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科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36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涉及第三章《物体的运动》的第五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体积的概念、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计算物体体积的公式以及体积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2.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物体体积,并能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理解体积单位换算。
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方法,体积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量筒、量杯、计算器、模型等。
学具:直尺、剪刀、容器、水、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一个不规则的石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其体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体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体积表示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
(2)介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如排水法、直尺法等。
(3)讲解计算物体体积的公式,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4)讲解体积单位换算,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
(2)计算一个圆柱体的体积。
(3)进行简单的体积单位换算。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内的物体体积,并计算。
(2)进行体积单位换算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2.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3. 计算物体体积的公式4. 体积单位换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分别为10cm、6cm、4cm。
(2)计算一个圆柱体的体积,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
(3)将2立方米换算为立方分米。
2. 答案(1)长方体体积为240立方厘米。
(2)圆柱体体积为785立方厘米。
(3)2立方米=2000立方分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测量体积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以及体积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体积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体积的概念、体积的单位、体积的测量方法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学会使用量筒、量杯等工具进行体积测量,并能正确读取数据。
3. 能够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的测量方法及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难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量筒、量杯、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橡皮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量筒、量杯、不规则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不规则物体(如石头),提问:如何测量这个物体的体积?2. 基本概念学习:讲解体积的概念、单位及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长方体的体积。
(2)如何使用量筒、量杯进行体积测量?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体积测量,并记录数据。
5.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1)介绍排水法原理。
(2)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讨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
2. 体积测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3. 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记录数据并计算。
答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计算。
2. 附加题目:思考如何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体积测量方法,如电子秤、水位升高法等。
(2)了解体积测量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制造业、科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
2. 实践操作中如何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
3. 课后拓展延伸,了解体积测量的现代科技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操作技巧1. 测量方法:排水法原理: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间接计算物体的体积。
第4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1.下列容器中刻度不均匀的是(B)A.三角板B.量杯C.米尺D.量筒2.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C)A.烧杯B.量筒C.刻度尺D.量杯3.小丽去超市买了一杯320 mL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杯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个500 mL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再把烧杯里的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为(A)A.60 cm3B.180 cm3C.240 cm3D.260 cm34.同学们想测量开水瓶软木塞的体积,于是进行了实验。
在下述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一步骤是(B)A.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如图甲所示B.读出水的体积V1C.用细线系住软木塞和铁块,将铁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读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D.将软木塞和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读出水、铁块和软木塞的总体积V35.如图所示,三个口径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值都是1毫升,测量时读数的偏差较小的是(C)A.甲B.乙C.丙D.甲、乙、丙都一样6.甲、乙两个量筒的最小刻度值分别是2 cm3和1 cm3,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
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 cm3和13.9 cm3。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A.甲量筒的最小刻度值是1 cm3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C.两量筒的最小刻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D.乙量筒的最小刻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7.一个量筒中有50 mL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且木块的一半浸入水中时,量筒的读数是56 mL,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D)A.6 cm3B.0.6 dm3C.12 dm3D.12 cm38.一瓶矿泉水约有595mL;饮水机上一桶纯净水的体积约为18L;一个成年人的体积约为50dm3。
9.如图所示,仰视读数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60 mL;俯视读数大于60 mL;实际值为60mL。
第四节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的含义: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4﹑常用的长度粗略测量方法:每个人身上都有几把尺,如:一臂﹑一步等5﹑长度的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测一本书中一张纸的厚度(2)滚轮法: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3)化曲为直法:侧地图上两点间的长度(4)组合法:用直角三角板测量直径练习:1.测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__,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2.使用刻度尺之前,应该先观察_________的位置,以及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位置要_________,刻度尺的刻度线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_,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的下一位。
4.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_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5.某人测量一物体长度为1.568 m,若他测量及记录都是准确无误的,则测量的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为_________。
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的运动和力”中的第3节“体积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体积的概念、测量方法、体积单位及换算、实际物体体积的测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体积的概念,理解体积的测量方法,掌握体积单位及换算。
2. 能够运用排水法、直尺法等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体积的测量方法及实际操作。
重点:体积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量筒、天平、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量筒、直尺、小石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体积的测量方法:排水法、直尺法等。
(3)体积单位及换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实验,运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
(2)利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体积。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体积的概念、测量方法、单位及换算。
2. 例题解答步骤。
3. 体积测量实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实验报告形式,包括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和结论。
(2)体积为150立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体积概念、测量方法的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团队合作是否融洽。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体积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土方计算、液体体积测量等。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体积测量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操作中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