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MA沥青知识

SMA沥青知识

SMA沥青知识
SMA沥青知识

SMA简介

SMA是StoneMasticAsphalt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碎石沥青砂胶混凝土。最早由德国在1968年研制成功;并于1993年北京机场高速公路在国内首次采用SMA做表面层,其后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SMA拥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大粒径集料互相嵌锁组成高稳定性和高抗变形能力的结构骨架;二是由细集料、沥青、和稳定添加剂组成的沥青砂胶将“骨架”胶结在一起,是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柔性和耐久性,同时改性剂的加入也改善了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

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简称SMA)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脂结合料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骨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所谓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外掺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简称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骨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使用情况表明,SMA路面结构不仅在高温、重载时车辙变形量低,而且低温性能良好。SMA路面集中了AC路面的空隙率小、水稳定性及耐久性好,和AM路面的集料嵌挤作用好、高温抗车辙能力强,以及AK路面抗滑性能等优点,同时克服了AC 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不足、AM及AK的不耐裂、老化、抗水损坏性能差的特点。沥青结合料主要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感温性(即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防止混合料分散并提高路用性能,通常采用SBS改性沥青。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加,超载重载、交通渠化等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层出不穷。SMA是由较多的沥青结合料、矿粉和稳定剂(一般为聚酯纤维或木质素纤维)填充于粗集料骨架中形成的间断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耐久性,同时雨天抗滑性能也较好,可降低车辆行驶的噪声等优点。因此,虽然其施工成本较高,但在国外较早就在重载交通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更早得以普及。最近几年国内许多高速公路建设也开始逐渐引进这一技术,以期利用这一新施工工艺来解决老规范中AC、AM、AK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宁淮高速NH-HA24标路面项目SMA-13S改性沥青上面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情况,探讨SMA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SMA沥青面层施工方案

第1章工程概况 南京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起点桩号:K6+632.651,位于纬三路和浦珠路交叉口西侧,终点桩号:MK15+411.045,路线全长8.778km。全线主线上面层及桥梁上面层采用SMA-13(SBS)沥青混合料,全线SMA-13(SBS)沥青混合料约23万平方。 本次进行SMA-13(SBS)沥青上面层首件施工,施工段落为MK7+692.5~MK9+099.5主线左幅高架。该施工段落长度为1407m,宽度12.25m,采用4cm厚SMA13(SBS)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设计混合料用量为1654.6t。 第2章编制依据 ⑴、《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 ); ⑵、《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 ); ⑶、《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 ); ⑷、《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 ⑸、《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 ⑹、《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 ⑺、江北大道设计施工图纸。 第3章施工准备 3.1、人员准备 沥青面层施工人员配备表 3.2、材料准备

3.2. 1 粗集料 ⑴、粗集料应采用质质量均匀、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且质地坚硬,有足够强度,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有良好的嵌挤能力的破碎集料,本工程采用的粗集料为南京六合盘晶厂生产的玄武岩碎石。其质量符合下表要求: SMA表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⑵、用于SMA的粗集料应为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二次破碎加工的碎石。 ⑶、粗集料颗粒良好,针片状含量小于10%。 ⑷、经检验,上面层所采用的粗集料能够满足级配要求。 3.2. 2 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专用的细料破碎机现场生产的机制砂。应干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有适当的级配,并与改性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其质量要求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SMA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3.2.3 矿粉 ⑴、矿粉使用安徽天长生产的磨细石灰石粉。 ⑵、矿粉含水量不得大于1%,贮存必须采取防水措施,保证进料时能自由流出。

