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斜颈病例
- 格式:pptx
- 大小:779.62 KB
- 文档页数:18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7җ基金项目: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项目(2020-132-3):于娟,E -m a i l :y u ju a n 1996@163.c o m 第一作者:李秀娥,E -m a i l :1579406380@q q .c o m 推拿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难愈性先天性肌性斜颈验案җ李秀娥1于 娟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ʌ摘要ɔ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出生3个月内治疗效果较佳㊂于娟教授运用推拿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1例难愈性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㊂ʌ关键词ɔ 先天性肌性斜颈;推拿;中医定向透药中图分类号:R 249.2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 .c n k i .11-3555/r .2023.1726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的常见病,发病率为0.4%~1.9%,可分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1-2]㊂该病多表现为一侧胸锁乳突肌无力或挛缩,致使头部向患侧倾斜,颜面转向健侧,或伴有两侧颜面不对称,长时间可导致代偿性脊柱侧弯[3]㊂于娟教授是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山东省名中医,于娟教授从医30余年,善用中医四诊结合现代诊疗技术诊断小儿斜颈,将局部解剖与传统推拿方法相结合,优化推拿治疗方案,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该病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其治疗1例难愈性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体会介绍如下㊂1 病案摘要患者,男,1岁3个月,于2021年7月1日就诊㊂主诉:患儿头向右侧偏1年余㊂现病史:患儿顺产,出生时即歪头,家长未予重视,两个月大时颈部超声显示(2020年6月10日):左侧胸锁乳突肌厚约7.7mm ,边界清,内回声均质;右侧胸锁乳突肌厚约7.2mm ,边界清,内回声均质,提示左侧胸锁乳突肌较对侧增厚㊂后于某诊所进行推拿治疗,患儿家长描述医者在治疗时仅针对患侧进行操作,推拿范围局限㊂治疗半年后再行颈部超声检查(2020年12月5日),结果显示左侧胸锁乳突肌厚约7.1mm ,右侧胸锁乳突肌厚约7.1mm ,提示双侧胸锁乳突肌未见明显异常;但患儿头向右侧偏未见明显好转,两侧肩胛骨不等高,颜面不对称情况更加明显㊂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科就诊㊂刻下症:右侧脸颊㊁眼睛较左侧小,右侧眉毛较左侧低,嘴角向左 斜,颈纹不对称,被动向左右转头时活动受限,向右转头时活动受限较左侧明显,右侧肩胛骨高于左侧,胸锁乳突肌未触及包块,纳食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指纹淡紫㊂2021年7月1日于本院检查颈部超声示:双侧胸锁乳突肌对比扫查:右侧粗约6.2mm ,左侧粗约5.9mm ,纤维纹理清晰;双侧斜方肌对比扫查:颈椎旁右侧粗约3.1mm ,左侧粗约2.9mm ,纤维纹理清晰㊂西医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㊂中医诊断:伤筋(气滞血瘀证)㊂治则:理气活血通络,理筋正骨㊂治疗方法如下㊂(1)推拿治疗 患儿取坐位,暴露颈部,以滑石粉为介质,术者坐于患儿面前操作㊂①用推抹的手法从上至下放松双侧颈阔肌㊁胸锁乳突肌㊁斜方肌㊁斜角肌,时间1~2m i n ㊂②用拇指按揉患侧天牖㊁天窗㊁天容㊁人迎㊁扶突㊁乳突㊁颈夹脊等穴位,时间2~3m i n ㊂③用食指㊁中指㊁拇指相对用力捻揉患侧胸锁乳突肌1~2m i n ,重点捻揉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㊂④轻轻推揉后背双侧肩胛,按揉双侧第1~7胸椎夹脊穴㊁天宗等穴位㊂⑤用拇指向上推抹右侧眉毛1m i n ,向外推抹右侧脸颊约1m i n ㊂⑥一手按扶住其患侧肩膀,一手扶住其部向健侧做侧向伸展,对侧操作相同,反复操作3~5次;保持上述姿势不变,让患儿稍低头,医者扶住其头部向左下㊁右下方向拉伸,反复操作3~5次㊂⑦最后家长双腿夹持患儿双下肢,医者双手托住患儿下颌部轻轻向上端提颈部3~5次㊂(2)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使用南京鼎世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D S -M F 2B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㊂将两块理疗电极片分别贴敷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处,模式选择按摩,处方选择18,输出强度控制在13~18之间,以患儿感觉舒适不哭闹为准,每次15m i n㊂上述方法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㊂嘱家长在家时要坚持向上推揉右侧眉毛,向外推揉右侧脸颊,注意姿势矫正,每日可轻柔拉伸患侧颈部数次㊂2021年9月2日:治疗2个疗程后,患儿头向右5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7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S e p t.2023,V o l.31N