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斜颈的护理1
- 格式:ppt
- 大小:714.50 KB
- 文档页数:162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先天性斜颈亦称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
【临床表现】患儿多在出生后2~3周,出现一侧胸锁乳突肌中段肿块,呈梭型、质硬如软骨。
如不治疗,在出生后5~6个月左右,肿块亦能自行消退,但随之出现肌肉挛缩。
畸形表现为头颈倾向患侧而脸部转向对侧并后仰,头部向患侧旋转受限。
1周岁后斜颈更为明显,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紧张如索状突出于皮下,出现脸部发育不对称,健侧饱满,患侧短小扁平,上述体征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特殊检查】颈椎X线和B超。
【治疗要点】通过按摩牵拉法或姿势矫正法,大多数可获治愈;手术治疗适用于未曾接受过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失败者,可行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二、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保守疗法护理1岁以前确诊者,教会家属作患侧胸锁乳突肌的手法牵拉是治疗的关键。
具体手法是:固定病侧肩关节,将头偏向健侧,将下颌转向病侧,并逐渐向肩部转动,同时按摩牵拉病侧胸锁乳突肌,如此手法反复,每天100~200次,分4~8次完成。
3、术前宣教向家属说明术后牵引、颈托使用的必要性。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生活自理缺陷与手术创伤,颈托的使用有关。
2、恐惧与婴幼儿住院生活环境改变及不了解各种治疗手段有关。
3、焦虑与父母分离,不了解各种治疗手段有关。
(二)护理措施1、按小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牵引护理术后有头部枕颌带牵引者,注意抬高床头,以便以身体重量作为牵引。
牵引1周后,再用颈托固定6周。
3、无头部牵引者,2~3天即可开始用颈托固定于矫正位。
应维持2~3个月。
4、停用颈托后继续手法矫正和理疗,直至患儿能自行保持头部于正常位置为止。
5、健康教育(1)告诉家长及患儿在保守疗法按摩中手法要轻柔。
(2)告诉家长及患儿头部牵引、颈托固定的必要性。
(3)斜颈纠正应持之以恒,让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斜颈纠正情况,并随时提醒并协助患儿保持头部正常位置。
斜颈的护理要点
1. 哎呀,一定要注意宝宝的睡觉姿势呀!就像给小树苗塑形一样,姿势不对怎么能长得直直的呢?比如宝宝老是偏向一侧睡觉,那可不行,得时不时给他换换方向。
2. 抱宝宝的时候也有讲究哦!你想想,要是抱姿不对,不就像歪着拿东西一样别扭嘛。
比如不要总是用同一侧手臂抱,两边要轮流来呀。
3. 给宝宝做锻炼也很重要呀!这就好比给汽车保养,要让各个零件都灵活起来。
像轻轻转动宝宝的脖子,帮助他活动活动。
4. 注意观察宝宝呀!别像个马大哈似的,宝宝有点不对劲都没发现。
要是发现脖子老是歪着,那就要警惕起来啦!
5. 带宝宝去检查可不能马虎呀!你不重视怎么行呢?就像定期给车子做检查一样,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呀。
6. 宝宝的玩具摆放也有学问呢!不能都放在一侧呀,那不是引着宝宝歪脖子看嘛,要分散着放,让宝宝两边都能看到。
7. 平时和宝宝互动也要多留意呀!别总是在一边逗他玩,两边都要照顾到哦,就像两只翅膀都要扑棱才能飞得稳嘛。
8. 给宝宝选枕头也要精心呀!可不能随随便便,不然就像人睡在不舒服的床上一样难受。
要选合适的呀!
9. 咱当家长的要时刻保持细心和耐心呀!斜颈的护理可不能掉以轻心,要把宝宝照顾好,让他健康成长呀!
