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2及白细胞介素-22结合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752.93 KB
- 文档页数:4
IL22炎症性疾病关键因子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这一关键细胞因子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IL22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已被证实在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关键角色。
本文首先将回顾IL22的结构、来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为理解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随后,本文将重点分析IL22在不同炎症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和呼吸道炎症等中的作用机制。
本文还将探讨IL22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包括目前针对IL22信号通路的治疗策略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讨论,本文旨在为IL22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全面而深入的见解,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2. 22的生物学特性IL22是一种属于IL10细胞因子家族的蛋白质,主要由活化的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分泌。
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包括四个螺旋束和两个反向平行的折叠,形成一个典型的桶状结构。
IL22的分子量为1822 kDa,其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IL22通过与细胞表面的IL22R1和IL10R2异二聚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这种结合激活了细胞内的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特别是激活STAT1和STAT3,导致目标基因的转录。
IL22还可以激活其他信号途径,如MAPK和PI3KAkt途径,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存活。
IL22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IL22还参与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炎症性肠病、银屑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炎症性疾病中,IL22的表达通常上调。
它通过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组织重塑,加剧疾病症状。
同时,IL22还可以诱导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疾病的调节和恢复过程。
鉴于IL22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针对IL22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药物开发成为研究热点。
目前,已有针对IL22抗体和IL22R 拮抗剂的研究,旨在通过调节IL22信号传导来治疗相关疾病。
乳腺癌的分子机制与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仅揭示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推动了新一代治疗策略的出现。
本文将针对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一、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基因突变是导致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已经证实 BRCA1 和BRCA2 基因突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此外,其他多个基因如 TP53、PTEN、PIK3CA 也参与了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关键过程。
2. 雌激素受体 (ER) 在乳腺癌中的作用ER 是一个关键转录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调控维持正常细胞功能。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ER 的异常表达或突变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研究人员通过激活或抑制ER 信号通路来治疗 ER 阳性乳腺癌,例如使用雌激素拮抗剂如 tamoxifen。
3. HER2 与乳腺癌的关系HER2 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存活等重要功能。
在某些乳腺癌患者中,HER2 基因过度表达,导致肿瘤的侵袭性增强。
靶向 HER2 的药物如 Herceptin 已经成为治疗 HER2 阳性乳腺癌的重要选择。
4. 转移与肿瘤微环境转移是乳腺癌最致命的特征之一。
肿瘤细胞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血管生成和免疫逃逸等机制来实现转移。
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对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腺癌治疗进展1. 外科手术切除外科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根据肿瘤大小和转移情况,可以选择乳房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手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减少了对患者身体形象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可用于乳腺癌手术后进行局部控制,并且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现代放疗技术的引入,如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CRT) 和强度调控放射治疗 (IMRT),使得剂量分布更加精确,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Chin J Cell M ol Immunol)2020,36( 11)1049•综述• 文章编号:1007 -8738(2020)11 -1049 -06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韦雪妮,黄吉'张越,陈国梅(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药剂科,江苏太仓215400)[摘要]白细胞介素33(IL-33)在调节胃氧化性萎缩及胃癌增生、化生和进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 IL-3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袭深度、生长转移及TNM分期相关。
IL-33参与胃癌多个信号通路,一方面,直接调节1型辅助T (T h l)细胞型免疫反应,引起有效地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反应。
另一方面,通过其受体肿瘤发生抑制物2(S T2)参与 Th2细胞型免疫反应。
还可与肥大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微环境。
我们对IL-33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发 展的关系、相关信号通路及治疗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阐明IL-33在胃癌中的促癌或抑癌的双重职能作用,以期为胃癌的临床诊 断、预后判断、临床用药和药物治疗耙点等领域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33(IL-33);胃癌;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综述[中图分类号]R735.2, G353.ll [文献标志码]A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胃癌的检测 及治疗等领域都得到了扩宽,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 降,然而,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中国胃癌 发病率仍排在前列,此外,中国胃癌患者的无病生存 率和总生存期比欧洲和美国要低得多〜。
因此,研 究中国胃癌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是迫切需要的。
胃癌可以受到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长 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超过20%的人类癌症事件与 慢性炎症有关。