SMA沥青混合料路面特点及配合比设计说明

SMA路面特点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其混合料具有以下特点: 1)粗集料多在SMA的组成中,矿料是间断级配,粗集料占到70%以上,粗集料颗料之间有良好的嵌挤作用。沥青混合料产生非常好的抵抗荷载变形的能力,即使在高温条件下,沥青玛蹄脂的粘度下降时,这种抵抗能力的影响也不会减小,因而有较强的高温抗车辙能力。AC-13 AC-16 SMA-13 SMA-16 4.75mm通过率38~68 34~62 20~34 20~322)矿粉和沥青用量高,采用纤维稳定剂SMA使用矿粉高达8%~12%,沥青用量高达5.7%~6.5%,比一般AC-13/AC-16高1%左右。同时要使用纤维作稳定剂,由此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包裹在粗集料表面,充分填充集料间隙,在温度下降、混合料收缩变形时,玛蹄脂有较好的粘结作用,它的韧性和柔性使混合料有较好的低温变形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得到大大提高。 2)AC-13 AC-16 SMA-13 SMA-16 0.075mm通过率4~8 4~8 8~12 8~123) 空隙率小SMA混合料的部空隙率很小(3%~4%),混合料渗水很少或几乎不渗水,混合料部的水属毛细水形态,不易成为大的动力水,再加上玛蹄脂与集料的粘结力好,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也有较多改善。同时由于密水性好,对下面的沥青层和基层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和隔水作用,使路面能保持较高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3) 路面表面粗糙,构造深度大SMA一方面要求采用坚硬的、耐磨的优质石料;另一方面矿料采用间断级配,粗集料含量高,路面压实后表面形成

OGFC与SMA沥青路面简介及特性

OGFC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 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是指用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能迅速从其内部排走路表雨水、具有抗滑、抗车辙及降噪的路面。设计空隙率大于18%,具有较强的结 构排水能力,适用于多雨地区修筑沥青路面的表层或磨耗层。 (一)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特点: 1.具有“透”、“堵”、“排”排水功能: 一般来说,整个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体系中,中面层不透水,水分从道路两侧排入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分为“透”、“堵”、“排”三个功能(如图)。 2.降低路面噪声: 由于其发达的空隙,起到了多孔吸声材料的作用,同时轮胎底部空气压缩而后释放产生的“声爆”音由于压缩空气通过连通空隙消散而得到抑制。一般可降低噪音3分贝以上,雨 天由于消除了水体的“声爆”,其降噪量更为显著,可达8分贝。 3.提高路面行车安全: (1)增加抗滑性能,特别是雨天路面的抗滑性能。 (2)减少高速“水漂”的危险,使得在路表有水的情况下,仍能够维持轮胎与路面的良好接触。雨水产生的溅水和水雾可大大降低,可视性能良好。 (3)提高雨天和夜间的可视性,夜间开车反射光可被路面结构分散,眩光很少。 (4)增加车辆行进中标志、标线的可见性。 (二)适用性 由于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是一种生态环保型路面,所以本沥青路面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道路的沥青路面铺装: ⑴ 快速交通路面: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等; ⑵轻载路面; ⑶ 环境质量较好的铺装; (4)适用于多雨地区修筑沥青路面的表层或磨耗层 但是,根据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分析,应避免在以下几种场合使用(不适用): ⑴结构强度不足的路面上; ⑵ 环境质量较差,易于被飘尘或泥土堵塞的路段; ⑶低速重载路段; ⑷ 易于滴油与燃料泄漏的区域; 最新范本,供参考!

SMA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SMA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公路、城市主干道和机场跑道等高等级路面的SMA沥青路面表面层。 2、施工准备 2.1材料 沥青混合料:SMA沥青混合料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2.2机具设备 2.2.1施工机械 2.2.1.1摊铺、碾压设备 SMA沥青路面常用于高等级路面,质量标准高,要求的摊铺及碾压设备应具有性能优良、稳定的特点,常用设备见本书“《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2.1.2其他设备 15t以上自卸汽车、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平衡梁、空压机、装载机,水车,加油车,移动照明车。 2.2.1.3小型施工工具 手推车、铁锹、扫把、铁钎、耙子。 2.2.1.4检测、测量设备 平整度仪、水准仪、全站仪、钢卷尺、3m直尺、摆式摩擦仪、构造深度仪等。 2.3作业条件摊铺应在下承层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前作业面要清扫干净,无浮尘、无杂物。 2.4技术准备 2.4.1沥青混合料进行试拌,各项技术指标经试验符合设计要求。 2.4.2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长度宜为100—200m。确定合理的机械组合、摊铺和压实工艺,并编制总结报告,上报批准。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SMA沥青混合料的检验→SMA沥青混合料的运输→SMA沥青混合料的摊铺→SMA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冷却放行交通