o.17侧歪情况好转,颈部活动度较前改善,肩部持平,颜面部不对称未见明显改善㊂继续予以推拿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㊂推拿处方:向上推抹右侧眉毛约2m i n,向外推抹右侧脸颊约2m i n,其余治疗不变㊂2021年11月4日:治疗4个疗程后,患儿头基本呈中立位,偶有头向右侧偏,颈部活动度恢复正常,左右脸颊大小基本相同,左右眼睛大小不对称㊂继续上述治疗㊂2022年1月10日:治疗6个疗程后,患儿头呈中立位,颜面大小㊁左右眼睛大小及眉毛高度基本对称,颈部活动度明显好转,两侧肩胛骨等高,肩部持平㊂嘱家长在家坚持姿势矫正,两个月后复诊㊂2022年3月23日:患儿头呈中立位,颈部活动度正常,两侧肩胛等高,肩部持平,颜面部基本对称㊂颈部超声:双侧胸锁乳突肌对比扫查,右侧粗约6.2m m,左侧粗约6.3m m,纤维纹理清晰;双侧斜方肌对比扫查,颈椎旁右侧粗约2.9m m,左侧粗约2.9m m,纤维纹理清晰㊂2讨论2.1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现代医学认为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是由于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改变,最终变为结缔组织,导致肌肉挛缩和变短,引起头颈部偏歪畸形[3]㊂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妊娠期间长期左侧卧位㊁胎位不正㊁患儿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急性梗阻及遗传等因素有关[4-5],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㊂西医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如牵伸㊁微电流㊁局部热敷等)㊁药物治疗(如注射A型肉毒毒素㊁口服苯二氮类药物等)㊁手术治疗(包括下端切断术㊁起点切断并部分切除术㊁Z形延长术等)[6-8]㊂中医认为本病与筋关系密切,‘素问㊃五脏生成“记载: 诸筋者,皆属于节㊂ 本病属于 筋伤 筋挛 范畴,病机主要为经络不畅,气血瘀滞,结聚于颈项筋肉所致㊂小儿血气未充,筋骨未坚,在子宫内胎位不正或出生时产伤造成颈部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颈部筋脉㊁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濡养,致使经筋挛缩或萎软,头偏向一侧㊂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针刺㊁推拿㊁中药口服㊁局部药敷等㊂于娟教授认为局部按揉可活血化瘀㊁通经活络,扳法或拉伸可消坚散结㊁纠正畸形㊂2.2推拿处方特点本案患儿两个月时左侧胸锁乳突肌粗,6个月后检查双侧胸锁乳突肌等粗,前来就诊时右侧胸锁乳突肌和颈椎旁斜方肌均较左侧粗,说明患儿病情一直在变化发展,患儿患侧颈部肌肉发育速度逐渐超过健侧,且呈短缩状态,结合患儿其他临床表现,在治疗上注重理气活血通络㊁理筋正骨㊂首先用推抹手法放松颈部肌肉,不仅可以让颈部肌肉得到由表及里㊁由上到下的放松,还可以起到安抚患儿的作用㊂‘厘正按摩要术㊃揉法“曰: 揉以和之 可以和气血,可以活筋络㊂ 人迎㊁扶突等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附近,乳突㊁颈夹脊是头项部众多肌肉的附着部位,按揉患侧腧穴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使挛缩的肌肉得到舒展松弛㊂长时间的挛缩会造成肌肉的部分纤维化,弹性下降,甚至会压迫附近的血管神经,捻揉胸锁乳突肌可以改善肌肉纤维化的状态,恢复肌肉弹性,改善血液循环,为患侧肌肉神经输送充足的营养物质㊂推揉双侧肩胛部位可以调整患儿体态,达到理筋整复的作用,改善因斜颈代偿造成的双侧肩胛不等高㊂本病病位虽在颈部经筋肌肉,但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颈部,对胸背部㊁颜面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治疗时要注重整体观念,做到因人因病制宜㊂本案患儿已经明显影响到颜面部,因此治疗时要注意矫正患儿颜面的不对称,向上推抹眉毛以改善双侧眉毛不等高及眼睛大小不等的问题,向外推抹脸颊以改善右脸脸颊较小的情况㊂侧向伸展和向上端提可帮助患儿颈部被动运动,提高挛缩组织的肌肉张力,提高肌肉运动功能,改善颈部活动度㊂该病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变,导师在治疗本病时一直强调要注重整体观念,对首诊的患儿要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以全面掌握患儿情况;其次,强调辨证论治,依据患儿不同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治㊂推拿通过机械力作用于患儿皮肤表层,使皮下深部组织受到作用力相互挤压,同时使局部组织发热㊁温度升高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快局部组织液的良性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损伤软组织的修复,通过牵拉手法拉长肌纤维,改善挛缩状态,达到骨正筋柔㊁气血以流的效果[9]㊂2.3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本病中的应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临床上使用广泛,涉及内㊁外㊁妇㊁儿等多科疾病㊂先天性肌性斜颈属伤科疾病,治疗时选择处方13,利用中频电流产生的电场,可以推动带电粒子快速透入皮肤,直达病灶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消炎止痛[10]㊂该方法可直接快速作用于病灶,弥补了推拿通过手法间接作用于病灶的不足,两6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7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S