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25.56 KB
- 文档页数: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头生物力学结构脆弱,髋周肌群退变,且反应迟钝,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其疗效的好坏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
我院自1999 年以来,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211 例,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结合临床实践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1 例,男76 例,女135 例;年龄最大73 岁,最小52 岁;合并慢性支气管炎23 例,糖尿病18 例,心血管疾病32 例;股骨头骨折均为意外损伤所致。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人思想保守,对手术恐惧心理重,顾虑重重,应耐心细致的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状态。
病人入院后值班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的情况,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针对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紧张等心理,护士要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手术,介绍该病的基本知识、手术的必要性和特点、注意事项及预后情况,同病室病友的恢复情况等,以增强治疗信心,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手术。
2.2 饮食护理老年人一般体质弱,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且易发生便秘。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以改善体质,防止便秘。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纠正血糖。
术前12 小时开始禁食, 6 小时开始禁水。
2.3 牵引护理术前常规应用皮肤牵引制动,应注意牵引的力线、重量及被牵引皮肤的变化、肢端血运、感觉变化等。
冬天注意保暖。
2.4 术前训练2.4.1 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目的在于保持肌肉的张力,充分利用“肌泵”作用,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消退肿胀并防止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
故术前应与患者讲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具体锻炼方法:屈曲踝关节、足趾关节 3 秒,自然放松 3 秒,再背伸 3 秒;大腿前后部、臀部同时收缩 3 秒,再舒张 3 秒。
股骨头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我不久前刚刚经历的股骨头骨折手术让我存下了深刻的印象。
手术当天,我被洗刷、拍片、做检查等等,多种复杂的过程困扰着我。
可是,在护士们细心周到的照顾下,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术前,我担心手术会痛不堪言,影响术后的恢复痊愈。
然而,手术当中,手术室里弥漫着安静而温馨的气息,医生们专业的诊疗过程更是准确可靠。
手术结束后,我深深的明白这种环境的重要性,它像一把安慰的小手一样,温暖着我的心扉。
术后,各种药物对于我的伤口来说,如灵药般有效。
我从未接受过如此充分的药物治疗,感觉自己被笼罩在一片乐趣和爱的温暖中。
在护士的指导下,我仔细配合执行治疗程序,掌握痊愈的几率。
至于病房里的一切,我被其热情的气氛所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
病房里充满着善良的人,我们彼此帮助、关注,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愉快。
我们的经历类似,因此更容易融入其中。
经过此次治疗,我懂得要更加珍惜健康,同时我也懂得了爱自己,在治疗过程中不断鼓励自己,以抵抗病魔。
总而言之,我对于这次手术充满感激,感谢手术室里的医生护士,感谢病房里的医护人员,也感谢身边的亲人朋友,都是他们让我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
现在,我努力让自己从手术中恢复,以期早日康复,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 1 -。
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而日益增多。
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摔伤后极易造成骨折。
如何减轻高龄患者骨折后的创伤反应,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已引起日益关注,故手术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心理护理骨折常因意外而发生,病人开始难以接受,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悲观、恐惧等心理,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讲解股骨颈骨折的有关知识、病程、术前、术中情况,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减轻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与病人交流时做到专心,回答问题耐心,努力解除病人术前恐惧焦虑的心理,术后病人疼痛,生活依赖性强,应安慰体谅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强心理健康,从而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1]。
2 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对手术的耐受性进行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做好各种相应检查,对于合并内科疾病者,应详细了解既往史,积极治疗。
对于体制差的患者,因病因来进行饮食调理,改善全身情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鼓励患者多饮水,有效的预防便秘、泌尿系统结石。
术前进行大小便训练,预防术后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及便秘,指导下肢肌肉锻炼方法,包括下肢肌群等长等张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放松,如此循环,每组20-30次,2-3次/天。
加强呼吸训练,增强心肺功能,对术前患肢制动牵引的患者,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发生,根据医嘱进行术前治疗,术前常规备皮禁食,对于术前紧张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失眠病人应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3 术后护理3.1 严密观察病情病人回室前应准备好床单元,调节好室内温湿度。
回室后,与手术室护士严格交接班,如皮肤情况,引流管情况等,并询问麻醉及手术情况,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氧饱和度是否在正常范围,观察伤口出血、渗血情况,患肢血运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等,高度重视心血管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多种并发症护理对策。
方法:60例高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采取综合性规范化护理,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程、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病程明显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精心的护理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标签: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护理对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为感染、假体柄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1]。
并发症的预防除医疗上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假体、熟练的外科技术外,相关的护理因素不容忽视。