3.2.1 SMA沥青混合料的检验 拌和好的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过火欠火、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混合料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3.2.2 SMA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3.2.2.1应采用20t以上自卸汽车运输。运输时应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的粘结,车厢底板和侧板喷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和水的比例为1:3),无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运料车上应加盖保温篷布,并检查车后挡板密封情况。 3.2.2.2运输车辆进场前应采取防污染措施,可在进场处设置一定长度的麻袋、碎石等材料,并配合人工清除夹杂的污物等。 3.2.2.3运料车在卸料前检测混合料温度和外观质量。卸料由专人指挥,运料车缓慢倒向摊铺机,停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并挂空挡,由摊铺机推动运料车向前行驶。严禁车辆撞击摊铺机。 3.2.2.4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比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保证摊铺机前方始终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开始摊铺时每台摊铺机前方等候的运料车不少于5辆。 3.2.3 SMA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3.2.3.1摊铺高程控制宜采用浮动基准梁或非接触式基准平衡梁。对于有些特殊要求的路段,施工可采用基准高程线导引方式,即固定板两侧按设计高程每5m设一个测墩,在测墩(顶盘式)上放置经检验合格的铝梁,作为高程基准面,并设专人看护。 3.2.3.2当路面较宽时,应采用多台摊铺机成梯队联合摊铺方式。当采用联合摊铺方式时,内侧宜设置一台固定熨平板的摊铺机并凸前行驶,外侧设置一台液压伸缩式摊铺机紧随其后。后方摊铺机靠前方摊铺机侧宜以前一台摊铺机已摊铺的面层为基准面,采用滑靴方式控制摊铺高程。摊铺过程中,相邻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宜为5—15m,摊铺面重叠50—100mm。 3.2.3.3在混合料摊铺前,熨平板应预热足够长的时间,保证开始摊铺时熨平板温度不低于85℃。在熨平板预热完成后,应采用人工拉小线的方式校核、调整熨平板的直顺度、平整度。 3.2.3.4摊铺温度控制应符合规定。 3.2.3.5沥青混合料倾卸时应听从摊铺机操作人员的指挥,缓慢均匀卸料。开始摊铺时,摊铺速度应缓慢,宜按1.5m/min的速度进行摊铺,当摊铺5~10m

SMA沥青路面试验段方案

深南路SMA 沥青路面上面层 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简介 深南路现状为城市主干道,道路全长23Km ,本项目侧重路面修缮及交通功能改善,主车道罩面面层为4cm 厚SMA-13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为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本项目沥青路面的施工任务,计划于2006 年9 月21 日进行沥青路面摊铺试验段的施工本试验段经业主、监理、设计等共同协定,里程桩号为K-1-080 ~K-0-780 ,单向主车道宽12.25m ,试验路长度大于200m 。试验段工程量:根据业主、设计、监理的意见,确定施工试验的位置、内容,旧路面铣刨4cm:4000m 2,粘层油、SMA-13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罩面4cm: 4000m 2。 二、试验目的 1、确定松铺系数、松铺厚度与合适的作业段长度。 2、验证施工过程中的机械配套设施及辅助人工的配置合理性。 3、验证拌合楼的生产速度,用油量的控制及生产的稳定性。 4、验证沥青混合料的有关质量特性及相关的参数指标。 5、验证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合理性。 6、通过试拌与试铺确定上料速度、拌合时间与温度、摊铺温度、速度与宽度,自动找平的方式要领,摊铺及碾压机械的最佳组合、压实温度与压实方法,压实顺序、速度、遍数。

