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阿房宫赋字词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杜牧《阿房宫赋》字词注释《阿房宫赋》阿房宫是秦始皇时所建,未竣工而秦亡。
赋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极力形容阿房宫的壮丽和宫廷生活的奢侈荒淫,进而指出秦朝不惜民力,只知穷搜民财,终于亡国。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杜牧《阿房宫赋》字词注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牧《阿房宫赋》字词注释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ía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得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阿房宫赋知识点回顾六国论是《史记》中的一篇文论,由司马迁所著。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战国时期六国的兴衰和争霸,以及深层次的政治、军事和人性等问题。
而《六国论》中所提到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唐代文学家杨凌杨慎撰写的赋文,以描绘秦始皇的阿房宫为主题,被誉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回顾一下《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主要知识点。
一、《六国论》:1.六国的兴衰:司马迁通过对战国六国(秦、赵、韩、魏、楚、燕)的分析和比较,阐述了他们的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其中主要包括政治腐败、军事衰弱、贵族私争、道德风尚败坏等。
2.争霸战争的必然:司马迁认为,战国时期六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是必然的结果。
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为了获取更多权力和资源而进行的争夺,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他也指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贵族统治下的政治腐败和内斗。
3.人性的固有弱点:《六国论》揭示了人性弱点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性。
司马迁认为,贪婪、争权、求利和争强好胜等人性弱点不仅导致了个人的失败,也导致了整个国家的衰落。
4.君王的责任:《六国论》中司马迁特别强调了君王的责任。
他认为,君王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亲政治、修德行、实施良政,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兴盛。
二、《阿房宫赋》:1.描写阿房宫:杨凌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秦始皇的阿房宫的恢弘壮丽和奢华富丽的景象。
他通过描写宫殿的布局、建筑的雄伟和使用的珍宝、奢侈品等,以及宫廷的盛况和贵族们的奢靡生活等来突出宫殿的独特之处。
2.批判秦始皇的统治:《阿房宫赋》中也对秦始皇的统治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杨凌在文中揭示了秦始皇统治下的奴役制度、镇压异见和不合理的政策等问题,以及他对百姓的无情剥削和对法家思想的过分追求等。
3.展示文学修养:《阿房宫赋》以华丽辞藻、精细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显示了杨凌的文学修养和才华。
他通过鲜明的意象、娴熟的词藻,以及富有节奏感的句式和章节安排,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反思统治者的荒淫生活:《阿房宫赋》中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和对秦始皇统治的批判,暗示了统治者的荒淫生活和对权力的过分追求对社会和国家带来的不良影响。
《六国论》文言知识归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暴霜露 (通“曝”,曝露)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通“倘”,倘若)(3)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2.古今异义(1)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义:它实际上的数量今义:实际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义:到……结局今义:连词(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先例,旧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7)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8)刺客不行古义:不去行刺今义::能力、本事欠缺;水平不高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日削月割(一天天地,一月月地)(2) 名词作动词。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3) 形容词作动词。
不能独完 (保全)(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最终)(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一词多义(1)兵非兵不利(名词,兵器、武器)而秦兵又至矣(名词,军队)斯用兵之效也(名词,战争)(2)暴暴霜露 (动词,曝露) 暴秦之欲无厌 (形容词,凶暴,残酷)(3)事以地事秦(动词,侍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名词,事情)(4)犹犹抱薪救火(动词,像,好象)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副词,仍然,还)(5)始始有远略(名词,起初)始速祸焉 (副词,才)(6)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副词,假使,如果) 并力西向 (动词,朝着,对着)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因果。
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2) 连词,表修饰。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3) 连词,表转折。
而秦兵又至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燕虽小国而后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 连词,表承接。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2.之(1) 助词,的。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梳理1、重点词语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shuài):一律、一概②思厥先祖父厥:代词,其,他的,他们的③暴霜露,斩荆棘暴(pù):暴露、冒着④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清、判明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依附、亲近⑥始速祸焉速:招致⑦洎牧以谗诛洎(jì):到、等到⑧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倘若、如果2、词类活用①不能独完(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②诸侯之所亡(亡:动词活用为名词,丧失的土地)③义不赂秦(义:名词活用为动词,坚守正义)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优厚地对待)⑤李牧连却之(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打退、击退等)3、古今异义①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即爷爷的别称)②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实力;今义,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③刺客不行(古义,不去刺杀秦王;今义,不能、不可以、没能力等)④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旧例;今义,侧重于描述事件过程的一种文体)4、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至丹以荆卿为计 (省略谓语,“至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
②邯郸为郡 (省略定语,“邯郸为(秦国的)郡”)。
