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沥青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1 概述SMA即沥青玛蹄脂碎石,是沥青、矿粉、纤维稳定剂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充填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碎石骨架的间隙形成的一种沥青混合料。
简单的说:SMA是由互相嵌挤的粗集料骨架和沥青玛蹄脂两大部分组成的。
SMA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除具有良好的表面功能、抗滑、抗高温、车辙、减少低温开裂、平整度高、噪音小、能见度好等特点外,SMA 还具有路面抗变形能力强、不透水、使用寿命长、维修养护小等优点,同时SMA 还可以减薄表面层厚度,易于施工和维修。
由于沥青玛蹄脂具有上述各项优点,因此,目前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为高等级路面材料。
2、SMA混合料的组成材料SMA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新型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良的抗车辙性和抗滑性而闻名于世。
影响SMA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原材料的质量是决定因素,因此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对其质量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检测。
2.1 沥青结合料SMA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的质量必须满足沥青玛蹄脂的需要,要有较高的粘度,符合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
在我国,必须采用符合“重交通量道路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
本试验路采用台湾产AH-70#重交通量沥青,同时加入5%SBS对沥青进行改性。
2.2 粗集料从SMA的成型机理可以知道,SMA之所以有较高的高温稳定性,是基于含量甚多的粗集料之间的嵌挤作用。
集料嵌挤作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料石质的坚韧性,集料的颗粒形状和棱角性。
粗集料的这些性质是SMA成败与否的关键。
因此用于SMA的粗集料必须符合抗滑表层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同时SMA对粗集料的抗压碎要求高,粗集料必须使用坚韧的、粗糙的、有棱角的优质石料。
本试验路SMA上面层所用石料粒径范围13.2mm~19mm,5mm~13.2mm。
其各项物理、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2.3 细集料细集料虽然在SMA中只占很少的比例,但对SMA的性能影响也较大。
(一)SMA-13沥青玛碲脂碎石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难点改性沥青混合料粘度较高,各工序的施工温度均比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要求高,贮存、运输期间的降温不应超过10℃,生产厂至施工现场的距离较长,混合料贮藏温度控制难。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与摊铺机械的性能密切相关,沥青摊铺机械型号多种,性能不一。
如何选择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沥青摊铺时,必须均匀、连续,工人素质必须高,要能正确判断摊铺界面。
1、SMA沥青的拌合及施工沥青混合料拌合。
由于SMA与普通密级配沥青砼最大不同之处是SMA为间断级配,粗集料粒径单一、量多、细集料很少,矿粉用量多。
细集料包括石屑和砂一共只需15%左右,给混合料的供料拌和带来不少困难。
为此,料斗、料仓要重新安排,增加粒径为5~10毫米的骨料仓,以保证冷料数量,而细集料用量很少,冷料仓门开启很少,供料过程中要保持细集料干燥,以保证细集料顺利供料。
主皮带把粗配料送入滚洞,通过燃烧器对骨料加热,有热电偶检测料温,自动调节燃烧器的风油比,使骨料温度达到190℃~200℃。
热料经提升机进入振动筛,把热料按目标配合比的规格要求分筛到不同的热料仓(筛网尺寸可根据要求更换),有计算机控制各热料仓拉门,按输入的生产配合比自动配料、计量,由于SMA粗料粒径单一,细料很少,热料可能会发生粗集料仓经常不足(亏料),而细集料仓经常溢仓的不正常情况,控制室的操作人员不可调整放料的数量,使SMA的配合比不准。
然后将木质素纤维加入到搅拌锅与骨料共同进行干拌,再添加经计算机控配比控制计量的石粉及沥青,拌和后,完成成品料的生产。
SMA的干拌时间为4秒~5秒,湿拌30秒~45秒。
各种材料加热温度控制:沥青加热温度160℃~165℃,现场制作温度165℃~170℃,加工最高温度175℃,集料加热温度190℃~200℃,混合料出场温度175℃~185℃,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195℃,摊铺温度不低于160℃,初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复压最低温度不低于13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130℃,开放交通温度不高于60℃。