三、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检测内容、方法、依据 1、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2、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有关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规程。 4、深南路设计图纸、相关的文件及补充通知。 四、施工条件 1、试验路段由业主、设计、监理及有关专家等共同选定的路段,现状路面是使用多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用铣刨机将旧路面铣刨2~4cm ,然后局部调平处理,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路面吹扫干净,撒粘层沥青(0.4L/川),每10m测高程、横坡。 2、参加本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已就位;拟用于本项目的机械设备进场安装调试完毕,处于完好待用状态;拟用于本项目的配套 试验、检验仪器和设备到位并处于工作状态;拌和楼经国家计量部门标定, 铣刨机、洒油机、摊铺机、压路机,运输车辆已到位(机械名细见附表)。 3、编制试验路段施工方案、SMA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4、原材料(如沥青、碎石、砂、石屑、木质素纤维矿粉等)检测合格,并经业主、设计、监理同意使用。 5、现场实测里程、标高数据依据(附表,注:本表的高程采用的是相对标高,里程为业主、设计、监理初步选定试验路段长度标记,初始标高为0.000 、

SMA沥青知识

SMA简介 SMA是StoneMasticAsphalt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碎石沥青砂胶混凝土。最早由德国在1968年研制成功;并于1993年北京机场高速公路在国内首次采用SMA做表面层,其后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SMA拥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大粒径集料互相嵌锁组成高稳定性和高抗变形能力的结构骨架;二是由细集料、沥青、和稳定添加剂组成的沥青砂胶将“骨架”胶结在一起,是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柔性和耐久性,同时改性剂的加入也改善了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 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简称SMA)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脂结合料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骨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所谓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外掺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简称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骨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使用情况表明,SMA路面结构不仅在高温、重载时车辙变形量低,而且低温性能良好。SMA路面集中了AC路面的空隙率小、水稳定性及耐久性好,和AM路面的集料嵌挤作用好、高温抗车辙能力强,以及AK路面抗滑性能等优点,同时克服了AC 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不足、AM及AK的不耐裂、老化、抗水损坏性能差的特点。沥青结合料主要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感温性(即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防止混合料分散并提高路用性能,通常采用SBS改性沥青。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加,超载重载、交通渠化等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层出不穷。SMA是由较多的沥青结合料、矿粉和稳定剂(一般为聚酯纤维或木质素纤维)填充于粗集料骨架中形成的间断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耐久性,同时雨天抗滑性能也较好,可降低车辆行驶的噪声等优点。因此,虽然其施工成本较高,但在国外较早就在重载交通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更早得以普及。最近几年国内许多高速公路建设也开始逐渐引进这一技术,以期利用这一新施工工艺来解决老规范中AC、AM、AK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宁淮高速NH-HA24标路面项目SMA-13S改性沥青上面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情况,探讨SMA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SMA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SMA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SMA沥青路面主要优点在于具备了良好抗车辙和抗滑性能,还可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较为明显温缩裂缝,有效提高行车的舒适性,降低交通噪音。正是因为这样的优点存在,使其在世界公路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但与此同时,其对于施工的要求程度也是较高的。 1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拌和工艺 从目前的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在施工技术还是应用上都得到了发展,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应用提升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并且有效的将路面使用寿命延长。但是在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具体应用中,一些施工单位从符合拌和、摊铺及碾压施工工艺要求出发,片面的强调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温度,没有有效的避免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沥青混合料出现的老化问题。值得强调的是,混合料高温性能必然会对路面所具有的低温抗裂的能力与寿命产生一定影响。从解决拌和温度对SMA低温性能所具有的影响,应对不同的改性沥青以及不同的拌和温度对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比较确定科学合理的混合料的拌和温度。 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随着拌和温度的增加SMA的低温性能会出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低温性能符合要求的

