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7
《生物化学(一)》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学时数:72 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之后开设,其作用是为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该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大纲内容的讲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物化学中糖、脂、蛋白质、酶和核酸的化学结构与性质以及这些生化物质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使学生掌握它们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行业的联系及初步掌握它们的开发利用与前景。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掌握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它所研究的内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趋势与前景;理解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糖类的化学(0.5学时)自学,结合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对本章进行复习。
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0.5学时)自学,结合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对本章进行复习。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9学时)内容及要求:了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分类和生物学意义;深刻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深刻理解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熟练掌握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及其实践意义;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分析测定的常用方法。
重点:内容及要求中需要掌握的一般是重点内容(以下类同)难点: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及蛋白质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如胶体性质、变性作用、沉淀作用)。
作业:5种题型12小题左右。
第五章酶(8学时)要求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性;了解酶的组成及命名和分类;在理解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基础上掌握酶活性中心等重要概念;掌握常见理化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情况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酶活力单位的概念及正确测定酶活力的方法;了解酶制备纯化的一般原则及方法;了解固定化酶的概念及常用的固定化技术;了解酶在工业上的应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 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医药学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的化学组成,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医药学基础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课讲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生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进展,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具备一定的相关生物学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为主,要求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
在讲授中体现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接受掌握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通过个别的病案提出相关的医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分析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以及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机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一)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性质肽键的形成和肽链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2、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酸碱性质、胶体性质和沉淀反应蛋白质的变性、复性和水解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含量测定(二)核酸化学1、核酸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DNA 和 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核酸的性质核酸的酸碱性质和紫外吸收特性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三)酶学1、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定义、分类和命名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机制2、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米氏方程和酶的动力学常数3、酶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方式酶含量的调节机制(四)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氧化的定义和与体外氧化的区别呼吸链的组成和电子传递过程2、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五)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2、糖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合成糖异生途径(六)脂代谢1、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2、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酸的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七)氨基酸代谢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α酮酸的代谢2、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的代谢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八)核苷酸代谢1、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嘧啶核苷酸的代谢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九)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核酸与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英语译名:Biochemistry课程性质:限选课适用学生层次:本科先修课程:有机化学适用专业:化学专业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生物化学是本科非生物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化学与生物的交叉学科,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门科学。
不仅研究生物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作用和变化(物质代谢),还要研究能量变化(能量代谢),乃至信息变化,生物化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对工业、农业、畜牧业、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广的影响,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二.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任务是使化学系的学生系统掌握具有活性的大分子物质的性质、结构、合成、代谢和生理意义,使我们更能从生物的观点来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1)生物体重要组成成分,生命活动很稳定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化学;(2)生物体遗传的物质基础—核酸化学;(3)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催化剂—酶化学;以及了解人体内的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等,同时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体内的一些合成等。
通过教授,应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了解糖、脂类等的分类(2)了解糖、脂类、氨基酸和核酸的代谢(3)掌握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认识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根据高分子专业特点,本课程着重介绍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四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合成、代谢及核酸部分仅做简要介绍。