浅谈改性沥青混合料SMA的应用SMA全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sic(Matrix)Asphalt的缩写,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道路工作者为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抵抗带钉轮胎对路面破坏而开发的新技术,它能显著地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特别适用于重交通道路,本文是根据本地区一些工程项目实际应用进行的理解和分析。
1. SMA性能介绍1.1SMA组成。
沥青玛蹄脂(Mastic)是由沥青、矿粉、纤维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混合物。
SMA路面是按照内摩擦角最大的原则配置间断级配的粗集料,使其形成相互嵌挤锁结的骨架,然后用足量的沥青玛蹄脂(细集料、矿粉、沥青和纤维稳定剂组成)填充其骨架空隙的一种路面结构。
(1)5mm以上的粗集料,用量高达70%~80%。
(2)矿粉填料用量达8%~13%,粉胶比(矿粉同沥青比)远远超出通常1.2的限制。
(3)沥青结合料用量多,高达6.5%~7.0%。
(4)细集料:一般0.075mm筛孔的通过率高达10%。
(5)纤维稳定剂占混合料总重的0.3%~0.4%,用来吸附过量的沥青。
1.2强度组成机理。
1.2.1高温稳定性。
SMA的高温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内摩擦角φ值,φ值主要取决于矿质骨料的尺寸均匀度、颗粒形状及表面粗糙度。
SMA作为一种间断级配混合料,4.75mm~9.5mm之间的粗集料总量的40%左右,远高于普通密级配混合料,且矿质颗粒粗大、均匀,同时SMA对集料的扁平或细长颗粒有严格的限制,某些情况下对磨光值也有严格的要求。
这样,SMA混合料骨料有棱角且表面粗糙,故内摩擦角φ值大。
即使在高温条件下,由于粗集料颗粒之间相互良好的嵌挤作用,混合料仍有较好的抗变能力。
1.2.2低温抗裂性。
在低温条件下,混合料收缩变形使集料受拉时,集料之间填充的沥青玛蹄脂(Mastic)可以发挥其良好的粘结作用。
此时SMA的抗拉能力主要取决于沥青胶结料的粘聚力c值。
由高含量的矿粉、纤维和沥青组成的Mastic具有远高于普通密级配混合料的粘结作用,从而使混合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抗裂性能。
沥青玛蹄脂沥青玛蹄脂沥青玛蹄脂(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砂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
具有高含量粗集料、高含量矿粉、较大沥青用量、低含量中间粒径颗粒的组成特点。
高含量的粗骨料在混合料中颗粒面与面直接接触、相互嵌锁构成的骨架直接承受了荷载作用,这种骨架对温度敏感性小。
含量较高的矿粉与沥青形成粘聚力很高的胶凝状物――玛蹄脂,使得混合料的整体力学性质提高。
这两方面的作用使混合料具有足够的竖向与侧向约束,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不产生或只产生微小的永久性变形。
中文名沥青玛蹄脂氧指数>30%(OI)粘结力20℃1.5kg/cm2比重1600~1700kg/m3特点玛蹄脂应具有恰当的耐热度(标号),根据具体使用条件和当地的极端最高温度来确定用多高的耐热度。
耐热度过低,夏季易液化流淌;耐热度过高,冬季易冷脆断裂。
玛蹄脂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在结构发生变形时不致被拉裂。
玛蹄脂还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力。
技术参数1、外观:黑色糊状2、挥发物:5±25%3、氧指数:>30%(OI)4、粘结力:20℃1.5kg/cm5、比重:1600~1700kg/m6、耐热性:在95℃温度下,45度斜搁4小时,温度升到120℃,45度斜搁1小时无流淌起泡现象。
7、抗冻性-40℃~+95℃各悬挂2小时无开裂、无脱离。
8、使用温度:-40~95℃。
9、吸水率:室温浸泡24小时,吸水量不大于试料重量的1%。
10、施工厚度:6mm11、干燥时间:手指接触1小时,全干60小时。
12、施工量:每平方米12kg(含损耗)贮存与运输贮存温度为-5℃—45℃,避免暴晒。
自出厂之日起,贮存期为2年;运输时不得倾斜或横放,应注意使容器不要损害。
注意事项:用途:重交通道路、机场跑道、高等级公路以及钢桥路面面层的铺筑;房屋建筑的防潮等。
SMA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SMA(Stone Matrix Asphalt)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一、前言SMA(Stone Matrix Asphalt)沥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路面材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性、抗水损伤能力和防滑性能。
在道路施工中,SMA沥青混凝土路面已经逐渐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SMA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法,包括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SMA沥青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1. 石料骨架:采用骨架较粗石料,增加了路面的抗剥离能力和强度。
