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学主要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64.01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旅游产生

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

(一)空气不洁(二)水体污染——水质不净(三)食品不绿(四)噪音污染(五)垃圾围城

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一)此起彼伏的“环境公害事件

1.水俣病事件

2.米糠油事件

3.马斯河谷事件

4.痛痛病事件

5.伦敦烟雾事件

6.多诺拉事件

(二)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保护自然

1.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

2.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考

•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

3.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行动——绿色运动

•一些关心人类目前对地球造成破坏的人组成不同的团体,争取施行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

4.绿色消费潮

•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三、传统大众旅游的反思

(一)传统旅游观的反思

传统的旅游存在的不足:

1、旅游管理不当:景区的超负荷、旅游设施安置不当

2、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践踏、折枝、乱扔垃圾、乱投喂动物、乱写乱画、乱蹬攀

(二)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例如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组织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建成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让社区居民参与,在旅游发展的获利。

第二节生态旅游发展

一、国际生态旅游发展

20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出现了自然取向性调整,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回归自然。相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环境保护部门、国际组织开始关注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并试图通过旅游规划减少旅游目的地带来的负面影响。(亚太旅游协会)

20世纪80年底出现生态旅游,始于国际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并逐步由理念走向实践,积累了发展经验。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收到了国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并一直成为旅游理论研究热点。

2002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圩出版了第一步生态旅游专业研究杂志《生态旅游》,此后,其他协会与组织相继成立,推动了生态旅游在全世界的发展。

(一)研究概述

1)概念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2)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3)实践研究阶段(21世纪之后)(二)基本评述

1、研究方面尚形成体系,定性研究为主

2、研究内容还在不断扩展,研究热点出现

3、某些研究主题还需深入,研究成果有待检验

4、发达国家是研究主体,发展中国家多为研究对象

5、与理论研究相比,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三)与生态旅游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其活动

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

3、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

4、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5、世界生态旅游高级会议(WES)

(四)生态旅游发展的国际经验

1、立法保护,严格执法

2、政府主导,多层协作

3、全民参与,综合协调

4、环保宣传,教育示范

5、多种手段,加强管理6.培养人才,长远规划

二、中国生态旅游发展

20世纪70年代引起国内旅游界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之后,生态旅游概念逐步进入国内,引起广大学者的热烈探讨,并开始获得政府的关注。

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

1995年1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会议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益的总体战略及生态旅游线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后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对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调整、补充方案中,列出“承德市生态旅游”、“井冈山生态旅游与次原始森林保护”等作为实施项目。

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成为被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1999年云南大学主办了全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

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将主题年口号确定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推广生态旅游、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阶段

1)1985-1995年:起步阶段2)1996-2005年:发展阶段3)2006年-至今:增长阶段

(二)基本评述:

生态旅游研究在中国可以说是形成了研究的热点,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文献在旅游总体文献中居第三位。而且增长速度高于旅游文献的增长速度。

具体来看:P22

1、从文献的发表年份来看

2、从对生态旅游研究作者的来源单位来看

3、从对生态旅游研究的学科类别来看

4、从对生态旅游研究所获取资助分类

5、从对生态旅游研究成果发布的出版刊物来看

6、从研究文献的中文关键词来看

第三节生态旅游的内涵

一、国外对生态旅游的主要定义

生态性旅游(1980年加拿大学者莫林和霍金斯):强调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当地居民(或社区)的参与。

赫克托(1987年):《生态旅游指未来》最早对生态旅游下了定义: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与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及过去)的旅游。

拉斯喀瑞(1987):

库提(1989):

布(1999):

生态旅游协会(1993):

斯拉坎亚、萨斯哈兰、所蒙兹(199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IES)2002:

❖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2003):

❖对国外生态旅游定义的分析可以发现,生态旅游提出是与大众旅游相区别,体现的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注重的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以及环境教育的功能。

二、国内对生态旅游的概念的理解

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第一种定义关注旅游需求方的行为,认为主体是旅游者,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活动形式理解。

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认为只有同时具有保护资源和促进社区境界发展功能的旅游就是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