e pt .2023,V o l .31N o .17者配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痊愈㊂2.4 颈部超声在本病诊断中的应用 研究证实,超声能对受累胸锁乳突肌的形态㊁结构㊁内部回声进行客观评估,但患儿年龄过小,配合度差,易造成误差,并且只对比双侧胸锁乳突肌,存在对比信息单一的缺点[11]㊂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累及多块肌肉的疾病,我院运用颈部超声对斜颈患儿进行左右㊁前后对比,让患儿的情况更加具体㊁全面地展示在医者面前,有利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㊂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诞生了弹性成像技术,该技术可以用彩色编码的形式显示胸锁乳突肌的硬度信息,计算病灶区与正常组织的比值,反映病灶的相对硬度[12]㊂另外,高频超声相对于二维超声分辨率更高,图像更清晰,并且可以实时成像,有利于更清晰地展示肌肉㊁神经等组织,对诊疗技术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13]㊂2.5 本案患儿迁延难愈的原因分析 患儿自出生后即发现颈部两侧不对称,但未引起家长重视㊂出生两个月后行颈部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胸锁乳突肌较右侧厚,患儿头向右侧歪,右侧颜面较小,说明此时患儿右侧胸锁乳突肌呈挛缩状态,肌力小于左侧㊂后行半年治疗后,颈部超声显示患儿两侧胸锁乳突肌厚度相同,但此时患儿歪头㊁颜面不对称等情况没有明显好转,说明颈部超声只能作为判断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治愈的指标之一,胸锁乳突肌厚度相同不代表该病治愈㊂先天性肌性斜颈病位主要在胸锁乳突肌,但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㊁斜角肌㊁颈阔肌等项背部肌肉联系密切,尤其是斜方肌,其与胸锁乳突肌配合起到维持颈部稳定的作用,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不能只针对患侧胸锁乳突肌,还要注意配合健侧㊁颈后等部位的治疗㊂该患儿前两次颈部超声检查只对比了胸锁乳突肌的厚度,未涉及颈部其他肌肉,对施术者的整体判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之操作时只针对患侧,诊断和操作存在不足,患儿亦未规律按时进行治疗,因此治疗半年未有明显好转㊂有研究发现,先天性肌性斜颈越早介入治疗越好,尤其是在3个月以内接受治疗的患儿疗效显著,且治疗时间短[3]㊂患儿来我科就诊时患病1年余,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㊂3 小结推拿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二者相辅相成,不仅可以免去患儿手术的痛苦,而且疗效显著,可为医者提供临床借鉴㊂然而,推拿手法参差不齐,治疗方案各有不同,给家长的选择带来了困扰㊂此外,有一部分人对斜颈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以致延误了病情,因此需要提高家长对斜颈的认知,开展斜颈科普知识讲座,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教授家长关于斜颈的防治措施㊂另外,医院要提高诊疗技术,及时引进先进设备,吸取同行的优秀经验,医者要提高医疗水平和自身修养,让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㊂参考文献[1]曹仁发.中医推拿学[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6-479.[2]邵瑛,于娟.小儿推拿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117-118.[3]陈晨.平乐正骨平衡理论探析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防治思路[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4):66-68.[4]陈楠,杜青,陈晨,等.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早期运动发育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华西医学,2018,33(10):1257-1261.[5]陈安玉.柳氏广意派推拿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2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9,27(19):100-101.[6]刘茂升,刘琦,陈永法,等.A 型肉毒毒素联合物理治疗对难治性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6):27-28.[7]卢慧娜,何素蓉,曹霞,等.推拿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的效果及对彩超结果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3):385-389.[8]李宏锴,黄书岚,张向阳.痉挛性斜颈的诊疗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37-40.[9]赵江波.热敏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研究[D ].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10]唐芳,黄静,左新欢,等.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5):122-123.[11]沙晓溪,康佳,彭趣思,等.