2. 沥青混凝土:使用高粘度、低变形性的沥青和高粘度的剂量控制添加剂,提高了沥青的粘附性和抗水损伤能力。
3. 高填充系数:通过较高的沥青含量和较小的石料间隙,提高了沥青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4. 高稳定性:SMA沥青混凝土采用特殊的配合比设计,提高了路面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5. 优良的防滑性能:由于路面石料的多粗糙表面,SMA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三、适应范围SMA沥青混凝土适用于高速公路、高等级城市道路、重载交通道路以及陡坡、急弯等对路面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路段。
四、工艺原理SMA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了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具体的施工工艺措施包括:基层处理、调配和搅拌料、铺设沥青混凝土、压实和养护等。
五、施工工艺1. 基层处理:清理基层,修补损坏部分,并进行打浆或粗糙度处理。
2. 调配和搅拌料:按照设计要求和配合比,进行石料和沥青的准备和搅拌。
3. 铺设沥青混凝土:采用铺面机进行铺设,控制铺设厚度和平整度。
4. 压实: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初压,然后使用钢轮压路机进行后期压实,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密实性。
5. 养护:对刚铺设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养护,防止太阳暴晒和雨水侵蚀。
SMA路面简介及其应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stic asphalt,简称SMA)SMA是由沥青玛碲脂填充碎石骨架组成的混合料,它采用间断级配,加入了较多的沥青,增加了矿料用量,同时使用纤维作为稳定剂。
SMA的材料质量要求比普通沥青混凝土的高,沥青结合料用量多,粘结性要求高,粗集料必须特别坚硬,矿粉必须是磨细石灰石粉。
SMA的施工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对施工要求比较高,如要延长拌和时间,提高施工温度,提升碾压效率等。
改性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SMA)在国际上使用较多且在国内大力推广,具有抗车辙能力强,高温性能好,低温抗裂性好,耐久性好等特点,综合性能有明显改善,因此推荐SMA为路面上面层.SMA上面层有SMA-13和SMA-16,因SMA-13抗渗水性能较SMA-16好,因此推荐SMA-13为路面上面层.国内应用2003年,在卢浦大桥(上海)上首次采用的一种名为SMA的新型沥青,如今已开始在申城的高速公路上使用。
东南郊环(A30)高速公路远东段将全部使用SMA 沥青,新路面将降低噪音2-4分贝,抗变形能力是原先的1.5-4倍。
据上海建设机场道路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曹亚东介绍,这种沥青路面除了有降噪和抗变形的功能外,还比普通沥青提高了耐磨性和防滑性,减少灯光反射,在雨雾天提高路面的能见度。
SMA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可比普通沥青提高50%左右,可大大降低路面维修、养护的工作量。
深圳:2006年9月28日,深南路改造工程动工。
其中蕴含着诸多先进理念:这是一条“高科技路”,铺路的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密实式粗集料,科技含量很高,从新加坡进口,至少15年不用再次修缮。
这是一条“环保路”,覆盖路面的SMA改性沥青吸尘能力增强,行车噪音下降2个分贝。
深圳市桥城东路位于华桥城一安托山片区东侧,南接滨海大道,北与北环路相连,由南往北依次与白石洲路、深南大道、桥香路、广深高速公路相交,是深圳市南北走向的重要交通干道之一。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简介SMA是由高含量粗集料、高含量矿粉、较大沥青用量,低含量中间粒径颗粒组成的骨架密实结构型沥青混合料。
1、形成背景60年代的德国交通十分发达,根据本国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20℃左右,冬季不太冷),习惯修筑“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这种结构中沥青含量12%左右,矿粉含量高。
使用中发现路面的车辙十分严重,另外当时该国家的汽车为了防滑的需要,经常使用带钉的轮胎(包括欧洲一些国家亦如此),其结果是路面磨耗十分严重(1年可减薄4cm左右)。
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车辙,减少路面的磨耗,公路工作者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增大粗集料的比例,添加纤维稳定剂,形成了SMA结构的初形。
1984年德国交通部门正式制定了一个SMA路面的设计及施工规范,SMA路面结构形式基本得以完善。
