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素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63.85 KB
- 文档页数:4
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我们将首先定义并解释这两种效应的基本概念,然后概述它们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中介效应主要关注的是一个或多个变量如何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机制。
而调节效应则侧重于探讨某些变量如何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阐述这两种效应在社会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展示它们在理解和解释复杂因果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还将讨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在因果推断中的挑战和限制,以及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从而提高因果推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中介效应的概念及其在因果推断中的应用中介效应,也被称为间接效应或传递效应,是因果推断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变量(即中介变量)如何在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传递影响。
换句话说,中介效应揭示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地产生。
这种关系在社会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介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识别和分析中介变量,我们可以揭示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机制,从而更准确地解释和预测现象。
这对于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介效应也是因果推断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
在复杂的社会和科学现象中,往往存在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
通过引入中介变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估计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影响,从而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干扰。
在经验研究中,中介效应的分析通常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或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估计中介变量的作用大小和方向,以及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一、引言近年来,空间杜宾模型(SDM)在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SDM是一种基于环境变量和物种分布数据的统计模型,用于预测物种在未来环境条件下的分布范围。
然而,在SDM中,环境变量和物种分布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
本文将探讨SDM中介效应的概念、影响因素、检验方法以及如何处理中介效应。
二、什么是中介效应?1. 中介效应的定义中介效应指的是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一个或多个中介变量来实现的过程。
在SDM中,自变量通常是环境变量,因变量是物种分布数据,而中介变量可以是任何与环境和物种相关的因素。
2. SDM中的典型例子例如,在研究气候对树木分布影响时,温度可能会通过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影响树木分布范围。
这里温度就是自变量,植被覆盖率就是中介变量,树木分布范围就是因变量。
这样,温度对树木分布范围的影响就是通过植被覆盖率这个中介变量来实现的。
三、SDM中介效应的影响因素1. 中介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中介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强相关性,那么中介效应就会受到影响。
例如,在研究降雨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时,如果同时考虑了土壤水分,那么土壤水分可能会成为降雨和植物分布之间的中介变量。
但是,如果土壤水分与降雨高度相关,那么这种中介效应就可能被低估或高估。
2. 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样地,如果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强相关性,那么中介效应也会受到影响。
在上述树木分布范围例子中,如果植被覆盖率本身就是树木分布范围的重要决定因素,那么温度对树木分布范围的影响就不再是通过植被覆盖率这个中介变量来实现的。
四、SDM中介效应检验方法1. Sobel检验法Sobel检验法是一种常用的SDM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它基于一个假设,即中介效应的间接效应(即自变量通过中介变量作用于因变量的效应)不为零。
Sobel检验法计算中介效应的标准误差,然后计算z值以检验是否显著。
2. Bootstrapping检验法Bootstrapping检验法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它通过模拟数据来估计中介效应的分布。
宫腔粘连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戚亚琴(综述);王素敏(审校)【摘要】宫腔粘连( IUA)主要是由子宫内膜受损所致,可致不孕及流产等。
近年来,由于宫腔操作增加以及对IUA认识和诊断水平提高,IUA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其手术风险大,复发率高,预防再粘连手段有限,严重威胁育龄期女性身心健康。
现有治疗对子宫内膜生理功能修复并不理想,内膜修复障碍可能是IUA发生的主要机制。
目前对IUA内膜修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如果能破解IUA发病机制,或许可为IUA防治提供思路。
%Intrauterine adhesion ( IUA) occurs mainly as a result of injury to endometrium ,in which may cause conditions such as infertility or abortion .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IUA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of the uterine cavity oper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diagnosis of IUA.Because of the high risk of operation,high recurrence rate and limited prevention for re-adhesion,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women at childbearing age.Existing treat-ment is not ideal forthe repair of endometrial physiology function .The disorder of endometrial repair may be the main mechanism of IUA.At present,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IUA endometrial repair is very limited,if the pathogenesis of IUA can be figured out,it may provide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UA.