高频超声对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肌功能恢复状况的定量评估[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1,19(6):524-527.[12]许晶,胡蓉,宋琼.超声S W E 联合R T E 评估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3):6292-6295.[13]陈海容,陈杰英,罗妙贞.高频超声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医药科学,2020,10(5):222-224,229.(收稿日期:2022-06-13)78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9月第31卷第17期。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畸形斜颈28例报告郭忠梅【摘要】小儿畸形斜颈又称“歪脖”,多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后病变所致,但有别于骨骼结构异常和神经性创伤而造成的斜颈。
在临床治疗中,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放松肌肉,再以正骨手法纠正骨骼错缝及改变神经根的位置,达到治疗目的。
笔者近年治疗28例患者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
【关键词】小儿畸形斜颈;推拿手法治疗【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6-8106(2009)03-0207-02小儿畸形斜颈又称“歪脖”。
多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后病变所致。
但有别于骨骼结构异常和神经性创伤造成的斜颈。
笔者所治28例斜颈均属产伤,包括:产道因素、产钳挤压、胎儿头位不正,胎儿在子宫内头向一侧偏斜,从而压迫阻隔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以致引起缺血性改变,导致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有条索状肿物突起,头向患侧倾斜,下颌指向健侧。
患儿眼、面两侧发育不对称,头颈活动受限。
根据上述特征提醒家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可造成终身残疾。
过去此病常用手术矫正处理,近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更具有优越性,所治28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病程5个月,最短20天;出生难产23例,顺产5例。
肿块在胸锁乳突肌上段的9例,在中段的18例,在下段的1例。
患儿发病左右之比,基本相等。
治疗时间,最长4个月,最短20天,一般2~3个月。
2治疗方法小儿畸形斜颈的治法主要以局部推拿手法为主。
其采用行气活血,化瘀散解,“以痛为疏”的治疗原则。
其原理是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逐渐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解除,条索状肿物消散或吸收。
只要推拿手法所使得当,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1治疗步骤2.1.1 常用手法按揉推、弹拨碾转、搬位、拔伸旋转、取穴拍打等。
2.1.2 常用穴位大椎、肩井、开天门等。
2.1.3 家长配合嘱家长配合轻柔局部或热敷。
先天性肌性斜颈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歪脖儿所属部位:颈部就诊科室:骨科,儿科病症体征:强迫性头颈倾斜畸形,面部畸形,头颈部活动受限疾病介绍: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怎么回事?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儿,系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症状体征:先天性肌性斜颈有什么症状?一、症状与体征先天性肌性斜颈,在生后头2周内在颈部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较硬的肿块。
1~2个月肿块可发展到枣核大小。
此后2~3月内便逐渐变小或消失。
右侧比左侧要常见。
其次注意观察小儿头部姿式,患儿头部常固定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头总偏向有肿块的一侧,面部朝向无肿块的一侧。
二、诊断根据生后两周内出现颈部质硬包块,无红肿热痛,边界清楚,可活动,X线片未见颈椎异常可作出诊断。
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
病初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
部分病人不遗留斜颈;不少病人若未经治疗,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状条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
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化验检查:先天性肌性斜颈要做什么检查?本病常使用的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是超声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超声显像是最好的诊断方法。
超声可观察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连续性及肿块的部位、大小、内部回声情况,以及与胸锁乳突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该病的超声特点是早期胸锁乳突肌的局部呈梭形肿大,与正常肌纤维连续性好。
胂块无包膜,光滑,形态多呈梭形,但亦可不规则,也可出现胸锁乳突肌弥漫性肿大。