这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先后在德国、欧洲一些国家逐渐被推广、运用。
我国首次使用改性沥青是1994年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使用了奥地利技术NOV OPHAL T。
其关键技术在于利用间隙可不断调整的大型胶体磨使改性剂反复多次通过磨体而达到非常均匀与沥青共混,用400倍显微镜面观察切片晶体结构是否混合均匀。
PE对改善高温稳定性较好,而SBS对改善低温稳定性较好,96年首都机场东跑道罩面掺入4%PE+2%SBS,另外还掺入0.4%石棉纤维,使用改性剂以后,针入度比原来沥青减少了一个等级,软化点大为升高,粘度增加了7倍,说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的组成原理及特点SMA的结构组成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
具体讲:①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集料比例高达70%~80%,矿粉的用量达7%~13%,(“粉胶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
一、SMA概述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是一种有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组成一体的沥青混合料。
它与我国现行规范规定的沥青混合料,如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包括Ⅰ型、Ⅱ型)、沥青碎石混合料(AM)、抗滑表层混合料(AK),以及大空隙排水性沥青混合料(OGFC)相比,各自有不同的优缺点,SMA是嵌挤密实结构;AC-Ⅰ是悬浮密实结构;AC-Ⅱ是悬浮半空结构(空隙相对大些);AM是嵌挤空隙结构;OGFC是嵌挤空隙结构等。
SMA是由沥青玛蹄脂填充碎石骨架组成的混合料。
SMA具有以下特点:5mm以上粗集料,主要是4.75mm~15mm粗集料的比例高达70%~80%,矿粉用量达8%~13%,粉胶比远远超出通常的1.2限制,由此形成的间断级配,同时使用纤维作为稳定剂;沥青结合料用量多,粘结性要求高,应选用针入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SMA的材料质量要求比普通沥青混凝土的高,粗集料必须特别坚硬,针片状颗粒少,矿粉必须是磨细石灰石粉;SMA 施工与普通沥青混凝土相比,要适当延长拌和时间(因为用改性沥青,而且要添加投入稳定剂需延长5-10 S拌和时间)),提高施工温度,不宜用轮胎碾压实(防止粘轮和玛蹄脂上浮,降低路面构造深度并造成泛油)等。
(不过现在不同的专家意见不一致,存在争议,SMA 要求的空隙率小3-4%,所以有些专家推荐用轮胎压路机搓揉,以降低空隙率,我们还是严格按照现在的规范要求执行,规范是我们的保护伞),综合SMA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多一少(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掺纤维增强剂,材料要求高。
SMA生产、施工流程为:备料,配合比验证调整,沥青混合料生产,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保养。
SMA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能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由于粗集料的良好嵌挤,混合料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由于沥青玛蹄脂的粘结作用,低温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也有较多的改善;添加纤维稳定剂,使沥青结合料保持高粘度,其摊铺和压实效果较好;间断级配在表面形成大孔隙,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同时混合料的空隙又很小,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很好。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简称SMA) 简介SMA是由高含量粗集料、高含量矿粉、较大沥青用量,低含量中间粒径颗粒组成的骨架密实结构型沥青混合料。
1、形成背景60年代的德国交通十分发达,根据本国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20℃左右,冬季不太冷),习惯修筑“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这种结构中沥青含量12%左右,矿粉含量高。
使用中发现路面的车辙十分严重,另外当时该国家的汽车为了防滑的需要,经常使用带钉的轮胎(包括欧洲一些国家亦如此),其结果是路面磨耗十分严重(1年可减薄4cm左右)。
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车辙,减少路面的磨耗,公路工作者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增大粗集料的比例,添加纤维稳定剂,形成了SMA结构的初形。
1984年德国交通部门正式制定了一个SMA路面的设计及施工规范,SMA路面结构形式基本得以完善。
这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先后在德国、欧洲一些国家逐渐被推广、运用。