(2)状语后置句③赵尝五战于秦 (“赵尝五于秦战”,即“赵国曾五次与秦国交战”)④其势弱于秦 (“其势于秦弱”,即“六国的实力比秦国弱”)⑤后秦击赵者再(“后秦再击赵者”,即“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3)被动句⑥洎牧以谗诛(表被动的标志词没有出现,应为“洎牧以谗(被)诛”,即“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被)杀害”。
⑦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被动,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梳理一、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数作动,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专一)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形,一体)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舍不得)④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④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属)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5、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或师焉,或否焉(代词,它)③且焉置土石(哪里)④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代词,在那里)6、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表并列)②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却)③谁得而族灭也(表递进,并)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表并列)⑤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表递进,并且)7、夫: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于拒秦(语气词,不译)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句首语气词,表示议论,不译)③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二、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作动,统一)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辇:名作动,坐辇车)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作状,在早上,在夜晚)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作名,搜集保存的金银珠宝)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作动,把……当作……)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作动,灭族)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形作动:感动悲哀;鉴:意动,以……为鉴)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作动,出现彩虹)三、古今异义的词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结构精巧;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斥)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古义:搜集保存;今义:收集保藏。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一、注音:蜀山兀()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远听杳()不知尽态极妍()剽()掠其人鼎铛()玉石弃掷逦迤()尽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直栏横槛()管弦呕哑()参差()二、古今异义:①直走咸阳(古义:今义:)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③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今义:)④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⑥可怜焦土(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毕:;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5.辇来于秦(辇:)6.朝歌夜弦(歌:弦:)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9.廊腰缦回(腰:)10.蜂房水涡(蜂房:水涡:)11.族秦者秦也(族:)12.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四、一词多义:一:1、六王毕,四海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黄鹤一去不复返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3、晋陶渊明独爱菊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留取丹心照汗青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2、或师焉,或不焉()3、且焉置土石()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2、不敢言而敢怒()..3、谁得而族灭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五、指出特殊句式: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2、:六王毕输来其间戍卒叫,函谷举3、:1):秦人不暇自哀2):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管弦呕哑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4、:()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省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省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省略)几世几年,剽掠()其人(省略)谁得而族灭()也(省略)六、翻译: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六国论》和《阿房宫赋》字词归纳一、虚词(一)、以1、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介词:因为(《六国论》)2、秦以攻取之外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用(《六国论》)3、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六国论》)4、举以予人介词:拿(《六国论》)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结果(《六国论》)(二)、焉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六国论》)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阿房宫赋》)(三)、其1、其实亦百倍代词它的(《六国论》)2、能守其土剽掠其人代词他们的(《六国论》)3、杳不知其所之也代词哪里(《阿房宫赋》)4、人亦念其家代词自己的(《阿房宫赋》)(四)、而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连词表示转折。
(《六国论》)而气候不齐连词表示转折。
(《阿房宫赋》)2、赂秦而力亏连词因果(《六国论》)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示目的关系(《阿房宫赋》)4、两败而三胜连词表并列(《六国论》)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并列(《阿房宫赋》)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连词表承接(《六国论》)(五)、为:1、至丹以荆卿为计作为(《六国论》)2、为秦人之积威之所劫表被动(《六国论》)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六国论》)4、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做(《阿房宫赋》)二、实词(一)、得: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动词:获得、取得(《六国论》)2、此言得之形容词:适宜、得当、对(《六国论》)3、谁得而族灭也动词:能够(《阿房宫赋》)(二)、固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固执、顽固(《阿房宫赋》)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副词:表本来、原来(《六国论》)3、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副词:当然(《六国论》)(三)、使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致使、导致(《阿房宫赋》)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连词:假使、如果(《六国论》)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让(《六国论》)使负栋之柱介词让(《阿房宫赋》)三、文言特殊句式。