可以是低回声、混合性回声,个别还可以是增强和减低相间的条纹状回声改变,无论是何种回声,其病变均在胸锁乳突肌上。
鉴别诊断: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并发症有哪些?本病需与以下的疾病进行鉴别:1、先天性颈椎畸形颈部短而粗,活动度减小,常见有颈椎半椎体、颈椎融合等。
先天性斜颈手术记录模板核心提示: 儿童斜颈的问题应该是先天性因素造成的,在儿童出生后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还不能够立马进行手术,需要等到儿童成长到一岁左右的时候才能进行手术。
因为,前期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还没有办法承受手术所带来的问题,所以选择手术也是需要选择时间的。
儿童的斜颈手术就是把痉挛性的肌肉切断松解,也许听起来手术特别复杂,但小儿斜颈手术是一项对小儿改善病情的最好方式,如果儿童不进行斜颈手术的话,对个人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儿童斜颈手术的具体过程。
有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小孩子存在斜颈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后,小孩不可能会产生疼痛感,但对于孩子个人形象的影响是特别严重的,如果要进行手术的话,必须要在孩子年龄适合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是在孩子出生后,一年之后进行手术是最恰当的时间,最初只能进行局部封闭治疗,这种方法对促进局部吸收有非常明显的作用,选择利多卡因的方式来进行局部封闭治疗,注射部位是在颈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千万要造成太大的伤害。
接着我们来了解小孩斜颈手术的过程,其实手术的过程并不复杂。
在经过前期的身体检查后,身体能够进行手术就能够给孩子进行麻醉注射了,麻醉后患者进入昏迷的状态,医生在这个时候开刀,对部位的选择要进行具体的了解,了解清楚实际状况,通过仪器配合进行手术。
手术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方式,因为在手术过程中要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所以,有时候也是一种整形手术,具体的手术过程并不是太长,一般就是一到两个小时,斜颈手术就能够完全完成。
以上我们对于幼儿斜颈手术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在发现幼儿有这种问题时,希望父母不要过于着急和担心,我们可以利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疾病。
所以过度的担心,只是让自己增加烦恼,儿童患病期间不如多了解一些其它改善斜颈问题的方法。
关节镜下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治疗案例分享以及疾病知识回顾齐勇许长鹏孙鸿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临床案例介绍•男性,6岁,自幼发现斜颈6年•查体所见:见图手术指征•6岁患儿,颈面部畸形显著,影响美观•颈部胸锁乳突肌挛缩严重,影响颈部功能•保守治疗已经无效,不能纠正已经发生的畸形,且可能进一步导致发育上畸形加重•家属有手术治疗的意愿关节镜治疗的优势•微创•美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挛缩松解的步骤•麻醉与体位•全麻或者局麻•仰卧位,肩部垫高,头颈微微后仰•术者和助手的位置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挛缩松解的步骤•手术入路与术前标记•第一入路:锁骨中点向远端7-10cm处•第二入路:胸锁关节向远端7-10cm处•标记胸锁乳突肌挛缩带的位置和宽度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挛缩松解的步骤•建立皮下工作腔隙•尖刀切开皮肤,4mm,直钳皮下分离至挛缩带处,然后局部左右做分离,建立约3cm x 3cm大小的腔隙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挛缩松解的步骤•进入关节镜,在关节镜监视下,进一步使用射频刀切断皮下浅筋膜的纤维束,探及纤维条索所在的位置,电刀切开胸锁乳突肌表明的深筋膜,显露纤维束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挛缩松解的步骤•射频刀切断纤维化的条索,松解挛缩带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挛缩松解的步骤•切断挛缩带后,纤维化的断端回缩明显,大约2cm关节镜下胸锁乳突肌挛缩松解的步骤•手术结束后,放置引流管,缝合伤口•整个手术大概15-20分钟手术录像熟记于心,掌握镜下操作•牢记以下解剖先天性肌性斜颈疾病的回顾先天性肌性斜颈---定义•俗称“歪脖”,右侧较左侧常见•先天性肌性斜颈由胸锁乳突肌肌纤维发生纤维化所致,在出生时或在生后的前两周内扪及肿块,肿块在生后1~2个月内最大,以后其体积维持不变或略有缩小,通常在1年时间内变小或消失。
如果肿块不消失,肌肉将发生永久性纤维化并挛缩,如不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斜颈•病变可以累及全部肌肉,但更多的病变只累及胸锁乳突肌的近锁骨附着点。
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13例报告
葛关兴;葛琦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004)001
【摘要】小儿斜颈通常可分为四种:即肌性斜颈、骨性斜颈、创伤性斜颈及病理性斜颈,一般以先天性肌性斜颈多见。
【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葛关兴;葛琦