我的观点结论:斜颈护理真的要从方方面面注意,家长们一定要用心,这样宝宝才能远离斜颈问题,健康快乐地长大。
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患儿的护理发表时间:2016-04-11T11:23:08.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作者:张耀荣朱晓霞支静[导读] 新疆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患儿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手术矫正效果的有力保证。
新疆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脊柱手足外科 8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以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并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切口I期愈合,无感染及血肿形成,患者术后随访1-2年,患者颈部畸形明显改善。
结论:患儿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手术矫正效果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斜颈;护理;康复指导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musculartorticollis,CMT)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颈部畸形,在婴幼儿发病率为0.3%~2.0%。
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间质增生及纤维化导致的头颈向一侧偏斜,严重者出现面部畸形,甚至斜视等,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
现就我院收治的36例手术患儿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6例,女20例,汉族12例,少数名族14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岁,术前术后正确知道患儿康复训练,术后随访1-2年。
2护理2.1护理评估2.1.1健康史:询问患儿家属患儿出生时有无难产时、患儿头部倾斜和颈部肿块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及有无家族史。
2.1.2身心状况:1、评估患儿斜颈姿势、向左或向右倾斜的程度2、观察面部及颅骨变形程度3、评估颈部活动受限程度4、颈椎X线片检查显示有无骨性畸形及寰枢椎脱位5、评估患儿及家属心理及认知状况,观察患儿有无自卑的消极心理,患儿及家属有无康复功能锻炼知识。
6、评估患儿的自理能力。
2.2术前护理2.2.1心理护理:患儿及家属常伴有自卑心理,对手术的期望值也非常高,另外对手术过程不了解而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感,根据其心理状态,应鼓励患儿及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并详细介绍手术目的、过程及如何配合手术,以解除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小儿先天性斜颈围手术期的护理概述小儿先天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畸形,病因复杂,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后,对小儿的综合护理至关重要,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并发症发生。
护理要点术前准备术前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需注意以下几点:1.切勿给孩子进食或饮水,空腹状态能够减少手术中的呕吐反应。
2.与家长沟通,充分了解家族史、病史等。
3.对孩子进行术前体检,查询病史、过敏史等信息,确保可顺利手术。
4.清洁患处,避免细菌感染。
术中护理1.监测孩子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
2.检查导管等设备是否正常,如防止输液管路出现空气等情况。
3.随时观测孩子的手术部位,切勿出现感染等事故。
4.必要时手术中途要做好交流工作,与家长及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
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小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的变化。
2.对手术切口进行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
3.避免孩子过度活动,避免扭动头部,保证手术部位的固定。
4.给予适当的止痛药、消炎药,防止孩子出现疼痛或感染等情况。
5.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饮食过度不好消化会影响术后恢复。
6.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耐心细致地开展沟通、交流,以安慰孩子的不安情绪。
注意事项1.护理人员需要对小儿进行密切观察,了解其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后不出现意外情况。
2.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及时回应病人及家属的咨询和问题,避免产生误解。
3.术后护理期间,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孩子受到额外的伤害。
4.需要进行定期的复诊检查,避免术后复发,及时处理并发症等问题。
结论通过对小儿先天性斜颈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良好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护理和有效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顺利的必要条件。
护理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细心严谨的态度,才能确保小儿手术后能尽快恢复,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并为患儿留下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先天性肌性斜颈⼀般认为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的斜颈。
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宫内胎位不正引起局部缺⾎或由于臀产及分娩时局部损伤所致。
⼀、临床表现
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表现为胸锁乳突肌挛缩和头的歪斜。
头斜向患侧,下颌和⾯部转向健侧,若将头转向健侧,则将受限。
触诊时发现在胸锁乳突肌中1/3处有⼀质地坚硬、不痛的梭形肿块。
⼆、护理要点
1.⼿法扳正及按摩时要注意观察患⼉的表情,以便掌握扳正的幅度及次数。
2.患⼉⽪肤娇嫩,热敷或按摩时注意观察⽪肤的颜⾊,以防损伤⽪肤。
3.术后应观察⼑⼝情况,头颈位置注意保持,有⽯膏者要注意观察⽯膏边缘有⽆压迫症状。
三、出院指导
1.告知患⼉家长有关本病的知识。
2.教会患⼉家长按摩、热敷及⼿法扳正的⽅法。
3.术后患⼉注意保持头颈位置及⾃主活动。
4.按时复查病情。
先天性肌性斜颈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先天性肌性斜颈系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的头颈部向患侧倾斜、下颌转向健侧的一种特殊姿势畸形,是小儿常见的畸形。
【护理常规】
1.术前
(1)评估患儿头颈偏斜程度,评估患儿面部五官是否对称。
(2)复视患儿注意患儿安全,防止患儿坠床和跌倒。
2.术后
(1)饮食与营养:全身麻醉清醒后6h即可进食,患儿术后当天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术后第1天起,患儿进食普食。
(2)切口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如伤口出现较多的渗血、颈部气管压迫,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应该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佩戴围领的患儿要观察围领的松紧程度,以及围领周围是否有压迫皮肤的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为预防压疮可在颈部周围皮肤贴减压贴。
(4)功能锻炼:方法是指导患儿下颊向患侧,枕向健侧旋转,使胸锁乳突肌在运动中得到松解而富有弹性,锻炼要循序渐进。
【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不限制患儿活动。
2.饮食指导合理膳食。
3.用药指导告知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出院带药者按时服药。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佩戴围领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颈部皮肤的情况,保持围领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不得随意拆除或松解围领,坚持功能锻炼。
6.复诊须知门诊随访复查,注意观察患儿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