《阿房宫赋》字词整理 - 修改名词为《阿
房宫词章》字词整理
阿房宫赋字词整理
根据您的要求,修改标题为《阿房宫词章》字词整理。
以下是
对《阿房宫词章》的字词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字词简介
阿房宫
阿房宫,是中国古代秦代庞大宫殿群的中心宫殿,由秦始皇所
建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
宫殿规模宏大,建筑壮丽。
赋
赋,古代文体之一,以形容事物的详细描述为主。
《阿房宫赋》即指叙述阿房宫的赋文作品。
词章
根据您的修改,将名词修改为词章,我理解为更加强调文字、章节的组织和结构,因此将其用于《阿房宫词章》的名称。
这也突出了对阿房宫的更多细节和描写。
二、《阿房宫词章》字词整理
以下是《阿房宫词章》的一些字词整理:
- 宫阙:指宫殿和楼阁。
- 画栋:形容宫殿建筑华丽壮观。
- 千寻:形容墙壁高耸壮丽。
- 凤旗:形容宫殿的旗帜为凤凰形状。
- 云起:形容宫殿中烟云缭绕,气势雄伟。
- 複道:形容宫殿内部错综复杂的道路。
- 乘阁:指站在高楼上眺望。
- 烟霞:形容宫殿周围的景色美丽迷人。
- 四面环山:形容宫殿四周被群山环绕。
- 分殿:指宫殿内分布不同用途的殿堂。
- 曲阑:指宫殿内的小巷。
- 镂空:形容宫殿建筑中有雕刻装饰的空隙。
以上仅为《阿房宫词章》的一部分字词整理,希望对您的文档有所帮助。
如需进一步补充内容,请随时告知。
《阿房宫赋》字词整理一、通假字摽.掠其人:同“剽”,抢劫二、常见实词1、骊山北构.而西折:架木造屋2、直走.咸阳:趋向、通向3、二川溶溶..:水盛大的样子4、廊腰缦回.:曲折、迂回5、盘盘..焉:曲折回旋貌..焉,囷囷6、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高耸7、不霁.何虹:雨止天晴8、高低冥迷..:迷茫不清9、歌台暖响.:声音10、妃嫔媵.嫱:陪嫁的人11、辞.楼下殿:辞别,告别12、雷霆乍.惊:突然,忽然13、杳.不知其所之也:消失不见踪影14、杳不知其所之.也:去,往15、尽态极妍.:美丽16、缦立..远视:延伫,久立17、有.不见者:有人18、一旦..不能有: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忽然有一天”19、输.来其间:被运送、转运,意念被动20、弃掷..逦迤:抛弃,丢弃21、弃掷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22、人亦念.其家:顾念、顾怜23、日益骄固.:顽固24、函谷举.:被攻占,意念被动25、族.秦者:诛灭26、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如果27、秦人不暇自哀.:哀怜、哀叹三、古今异义1、而气候..不齐:天气状况2、可怜..焦土:可惜四、词类活用1、骊山北.构而西折:名作状,向北2、骊山北构而西.折:名作状,向西3、廊腰缦.回:名作状,无纹饰的繒条,像绸带一样4、朝.歌夜弦:名作状,在早上5、朝歌夜.弦:名作状,在晚上6、辇.来于秦:名作状,乘辇车7、朝歌夜弦.:名作动,弹琴8、渭流涨腻.:形作名,油脂9、鼎铛.玉石: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铁锅10、鼎铛玉石.: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石头11、金块.珠砾: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土块12、金块珠砾.: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石子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镜子五、常见虚词1、而:表承接骊山北构而西折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表转折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修饰谁得而族灭也2、于:到:辇来于秦比: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周身之帛缕多于九土之城郭多于市人之言语3、焉:形容词词尾:盘盘焉囷囷焉代词,指她们:而望幸焉六、特殊句式①判断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在语文笔记本上完成以下任务:
《六国论》知识清单
一、归纳整理本课中字词的读音。
(字音、字形)
二、整理通假字厌、当、无(要有例句有解析)
三、归纳古今异义词率、其实、祖父、然后、至于、再、智力、不行、故事(找出本文的例句,然后写出古今的意思)
四、归纳一词多义
故、亡、暴、事、犹、终、始、向、兵、则、为、与、得、而、以、其
(要有例句,例句在本文中找)
五、归纳词类活用(逐段寻找)
六、归纳文言句式(逐段寻找)
七、归纳本文的主旨(公式:本文通过写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阐释了什么观点)
八、本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阿房宫赋》知识清单
一、归纳整理本课中字词的读音。
(字音、字形)
二、归纳古今异义词隔离、走、勾心斗角、落、气候、经营、可怜(找出本文的例句,然后写出古今的意思)
三、归纳一词多义
使、爱、一、焉、为、于、而、其、之(要有例句,例句在本文中找)
四、归纳词类活用(逐段寻找)
五、归纳文言句式(逐段寻找)
六、归纳本文的主旨(公式:本文通过写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阐释了什么观点)
七、本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一词多义
①直走咸阳(古义:跑,奔,趋向;今义:行)
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③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④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⑥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特殊句式:
1、判断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2、被动句:六王毕
输来其间
戍卒叫,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哀自)
2)定语后置: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有三十六年不得见者)
钉头磷磷(磷磷钉头)
瓦缝参差管弦呕哑
3)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整理一、正音:蜀山兀(wù)缦(màn)回不霁(jì)何虹妃嫔媵(yìng)嫱(qiáng)焚椒(jiāo)兰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尽态极妍(yán)剽(piāo)掠其人鼎铛(chēng)玉石弃掷逦迤(lǐyǐ)尽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yǔ)之粟粒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 yā)参差(cēn cī)二、古今异义:①直走咸阳(古义:跑,奔,趋向;今义:行)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③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④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⑥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三、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
精英,形容词用作名词,精品。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9.廊腰缦回(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10.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1.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四、一词多义:一: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3、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3、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的样子,助词。
阿房宫赋字词整理.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六王毕]六国灭亡了。
六王,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