【作者单位】31124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坎山医院;31124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坎山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2.12
【相关文献】
1.五行磁吸针配合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115例 [J], 郭钦源
2.牵伸手法矫治先天性斜颈的临床观察 [J], 江沁;丁建新;黄东锋
3.物理因子配合牵伸手法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斜颈的效果 [J], 邹华娅;古丽梅;王淑芬;邓小青;黄秀红
4.手法按摩与局部封闭早期治疗婴儿先天性斜颈42例 [J], 李和平;张玉珍;张广兰
5.整脊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48例 [J], 赵金华;王明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先天性肌性斜颈(歪脖儿)【病因】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引起挛缩和变短,但引起此肌纤维化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 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分娩时易被损伤。
(二) 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伤致出血,形成血肿后机化,继而挛缩。
(三) 宫内胎位不正,使一侧胸锁乳突肌承受过度的压力,致局部缺血,继而过度退化,为纤维结缔组织所替代。
(四) 受累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类似感染性肌炎,故推测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变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颈。
(五) 动物实验证明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改变可由静脉阻断产生,因此有人认为此病与出生时胸锁乳突肌内静脉的急性梗阻有关。
目前多数学者支持产伤或子宫内位置不良引起局部缺血学说。
【症状】一、症状与体征先天性肌性斜颈,在生后头2周内在颈部可摸到圆形或椭圆形较硬的肿块。
1~2个月肿块可发展到枣核大小。
此后2~3月内便逐渐变小或消失。
右侧比左侧要常见。
其次注意观察小儿头部姿式,患儿头部常固定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头总偏向有肿块的一侧,面部朝向无肿块的一侧。
二、诊断根据生后两周内出现颈部质硬包块,无红肿热痛,边界清楚,可活动,X线片未见颈椎异常可作出诊断。
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现。
病初头部运动略受限,但无明显斜颈现象,触诊可发现硬而无疼痛的梭形肿物,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退缩,在2~6个月内逐渐消失。
部分病人不遗留斜颈;不少病人若未经治疗,肌肉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形成颈旁硬的束状条物,头部因挛缩肌肉的牵拉而发生斜颈畸形,肌肉短缩侧的面部亦发生变形。
若畸形不及时纠正,面部变形加重,最后颅骨发育不对称,颈椎甚至上胸椎出现脊柱侧弯畸形。
【饮食保健】暂无相关资料【护理】【治疗】1.预防:重视姿势矫正对斜颈的孩子应采取正确的姿势纠正。
哺乳时,孩子取患侧卧位。
睡觉时调整卧位位置,使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发声和发光的玩具以及电视机、录音机等声音也要来自病侧;并可用枕头垫在病侧。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病案:林某,男,43天,2014年2月2日。
主诉:头颈向左侧倾斜,左侧颈部有一包块1月余。
病史:患儿出生后第28天,父母发现其头部向左侧倾斜,且颈部左侧有一包块,未予以任何治疗。
初诊:头颈部向左侧倾斜30°左右,两侧颜面与眼裂不对称,左侧颜面与眼裂均较小,有斜偏头情况,左侧枕骨较为凸出,右侧胸锁乳突肌增粗变硬,可扪及肿块,质地坚硬如骨,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下段,颈椎向左侧旋转受限约10°。
舌苔薄白,指纹淡红。
B超:左侧胸锁乳突肌呈梭形增厚,大小为2.2cm×1.0cm,外轮廓尚且规整。
西医诊断: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性斜颈中医诊断:小儿斜颈病(肿块型)辨证审机:气血阻滞,经络瘀阻。
治法:活血消肿,软坚散结,舒筋解挛,纠正畸形。
手法:以“按、揉”为主,辅以牵拉:(1)按法:医生用拇指在患儿患部施加垂直方向的挤压,着力点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突起处,力度以医者手感而定。
(2)揉法:医者用与患侧相同侧手拇指螺纹面吸定患处做顺时针旋揉,频率约为60次/分。
(3)牵法:医者用双手捧住患儿头颈部,一手拇指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突起处固定,双手施力使患儿头颈部向健侧做弧形牵拉运动。
再以食、中二指自耳后高骨、天窗、天容、风池、肩井处反复按3-5分钟。
治疗过程用时15-20分钟。
每日一次,每周五次。
2个月后复查:2014年4月6日。
推拿按摩治疗约50次,患儿头颈部左侧倾斜约20°,右侧胸锁乳突肌变软,中下段肿块较前明显减小、质地柔软。
偏头情况有所改善,舌苔薄白,指纹淡红。
继续推拿按摩治疗,诸症继续好转,患儿头颈部较前活动灵活,但于安静状态下,患儿头颈部仍然明显向左侧倾斜,活动略有受限,右侧胸锁乳突肌较左侧粗,故而仍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原则,适当加强牵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