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体积配箍率计算表格
- 格式:xls
- 大小:616.50 KB
- 文档页数:2
体积配箍率
体积配箍率(ρv)指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定义:
计算公式为:
方格网式配筋:
ρv=(n×A×l+n×A×l)/(A×s)。
螺旋式配筋:
ρv=(4×A)/(d×s)。
式中,l和l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不必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在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其中非螺旋箍筋体积应乘以系数0.8。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λ×f/f;λ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其中,f≥16.7N/mm(《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不受360N/mm的限制。
工程名称:设计人:计算日期:表6.4.7读取特征值λV=0.11读取混凝土强度=16.70输入箍筋强度值210计算体积配箍率=0.87%柱体积配箍率计算柱端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V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凝 土 强 度其中框架一,二,三,四级柱构造体积配箍率为0.8%,0.6类型3柱截面b=300类型4柱截面b=类型3柱截面h=500类型4柱截面h=类型3柱保护层c=30类型4柱保护层c=b方向箍筋肢数3箍筋直径=h方向箍筋肢数3箍筋间距S=箍筋直径=8体积配箍率=箍筋间距S=100体积配箍率=0.97%类型5柱截面b=500类型6柱截面b1=类型5柱截面h=500类型6柱截面b2=类型5柱保护层c=35类型6柱截面h1=箍筋直径=8类型6柱截面h2=箍筋间距S=100b1边附加箍数m1=体积配箍率=0.69%b2边附加箍数n1=h1边附加箍数n2=h2边附加箍数m2=保护层c=箍筋直径=箍筋间距S=柱体积配箍率=纵向筋配筋率=单根纵筋面积=类型8柱截面b1=240类型7柱截面b1=类型8柱截面h1=500类型7柱截面b2=b1边附加箍数n1=0类型7柱截面b3=h1边附加箍数m1=2类型7柱截面h1=保护层c=15类型7柱截面h2=箍筋直径=10b1边附加箍数n1=箍筋间距S=120b2边附加箍数n2=柱体积配箍率= 1.18%b3边附加箍数n3=纵向筋配筋率=0.01h1边附加箍数m1=截面类型八截面类截面类型三截面类截面类型五截面类单根纵筋面积=123.375h2边附加箍数m2=保护层c=箍筋直径=箍筋间距S=柱体积配箍率=纵向筋配筋率=单根纵筋面积=计算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N/mm 2)回目录级柱构造体积配箍率为0.8%,0.6%,0.4%,0.4%4004003581001.04%24078030024003101581200.66%0.01169.31254802404803003001011截面类型七截面类型四截面类型六158100 0.66%0.01 239.625。
柱体积配箍率计算
专业相关2009-11-25 21:04:57 阅读13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以截面b=350,h=500的柱为例,柱加密区箍筋为Φ8@100,保护层厚取30,柱截面配筋见下图: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8.3条,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ρv,可按下式计算(式7.8.3-2):
对框架柱,式中各参数含义为:
A cor--箍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其重心应与柱截面的重心重合,计算中仍
按同心、对称的原则取值。
对框架柱,Acor=l1·l2;
ρv--框架柱的体积配筋率(核心面积A cor范围内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箍筋的体
积);
n1、A s1--b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n2、A s2--h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l1--b方向箍筋宽度;
l2--h方向箍筋宽度;
s--箍筋的间距。
上例中b方向箍筋肢数为n1=4,h方向箍筋肢数为n2=2,Φ8钢筋截面积为As1=As2=50.3m㎡,l1=350-60=290mm,l2=500-60=440mm,箍筋间距s=100mm,按上式计算的柱体积配箍率为:
(4×50.3×290+2×50.3×440)/(290×440×100)=0.00804;。
以截面b=350,h=500的柱为例,柱加密区箍筋为Φ8@100,保护层厚取30,柱截面配筋见下图: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7.8.3条,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ρv,可按下式计算(式7.8.3-2):
对框架柱,式中各参数含义为:
A
cor
--箍筋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其重心应与柱截面的重心重合,计算中仍按同心、对称的原则取值。
对框架柱,Acor=l1·l2;
ρ
v --框架柱的体积配筋率(核心面积A
cor
范围内单位混凝土体积所含箍筋的
体积);
n
1
、A
s1
--b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n
2
、A
s2
--h方向的箍筋肢数、单根箍筋的截面面积;
l1--b方向箍筋宽度;
l2--h方向箍筋宽度;
s--箍筋的间距。
上例中b方向箍筋肢数为n1=4,h方向箍筋肢数为n2=2,Φ8钢筋截面积为As1=As2=50.3m㎡,l1=350-60=290mm,l2=500-60=440mm,箍筋间距s=100mm,
按上式计算的柱体积配箍率为:
(4×50.3×290+2×50.3×440)/(290×440×100)=0.00804;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