【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5【总页数】4页(P932-935)【关键词】宫腔粘连;发病机制;干细胞【作者】戚亚琴(综述);王素敏(审校)【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腔镜科,南京210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腔镜科,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1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 指由创伤、感染等因素造成宫腔内粘连组织形成,引起宫腔变形甚至消失。
第二信使学说
1965年,Southland根据自己和其他科学家的在cAMP方面的工作成果,大胆提出:含氮类激素作用于细胞膜受体,激活细胞膜的腺苷酸环化酶,在细胞内催化ATP生成cAMP,生成的cAMP将激素携带的信息传到细胞内,如果激素是“第一信使”,那么,cAMP作为激素的中介物,是执行激素指令的“第二信使”,通过调节细胞内酶的活性以改变细胞内的生理功能,由于不同的细胞酶种类的差别,cAMP在不同细胞也就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Southland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不同肽类或蛋白质激素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细胞膜的不同受体及cAMP引发的不同化学反应。
也就是说不同激素的靶细胞内酶反应系统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不同的靶细胞产生的反应也不一样。
如甲状腺腺泡细胞在cAMP作用下合成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却促进甾体激素的合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则可以增加对水的通透性。
继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后,相继又发现很多肽类和胺类激素是通过促进cAMP生成发挥作用的。
相反,有些激素则可降低细胞内cAMP浓度以拮抗上述激素的效应。
现在已明确:高等动物几乎所有的组织细胞都装备了腺苷酸环化酶-cAMP这一调节系统。
此外,Southland还发现在粘液菌、海胆、果蝇和蛙类也存在着cAMP,调节这些低等生物对外环境的适应性。
说明cAMP调节系统具有高度保守性,符合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生物分子如核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不变的规律。
说明cAMP是一种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刘秀文1,2,曹锟1,刘新光11 广东省医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东莞523808;2 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摘要: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深入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
KRAB相关蛋白1(KAP1)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能够参与基因转录抑制、DNA损伤修复、免疫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等。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AP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在肿瘤治疗耐药和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
但目前KAP1促进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恶性肿瘤;KRAB相关蛋白1;恶性生物学行为;耐药性;免疫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5.026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5-0099-04恶性肿瘤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整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因此,寻找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关键。
KRAB相关蛋白1(KAP1)又称三重基序蛋白28、转录中介因子1β,最早于1996年由费雷德曼团队采用亲和层析法分离得到[1]。
KAP1属于TRIM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能够参与基因转录抑制、DNA 损伤修复、免疫调节、胚胎发育以及病毒感染等[2]。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KAP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本文结合文献就KAP1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KAP1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人类KAP1的编码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q13.43,全长6 254个碱基,包含17个外显子。
白细胞介素6与消化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逐步升高,如今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疾病。
临床为能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展开了大量研究。
炎症微环境可导致细胞增殖、突变,继而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免疫逃避提供了更多可能。
本文简单阐述了白细胞介素6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白细胞介素6;炎症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由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可在机体炎症反应、造血调控以及免疫应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体组织中某个细胞受到多种致癌因素刺激,细胞的基因就会逐步失去了正常的生长调控,导致细胞克隆性异常增生,最后产生肿瘤。
有研究文献[1-5]明确指出,肿瘤炎症微环境中的IL-6可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炎症其实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主要用于抵御外来病原体入侵的保护机制。
炎症可在人体中有效修复损伤组织,有效清除病原体。
但是,人体需有效控制炎症水平,若炎症得不到控制,肆意发展,则会转变为不可控的慢性炎症,继而转变为炎性微环境。