慢性炎症通过持续激活特定环境中 的免疫细胞,导致遗传和表观遗传异常,最终使得正 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肿瘤微环境及炎症反应与肿 瘤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白细胞介素-4及其受体的研究现状杨光勇;郭海涛;何光志【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843-845)【关键词】IL-4;IL-4R;研究现状【作者】杨光勇;郭海涛;何光志【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贵阳中医学院贵阳 550002【正文语种】中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是Ⅱ型辅助T细胞(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人类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 receptor,IL-4R)属于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与IL-4特异性结合后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现已发现有可溶性IL-4R(Solu-bleinterleukin-4 receptor,sIL-4R)及膜型IL-4R(murine interleukin-4 receptor,mIL-4R),两者与IL-4的结合时的亲和力相同。
其中sIL-4R可作为IL-4的保护性载体,并且具有调节IL-4生物学活性的功目前,临床上将IL-4及其受体作为免疫调节剂,在检测和防治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肿瘤等相关疾病的效果已经日渐显著。
笔者以IL-4及IL-4R对有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和归纳。
现将介绍IL-4及其受体研究现状如下。
哮喘(Asthma)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当抗原刺激抗原提呈细胞,使Th2细胞活化分泌IL-4和IL-9等细胞因子,进而诱导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IgE,IgE作用于肥大细胞使之处于致敏状态。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致敏原后,而处于致敏状态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脱离颗粒,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导致黏液细胞增生,从而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等病理改变而引起哮喘发生。
因此,IL-4等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制IL-4的特异性抗体是解决哮喘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白细胞介素(IL-22)作为一个重要的免疫细胞因子,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首先,IL-22是唯一已知的由免疫细胞分泌而主要作用于非免疫性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IL-22是通过与其同源性受体(IL-22R )结合发挥效应,其受体是由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膜中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的IL-10R2和IL-22R1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1]。
其次,与其他细胞因子不同的是,IL-22信号通路是单向信号流,因为其来源于免疫细胞但靶向目标却是非造血细胞。
另外,IL-22的功能是可变的并且依赖于许多特定的条件,包括其部位位置、存在形式、相关细胞因子、浓度以及多价螯合剂等因素[2]。
本文总结了IL-22的来源和目标、其释放的潜在诱因以及表达的调节,同时总结了IL-22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对不同的组织环境的影响。
1IL-22的生物学特征1.1IL-22的结构特征IL-22是由Dumoutier 等在处理IL-9的小鼠淋巴瘤细胞中发现[3],它被认为是一个与IL-10细胞因子家族相关的T 细胞诱导因子,最初被命名为T 细胞诱导因子相关的IL-10(IL-TIF )。
IL-22蛋白由179个氨基酸组成,其与小鼠和人类的IL-10家族细胞因子有超过20%的同源性。
人类和小鼠的IL-22蛋白之间有79%的同源性,并且它们的基因都位于与γ干扰素(INF-γ)及IL-26相同的染色体12q15上[4]。
人类的分泌型IL-22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其通过单体结合的形式激活其同源受体,不同于IL-10家族其他成员以二聚体结合的经典方式。
而IL-22能够形成较高价的聚合物,如二聚体和四聚体[2,5],这些形式并不发挥功能,只是一种非主动存储形式。
尽管IL-22与其他的IL-10家族细胞因子共享一种受体亚基和相同的信号级联,但IL-22的功能和多效级联效应仍存在巨大的差异。
1.2IL-22的膜结合受体IL-22R 是由IL-22R1和IL-10R2组成的异二聚体复合物,其由胞外、跨膜和细胞内信号传导三个区域构成[6]。
【摘要】目的通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 )⁃2、IL ⁃4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同发病阶段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向。
方法根据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将本病分为三期,于病理科收集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蜡块组织,每期20例,共60例。
进行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 )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L ⁃2、IL ⁃4的表达情况。
结果不同分期的肉芽肿性乳腺炎蜡块组织中IL ⁃2、IL ⁃4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初期组IL ⁃2平均灰度值与中、后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中期与后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1);IL ⁃4中期平均灰度值与初、后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初期与后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 ⁃2与IL ⁃4灰度值呈负相关性。
结论IL ⁃2、IL ⁃4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同发病阶段表达不同;IL ⁃4随IL ⁃2含量的升高而降低,表明患者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免疫平衡紊乱的情况。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肉芽肿性乳腺炎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在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理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杨小红石岳石鹤杨婷子DOI :10.11655/zgywylc2021.06.003基金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6〕167号)作者单位:030012太原,山西省中医院乳腺外科通信作者:石岳,Email :*****************。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L ⁃2and IL ⁃4in pathological tissues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Y ang Xiaohong ,Shi Yue ,Shi He ,Yang Tingzi.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Shanx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yuan 030012,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 e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IL⁃2and IL⁃4in the pathological tissues of granulomatous mastitis (GM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M.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GM ,the diseas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paraffin tis⁃sues of GM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Patholog.There were 20cases of each stage ,with a total of 60cases.Paraffin section and HE staining were performed.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L⁃2and IL⁃4were exa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L⁃2and IL⁃4in the GM paraffin tissues at different stages (both P <0.05).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verage gray level of IL⁃2between the early⁃stage group and the medium⁃and late⁃stage groups (all P <0.01).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gray level of IL⁃2between the medium⁃stage group and late⁃stage group (P =0.241).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verage gray level of IL⁃4between the early⁃stage group and the medium⁃and late⁃stage groups (all P <0.01).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gray level of IL⁃4between the medium⁃stage group and late⁃stage group.The gray level of IL⁃2and IL⁃4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IL⁃2and IL⁃4are different in GM at different stages.The IL⁃4level decreases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 IL⁃2level ,indicating immune imbalanc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Interleukin ⁃2;Interleukin ⁃4;G ranulomatous mastitis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非干酪样坏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致死病例的报道,多发于女性,偶有男性。
