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介入治
- 格式:ppt
- 大小:17.05 MB
- 文档页数:20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经血管穿刺径路进入心腔内或血管内实施诊断或者治疗的技术,不包括以抢救为目的的临时起搏术、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三级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的诊疗科目,有血管造影室和重症监护室。
(三)心血管内科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心血管内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心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开展心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3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心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血管造影室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3.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
4.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5.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6.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还应当配备八导联以上(含八导联)的多导电生理仪。
(六)重症监护室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每病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能够满足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需要。
2.符合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专业危重病人救治要求。
3.有空气层流设施、多功能监护仪和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
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适应证与禁忌证一.诊断技术(一)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适应证】1.临床怀疑冠心病者,为明确诊断。
2.临床诊断冠心病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治疗方式(如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药物治疗)。
3.急性心肌梗死,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者。
4.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
5.心脏外科手术前,了解冠状动脉情况。
6.特殊职业者。
【禁忌证】1.除了精神正常、有行为和责任能力的患者拒绝该项检查及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外,无绝对禁忌证。
2.相对禁忌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未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左心衰竭;(2)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3)未控制的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洋地黄中毒;(4)未控制的高血压;(5)急性脑卒中;(6)并发感染性疾病或其他未控制的全身性疾病;(7)急性心肌炎;(8)主动脉瓣心内膜炎;(9)活动性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10)正在口服抗凝药(如华法林)者;(11)急性心肌梗死无上述适应证者;(12)严重碘造影剂过敏;(13)严重肾功能衰竭和(或)无尿,除非已准备透析治疗清除造影剂和体内过多的液体,否则不宜进行造影。
(二)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适应证】1.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明确诊断和决定是否须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2.瓣膜性心脏病,了解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决定手术治疗。
3.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如右心压力、肺动脉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及心排血量测定,有助于危重患者抢救、心功能不全的鉴别诊断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4.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肺血管病、肺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6.腔静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7.心脏移植患者心、肺循环状况的评估。
8.右心及腔静脉肿瘤。
【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如下。
1.急性感染期间。
2.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严重出血性疾病及其他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正在使用大量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进行难以压迫部位血管穿刺。
4.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