沥青在提高拌和温度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不能符合要求的情况。 从SBS改性沥青本身来说,体现的是物理改性,也就是说没有对基质沥青的性质进行改变,但是当拌和温度值高于176.6°C时就会出现严重老化,从而降低了沥青混合料所具有的低温性能,并影响了使用寿命。所以在施工中应确保拌和温度不大于175°C。 除了上文提到的温度以外,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在拌和中对设备的要求是:应采用检验合格间隙式拌和机,设备必须符合应用的必要条件。 当拌和机无法满足矿粉的加入要求是,应通过技术改造的方式来改进设备,通过设备的改建来满足称量质量的精度要求,从而做到准确计量与及时加入。在操作中禁止回收粉尘。 纤维投入,即将纤维加入拌和机拌缸中的操作中应采用专用设备,专用纤维加入设备应确保能够准确的对加入时间与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进行粗细集料放料时应加入纤维,合理干拌后再加入矿粉,拌均匀后应喷入改性沥青来进行湿拌。在拌和的全过程中应确保纤维与矿粉能均匀分散于混合料里,同时能够实现与沥青结合料之间的充分拌和。混合料的要求要均匀一致,同时必须是无花白料、没有结团成块或者粗细集料离析的问

SMA及OGFC沥青混凝土路面

当前阶段SMA路面与SUPAVE路面性能那个更好些呀?OGFC路面呢? SMA路面是以粗集料为骨架嵌挤而成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具有低温抗开裂、高温抗车辙的性能、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等,具有1型沥青混合料和2型沥青混合料的优点。SUP路面是加了橡胶的沥青路面具有防水性能好、低温抗开裂的路面,具有橡胶的弹性、柔韧性和延展性等。总的来说各有各的性能优点,不过SMA占上风。 OGFC路面是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pen Graded Asphalt Fric-tion Course)的简称,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能够一 定程度上降低路面噪声,在雨天能使路面雨水迅速下渗并沿下封层表面横(纵)坡流到边沟排除,从而消除路面积水,减少行车水雾,消除夜间车灯的眩光,提高行车安全性。1 OGFC路面特 SMA路面:新型沥青路面--沥青玛蹄脂碎石(Stone Mustic Asphalt 简称SMA) 。 SMA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1 工程简介 深圳市贸仙大道是南山区北部东西向交通主于道,的起南北向主干道同发路,东接龙华扩展区内的梅龙路,全长约11 km。 留仙大道中、东段SMA沥青路面工程主线里程起点桩号为K3+840,终点桩号为K10+100,全长6260m。道路设计红线宽105m,道路横断面根据其地理位置及兼顾有公路及市政道路的功能,设计标准断面为(由北至南):绿化带3.0m,人行道6.0m。,辅道11.0m,中央绿化带27.5m,主道12.25n;,中央分隔带6.0m,主道12.25n。,人行道6.0m。 2 工程特点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SMA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为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必须从原材料采购、配合比设计、拌和工艺、碾压工艺等各方面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3 施工方案 该工程主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4m(SMA-13)+5cm(AC-20I)+6cm(AC-25I)。 根据路基及土建合同段的施工进度和现场条件,该标段拟分两阶段组织施工。即:第一阶段铺筑路基土建标1~3标(K3十840~K6十340)范围沥青路面,第二阶段铺筑路基土建标4~7 标(K6+340~K10+100)范围沥青路面。 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辅道和主车道的沥青路面铺筑须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段进行流水作业。一般应先完成辅道路面铺筑,然后进行主道路面铺筑。具体方案如下:(1)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2台摊铺机平行施工。如局部路段因路基标施工进度滞后不能交付时,可分段(2~3个施工段)进行摊铺,逐段开放交通。 (2)沥青路面摊铺原则上辅道和主道依次进行,一般可先进行辅道路面摊铺,然后进行主道路面摊铺。但在工期紧张时,可主、辅道同时进行摊铺。 (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应完全封闭主车道交通,实行单幅断面一次摊铺。主车道左右幅原则上依次进行摊铺,并及时开放交通。如条件(工期、交通状况等)允许,也可考虑左右幅各层结构依次进行摊铺。 (4)工期紧张时双幅主车道可用2台摊铺机分别进行摊铺、流水作业。 (5)平交口沥青路面拟在辅道施工完成后进行铺筑。如原施工单位未能如期提供施工作业面,则安排在主车道摊铺完成后进行摊铺。 施工条件较好的平交口作业面可安排2台摊铺机并机作业。以保证平交口的摊铺质量。 3.1 施工设备