2007年6月~2010年6月本院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进行综合性规范化护理,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61~89岁,平均72.6岁;致伤原因:跌伤24例,撞伤30例,砸伤4例,坠落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 h~9 d,平均6.2 d。
以60例患者的病床号尾数进行分组,病床号尾数为奇数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病床号尾数为偶数的30例患者为实验组。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和手术前的准备及治疗;对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详细具体的术前指导。
观察术后患者刀口疼痛情况,患肢功能锻炼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有专人负责患者的术前健康教育,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及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规范化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程、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统计软件采用SPSS 13.0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要点股骨骨折是老年群体较为多见一种外科疾病,一般是外伤导致的。
同时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其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及程度也随之提升,并且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也会下降,因此摔倒、滑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提高,由此也造成股骨骨折这一类外科疾病的发生概率升高。
除此之外,老年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和青年患者进行比较相对更差,并且患者不具有较多的成骨细胞,其骨膜反应不够显著,所以老年患者出现股骨骨折后往往会经历更为漫长的恢复周期。
与此同时,老年患者自身的活动量相对偏低,胃肠功能不好,并且不具有较多的皮下脂肪,且弹性较差,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卧床期间也有较大的概率导致褥疮、便秘、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其生活质量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疾病导致的机体痛苦也会促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剧,这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十分不利,并且患者的预后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开展科学的护理干预显得十分重要。
借助于优质的护理干预,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全程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促使其对于疾病可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也能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习惯,以此使其拥有更为优质的护理效果。
1 围术期护理1.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很多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对于手术的效果和后期恢复的情况产生担忧,以此也会加剧患者对于手术的担忧和恐惧。
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在术前一天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对患者的情绪状态加以了解,明确患者的心理诉求,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此缓解其负面情绪,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为患者提供倾诉感受的机会,耐心倾听,使其可以对于自身的负面情绪加以宣泄。
另外,注意向其进行手术价值的介绍,并对于医院的技术水平进行介绍,以此提升患者进行手术的信心。
并且可以通过有效的交流技巧提升患者的信任感,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以此使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临床工作,帮助患者形成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手术得以顺利开展。
(2)健康教育: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及家属进行手术种类和麻醉方式的介绍,并让患者对手术的各个环节有简单的了解,同时告知为患者进行手术的重要意义,以此提升患者和家属对于手术的重视程度,并帮助消除患者的担忧,使其更好地对临床治疗进行配合。
一例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一例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包括优质的基础护理,专业的专科护理,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循序的术后功能锻炼等。
标签: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疼痛管理术后精神障碍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广泛开展及老年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被认为是THA术后的重要并发症,而这类病人以老年人居多,此类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很复杂。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2岁,曾与1年前在我院行左THA术,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此次因不慎摔倒后致左大腿外侧疼痛,呈持续性的,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及行走2小时收治人院。
我院X线示: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左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专科检查:左下肢短缩约lcm,轻微外旋畸形,左大腿中段压痛(+),左下肢纵向叩痛(+),左髋关节活动受限,足趾活动良好,左下肢感觉正常,左足背动脉搏动有力,其余肢体无特殊。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在全麻下行.术后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以及循序的功能锻炼,患者康复出院。
2护理2.1术前护理患者第二次人院,对周围环境和医护人员并不陌生,选择患者上次人院时的责任护士做为此次住院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现有的不良情绪减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患者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差,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
术前由专业人员陪同患者进行心超,肺功能等检查,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认真落实患者的每一项术前准备。
2.2术后护理2.2.1 一般护理术后麻醉清醒后返回病房,予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做好导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保持正压引流通畅,认真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果引流液为鲜红血液,温度接近体温,每小时大于200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予以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