三. 各章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2学时第二章聚糖的化学 4学时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 4学时第四章蛋白质化学 4学时第五章酶和维生素 4学时第六章核酸化学 4学时第七章代谢 4学时第八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2学时考试 2学时讲课大纲第一章绪论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2、了解生物体的化学组成3、了解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4、了解水在生物体内的特殊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化学的特点难点: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纲要目录:一、生物化学的概念二、生命现象中的化学问题与现代化学发展的关系三、生物体的元素组成四、生物分子五、生物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六、分子识别和超分子七、水的结构和特性八、水分子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九、缓冲溶液及生物体的缓冲体系第二章聚糖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初步了解糖类的概念与分类2、掌握单糖的构型、结构和构象3、了解一些多糖教学重、难点:重点:单糖的结构难点:单糖的结构、糖复合物纲要目录:一、糖类的概念与分类二、单糖的构型、结构、构象三、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单糖及其衍生物四、寡糖五、多糖六、多糖代表物的简要介绍七、糖复合物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膜的组成2、了解生物膜的功能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生物膜的功能纲要目录:一、生物膜的组成二、生物膜的结构三、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四、生物膜的功能第四章蛋白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分类2.掌握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及其一些性质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4.了解几种肽教学重、难点:重点: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和性质难点: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纲要目录:一、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二、氨基酸三、多肽四、蛋白质五、蛋白质的结构六、多肽的化学合成第五章酶和维生素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酶的概念、分类、命名、制备、应用2.理解酶的专一性和酶的活性作用3.掌握酶的催化作用过程4.掌握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教学重、难点:重点:酶催化作用过程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难点:酶催化作用过程纲要目录:一、酶是生物催化剂二、辅酶和金属离子三、酶促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四、酶的结构和酶的催化作用机制五、酶的抑制作用和抑制剂六、人工合成酶的新进展七、酶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八、非水溶剂中的酶促反应九、酶工程第六章核酸化学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核酸的概念和在生物体内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掌握核酸中的DNA的三级结构和RNA的几种结构及其功能3.了解核酸的组成和性质4.了解有关基因教学重、难点:重点:DNA三级结构、RNA的结构难点:DNA和RNA的结构纲要目录:一、核酸与生命遗传二、核酸的分类和组成三、核酸的结构四、核酸的性质五、核酸碱基序列的测定六、核酸的生物学功能七、核酸的体外生物合成方法八、多聚核苷酸的化学合成九、核酸化学中的几种重要新技术第七章代谢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研究方法、能量代谢2.掌握生物氧化的特点和过程3.掌握糖、脂、蛋白质、核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糖、脂、蛋白质、核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难点:糖、脂、蛋白质、核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纲要目录:一、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二、线粒体呼吸链和ATP的合成三、糖的代谢四、光合作用五、脂类代谢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七、核酸和核苷酸的代谢第八章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界在4个不同水平进行的代谢调节2、掌握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教学重、难点: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纲要目录:一、生物调控的概念二、生物调控的基本物质三、细胞-酶水平的调控四、化学调控与生物活性分子的设计四. 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录1.教材:《生物化学》古练权主编;2000年7月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教学参考书:[1]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罗纪盛等编;2006年4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2002年9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五、教学方法建议1、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课程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号:课程类不:专业基础学时:126 (讲72习54)学分:7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要紧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要紧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差不多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
生物化学是本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生物化学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
为学习其它课程和新药研究,开发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1.把握内容:要求学生深刻明口得和记住并能灵活运用。
2.熟悉内容:要求明白得并记住差不多概念和特点。
3.了解内容:要求明白得,一样不强调记住。
把握和熟悉内容是药学生化差不多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或辅导,学生应重点学习。
了解内容教师可依照学习情形简介或由学生自学。
绪论学时:1目的要求1.明确:生物化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2.了解: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重要性。
要紧内容:1.生物化学概念。
2.生物化学进展。
3.生物化学在药学中重要性。
第一章糖的化学学时:1目的要求:1.把握:糖的概念、重要多糖的差不多结构、性质和生理功能。
2.熟悉:糖的重要性;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分析的差不多原理。
4.了解:多糖结构分析的差不多原理。
要紧内容:1.糖的概念、分布及糖的生理功能。
2.糖的分类。
3.自然界重要多糖的化学结构和生理功能。
4.多糖的理化性质。
5.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差不多原理。
第二章脂类的化学学时:1目的要求:1.把握:脂类的概念、分类、差不多结构、性质和功能。
2.熟悉:脂类的重要性;脂类提取分离和分析的差不多原理。
4.了解: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与应用。
要紧内容:1.脂类的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2.脂类的化学结构、性质。
3.脂类提取分离和分析的差不多原理。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学时:9目的要求:1.把握: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差不多结构和理化性质。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生命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代谢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生物代谢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2、掌握生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了解代谢网络与生命过程的关系。
3、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疾病的发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代谢过程及其调控: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其调控,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生命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生命过程中(如细胞分裂、免疫反应、神经传导等)的生物化学机制。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解析。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化学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
