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分论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4
商法总论重点笔记第一章商法概述第一节商法的概念和特征【重点】一、商的概念(一)现代商法中“商”的范围【商≠商事】1.固有商(第一种商, 绝对商): 直接媒介财货交易的基本商行为, 包括商品交易、证券交易、票据交易、海商交易等。
2.辅助商(第二种商): 间接以媒介货物交易为目的的行为, 是使“固有商”得以实现的某种辅助行为。
3、第三种商: 不具有直接或间接媒介货物交易之行为目的, 但其行为性质与固有商和辅助上有密切联系或者为其提供商业条件的营业活动, 如银行、融资、信托、承揽、加工等。
4、第四种商:仅与辅助商或者第三种商有牵连关系的营业, 如广告宣传、人身与财产保险等。
(二)商:经商业登记的商主体,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所从事的一切营利性活动。
商的四要素: (1)经登记的商主体(2)以营利为目的(3)以商业方法进行营业(4)从事规定范围内的事业(三)在法学上判断商的标准有两个方面:第一, 经营。
经营有两个要素, 一是看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二是看是否是营业行为。
所谓商事, 是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营业活动的总称。
第二, 商事登记。
看活动主体是否具有法律所赋予的资格和能力。
二、商法的概念和分类(一)商法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由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有关调整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法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商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和认可的。
(二)各国概念德国: 主观意义上的商法;法国: 客观意义上的商法;日本: 折衷意义上的商法;中国: 主要从商法的调整对象来解读商人概念。
(三)商法的理论分类1.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形式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表现形式和法律的编纂结构, 商法典。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着眼于规范的性质、构成和作用理念的统一, 不一定存在以商法命名的法典, 如商事单行法、商法规范, 甚至是判例或国际公约。
【市场经济国家】2.商公法: 公法上关于商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如行政法、刑法商私法:私法上关于商事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如商法典、商事习惯法、单行法第二节商法的特征【重点】(一)规范的重点是商人的营利活动商人从事商事交易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营利, 商人追求利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承认并保障商人追求利益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律基本知识商法概述解析商法概述解析商法,是指以商业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规范体系。
它是调整商业行为中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和法规的总称。
商法对于商业活动的开展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本文将对商法的基本知识进行概述解析,包括商法的定义、特点、法律主体、法律关系以及商法的分类等。
一、商法的定义和特点商法是商业交易活动中运用的法律规则的综合体,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
它主要涉及商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商业活动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等方面的问题。
商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法律规范性:商法是以法律为基础,通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法规、规章等形式来维护商业秩序和权益。
法律的规范性使商法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2. 利益保护性:商法的制定旨在维护商业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护各方当事人在商业活动中所享有的利益。
商法对商业主体的利益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3. 自由协商性:商法要求商业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允许商业主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由协商和合作,以达成互利的商业交易。
二、商法的法律主体商法中的法律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体。
法人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的组织,如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等。
其他组织包括合伙企业、合作社等。
在商法中,法律主体的选择和权益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商法要求不同的法律主体在商业交易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应当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同时,商法也规定了法律主体在商业活动中的权利和责任,以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商法的法律关系商法的法律关系是商业主体在商业交易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商业交易活动的核心内容。
商法的法律关系包括民事关系和经济关系两个方面。
1. 民事关系:商业交易涉及到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具有合同性质。
商人之间的交易行为是基于自愿、平等和诚实信用原则的。
1、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信托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
2、信托的分类:①按照受托人身份的不同,信托可分为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
商业信托原则上要支付报酬,民事信托原则上不支付报酬。
②按照信托设立目的的不同,信托可分为公益信托和私益信托。
公益信托是指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信托,私益信托是指出于私益目的而设立的信托。
③按照创设方式的不同,信托可分为明示信托、隐含信托和法定信托。
④按照受益人的不同,可分为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
自益信托是指由信托人本人为受益人,享受信托利益的信托,信托人与受益人为同一人;他益信托是指信托人以外的人享受信托利益的信托,信托人与受益人为不同的人。
⑤按照设立信托行为的不同,可分为契约信托和遗嘱信托⑥按照委托人是否在信托契约中保留了撤销权,可分为可撤销信托和不可撤销信托⑦按照已经设立的信托是否可以执行,可分为可执行信托和待执行信托。
3、信托的功能: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财产保全、财产增值、社会公益、证券化。
4、信托法的基本原则:①信托财产独立原则。
信托一旦设立,信托财产即从信托当事人的自由财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仅服务于信托目的的独立运作的财产。
a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区别。
委托人一旦设立信托,即失去了对财产的所有权。
b信托财产与属于受托人所有的财产(以下简称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得归入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者成为固有财产的一部分。
C信托排除受托人、受益人的债权人对信托财产的强制执行。
d受托人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不得与其固有财产产生的债务相抵销。
受托人管理运用、处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相互抵销。
②所有权与利益分离原则③有限责任原则。
A内部的有限责任:受托人负有根据信托文件规定为受益人的利益忠实执行信托事务,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