最初,临床并未认识到炎症与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但随着临床对恶性肿瘤认识的提高,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发现可在肿瘤组织中看到浸润白细胞,继而确定炎症与恶性肿瘤应存在某种独特联系[6]。
1·I L-6简述1.1 IL-6的来源及结构IL-6属于生物活性多肽物质,由机体多种细胞产生。
人体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主要处于7号染色体的短臂2区1带,全长为5kb,主要有4个内含子、5个外显子组成,基因多态性是其主要特点。
IL-6蛋白前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是212个氨基酸。
信号肽的主要组成部分则是28个N末端氨基酸残基。
IL-6主要借助与IL-6受体的有效结合,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IL-6受体则是由信号传导链、受体结构链共同组成,也就是诱导糖蛋白130、IL-6R共同组成。
中介作用二步法范文中介作用二步法是指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体系中,由于两个体系之间存在中介体的作用,从而使得两个体系的关系不直接产生效应,而是通过中介体进行相互作用传递的过程。
这种作用方式在自然界、科学研究、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都普遍存在。
中介作用二步法的基本过程是:首先,当两个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时,中介体会接触到两个体系的影响;其次,中介体会将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并传递到另一个体系上,从而影响到另一个体系。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步骤。
在直接效应的第一步中,中介体会接受到第一个体系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是物理上的,例如由电磁波传播的信号、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也可以是心理上的,例如社会交往中的语言、观点、态度的交流等。
中介体所接受到的影响会对其自身状态产生变化,从而形成在第一个体系中的反应。
在间接效应的第二步中,中介体会将自身所接受到的影响传递到第二个体系中。
这个过程涉及到中介体的转化、过滤、调节等过程。
中介体会根据自身的特性和作用方式,对第一个体系中的影响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将其传递到第二个体系中,从而影响到第二个体系的状态或行为。
中介作用二步法的作用机制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传导、放大、调节等。
在传导作用中,中介体可以直接将第一个体系中的影响传递到第二个体系中,其作用方式类似于信息或能量的传导。
在放大作用中,中介体可以将第一个体系中的微弱影响进行放大,使其在第二个体系中产生较大的效应,起到增强作用。
在调节作用中,中介体可以对第一个体系中的影响进行调控,使其在第二个体系中产生特定的效应。
这些作用机制常常需要中介体具备一定的特性和能力,例如对信息的感知、处理和传递能力,对能量的吸收和转换能力,对态度、观点、价值观的传递和影响能力等。
中介作用二步法在各个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中介作用二步法常常用来解释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例如光的传播,电荷的转移等。
在化学中,中介作用二步法可以解释反应的过渡态和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和总效应正负一、概述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它揭示了遗传因素在后代中的传递规律。
其中,随机化中介效应和总效应是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遗传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和总效应的正负进行探讨和阐述。
二、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正负1. 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的正面影响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随机化中介效应是指遗传因素在配子过程中的随机分布,导致后代基因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强。
这种随机化中介效应有利于遗传变异的积累和保存,有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增强生物的生存能力和适应力。
随机化中介效应还有利于杂交优势的产生,促进物种的进化和进步。
2. 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的负面影响然而,随机化中介效应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利的遗传效应。
可能导致有害基因的堆积和传递,增加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随机化中介效应还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使得物种适应能力下降,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加速物种的灭绝。
三、孟德尔总效应正负1. 孟德尔总效应的正面影响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总效应是指一个遗传特征在后代中的表现,它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总效应的正面影响包括了遗传变异的积累和保存,有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增强生物的生存能力和繁衍能力。
2. 孟德尔总效应的负面影响然而,总效应也可能出现一些负面影响。
环境因素的干扰可能导致遗传特征表现的不稳定和变异,使得总效应不可靠。
总效应还可能受到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导致一些不良的遗传表型的表现。
四、结论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和总效应在遗传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既有利于遗传变异和物种进化,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利的影响。
在遗传研究和生物保护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和总效应的正负,正总结了以上内容,并再通联实际场合进行分析:五、实例分析1. 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实例分析在实际生物学研究中,孟德尔随机化中介效应的正面影响被广泛应用于作物杂交育种。
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研究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数字经济的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数字经济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引导数字经济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研究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数字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如能源、水资源等。