OGFC与SMA沥青路面简介及特性

OGFC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OGFC)是指用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铺筑、能迅速从其内部排走路表雨水、具有抗滑、抗车辙及降噪的路面。设计空隙率大于18%,具有较强的结构排水能力,适用于多雨地区修筑沥青路面的表层或磨耗层。 (一)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特点: 1.具有“透”、“堵”、“排”排水功能: 一般来说,整个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体系中,中面层不透水,水分从道路两侧排入雨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分为“透”、“堵”、“排”三个功能(如图)。 2. 降低路面噪声: 由于其发达的空隙,起到了多孔吸声材料的作用,同时轮胎底部空气压缩而后释放产生的“声爆”音由于压缩空气通过连通空隙消散而得到抑制。一般可降低噪音3分贝以上,雨天由于消除了水体的“声爆”,其降噪量更为显著,可达8分贝。 3. 提高路面行车安全: (1)增加抗滑性能,特别是雨天路面的抗滑性能。 (2)减少高速“水漂”的危险,使得在路表有水的情况下,仍能够维持轮胎与路面的良好接触。雨水产生的溅水和水雾可大大降低,可视性能良好。 (3)提高雨天和夜间的可视性,夜间开车反射光可被路面结构分散,眩光很少。 (4)增加车辆行进中标志、标线的可见性。 (二)适用性 由于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是一种生态环保型路面,所以本沥青路面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道路的沥青路面铺装: ⑴快速交通路面: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等; ⑵轻载路面; ⑶环境质量较好的铺装; (4) 适用于多雨地区修筑沥青路面的表层或磨耗层 但是,根据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分析,应避免在以下几种场合使用(不适用): ⑴结构强度不足的路面上; ⑵环境质量较差,易于被飘尘或泥土堵塞的路段; ⑶低速重载路段; ⑷易于滴油与燃料泄漏的区域;

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法

SMA改性沥青路面铺装施工工法同济大学技术服务组

SMA改性沥青路面铺装施工工法 1.前言 现代公路和道路发生许多变化: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货运车的轴重不断增加,普遍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要求进一步提高路面抗流动性,即高温下抗车辙的能力;提高柔性和弹性,即低温下抗开裂的能力;提高耐磨耗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孔隙率小、水稳定性及耐久性好、高温抗车辙性能强、抗滑性能好等优点,同时SMA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抗老化、抗水损害性能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混合料结构。SMA改性沥青混合料普遍应用于各种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等沥青混合料上面层。 2.工法特点 (1)SMA改性沥青施工原材料价格较普通沥青混合料高,其施工成本高,对路基与路面施工质量要求高;但后期维护成本低,总体上仍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2)SMA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坚硬、耐磨的优质石料(玄武岩);另一方面矿料采用间断级配,路面压实后,构造深度大,使雨天高速行车不易产生水漂,抗滑性能好,路面噪声降低,提高了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 (3)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内部被沥青玛蹄脂充分填充,增加了施工难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的耐老化性能,大大提高了混

合料的耐疲劳性能。 (4)碾压难以达到密实效果,而且碾压中会有负面效应,可能产生推拥,只有在高温状态下碾压才能达到密实效果,且不产生推拥。 (5)冷却后的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非常坚硬,具有较高的强度。 3.适用范围 目前改性道路沥青主要用于机场跑道、防水桥面、停车场、运动场、重交通路面、交叉路口和路面转弯处等特殊场合的铺装应用。近来欧洲将改性沥青应用到公路网的养护和补强,较大地推动了改性道路沥青的普遍应用。 4.工艺原理 SMA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相对普通沥青路面而言,对施工工艺也有特殊的要求。 (1)SMA改性沥青混合料为间断级配,而普通沥青混凝土一般为连续级配,在拌和过程,对各种集料的掺加应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拌制,很小的集料级配的波动都有可能影响SMA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对配合比的控制为拌和的关键点; (2)由于SMA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均高10-20℃,在工艺上对温度的控制是整个施工的重点;

