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免疫
- 格式:pdf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2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者:李铁华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25期[摘要]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液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液输注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去白细胞实验组(n=35),悬浮红实验组(n=31)和未输血对照组(n=24)。
比较3组的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手术切口愈合时间。
结果去白细胞实验组的输血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悬浮红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老年肿瘤患者;去白细胞组;悬浮红组;不良反应;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9(a)-0025-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filtered white blood cell and suspension red blood cell in transfusion therapy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umor. Methods 90 elderly patients with tumo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filtered white blood cell (n=35),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uspension red (n=31) and the no-transfusion control group (n=24)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blood transfus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of blooding transfus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healing time of incision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ing transfusion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of filtered white blood cel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uspension red,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Key words]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umor;Filtered white blood cell group;Suspension red group;Adverse reaction;Clinical value成分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多用于外科手术,其主要作用在于纠正患者的贫血症状、维持患者的血容量、稳定患者的血压以及预防休克现象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除了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还可能会发生循环超负荷、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出血倾向等特殊的输血并发症[1]。
其中含白细胞的血液输注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报道用离心法去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副作用后,去白细胞也逐渐常规应用于制备各种血液制品,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
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普遍应用于国内临床,其功效已得到国内外输血界的公认。
1.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人们关注的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免疫效应中,最常见的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以往认为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作用而产生的,所以离心法或滤器去白细胞法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重要措施。
近来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理生理特性研究发现,血小板输注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与血小板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如组胺、脂质、补体裂解成分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
这些活性物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制品中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有临床资料证实其时间越长,发热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白细胞来源的与发热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L-l、IL-6、TNF-α、IL-8和MCP-1等均已了解清楚。
研究发现,在见到发热反应的血小板制品中IL-1、IL-6、TNF-α的值增高,而且随着保存时间增加其值越高,相应发热反应率也升高。
实验研究发现,在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即使保存时间增加,制剂中细胞因子浓度也不增高。
因此强调保存前,也就是在采集后就去除白细胞>1㏒10,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效。
2.降低传播白细胞相类传染性病原体(CMV、HTLV-Ⅰ/Ⅱ)的危险性巨细胞病态(CMV)是一种以免疫不全患者为侵袭目标,引起间质性肺炎、肝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胃肠炎等致死性脏器障碍的病态,以往未感染CMV的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通过输入CMV阳性血液内白细胞而引起感染。
去白细胞>2㏒10,可预防CMV等病毒输血传播。
为什么输血时要去除白细胞?在医学领域,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帮助患者恢复或维持健康。
然而,在输血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通常需要去除输血血制品中的白细胞。
那么,为什么在输血时需要去除白细胞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详细讨论。
什么是白细胞?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白细胞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等。
它们在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帮助清除病原体和维护人体健康。
输血中的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输血血制品中的白细胞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白细胞可能会引发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寒冷抖动等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不适和风险。
另一方面,白细胞还可能携带病原体,导致输血后感染的风险增加。
为什么要去除输血中的白细胞?1. 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通过去除输血血制品中的白细胞,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输血反应的风险。
白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和介质可能引发患者的免疫反应,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这种风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2. 预防感染白细胞携带的病原体可能会引发输血后感染,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有效减少输血后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免受病原体侵袭。
3. 提高血液储存的质量白细胞存在于血液中,而血液是一种易于滋生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细胞和其他细胞的死亡将导致血液的变质,增加感染风险。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延长输血血制品的保存时间,提高血液储存的质量。
去除白细胞的方法为了去除输血血制品中的白细胞,通常采用离心、过滤或冷冻沉淀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分离白细胞和其他成分,确保输血血制品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结语综上所述,去除白细胞是输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降低输血反应的风险、预防感染并提高血液储存的质量。
