机关并不都是行政主体,如国务院参事室、机关事务局等不具有对外管理职权的机关。
4、行政内部机构指的是构成行政机关的个体,如公安局的法制科属于内设机构,公安派出所属于派出机构。
行政机构经过法律、法规、规章的授权,属于法定授权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如公安派出所经治安管理处罚法授权可以作出5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单项选择1、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分为( A ).A。
国家行政和非国家行政 B.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C。
公行政和私行政 D。
国家行政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2、作为行政法学研究对象的行政是指(A ).A.公行政B.私行政C。
国家行政 D.非国家行政3、最基本的行政关系是( D ).A.内部行政关系 B。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C。
行政救济关系 D.行政管理关系4、( D )是行政关系得以产生的前提。
A。
行政职权的产生 B.行政职权的变更C.行政职权的消灭D.行政职权的行使5、在行政管理关系中,( C )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A。
行政机关 B.行政相对人C。
行政主体 D。
国家公务员6.(D)是行政关系得以产生的前提。
A.行政职权的产生B.行政职权的变更C.行政职权的消灭D.行政职权的行使7.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B ).A.行政法关系B.行政关系C.行政法律关系D.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8.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行政法具有极为广泛的内容B.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完整、统一的法典C.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往往共存于一部法律文件之中D.与其他法律规范一样,行政法规范具有较强的稳定性9.(C )是行政法的调整结果.A.行政关系B.法律关系C.行政法律关系D.社会关系二、多项选择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关系主要包括( ABCD )。
A.行政管理关系B. 行政救济关系C。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D.内部行政关系2、行政管理关系与其他行政关系相比最重要的特点是( BC )。
A.其中一方必须是行政主体B。
关系的双方只能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C。
行政主体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D.行政相对人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3、与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相比较,行政法具有的特点是( ABCD ).A。
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法典B.行政法由效力层次不同的法律规范构成C。
行政法融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于一体D.行政法富有变动性4、以下哪些活动属于我国行政法调整的行政活动?(BD )A.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召开常委会B.铁路局对在列车上酗酒闹事的乘客进行罚款C.某企业对严重违章作业的工人通报批评并记大过D。
行政管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1.行政管理学最早诞生于美国。
2.1887年威尔逊发表了《行政研究》一文,被公认为行政学研究先河的先驱者。
3.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创立“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他被称为“行政学之父”。
4.1926年怀特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视为行政学正式问世的标志(即标志着行政学科的基本形成)。
5.行政管理学发展趋势:研究领域拓宽和加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结合实际;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交流扩大。
6.我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和省、市、县、乡(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7.我国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8.行政管理学特性:阶级性(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独立性和综合性(广泛性)的统一。
9.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引进中国。
10.行政管理的二重性:一般性、科学性与特殊性、阶级性(政治性)。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行政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2.“管理就是服务”,行政管理的最大特性在于公共性,为人民服务是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
13.行政管理活动属于:执行性活动。
14.行政管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现代管理时期。
15.西方行政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行政学成长阶段,也称为行为科学时期。
16.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包括:委托——代理、伙伴协作、绩效评定、合同承包。
17.我国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18.《行政研究》对行政学发展的突出贡献有:(1)提出了从行政学角度来研究政府;(2)开创了行政学研究之先河;(3)研究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与区别。
19.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中将行政学研究归纳为四个部分: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20.学习与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
第四章行政组织与行政主体第一节行政组织•一、行政组织概述•(一)行政组织的界定•在学术界,对行政组织的内涵有不同理解,归纳起来有三种观点:•①行政组织是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②行政组织是行政主体的组织。
这里的行政主体指在法国、日本由法律创设的主体。
•③行政组织是由国家设定、依法从事国家、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国家组织,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的合成。
•行政组织是指承担行政事务、享有行政权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设置的行政机关的综合体。
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内容:•1.行政组织是行政机关的综合体,是行政机关组成的有机系统。
•2.行政组织是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设置的行政机关组成。
•3.行政组织是承担行政事务、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二)行政组织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为了准确把握行政组织的内涵,需要将行政组织与相关概念加以区分。
•1.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
•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是一种包容关系,行政组织由行政机关组成。
虽然两者都担当行政事务、享有行政权力,但有明显区别。
具体表现在:•①行政组织是一集合概念,偏重“学理性”;而行政机关是一实际用语,具有“实用性”。
•②行政组织指一级人民政府的组织,由人民政府及其下设的各类行政机关组成;而行政机关是行政组织中的基础单位,不能再行分解。
•③行政组织担当的行政事务具有整体性,享有的行政权也是全方位的;而行政机关担当的行政事务大多限于某一方面,享有部分行政权。
•2.行政组织与行政机构。
行政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行政组织是行政机关的集合体,而行政机构只是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
•行政机构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部分而存在,可以代表所在的行政机关对外管理,但不能独立行使职权。
•3.行政组织与公务员。
公务员是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是行政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但公务员不是行政组织。
在法律上,公务员代表行政组织进行管理,其管理行为的后果归属于国家。