SMA及-OGFC沥青混凝土路面

当前阶段SMA 路面与SUPAVE 路面性能那个更好些呀?OGFC 路面呢? SMA 路面是以粗集料为骨架嵌挤而成的密集配沥青混合料,具有低温抗开裂、高温抗车辙的性能、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等,具有1型沥青混合料和2型沥青混合料的优点。SUP 路面是加了橡胶的沥青路面具有防水性能好、低温抗开裂的路面,具有橡胶的弹性、柔韧性和延展性等。总的来说各有各的性能优点,不过 SMA 占上风。 OGFC路面是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pen Graded Asphalt Fric-tion Course)的简称,具有较大的空隙率,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路面噪声 ,在雨天能使路面雨水迅速下渗并沿下封层表面横(纵)坡流到边沟排除 ,从而消除路面积水 , 减少行车水雾,消除夜间车灯的眩光,提高行车安全性。 1 OGFC 路面特 SMA 路面:新型沥青路面--沥青玛蹄脂碎石(Stone Mustic Asphalt 简称SMA ) 。 SMA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1 工程简介 深圳市贸仙大道是南山区北部东西向交通主于道,的起南北向主干道同发路,东接龙华扩展区内的梅龙路,全长约11 km 。 留仙大道中、东段SMA 沥青路面工程主线里程起点桩号为K3+840 ,终点桩号为K10 +100 ,全长6260m 。道路设计红线宽105m ,道路横断面根据其地理位置及兼顾有公路及市政道路的功能,设计标准断面为(由北至南):绿化带3. 0m,人行道6. 0m。,辅道11.0m,中央绿化带27 . 5m,主道12. 25n ;,中央分隔带6. 0m,主道12 . 25n。,人行道6. 0m。 2 工程特点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采用SMA 混合料和SBS 改性沥青,为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必须从原材料采购、配合比设计、拌和工艺、碾压工艺等各方面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 _ \ t .- 、、J ?, 3 施工方案 该工程主要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4m(SMA-13)+5cm(AC-20I)+6cm(AC-25I)根据路基及土建合同段的施工进度和现场条件,该标段拟分两阶段组织施工。即:第一阶段铺筑路基土建标1?3标(K3十840?K6十340)范围沥青路面,第二阶段铺筑路基土建标4?7 标(K6 + 340?K10 + 100 )范围沥青路面。 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辅道和主车道的沥青路面铺筑须根据交通组织方案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段进行流水作业。一般应先完成辅道路面铺筑,然后进行主道路面铺筑。具体方案如下: (1 )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2 台摊铺机平行施工。如局部路段因路基标施工进度滞后不能交付时,可分段(2?3个施工段)进行摊铺,逐段开放交通。 (2)沥青路面摊铺原则上辅道和主道依次进行,一般可先进行辅道路面摊铺,然后进行主道路面摊铺。但在工期紧张时,可主、辅道同时进行摊铺。 (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期间应完全封闭主车道交通,实行单幅断面一次摊铺。主车道左右幅原则上依次进行摊铺,并及时开放交通。如条件(工期、交通状况等)允许,也可考虑左右幅各层结构依次进行摊铺。 (4)工期紧张时双幅主车道可用2 台摊铺机分别进行摊铺、流水作业。 (5)平交口沥青路面拟在辅道施工完成后进行铺筑。如原施工单位未能如期提供施工作业面,则安排在主车道摊铺完成后进行摊铺。 施工条件较好的平交口作业面可安排2 台摊铺机并机作业。以保证平交口的摊铺质量。 3 .1 施工设备 (1)拌和设备: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能力计算,拟配备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 1 台,承担路面 沥青碎石联结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和SMA 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拌和站设备拟选用韩国产TSAP-3000FFW 间隙式沥青混和料拌和站,操作方式为程序控制全电脑