医务人员应当在输血过程中注意去除白细胞,以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和有效性。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6-03-14T15:10:28.7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0期作者:张电安嵇月红李作华[导读]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江苏徐州 221002 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治疗中不仅减少了输血反应、术后感染率,并且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江苏徐州 221002)【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04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输血输注的方式不同分为悬浮细胞组(n=36例)和去白细胞组(n=68例),并选择同期未输血老年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n=33例),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去白细胞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悬浮细胞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白细胞组术后感染率为7.35%,悬浮细胞组术后感染率为22.22%,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12.12%,三组的术后感染率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去白细胞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悬浮细胞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去白细胞成分输血在老年肿瘤患者治疗中不仅减少了输血反应、术后感染率,并且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悬液;输血【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0-0036-02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umor Zhang Dian’an ,Ji Yuehong, Li Zuohua.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221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white blood cell component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umor.Methods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10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tumo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transfu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n=36 group (n=68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3 cases), compared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re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ell suspension group (P<0.05); the infection rate was 7.35% in the control group, 12.1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re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o the white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tumor patients not only reduce the transfusion reacti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it is worthy of wide sprea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with tumor;Go to the white blood cell suspension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Blood transfusion 输血是一种支持性及代偿性的临床治疗措施,经常应用于外科手术以及纠正贫血方面[1]。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作用白细胞和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两种主要细胞类型,它们在免疫系统和氧运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某些情况下,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带来一定的益处。
本文将探讨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作用和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1.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原因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治疗特定的疾病或减轻病情。
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指从捐献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混合物。
以下是一些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原因:1.1 避免或减轻过敏反应某些人对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成分敏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通过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风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1.2 减少移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白细胞可以引发移植排斥反应。
为了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输送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降低免疫反应并增加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1.3 其他病理情况某些疾病和病理情况,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白血病等,可能需要通过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来调节免疫系统和治疗疾病。
2.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作用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2.1 免疫调节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通过减少或增加特定免疫细胞的数量来改变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这种调节作用可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2.2 免疫抑制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成分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这对于减少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2.3 减少过敏反应对于对白细胞成分过敏的人来说,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大大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3.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应用除了上述提到的情况,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3.1 红细胞输血在输血过程中,某些特定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输送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来避免或减轻过敏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
吴泓蔚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5(006)021
【摘要】目的就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研究,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组,总计11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组选择去除白细胞输血,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组则未去除,在治疗后予以临床疗效对比,也借助此进行白细胞输血效果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感染、病情复发、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如果能够及时去除白细胞输血,对于术后感染、肿瘤转移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患者治疗的转归.
【总页数】2页(P147-148)
【作者】吴泓蔚
【作者单位】132002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 [J], 田保清
2.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刘和平
3.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J], 王新春;孙宏丽
4.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 [J], 田保清
5.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中应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效果分析 [J], 马宝亮;吕旭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些情况甚至不可能重复,如一过性改变,造成诊断的困难。
正确地做法是边操作边阅图,遇到突出或偶然出现的心律失常,都不应“机械性”停机或更换导联,而应适当延长记录时间。
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加作附加导联或作诊断性实验:R/S V1 >1,加作V7、V8和V3R导联;R/S1~6<1,加作低肋间V5、V6导联;下壁导联呈梗塞图形或V1导联有Q波,加作右胸导联V3R、V4R;窦性心律不齐时作屏气描记;波形或波幅呈呼吸周期变化时作屏气描记;QⅢ较深时作深吸气屏气描记;不明原因的P2R>0.20s时,作座位或立位描记。
这样做不仅可获得较全面的心电图资料,又可避免重复操作程序,为此,心电图技师不但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还要具有较高心电图阅图识图能力和临床经验,尽可能增加心电图检查的信息量,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1.5 心电图的剪贴 对于所描记的心电图应尽量原本保留,更不可为了粘贴漂亮和便于读而丢掉珍贵的资料和临床证据。
2 有关报告方面2.1 传统诊断分类的缺陷及改进 在以往和现行的心电图报告中,诊断之首往往要冠以定性结论,一般分正常、大致正常、可疑异常、异常等四类,这样做所带来的问题是:对病症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不错,我们的结论是仅对心电图而言,但出现与临床矛盾时,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限制了临床医师的灵活性。
有些诊断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如T波改变,在正常变异和异常之间没有定量界限,而重叠性很大,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和临床情况而定,因此,心电图医师不能轻易地提出定性结论,以免影响临床诊治;有些心电现象不可能简单地归为哪一类,如卧位性Ⅰ°房室传导阻滞,又有座位的正常心电图,应该定性何类尚未统一。
又如在征兵、招工、入学及健康查体中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定性为异常心电图将会引起某些争议。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免除定性结论,除正常心电图外,均直接报告心电图的实际诊断,如室性早搏、左室肥大、ST-T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