通过对数字经济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
研究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数字经济的发展虽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
通过对数字经济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为构建公平、包容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研究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基于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方法,深入探讨数字经济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A.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介效应潜增长模型
中介效应是指在一个因果链中,一个中介变量(mediator variable)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起到了部分或完全的解释作用。
它揭示了一个因果关系发生的机制和路径。
潜增长模型(latent growth modeling)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的发展轨迹。
中介效应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
通过探究中介变量在因果关系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因果链的运作机制。
中介变量可以是任何能够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中间环节,例如个人态度、情绪状态、社会支持等。
潜增长模型是一种多水平模型,旨在研究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的增长和变化模式。
它结合了结构方程模型和多水平模型的优点,可以同时估计个体间和群体间的变化过程。
潜增长模型提供了对变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从而揭示出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增长轨迹和变化模式。
总之,中介效应和潜增长模型都是用于研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和模型,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因果链的作用机制以及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轨迹。
医堂箜蕉!!!!生!旦箜!!鲞筮!塑丛!ii!!!堡!!!畦!!!塑:』塑!Q!!:!!!:!!:塑!:!中介素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周芸※(综述),李荣山(审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IJJ西省肾脏病研究所,太原030001)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0)01-0013-04摘要:中介素(intermedin)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超家族的新成员,可非选择性结合于该家族的共同受体即降钙素受体样受体/受体活性修饰蛋白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调节心血管、消化、泌尿、呼吸以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对中介素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介素;生物学效应;降钙素基因相关肽ResearchProgressontheBiologicalEffectsofIntermedinZHOUYun,LIRong-shan.(DepartmentofNephrology,theSecondHospital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ShanxiResearchInstituteofNephrology,Taiyuan030001,China)Abstract:Intermedin(IMD)isanewly—foundmemberofthe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SH—perfamily.IMDcannonspecificallybindtothecommonreceptorsofCGRPfamily,namelyCRLR/RAMPs(Calcitoninreceptor-likereceptor/receptoractivity—modifyingproteinreceptorcomplexes).IMDhasexten—sivebiologicaleffectsandplaysanimportantroleinregulatingthefunctionofcardiovascularsystem,digestivesystem,urinarysystem,respiratorysystemandneuroendocrinesystem.Ithas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oealTyoutthebasicandclinicalresearehonintermedin.Keywords:Intermedin;Biologicaleffects;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最初发现中介素(Intermedin,IMD)是低等脊椎动物垂体中间部产生的一种肽类激素,主要作用于黑素细胞生成黑色素。
2004年国外学者¨’21先后发现IMD属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超家族成员,其结构功能与同家族的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有许多相似性,故又称为ADM2。
目前发现,IMD的分布广泛,作用涉及多个系统,因此其生物学效应和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1IMD的受体和信号转导1.1IMD的受体IMD通过CGRP超家族共同的降钙素受体样受体/受体活化修饰蛋白复合物共同受体(calcitoninreceptor—likereceptor/receptoractivity.modifyingproteinreceptorcomplexes,CRLR/RAMPs)发挥效应…。
不同的RAMP亚型与CRLR结合决定其生物学效应,如CGRP作用于CRLR/RAMPl,AMD作用于CRLR/RAMP2/3,而IMD无选择性地作用于CRLR/RAMPl/2/3旧1,因此,IMD的生物学作用可能更强大和广泛。
由于CRLR/RAMPs和CGRP受体系统在体内分布广泛,IMD可能与同家系的ADM和CGRP一样,对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在疾病状态下,IMD受体的合成与亲和力会发生变化,也会影响IMD的生物学效应b,4J。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004);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80311061-6)1.2IMD的信号转导IMD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肌细胞内Ca“浓度的作用,这些作用可被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PKA)阻断剂、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阻断剂和PKC生成抑制剂所阻断,提示IMD可部分通过PKC、PKA途径起作用"1。
CRLR本身是G蛋白耦联受体,可通过激活Gas(一种G蛋白)升高细胞内环磷腺苷(cyclic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P)水平。