•二、行政组织的设置•我国的行政组织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两部分。
3.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法一、行政主体的概念及分类行政主体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组织机关,包括国家机关、地方机关和其他依法设立的机构。
根据行政主体的性质和职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国家行政主体: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是行使全国范围内行政权力的机关。
国家行政主体根据履行的职能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行政机关、行政部门等。
2. 地方行政主体:如省级、市级、县级等地方政府机关,是行使地方行政权力的机关。
地方行政主体根据行政区域划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地方政府、地方部门等。
3. 其他行政主体: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依法设立并行使行政权力的机关。
这些机关通常是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而设立,例如公安机关、教育机构等。
二、行政主体的成立与组织1. 行政主体的成立:行政主体的成立普通需要有法律依据,例如宪法、行政法等。
宪法规定了国家行政主体的性质和职能,行政法规定了地方行政主体和其他行政主体的设立和职权范围。
2. 行政主体的组织:行政主体的组织普通包括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两个方面。
机构设置是指行政主体内部各个部门或者单位的设立和组织关系,人员编制是指行政主体内部人员的配备和管理。
行政主体的组织结构应当合理、科学,并且符合行政管理的需要。
三、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行政行为1. 行政职权: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需要依据法律规定,行政职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的权力范围。
行政职权包括法定职权和裁量职权两种。
法定职权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必须行使的职权,裁量职权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的职权。
2. 行政行为: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所表现出的具体行为称为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包括命令、决定、批准、许可、认定等。
行政行为要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不得违法、滥用职权。
四、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是研究行政主体的组织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法律学科,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定原则:行政组织应当依法设立,行使职权也必须有法可依。
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行政法重点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第一章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权的概念、内容、特点P11行政法讨论的核心——行政权(一)、概念:普通认为,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给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关于该概念,需要注重以下两点:第一,行政权是一种执行权;其次,行政权来自于国家法律的给予或认可。
(P11)(二)、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规范制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指导权、行政打算权、行政执行权、行政裁决权、行政复议权等权利。
(P12)(三)、特点:1、执行性 2、法律性 3、强制性 4、优益性5、不行处分性(P12)二、行政法的特点:P17-181、形式上的特点:①、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规矩范的数量浩大、形式多样;2、内容上的特点:③、行政法涉及领域广泛,内容非常丰盛;④、行政规矩范具有显然的易变性;⑤、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
三、行政法的渊源 P19-21 (着重记黑体字部分,非黑体字了解应当即可)(一)宪法:是行政法最根本的渊源,也是行政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行政规矩范的基本形式;其效力低于宪法,高于其他行政规矩范。
(三)行政规矩:是XXX 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详细表现为“条例”、“规定”、“方法”。
其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其他行政规矩范。
(四)地方性规矩、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XXX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其效力低于法律、行政规矩,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则。
前提:不与宪法、法律、行政规矩相抵触。
(五)行政规则:是XXX 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包括部、委规则和地方政府规则。
第一章绪论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国家意志,依靠特定的手段和宪法原则,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现代行政管理学的含义:▲最广义的行政管理含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广义的行政管理含义是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社会组织领域内特定组织的指挥活动及其机关内部的总务后勤工作等▲狭义的行政管理含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行政管理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行政权力的特点:▲是一种公共权力▲具有合法性▲相对于政治权力来讲,行政权力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执行权力,其运用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特点▲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具有“一元性”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使其结束后,随垄断资本主义的法治,政府职能发展的结果▲当时各国的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官僚主义盛行等弊端,这是政府改革的契机,也是行政管理学随之产生的契机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形成:▲威尔逊是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他的贡献有:●提出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研究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和区别▲古德诺和怀特的贡献▲泰罗“科学管理”的促进作用新中国建立以前的行政管理学:▲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特点突出、相对完善的封建行政管理制度▲现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学却是从西方国家衣襟和借鉴的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课程被撤销是在1952年,它影响了我国国家行政及政府管理科学化的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行政管理学科的重建和发展,与1988年筹备、1994年正式成立了国家行政学院。
行政管理学开始纳入国家行政建设的轨道试述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正确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的规律,对指导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可以为政府正确地制定政策和有效地执行政策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从而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行政效率▲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对于培养高水平的政府公务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二章行政环境行政环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能直接或间接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