[ 毕 ]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一]统一。
[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
兀,山高而上平。
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蜀,四川。
[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
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
覆压,覆盖。
[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
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
走,趋向。
[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
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
[廊腰缦回]走廊宽而曲折。
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
缦,萦绕。
回,曲折。
[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噘起。
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
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
[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
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
现在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盘盘焉,囷囷(qūn qūn)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
焉,相当于“凛然”“欣然”的“然”。
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
盘盘,盘旋的样子。
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
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
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
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
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
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
[冥迷]分辨不清。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
阿房宫赋(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控诉秦挥霍无度的语句是:,?(4)《阿房宫赋》中,“,”两句,把桥比喻为横卧在河面上的长龙,使静态的桥有了动态之美。
(5)《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6)《阿房宫赋》中,“,,”写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被秦人搜刮来之后像土块、铁锅一样胡乱地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7)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 紧接着说:“,,?” (8)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将喻体置放在前,予人以鲜明的画面的语句是:,。
(9)劝谏唐人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10)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六国论(1)苏洵在《六国论》中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的精辟论点,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 , ”;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11个字。
(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4)《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危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5)《六国论》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对自己的观点“弊在赂秦”进行了解释。
《阿房宫赋》词语归纳(教师版) 2010-11班级学号姓名一、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1、蜀山兀.,阿房出光秃2、覆压..天日覆盖;遮蔽..三百余里,隔离3、骊山北构.而西折.构建,建起;弯曲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座5、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6、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喻女子浓密乌黑的头发;纷乱的样子7、杳.不知其所之.也远行没有尽头;动词,到,往8、剽.掠其人.,倚叠..如山抢劫,掠夺‘民,百姓;积累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铁锅;小石;土块;石子;连续不断,到处都是10、秦爱纷.奢盛多的样子,奢华1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副词,更加1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传递,顺着次序传下去;做;能13、秦人不暇.自哀空闲,闲暇二、请写出下列各句中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今意义古今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延伸行走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各种建筑物比喻各自用尽心机,都向中心聚集,明争暗斗。
相邻的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3、而气候不齐气象,天气冷暖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4、齐楚之精英喻金玉珍宝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5、可怜焦土可惜使人怜悯三、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含义l、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北、西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腰,名词用作状语,像腰一样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龙,名词用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用作动词,出现彩虹6、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下,名词用做动词,走下;辇,名词用作状语,乘辇车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夜,名词用作状语,早晨,晚上弦,名词用作动词,弹弦,这里指演奏乐曲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用作名词,收藏的金玉珠宝,经营的金玉珠宝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炬,数量词用作动词,放一把火10、族.秦者,秦也族,名词用作使动,使……灭族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动用法,为……哀叹鉴,意动用法,以……为借鉴1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动用法,为……哀叹四、请解释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1、缦(1)廊腰缦回回环的样子(2)缦立..