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敦煌莫高窟
- 格式:pptx
- 大小:42.05 MB
- 文档页数:72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
并运用美术欣赏的方法,对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进行欣赏并作出简要评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敦煌彩塑壁画的一术特点。
对我国的石窟艺术有初步了解。
情感目标了解莫高窟及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继承优秀美术传统的责任感。
体会与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于情感。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展示图片、观察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敦煌莫高窟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分析及对其艺术特征的认识教学过程以珍贵的印刷版《金刚经》的流失,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习敦煌石窟于敦煌莫高窟的概念。
展示敦煌代表性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敦煌高窟并说一说看到了那些艺术形式。
学生回答完之后,递进的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些雕塑壁画建筑与什么相关?引出石窟佛教艺术的感念,同时输出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圣的知识点。
设置疑问,这种佛教艺术起源于中国吗?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得出起源于印度,老师总结是印度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随印度的佛教传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
我国一共有四大石窟,分别是哪四大石窟?学生回答四大石窟的名称。
老师语言引导,四大石窟都是五 A级景点,提出“云旅游”。
通过“云游敦煌”的形式展开对敦煌莫高窟的学习。
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地理环境视频,给学生制造心理落差,抛出问题:敦煌莫高窟问什么会在这样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阅读旅游手册中关于敦煌地理位置重要性的介绍,初步了解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老师接着讲解加深学生对敦煌地理位置重要性的理解。
设置问题,这些石窟是谁建造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一课敦煌莫高窟(赏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通过查资料做以下准备:(1)收集汉代丝绸之路资料(2)晋末、南北朝、唐朝的社会状况。
(3)1900年的中国。
(4)《九色鹿》的美丽传说以及其它的各种佛教故事二、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在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吗?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师:好的,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三、讲授新课.(一)中国的石窟艺术,简要介绍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二)详细分析敦煌莫高窟:1、百年蒙羞藏经洞(1)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
(旨在激发学生悲愤的爱国情绪,对莫高窟里的文物有着更深的关注。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
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顺便提及余秋雨的《道士塔》和《莫高窟》两篇文章。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教材:人美版义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材: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16册第一课课型:欣赏、评述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课时计划授课日期:年月日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是美术,美术包括那些范围,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什么是美术?生:美术就是创造美的技术。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美术包括了那些范围呢?生: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美容美发设计、工业设计、实用设计、包装设计等等。
(二)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看看敦煌莫高窟下面的小字,红色的小字写的什么?生:自学。
师:这节课主要是同学们自学,老师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讲解。
现在同学们认真的看一下第一小节,看看敦煌莫高窟经历了多少年,现存的洞窟有多少个?同学们认真的看,等一下老师要提问。
(2分钟)阅读师:同学们看完了没有,看完的请举一下手,老师看看有多少人看完了,好,都看完了,现在开始提问,敦煌莫高窟一共经历了多少年?生:一千多年师:现存的洞窟有多少个?生:325个师:那一年被列为世界保护遗产生:1987年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敦煌莫高窟自秦朝开始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现存洞窟有735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以上内容同学们要了解一下,作为中国人,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要有一定的认识,以免贻笑大方。
下面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石窟艺术,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左下角的文字和图片,(2分钟)阅读师:现在我请个同学来说说石窟艺术主要包括那三种类型?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石窟艺术主要包括建筑、雕塑、壁画。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由西域传入我国的,所以同学们看到的石窟艺术都是与佛教有关的,那位同学来说说,除了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哪里有石窟艺术?生:还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对,那么什么是石窟呢?它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呢?其实石窟就和同学们所在的教室一样,都是用于学习的场所,只是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的地方,而石窟是和尚学习佛教文化的地方。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敦煌莫高窟》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石窟艺术群。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特点,掌握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特点以及相关的艺术术语;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特点;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分析;3.学生手绘敦煌莫高窟壁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兴趣,可以导入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展开讨论。
例如,可以播放一段敦煌莫高窟的介绍视频,或者展示一些敦煌莫高窟的图片。
同学们可以一起观察图片,简单描述画面中的特点和感受。
2. 了解敦煌莫高窟(15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特点。
首先,我会简单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产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我会重点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包括主题、创作时间和艺术风格等。
同时,我还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敦煌莫高窟相关的艺术术语,如彩塑、浮雕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
3. 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20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
