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的综合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68
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关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信大家对于脑中风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这种疾病一般可以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在患上中风的时候还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脑障碍,所以这种疾病是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的,很多人都十分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脑中风的现象,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治疗,那么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如肢体无力、感觉麻木、吞咽困难、语言障碍、智能障碍、甚至失明、意识不清、昏迷等。
因此突然出现上述症状时,尤其发生在具有脑中风危险因素的病患身上,就要先考虑到罹患脑中风的可能性。
此时便应立刻找医师,尤其是神经科医师求诊,以确定是否为脑中风之发作。
有时这些症候可能很快消失,但仍要尽快找医师确定诊断与施行治疗不可忽视;否则可能会再发或恶化,而从暂时性脑中风变成完全脑中风。
急性期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效果最好,而在恢复期的治疗中则中医尤其是针灸治疗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针灸能显着改善瘫痪肢体和语言等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近年来,其发病又有年轻化趋势,发病率逐渐增高
,是严重影响中老年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支持疗法、恢复缺血区灌注和神经细胞保护药物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以上就是关于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的一个介绍,这种疾病在发病的时候都是比较急的,而且病情的发展也是比较快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平时的预防和调理的工作,如果在生活中发现自己出现头晕和站不稳的现象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
西医组行西医综合治疗,中医组行中医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
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数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并且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用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现阶段,中风是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而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风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
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现无特效治疗方法,不仅会造成患者躯体功能障碍,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本文通过对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探析,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
西医组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2例;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为(51.2±3.3)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9例,脑栓塞12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9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8例,小中风5例。
中医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4例;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为(52.2±3.1)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8例,脑栓塞14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8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7例,小中风6例。
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1.2.1 西医综合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mL、巴曲酶注射液10u,隔日1次,连续滴注3d;之后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20mL,1个疗程15d。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临床观察与研究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以内科基础治疗联合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对照组主要采用内科基础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进步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康复治疗疗效良好,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和改善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标签: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疗效中风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1],因其发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极为相似,故名中风。
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等特点,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急性期康复治疗是减少残疾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其治疗方向应以多向性、个体性、阶段性和综合性为主,单一的干预措施,难以达到最佳治疗疗效。
选取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患者,在内科基础抢救治疗措施的前提下,采用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男40例,女20例,年龄42~70岁。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
有高血压病史46例,糖尿病史26例,冠心病史10例,入院时意识清晰、言语清晰者40例,意识不清、言语模糊者20例,神经系统检查示肌力均在0~3级。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急性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 IS)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以突发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是导致成年人死亡、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I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传统的西医治疗以溶栓、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为主,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容易出现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方式单一等弊端。
而中医治疗对于IS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中医药能够改变体内微循环,增加脑血流灌注,提高脑细胞氧化代谢水平,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对于缓解急性期症状、减轻后遗症等方面具有优异的疗效。
为此,开展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将为中医治疗IS提供更科学、全面的证据支持,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IS提供参考,也将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高我国传统医学的临床应用水平。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通过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改善IS 患者急性期症状及减轻后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中医综合疗法治疗IS的规律和特点。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满足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安慰剂。
2.研究对象:满足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
3.研究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急性期NIHSS评分和3个月后mR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24小时转归、7天转归和1个月转归等安全性指标。
4.研究过程:患者入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安慰剂,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指标,并制定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证明中医综合疗法对于缓解IS急性期症状和减轻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在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和提高我国传统医学临床应用水平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研究发表时间:2016-04-11T09:14:18.7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作者:于鸿逸[导读]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院对缺血中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比纯药物治疗能在治疗早期明显显示其疗效的优越性,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比起对照组能够更加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积分,并提高临床疗效。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院 116100摘要:目的:通过对缺血中风发病患者的中医综合治疗随机对照试验,使缺血中风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中医综合治疗。
方法:选择60例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对照组依照《缺血中风诊疗常规》中的经验处方内服辩证的固定中成药基础汤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治疗、激光治疗、康复指导等综合性治疗。
结果:两组在治疗第14d和第21d 的比较差别、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方面、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以及血瘀证症候积分改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对缺血中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比纯药物治疗能在治疗早期明显显示其疗效的优越性,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比起对照组能够更加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积分,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缺血中风,综合治疗,气虚血瘀1.缺血中风中医医药治疗方法综述1.1 对缺血中风按证治疗不论是急性型还是后遗症期、恢复期等,都按证治疗,如滋阴添精、开窍醒神、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温阳固脱、通腑泄热、豁痰化痰等。
1.2 按照证型进行治疗一般而言将缺血中风按照统一规范分为7个证型进行辩证治疗,如痰热腑实、风痰火亢、气虚血癖、风痰癖阻、风火上扰、痰湿蒙神、阴虚风动,也可按中脏腑与中经络进行分类治疗。
1.3 以法为主治疗根据缺血中风的临床主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益气活血法、如平肝熄风、清热解毒法、芳香开窍法、通腑泄热法、活血化癖法、逐饮利水法、豁痰开窍法、补肾活血化痰法等等,这些治疗方法药方综合了传统方剂与经验处方。
CVA的治疗三大治疗方法引言中风,即缺血性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健康问题,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占据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在治疗中风的过程中,CVA(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有若干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例如药物治疗、物理康复和手术治疗。
本文将具体探讨CVA的三大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1. 抗凝血治疗抗凝血治疗是一种常见的CVA治疗方法,通过药物阻止凝血过程,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
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2.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一种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液供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rtPA,它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溶解血栓,从而减少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
3.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二、物理康复1.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物理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康复运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改善行走和日常生活技能。
2. 语言康复对于患有失语症的CVA患者,语言康复是非常关键的治疗手段。
通过言语治疗和语音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3. 神经肌肉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刺激神经和肌肉来促进康复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肌肉萎缩,提高肌肉功能。
三、手术治疗1. 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可以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改善病情。
2. 血管外治疗血管外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剥除术、脑血管重建术等,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再发风险。
3. 神经外科手术针对特定的情况,神经外科手术如去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结论对于CVA的治疗,药物治疗、物理康复和手术治疗是三大主要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早期干预和全面治疗对CVA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CVA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