远视久立2、幸(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古时皇帝到某处叫“幸”某处,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2)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宠爱,帮助(3)幸得安全,俱脱虎口《后汉书》幸亏,幸而(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幸运(5)妒人之能,幸人之失《柳宗元•骂尸虫文》喜悦,高兴3、举(1)戍卒叫,函谷举拔、攻占,这里指被攻占(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举荐,选举(3)吾力足以举百斤,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抬起,举起(4)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庄子•让王》点燃(5)举义兵以诛暴乱《三国志》兴起,发动(6)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出,提出(7)举全国之力用,拿(8)举世闻名全(9)一举一动举动,行动4、族(1)族秦者秦也灭族,使……灭族(2)谁得而族灭也灭族,使……灭族(3)遂族郭解翁伯灭族,刑及全族5、使(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假使,假如(3)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出使(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派遣;使者(5)颐指气使支使,支配6、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喜欢(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爱护(3)爱莫能助同情怜悯(虽然心里怜悯、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7、一(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数词(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4)古今一也相同,一样(5)一家老小全8、极(1)尽态极妍副词,最,非常,表最高程度(2)屋极有窗以达气《狱中杂记》屋极,屋顶(3)登峰造极顶点,最高的位置(4)所得(刘)表众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最多9、焉(1)盘盘焉形容词词尾(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助词/ 代词(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兼词,于何,在哪里(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么10、于(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到(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比(3)燕王拜送于庭介词,在(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介词,对于(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介词,由于11、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关系(2)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连词,表并列关系/ 转折关系(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连词,表转折关系(4)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连词,表修饰关系(5)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 转折(6)玉在山而草木润《荀子•劝学》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代词,你(8)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也”代词,此,这样12、可怜(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值得怜悯,哀怜(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爱(4)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陆游•平水》可怪(一种:一样的意思)13、一旦(1)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有一天(2)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史记•淮阴侯列传》形容时间很短(3)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鲍照•结客少年场行》一时,忽然14、融融(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和暖的样子(2)其乐融融和乐的样子(3)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李白•拟古》光润晶莹五、请指出下面各句的句式特点(一)判断句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六国论》和《阿房宫赋》字词归纳
一、虚词
(一)、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介词:因为(《六国论》)
2、秦以攻取之外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介词:用(《六国论》)
3、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六国论》)
4、举以予人介词:拿(《六国论》)
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结果(《六国论》)
(二)、焉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六国论》)
2、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阿房宫赋》)(三)、其
1、其实亦百倍代词它的(《六国论》)
2、能守其土剽掠其人代词他们的(《六国论》)
3、杳不知其所之也代词哪里(《阿房宫赋》)
4、人亦念其家代词自己的(《阿房宫赋》)
(四)、而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连词表示转折。
(《六国论》)
而气候不齐连词表示转折。
(《阿房宫赋》)
2、赂秦而力亏连词因果(《六国论》)
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示目的关系(《阿房宫赋》)
4、两败而三胜连词表并列(《六国论》)
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并列(《阿房宫赋》)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连词表承接(《六国论》)
(五)、为:
1、至丹以荆卿为计作为(《六国论》)
2、为秦人之积威之所劫表被动(《六国论》)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六国论》)
4、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做(《阿房宫赋》)
二、实词
(一)、得:
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动词:获得、取得(《六国论》)
2、此言得之形容词:适宜、得当、对(《六国论》)
3、谁得而族灭也动词:能够(《阿房宫赋》)
(二)、固
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形容词:固执、顽固(《阿房宫赋》)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副词:表本来、原来(《六国论》)
3、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副词:当然(《六国论》)
(三)、使
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致使、导致(《阿房宫赋》)
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连词:假使、如果(《六国论》)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介词让(《六国论》)
使负栋之柱介词让(《阿房宫赋》)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阿房宫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焚椒兰也。
2、《六国论》: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二)、省略句
1、《阿房宫赋》
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则足以(之)据秦
2、《六国论》
举以(之)于人
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
暴(于)霜露,斩荆棘
(三)、倒装句
1、介宾短语(状语)后置:
《阿房宫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市人之言语《六国论》:
赵尝五战于秦
其势弱于秦
后秦击赵者再
2、宾语前置:
《阿房宫赋》:
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六国论》:
苟以天下之大
(四)、被动句:
《六国论》:
洎牧以谗诛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日削月割
《阿房宫赋》:
戍卒叫,函谷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