IMD明显增加组织cAMP水平,推测其舒张血管、调节心功能等作用由cAMP途径介导旧’4o。
该信号通路也是ADM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重要途径,可介导如心肌收缩,血管舒张,调节细胞增殖、肥大、迁移、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MJ。
此外,IMD也可通过L一精氨酸/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信号途径参与血管舒张‘7】。
2IMD的生理及病理生理效应2.1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1.1对血压的影响2.1.1.1中枢性升压作用经大鼠侧脑室注入IMD引起的平均动脉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可被酚妥拉明阻断,提示IMD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J。
在CRLR表达丰富的脑干孤束核(nucleustractussolitar—ius,NTS)给予IMD微灌注后,可引起动脉血压和心率明显上升。
由于NTS是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外周器官压力感受器传人纤维的终止部位,是传人信息的初级中枢,提示NTS的内源性IMD调节全身血流动力学需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才能发挥作用归1。
2.1.I.2外周性降压作用IMD可显著降低小鼠血压,且作用较AMD强;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使平均动脉压降低;可降低大鼠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舒张大鼠的容量血管。
IMD经动脉、静脉或腹腔内注射后,通过局部和整体作用来调节血压,可降低几乎医堂筮渣!!!Q生!旦筮!!鲞筮!塑.丛!鱼i!!!垦!!璺巳血!!坠』塑!Q!!:!些!!:堕!:!所有器官的血管阻力,增加局部器官血流灌注¨0’111。
长期给予自发性高血压大鼠IMDl47能显著降低大鼠血压。
2.1.2对心脏的作用2.1.2.1加快心率无论经脑室或侧脑室注入,还是经外周途径给予IMD,均可引起心率加快。
中枢给药引起的持续性心率加快,可被酚妥拉明阻断,说明其效应来源于大脑交感神经的激活,但内源性IMD正常生理条件下并不参与中枢心血管的调节作用I8,9]。
经腹膜下或静脉注射IMD,也引起心率增加¨’2J。
这种作用可被神经节阻滞剂所抑制,说明和自主神经节的活动有关。
2.1.2.2调节心脏功能IMD的不同活性片断对正常大鼠心脏功能有不同作用。
IMDl.53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离体大鼠心脏功能,但IMDl_47与IMD847表现为持续抑制大鼠心脏功能。
然而IMDl47、IMD847均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心脏cAMP的水平,这与其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有些矛盾,提示可能有其他通路参与IMD对心脏收缩的影响。
2.1.3对疾病状态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已知ADM对多种因素造成的心血管损伤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均有良好的抵抗作用。
IMD对疾病状态下的心血管功能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在离体灌流的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IMDl47、IMD8-47和IMDl.53均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心功能抑制和组织损伤,显示IMD各片段改善心功能的效应与同浓度ADM的作用相仿旧J。
IMD能明显改善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减轻心内膜下局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改善心功能,并使心肌、血浆的丙二醛水平、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降低HJ。
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所致的高血压、心肌缺血、氧化应激和心肌肥厚模型中,心肌组织IMD、AMD及受体CRLR、RAMPl/2/3表达均增高。
肼苯哒嗪和氢氯噻嗪可使血压恢复而使AMD、CRLR、RAMP2/3和心肌肥厚标志物sk—o【一肌动蛋白和脑钠肽表达正常化,但不能逆转心肌肥厚和使IMD、RAMPl表达正常;在给予抗氧化剂Tempol和维生素c后则不降低血压而改善心肌肥厚,可使表达增高的IMD和RAMPl降低,提示尽管氧化应激促使心肌肥厚,但[MD和RAMPl并非继发于心肌肥厚而直接与氧化应激有关¨…。
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浆、心肌和主动脉中,IMD水平增高,但心肌cAMP降低;心肌和主动脉中IMD、ADM、CRLR和RAMPl/2/3表达均升高。
推测虽然心肌IMD水平增高,但是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肥大后相同质量的心肌组织cAMP生成能力下降,使第二信使释放不足,从而不能达到有效的舒张血管作用,使机体处于高血压状态,提示IMD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病理生理意义‘1引。
此外,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的IMD、AMD及受体CRLR、RAMPl/2/3基因表达均增高,且IMD的增加较ADM更为显著。
这些研究提示IMD在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非常显著,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心血管系统稳态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IMD在胃肠道系统含量丰富,尤其在胃和空肠有大量表达心’3J,推测其可能对胃肠功能有影响。
2.2.1抑制对食物和水的摄入,抑制胃排空腹腔注射IMDl47和IMD8-47均可抑制大鼠对食物和水的摄入,同时抑制胃排空旧J。
脑室注射IMDl_47也可抑制大鼠对食物和水的摄入,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注射后的lh内,之后则无明显差别。
2.2.2高脂血症性脂肪肝IMD与大鼠饮食性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病理进程有一定关系,在脂质代谢紊乱对靶器官的损害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在大鼠高脂血症发生发展中,IMD可能以旁分泌/自分泌形式在局部发挥作用。
2.3对肾脏的调节作用IMD在肾脏分布广泛,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均有分布,主要在肾脏皮质和髓质小管细胞表达。
2.3.1调节肾血流动力学和尿液生成给大鼠静脉注射IMD可诱导抗利尿作用心J。
不同剂量级的IMD经大鼠肾动脉灌注,在剂量依赖性血压降低、心率增快同时,对尿量的影响呈非线性变化,即低剂量时尿量增加,而高剂量时尿量减少¨4|。
IMD能显著减少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和尿量,增加尿钠排泄、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提示其在调节肾血流动力学和尿液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2.3.2增加’肾血流量和肾交感神经活性大鼠静脉注射IMD可引起血压下降,肾血流量、肾交感神经活性增加¨0’…,停止注射后血压恢复至基础水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