首先,我会给学生展示几幅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中发现壁画的共同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注意到壁画的色彩丰富、线条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等特点。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对这些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艺术魅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我还会邀请学生凭借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壁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七年级(上)教案第一课敦煌莫高窟第一篇:七年级(上)教案第一课敦煌莫高窟第一课书库艺术的宝库一、教材分析:敦煌莫高窟艺术是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重视我国的石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既要为拥有这些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而骄傲和自豪,更要在“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的同时,去了解和学习艺术经典,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为今后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的欣赏,引申到对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通过了解现状和遭受掠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二、名词解释敦煌: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
敦煌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1、石窟艺术是一种存在于人工开凿的岩间洞窟中,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品类的宗教艺术。
2、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3、莫高窟艺术因壁画华丽精美、雕塑栩栩如生、装饰图案瑰丽丰富著称于世。
4、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1、美术,又称造型艺术。
根据材料、题材、功能的不同,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和建筑艺术等。
东方又有书法、篆刻艺术。
许多国家和民族还有独特的民族民间美术。
随着科技发展又出现了多媒体艺术。
2、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
3、中国画以中国特有的笔墨颜色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艺术传统在特制的宣纸上作画。
4、绘画,是在平面上绘制形象的艺术。
按作画材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
从着色角度上分为素描和色彩画。
从题材角度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等。
5、版画是运用不同功能的刻刀等工具,在不同材质的板面上进行刻画和艺术加工成版,可印出多幅原作的艺术。
版画分为:凸版画,如木版画;凹版画,如铜版画;平版画,如石版画;漏版画,如丝网版画等。
6、雕塑,是用固体材料制作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艺术。
从形态和可观赏的角度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
从材料上分有泥雕、石雕、木雕、金属雕塑和各种新型材料雕塑。
4、工艺美术,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一般分两类:一是日用工艺,二是陈设工艺。
5、油画《父亲》(1980)的作者是罗中立;6、《出水芙蓉图》(宋)中国画,作者佚名;7、《红蓝椅》的作者是:里特维尔德;8、《大禾人面方鼎》是商代的9、《家庭组》雕塑1950 作者亨利·摩尔(英国)10、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敦煌莫高窟-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2.学会使用素描和色彩表现敦煌壁画的形态和色彩特点;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3.素描和色彩表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掌握素描和色彩表现敦煌壁画的技能。
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为学生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宝库,因其技术精湛、绘画技法独特而享誉世界。
2. 学习素描表现敦煌壁画教师分别从线条、构图、透视等方面引入素描表现技能,指导学生用铅笔或炭笔、短杆和梅花桩等工具练习描绘敦煌壁画的线条、构图。
教师通过示范和教学,反复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提高绘画能力。
3. 学习色彩表现敦煌壁画教师分别从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组合和运用等方面引入色彩表现技能,指导学生练习用颜色表现敦煌壁画的色彩特点。
教师通过示范和教学,反复引导学生掌握技能,提高绘画能力。
4. 作品欣赏和创作教师展示一些敦煌壁画的精品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启发学生开展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素描和色彩表现技能,创作一幅自己的敦煌壁画作品。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向学生强调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表现出色、再创佳作。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师也要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让学生相互分享、评价和促进。
六、教学反思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珍品,能够激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本节课通过素描和色彩表现敦煌壁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作品欣赏和创作,有助于拓开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学设想石窟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应特别充分利用图片、录像,更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我国古老的石窟艺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石窟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从而从小树立爱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莫高窟、龙门石窟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艺术成就。
②让学生了解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以及大足石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石窟艺术的欣赏能力。
③让学生了解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认识。
④引导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采用讨论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③采用导游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寻要究源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刻艺术成就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初步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莫高窟石窟和龙门石窟难点: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原因。
石窟艺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教学突破:本课所学的几个石窟艺术所处的历史时期各不相同,知识点相对孤立,比较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景点导游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时注意做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学生视野的开拓,课前可引导学生多搜集一些关于石窟艺术的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理解分析问题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①准备关于莫高窟石窟的录像。
②搜集关于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