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1 人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

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教材:人美版义

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材: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16

册第一课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

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过欣赏敦煌石窟的彩塑,认识敦煌彩塑是我国

数千年艺术传统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艺术

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彩塑,注重对石

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艺术,充分认识我国石窟

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

深。

(2)通过了解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散失的过

程,了解勤劳智慧的先民们为人类做出的巨大

贡献,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

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

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欣赏和理解。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

悟。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生:教材等

教学活动设计

1)新课导入

播放《敦煌》宣传片段(5分钟),引出课题。

2)深入展开

A:问:敦煌在我国版图的哪个位置?在古丝绸之路中的地位?

“丝绸之路”一词被中外学者广泛使用,并把古代丝绸贸易所达到的地区都包括在丝绸之路的范围内。因而“丝绸之路”就成为古代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中亚、西亚、南亚到欧洲、非洲等地的陆路通道的通称。历史上的敦煌,是多民族杂居地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后有月氏、乌孙、匈奴等族繁衍生息,又有鲜卑、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蒙古等族统治经营,

从而使敦煌文化在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又有少数民族文化加入其中。敦煌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敦煌,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战略基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贸中心,是中西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时至今日,人们在畅游敦煌的时候,还能体悟到它的风采。

B:多媒体演示,教师讲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重点是敦煌莫高窟)

中国的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 雕塑、书法

莫高窟 --- 彩塑、壁画

云冈石窟--- 雕塑

麦积山石窟---泥塑、雕塑、壁画

佛教产生于印度,至今已有2500年。敦煌自汉代起,是通往西域大道上的交通枢纽,印度的佛教经中亚传入今天的新疆,并逐步东进到敦煌。大致到东汉,佛教已经进一步传到中原为国人所崇信。

1、彩塑:现存魏至宋的彩塑3400余身,主要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飞天和供养人塑像。北朝:第275窟交脚弥勒

隋朝:第419窟菩萨阿难像

唐朝:45窟菩萨像 158窟涅磐像

飞天短片《舞梦敦煌》。

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其艺术风格也各具特点。

2、壁画:莫高窟洞内四壁与洞顶全部是彩绘壁画,现存45000平方米。如果把这些壁画按照自身的高度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一个长达30公里的大画廊。

西魏:第257窟鹿王本生

北周:第290窟佛传故事

隋朝:第244窟说法图

唐朝:第112窟反弹琵琶伎乐

C藏经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鲜为人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