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学第2章 生态旅游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36
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的定义很多,目前可以查到的有关生态旅游的定义已多达上百种。
澳大利亚联邦旅游部1994年在制定其《国家旅游战略》时,在汇总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使之在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自然界负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即在保护自然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定义进行了界定,较多的人认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吸引物,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益、积极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以及通过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来促进整个旅游业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对生态旅游者来说,生态旅游是到自然环境中去,在欣赏、感悟自然的同时获取生态和文化知识,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对生态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来说,生态旅游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生态旅游区,设计旅游活动,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与教育职责,把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
对当地社区居民来说,要提高社区的集体收益;加强社区对与生态旅游相关传统技能保护与利用的能力,尤其是那些以家庭为基础的艺术与工艺、农产品以及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以可持续的方式建造的传统的房屋和景观。
根据人们对生态旅游的普遍理解,结合四川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生态旅游可以界定为:一切以自然生态或自然生态和原生性地域特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物,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生态或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生文化,它强调保护资源与环境,有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目标关于生态旅游的争论很多,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
不过,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却得到了基本的认同。
主要包括:第一,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第二,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第三,给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第四,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获益;第五,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中,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和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支持和促进都市和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方式。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基本特征1.环保性。
生态旅游注重保护自然环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强调旅游的绿色性、可持续性和环保性等特征。
2.文化性。
生态旅游注重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旨在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高参与者对当地社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文化保护。
3.教育性。
生态旅游强调教育和学习,通过旅游活动中开展生态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和社区教育等,让旅游者领略到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宝贵,从而增强个人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4.可持续性。
生态旅游强调可持续发展,即旅游活动应尽可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应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生态旅游源于1970年代的环保运动,是在环保理念下衍生出的一项旅游形式。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生态旅游在欧美国家开始兴起。
上世纪90年代末,生态旅游进入中国,主要表现为户外拓展、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同时也逐渐涉及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领域。
2010年以后,生态旅游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国家旅游局提出“全域、可持续、绿色、创新”的生态旅游发展理念,将生态旅游发展作为旅游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生态旅游的意义和价值1.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能够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激活旅游资源,促进就业等多方面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导向,将旅游与自然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实现。
3.传承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注重体验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保持和传承传统文化,遏制文化的流失和消亡。
生态旅游名词解释生态旅游是指主要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出发点,提高旅游者与自然、文化及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促进地方社会发展,进行绿色旅游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注重于旅游者与自然及当地文化的融合,旨在以人为本,把旅游活动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实现景区及当地居民的共赢,并为提高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旅游有许多形式,其中包括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自然保护旅游主要是为了保护自然,维持森林、湖泊和河流等自然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的生物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旅游则主要是以延续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出发点,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结合为目标,积极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
另外,生态旅游还包括可持续观光旅游、生态体验旅游和生态参与旅游等。
可持续观光旅游主要是以观光为主,旅游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游览自然风景和文化景观,重点在保护景区的自然与文化环境,避免和减少破坏。
生态体验旅游则是指以深度认识、体验和参与自然生态为主,以少而精的旅游活动形式,深入体验自然生态优势,如森林浴、草原漫步、户外认知、野生动植物保护、采集等。
生态参与旅游指的是旅游者参与到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恢复等活动中,旨在改善附近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发展。
生态旅游有很多益处,首先,它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以及培育景区及当地居民对自然、文化的关爱与尊重。
其次,生态旅游还能增强当地人民收入、消费、购物、修建活动,以及提高当地就业率。
另外,它也可以改善当地人民的文明素质,提高景区设施的完善程度,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愉悦度,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之,生态旅游是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它可以实现景区及当地居民的共赢,为提高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但是生态旅游挑战也很大,因为它涉及到政府、旅游业、公众和学术界等多方的参与,这要求政府和旅游业界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旅游环境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福祉。
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观光农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开展的现代旅游活动称为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人类回归自然生态系统,享受自然,了解自然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旅游。
游客研究主要的调查方法问卷法,首尾调查法,日记调查法,行为观察法,认知地图法。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三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旅游线路设计需考虑的基本问题1.旅游产品针对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其可能的变化趋势如何,这决定了旅游线路设计的需求背景;2.与接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旅游发展水平、服务管理水平相联系的旅游供给一体化程度,即地区旅游产业内外关联和协调能力如何;3.旅游者在接待地区消费旅游产品时,其行为的自主程度如何,也体现接待地区政府和旅行机构操纵和引导旅游游客流的作用和程度。
生态旅游市场主要定位人群1.来自较富裕、身体健康的老人。
(对传统旅游方式厌倦,趋向自然原始的旅游)2.有环保思想的中年人和中产阶段(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素质高)3.年轻人(受过教育、关心环境、喜好冒险)生态旅游地线路设计的原则有:1.多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自然和文化多样性);2.时间原则性;3.规模适度原则4.突出特色原则5.节奏和韵律原则6.灵活原则7.行程不重复原则8.满足游客需求原则9.生态效益原则10.推陈出新原则生态旅游观赏的方法1.进入观赏状态;2.调节观赏节奏;3.调整观赏距离;4.把握观赏时机;5.选择观赏角度;6.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生态旅游市场的特点1.具有挑战性;2.规模较小;3.市场容量受限制;4.要求游客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5.发展迅速;6.高消费性;生态设计的优点1.减少对资源的剥夺;2.保持营养和水循环;3.维持动植物生境质量;4.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与生态系统健康。
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1.是区域背景条件分析。
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沿革,社会经济基础条件及制约因素。
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从生态旅游的产生到现在,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原始生态旅游阶段、现代的生态旅游起步阶段、现代的生态旅游快速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1、原始生态旅游阶段(文明之初——18世纪末)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威胁。
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人口少,交通不发达,能够参与旅游的人更是凤毛麟角2、现代生态旅游起步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开创近代旅游业。
这一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是:数量激增、经营粗放、低层次开发3、现代的生态旅游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末)美国建立了368个国家公园,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森林公园体系4、全面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联合国将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 《莫霍克协定》——2000年11月17日~19日,世界生态旅游峰会——2002.5生态旅游三大效应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会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各种影响:1、社会效应:生态旅游可以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发挥生态旅游扶贫功能,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可以改善旅游地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给参与游客以最大的游憩满足感,并培养大批生态旅游者,促进生态旅游大众化,提高游客队伍的素质;有助于缓解保护观念的传播和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有利于生态旅游技术的推广和传播2、经济效应:从国家和地方财政来看,生态旅游具有更高的创汇能力;从旅游目的地来看,生态旅游目的地有更为优越的筹资环境、融资能力和融利能力;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可以缩小区域经济的差距;从旅游业内部来看,生态旅游可改变城市居民旅游市场需求结构和客源流向,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环境效应:生态旅游有助于培养人们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加大全社会的环保力度;有助于人们提高欣赏自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和丰富生态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提高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有助于发现新物种,加深人们对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世界生态旅游的困惑及发展趋势困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破坏;资源掠夺问题;不规范的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客源市场拓宽的可行性日益明显,生态旅游者将持续增加;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体系中的地位凸显;生态旅游产品倾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生态旅游产业体系趋于完善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