白细胞介素-22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徐玉敏,谢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感染科,上海 200025)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2008ZX10002-005,2008ZX10002-007)通讯作者:谢青 Email: xieqingrj@人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是1999年由Dumoutier 等[1]用IL-9刺激一株T 淋巴瘤细胞时发现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与IL-10具有相似的受体复合物,且结构类似,故被列为IL-10家族成员,由17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该因子与IL-10有同源性,可由T 淋巴细胞经抗CD3抗体刺激后产生,表明它与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产生有关。
本文拟就IL-22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 IL-22概述1.1 Th22细胞与IL-22 辅助性T 细胞(Th 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能够在免疫反应中分泌大量细胞因子而发挥重要作用。
Th1细胞主要产生IFN-γ﹑IL-12﹑IL-18等,介导细胞毒和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Th2细胞主要分泌IL-4、5、6和IL-10等,在体液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CD25+调节性T 细胞(Treg )是参与负性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T 细胞亚群,能抑制自身抗原和外来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在维持外周免疫耐受及减轻靶器官炎性损伤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Th17细胞,其主要特征为分泌IL-17A 、IL-21、IL-22、IL-6和TNF-α[2],在防御胞外细菌感染、介导慢性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近有研究[2-4]鉴定出一类新型辅助性T 细胞亚群Th22细胞,主要分泌IL-22。
Th22型细胞表型为CR6+CCR4+CCRl0+,其关键转录因子是芳香烃受体,主要分泌IL-22、IL-26、IL-13等细胞因子,其功能主要是通过IL-22实现的。
几种白细胞介素与肺癌预后的关系叶茁1 ,黄新恩2 ,林勇31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09);2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南京(210009);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江苏南京(210009)E-mail:yezhuo1217@摘要: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一般较差,近年来已经发现许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 ,ILs)与肺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就几种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IL-2及其受体、IL-3、IL-6及其受体、IL-8、IL-10和IL-18)和肺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肺癌,化疗1. 引言白细胞介素家族(interleukins ,ILs)成员众多,该家族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且作用广泛,其成员又分属于不同的细胞因子家族,如IL-2、IL-3、IL-4、IL-5、IL-6、IL-7、IL-9、IL-11、IL-13和IL-15属于造血因子家族,IL-8属于趋化因子家族等等,主要有T、B细胞产生,少数由单核巨噬细胞和组织细胞产生。
据目前研究表明,在白细胞介素家族中很多种白介素及其受体都与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关系作用。
2. 白细胞介素-6、8、10许多细胞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8、10(IL-6、IL-8、IL-10)与肿瘤的免疫关系密切。
陈春莉等[2]选取了47例TNMⅡ~Ⅳ期的肺癌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患者进行了以铂类药为主的化疗,在治疗前后一月用ELISA方法分别测定其血清IL-6、IL-8、IL-10水平。
另对7例死亡患者临终前检测血清IL-6、IL-8、IL-10于水平。
同时取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发现,47例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之组间三组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异,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癌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的血清三者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早期患者;16例化疗有效,病情稳定和缓解的患者血清IL-6、IL-8、IL-10于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研究表明血清IL-6、IL-8、IL-10联合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闭锁小带蛋白-1及其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王木【期刊名称】《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年(卷),期】2013(023)001【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癌;闭锁小带蛋白-1;细胞紧密连接;上皮组织【作者】王木【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湖南长沙41007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紧密连接蛋白,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5q13,属于膜结合鸟苷酸激酶(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MAGUK)家族的膜相关骨架蛋白[1-2]。
自从发现该蛋白以来,国内外对于其在细胞生理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ZO-1在维持上皮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参与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和迁移等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而癌症作为最常见的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目前是医学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点之一。
ZO-1在多种癌组织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达,而且表达程度与癌症分级、预后等有密切的关联。
本文就ZO-1的结构及其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口腔癌症研究的前景进行探讨。
1 ZO-1概况及其蛋白结构ZO-1最初称为紧密连接蛋白-1(tight junction protein 1),于 1986年由Stevenson等[2]在细胞紧密连接中发现,随后的研究证实该蛋白属于MAGUK家族。
MAGUK家族主要由多基团膜蛋白组成,在连接细胞外环境和细胞内信号通路与细胞骨架中起重要作用[3]。
ZO-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104,由1 74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含有PSD-95、Dlg和ZO-1三个PDZ结构域,1个GUK(鸟苷酸激酶)结构域,1个SH3(Src homology 3)结构域和1个酸性结构域[4]。
PDZ结构域为蛋白连接模块,是细胞聚集和跨膜蛋白锚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