2、作业:定期布置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53074
课程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化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0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修。
(2)教学目标:掌握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物质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化学基本知识。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糖、脂类、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激素、糖代谢、光合作用、脂类代谢、蛋白质降解、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等生物化学基本过程;
(2)能力方面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生物的代谢过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具备对生物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生物物质的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解;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着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生物物质的代谢途径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生应在修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相关课程后学习本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每部分教学内容结束后,结合重点难点,安排适当适量习题;习题类型有论述类型、反应式和结构式类型。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3.成绩组成:本课程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最终理论考试50%、平时考核(包括期中考试、作业、小测验、提问等)50%。
(七)主要参考书目:
1.《基础生物化学》,郭蔼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
2.《生物化学(第七版)》,查锡良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
3.《生物化学教程》王镜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二、中文摘要
生物化学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的现象。
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进展到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部分绪论,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重点:
核苷酸的结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
难点:
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
习题:
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和功能
第2部分氨基酸和蛋白质
总学时4学时讲课 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第2.1部分氨基酸
具体内容:
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能
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能;
难点:
二十种必须氨基酸的结构
习题内容:
二十种必须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能;肽的结构
第2.2部分蛋白质
具体内容:
蛋白质的结构;球状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能;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定重点:
蛋白质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
难点: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习题内容:
蛋白质的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
第3部分酶
总学时4学时讲课 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第3.1部分酶的结构
具体内容:
酶的分类及命名;酶的分离提纯及活力测定
重点:
酶的分离提纯及活力测定;酶的作用机理
难点:
酶的作用机理
习题内容:
酶的分类及命名;酶的分离提纯及活力测定
第3.2部分酶的功能
具体内容:
酶的专一性及活性中心;酶促反应的动力学;酶的作用机理
重点:
酶的作用机理
难点:
酶的作用机理
第4部分糖的分解代谢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糖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酵解;三羧酸循环
重点:
酵解;三羧酸循环
难点:
三羧酸循环
习题内容:
三羧酸循环书写表达方法
第5部分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生物氧化概述,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氧化磷酸化作用
重点:
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氧化磷酸化作用
难点:
氧化磷酸化作用
习题内容:
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
第6部分糖的生物合成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淀粉的生物合成,糖原的生物合成,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重点:
淀粉的生物合成
难点:
糖原的生物合成
习题内容:
淀粉的生物合成,糖原的生物合成
第7部分脂类代谢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生物体内的脂类,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循环
重点:
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循环
难点:
乙醛酸循环
习题内容:
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生物合成,乙醛酸循环
第8部分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的生物生成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分解,氨基酸分解产物的转化
重点: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分解
难点: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习题内容: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分解
第9部分氨基酸的生物生成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氮素循环,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硝酸还原作用,氨的同化,氨基酸的生物生成重点:
氮素循环,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氨基酸的生物生成
难点:
氨基酸的生物生成
习题内容:
氮素循环
第10部分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核苷酸的生物生成
重点:
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核苷酸的生物生成
难点:
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生物生成
习题内容:
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第11部分核酸的生物生成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DNA的生物生成,RNA的生物合成,核酸合成的抑制剂
重点:
DNA的生物生成,RNA的生物合成
难点:
DNA的生物生成,RNA的生物合成
习题内容:
DNA的生物生成,RNA的生物合成
第12部分蛋白质的生物生成
总学时2学时讲课 2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具体内容:
蛋白质的合成体系,蛋白质的合成机制,肽链合成后的折叠与加工,蛋白质的定位重点:
蛋白质的合成机制,肽链合成后的折叠与加工,蛋白质的定位
难点:
肽链合成后的折叠与加工
习题内容:
蛋白质的合成机制
第13部分代谢调节
总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第3.1部分代谢调节1
具体内容: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代谢调节
重点: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代谢调节,基因表达的调控
难点: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习题内容: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第3.2部分代谢调节2
具体内容:
基因表达的调控
重点:
基因表达的调控
编写人:王亚琴
陈海春
毕韶丹
审核人:唐祝兴
批准人:赵平
说明:
教学大纲打印格式要求:
①总标题3号黑体字;标题4号黑体字;其它部分幼圆小4号字
②行间距:16磅;字间距:默认值
③纸张大小:A4
④页边距:上、下边距:2.5CM;左、右边距:2.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