我国首次使用改性沥青是1994年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使用了奥地利技术NOVOPHALT。
其关键技术在于利用间隙可不断调整的大型胶体磨使改性剂反复多次通过磨体而达到非常均匀与沥青共混,用400倍显微镜面观察切片晶体结构是否混合均匀。
PE对改善高温稳定性较好,而SBS对改善低温稳定性较好,96年首都机场东跑道罩面掺入4%PE+2%SBS,另外还掺入0.4%石棉纤维,使用改性剂以后,针入度比原来沥青减少了一个等级,软化点大为升高,粘度增加了7倍,说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有显著提高。
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的组成原理及特点SMA的结构组成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
具体讲:①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集料比例高达70%~80%,矿粉的用量达7%~13%,(“粉胶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
由此形成的间断级配,很少使用细集料;②为加入较多的沥青,一方面增加矿粉用量,同时使用纤维作为稳定剂;③沥青用量较多,高达6.5%~7%,粘结性要求高,并希望选用针入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最好采用改性沥青)3、SMA结构的主要优点①、高温稳定性。
SMA简介
SMA是StoneMasticAsphalt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碎石沥青砂胶混凝土。
最早由德国在1968年研制成功;并于1993年北京机场高速公路在国内首次采用SMA做表面层,其后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
SMA拥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大粒径集料互相嵌锁组成高稳定性和高抗变形能力的结构骨架;二是由细集料、沥青、和稳定添加剂组成的沥青砂胶将“骨架”胶结在一起,是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柔性和耐久性,同时改性剂的加入也改善了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
沥青玛脂碎石混合料(StoneMatrixAsphalt简称SMA)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脂结合料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骨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
所谓改性沥青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外掺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tone matrix asphalt,简称SMA)是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骨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
使用情况表明,SMA路面结构不仅在高温、重载时车辙变形量低,而且低温性能良好。
SMA路面集中了AC路面的空隙率小、水稳定性及耐久性好,和AM路面的集料嵌挤作用好、高温抗车辙能力强,以及AK路面抗滑性能等优点,同时克服了AC 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能不足、AM及AK的不耐裂、老化、抗水损坏性能差的特点。
沥青结合料主要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感温性(即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防止混合料分散并提高路用性能,通常采用SBS改性沥青。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持续增加,超载重载、交通渠化等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质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层出不穷。
SMA是由较多的沥青结合料、矿粉和稳定剂(一般为聚酯纤维或木质素纤维)填充于粗集料骨架中形成的间断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和耐久性,同时雨天抗滑性能也较好,可降低车辆行驶的噪声等优点。
因此,虽然其施工成本较高,但在国外较早就在重载交通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欧美国家更早得以普及。
最近几年国内许多高速公路建设也开始逐渐引进这一技术,以期利用这一新施工工艺来解决老规范中AC、AM、AK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宁淮高速NH-HA24标路面项目SMA-13S改性沥青上面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情况,探讨SMA改性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