上面层改性沥青SMA_13指导意见

204国道灌云段沥青路面上面层(SBS改性沥青, SMA-13)施工指导意见 根据交通部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结合我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对204国道灌云段沥青路面上面层施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上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SMA-13结构,矿料级配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上面层改性沥青SMA-13矿料级配通过率(%)围表一 一、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1.沥青采用优质SBS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二。 各施工单位和总监办工地试验室应对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进行检验,并由施工单位留样备检,每50t至少留两个样,每个样不少于2kg。施工单位每车检测1次,监理单位每5车检测1次。沥青全套指

标检验和PG分级检验由施工单位和监理组联合委托有关单位按每2000t进行,每个标段至少送检1次。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表二 SMA-13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三

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2)多孔玄武岩的表观相对密度可放宽至2.45,吸水率放宽至3%。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宜采用玄武岩集料和辉绿岩集料,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三。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细集料,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对进场细集料每200吨检验一次。细集料规格见表四。 SMA-13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方孔筛)表四 (2)砂当量不得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亚甲兰值不大于25g/kg,亚甲兰试验待试验规程正式发布后执行; (3)小于0.075mm质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 (4)棱角性不小于30S。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每200吨检 测1次。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五。拌和机回收 的粉料不得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上面层的质量。 SMA-13上面层用矿粉技术要求表五 粒度围0.6mm (%) 0.15mm (%) 0.075mm (%)

SMA沥青路面施工控制的要点和方法

SMA沥青路面施工控制的要点和方法 摘要: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 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车辙性能和抗滑性能。关键词:sma;施工;控制;要点 abstract: the sma (asphalt and hoof fat gravel) is a kind of the asphalt, fiber stabilizer, kuangfen and a small amount of fine aggregate composition of asphalt and hoof fat filling discontinuous distribution in the coarse aggregate skeleton of the gap between an asphalt mixture, has excellent anti-rutting performance and slide resistant performance. keywords: sma; the construction; control; points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sma的结构特点 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和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它的结构组成使其具有其它类型混合料所无法兼顾的优良性能。 1.1 在sma的组成中,矿料是间断级配,粗集料占到70%以上,粗集料之间有良好的嵌挤作用,沥青混合料产生非常好的抵抗荷载变形的能力,即使在高温条件下,沥青玛蹄脂的粘度下降,对这种抵抗能力的影响也会减小,因而有较强的高温抗车辙能力。

SMA沥青材料简介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 简介SMA是由高含量粗集料、高含量矿粉、较大沥青用量,低含量中间粒径颗粒组成的骨架密实结构型沥青混合料。 1、形成背景 60年代的德国交通十分发达,根据本国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20℃左右,冬季不太冷),习惯修筑“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种结构中沥青含量12%左右,矿粉含量高。使用中发现路面的车辙十分严重,另外当时该国家的汽车为了防滑的需要,经常使用带钉的轮胎(包括欧洲一些国家亦如此),其结果是路面磨耗十分严重(1年可减薄4cm左右)。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车辙,减少路面的磨耗,公路工作者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增大粗集料的比例,添加纤维稳定剂,形成了SMA结构的初形。1984年德国交通部门正式制定了一个SMA路面的设计及施工规范,SMA路面结构形式基本得以完善。这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先后在德国、欧洲一些国家逐渐被推广、运用。我国首次使用改性沥青是1994年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使用了奥地利技术NOVOPHALT。其关键技术在于利用间隙可不断调整的大型胶体磨使改性剂反复多次通过磨体而达到非常均匀与沥青共混,用400倍显微镜面观察切片晶体结构是否混合均匀。PE对改善高温稳定性较好,而SBS对改善低温稳定性较好,96年首都机场东跑道罩面掺入4%PE+2%SBS,另外还掺入0.4%石棉纤维,使用改性剂以后,针入度比原来沥青减少了一个等级,软化点大为升高,粘度增加了7倍,说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SMA的结构组成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具体讲: ①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集料比例高达70%~80%,矿粉的用量达7%~13%,(“粉胶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由此形成的间断级配,很少使用细集料; ②为加入较多的沥青,一方面增加矿粉用量,同时使用纤维作为稳定剂; ③沥青用量较多,高达6.5%~7%,粘结性要求高,并希望选用针入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最好采用改性沥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