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介入治
- 格式:ppt
- 大小:15.53 MB
- 文档页数:61
心脏介入电生理新技术心脏介入电生理的飞速发展使其自身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导管消融已进入房颤等各种复杂心律失常领域的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各类终点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然而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更好的面对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已有技術进行更新,本文对近年来心脏介入电生理方面的技术进展做以介绍。
标签:心脏介入电生理;射频消融;新技术近20年来,心脏介入电生理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心脏介入电生理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有学者将其表述为:心脏介入电生理是体表心电图的延伸,加上心内记录导联、程序电刺激、消融术和诊断治疗器的植入。
目前心脏介入电生理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
然而目前房颤及其它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导管操作技术要求高,手术耗时费力,X线负荷大,复发率仍较高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技术。
一、标测技术三维电生理标测技术(CARTO及EnSite)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除了三维定位建模及标测外,与三维影像(CT/MRI,超声)整合的功能(CARTO Merge,CARTO Sound,NavX Fusion),对房颤的导管消融非常有帮助。
两个系统各有碎裂电位标测软件,有望提高房颤消融成功率。
二、影像技术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常要求对心脏解剖有清晰的了解,传统X线透视不能清晰显示左房结构及肺静脉开口。
而将三维CT/MRI的左房模型整合到X线透视中,有助于判断导管与肺静脉口及其他关键解剖部位的关系。
旋转造影技术更进一步。
EP Navigator无需术前三维CT/MRI,当造影剂汇聚在左房,C-臂快速旋转进行造影,可直接构建实时左房三维结构,并以半透明的方式叠加在常规X线透视影像上协助导管定位,该技术已用于临床房颤的导管消融。
MRI可显示软组织结构,识别瘢痕及消融损伤情况。
传统MRI因成像速度慢不适合介入手术,而实时MRI突破了这一局限,目前已有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的报道。
2024年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发展现状概述电生理介入器械是指用于电生理介入治疗的设备和工具,用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电生理异常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将对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80亿美元。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以及对心脏疾病的关注度提高等。
市场驱动因素技术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生理介入器械的功能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新一代的设备和工具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好的可控性以及更多的功能,能够为医生在电生理介入治疗中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支持。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电生理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老年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人口老龄化对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心脏疾病的关注度提高随着心脏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公众对心脏疾病的关注度也在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性。
电生理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接受,推动了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的发展。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市场上主要的企业包括爱普生公司、美敦力公司等,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市场经验在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此外,一些新兴的企业也在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上崭露头角,它们通过创新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不断挑战传统巨头的地位。
发展趋势个性化治疗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个性化医疗成为了医疗行业的一个新趋势。
在电生理介入治疗中,个性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和病情特点来制定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电生理介入器械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
房颤有什么治疗方法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脏上腔内两个心房的收缩无规律,造成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中风风险。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种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房颤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控制房颤发作频率,并预防血栓形成。
常用的药物有下述几种:- 心律控制药物:如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等,能够恢复心脏正常的心律。
- 心率控制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CCB等,可以降低心脏的心率,使心脏达到正常范围。
-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哌沙班等,能够抑制血液凝结,预防形成血栓并减少中风的风险。
2.电生理治疗:- 电复律:是通过电击恢复正常的心律,一般适用于急性房颤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
- 心脏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导到异常的心脏组织,烧灼、摧毁异常的组织,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3.手术治疗:- 迷宫手术(MAZE手术):通过在心房内进行切割或缝合,创造新的传导通道,阻断异常的电信号传导,恢复正常的心律。
- 闭合左心耳术:闭合房颤患者左心耳,阻止血栓形成,减少中风的风险。
4.介入治疗:- 经皮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引导射频能量到达心脏,破坏异常的心脏电信号产生部位,恢复正常的节律。
- 空气球导管封堵左心耳:通过导管将气囊放置于左心耳口,并通过充气封堵左心耳,减少血栓形成和中风风险。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辅助性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房颤患者管理病情,如:-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及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状况。
- 心率及节律监测:通过定期测量心率、中心静脉压及其他生化指标,了解房颤发作的状况及监测治疗效果。
- 中风预防:根据患者的中风风险评估,如需要,可以进行抗凝治疗或者取栓术,预防中风。
需要指出的是,房颤的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病史、心功能等因素的综合评估。
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基本操作知识目前,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心动过速的主要非药物治疗方法,因此相应的心脏电生理检查实际上是RFCA中的重要部分。
在此将心脏电生理检查和RFCA作为一个诊疗整体逐一描述其基本操作步骤。
一、基本操作需知1、病人选择及术前检查:2、血管穿刺:股静脉、股动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3、心腔置管:HRA、CS、HBE、RVA、LA、PV、LV4、体表和心脏内电图:HRA、CSd…CSp、HBEd…HBEp、RVA、PV、Abd、Abp5、电生理检查:刺激部位:RA、CS、LA、RV、LV6、刺激方法:S1S1、S1S2、S1S2S3、RS27、消融靶点定位:激动顺序、起搏、靶标记录、拖带、特殊标测8、消融:点消融、线消融9、能量控制:功率、温度、时间10、消融终点:电生理基础、心动过速诱发、异常途径阻滞、折返环离断、电隔离、其它二、血管穿刺术经皮血管穿刺是心脏介入诊疗手术的基本操作,而RFCA则需要多部血管穿刺。
心动过速的类型或消融方式决定血管刺激的部位。
1、静脉穿刺(右例或双侧)常用於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置管;2、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则是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窦状窦)置管的途径;3、股动脉穿刺是左室和左房的置管途径。
例如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的消融治疗需常规穿刺股静脉(放置HRA、HBE、RVA和消融导管)和颈内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S导管);左侧旁道消融则需穿刺股动脉放置左室消融导管。
三、心腔内置管及同步记录心电信号根据电生理检查和RFCA需要,选择不同的穿刺途径放置心腔导管。
1、HRA:高位右房导管常用6F放置於右房上部,图形特点为高大A波,与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相同,V波较小或不明显。
2、HIS:希氏束导管常用6F,放置於三尖瓣膈瓣上缘,局部心电图为:大A大V,A、V波振幅相当,H波清楚。
3、RV,右室导管常用6F,放置於右室尖部,局部心电图为大V波,无A波,与体表心电图QRS波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