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_敦煌莫高窟八年级美术(下)
- 格式:ppt
- 大小:6.59 MB
- 文档页数:29
课题: 敦煌莫高窟课时: 1课时授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板书设计敦煌莫高窟一、简介二、内容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千手观音》,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那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观看录像。
2、新课1)、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生:一位同学讲述《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师: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
(放课件[昔日繁华])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播放课件[佛的世界] 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壁画作品各1~2幅。
例如:彩塑年代图片艺术特征(学生总结)北凉第275窟交脚弥勒隋第419窟菩萨阿难像唐第158窟涅盘像壁画佛传故事第329窟乘象入胎本生故事第257窟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因缘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经变故事第148窟弥勒下生第217窟观无量寿佛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敦煌莫高窟美术教案【篇一:第1课敦煌莫高窟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敦煌莫高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是什么?生:《千手观音》。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观看录像。
2、新课1、教师演示课件第257窟壁画《九色鹿王本生》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生:一位同学讲述《九色鹿》的美丽传说。
师:这是敦煌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敦煌的历史。
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教学课件(放课件[昔日繁华])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播放课件[佛的世界]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石窟艺术。
课件演示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彩塑、壁画作品各1~2幅。
例如:彩塑年代图片北凉第275窟交脚弥勒隋第419窟菩萨阿难像唐第158窟涅盘像壁画佛传故事第329窟乘象入胎本生故事第257窟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因缘故事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经变故事第148窟弥勒下生第217窟观无量寿佛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后讲讲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和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敦煌风格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欣赏3. 敦煌莫高窟的绘画和制作技巧三、教学重点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欣赏3. 敦煌莫高窟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四、教学难点1.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2. 敦煌莫高窟的绘画和制作技巧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价值。
2. 欣赏法:欣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壁画和彩塑图片等。
2. 准备绘画和制作所需的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泥塑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欣赏壁画和彩塑。
3. 示范:教师示范敦煌莫高窟的绘画和制作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过程。
4. 实践: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八、课堂小结2. 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的绘画和制作技巧。
3.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中国传统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查阅资料,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更多知识。
2. 完成一幅敦煌莫高窟主题的绘画或制作作品,下节课展示。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了解程度。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讲解是否清晰、实践环节是否充分等。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敦煌莫高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2.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3.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4.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5. 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三、教学重点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3. 培养学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2. 展示法: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作品。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感悟。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艺术特点:分析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风格,引导学生了解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3. 欣赏艺术作品: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魅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感悟。
5.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2. 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和保护敦煌莫高窟。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有关敦煌莫高窟的资料,了解其保护与传承情况。
2. 绘制一幅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展示对敦煌莫高窟的感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敦煌莫高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敦煌莫高窟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的欣赏。
教学难点:1.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创作实践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敦煌莫高窟的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谁能告诉我敦煌莫高窟的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2.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示范(5分钟)1. 教师选择一幅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或彩塑作品,进行示范创作。
2. 教师讲解创作过程和技巧,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表现细节。
四、学生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理解和欣赏,选择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选用绘画、彩泥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感悟。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壁画、彩塑等艺术形式。
在学生创作环节,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表现自己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展示和评价,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探索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敦煌莫高窟的纪录片或图片,提出问题:“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哪些佛教故事或神话传说?”“这些艺术作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何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授课人:朱瑶简介•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时代背景墙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鸣沙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历史悠久的莫高窟,便改称为“莫高窟”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成为了旅游胜地,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正在开采,并未开放石窟艺术•观赏视频,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下问题:•1.石窟艺术的构成?•2.石窟建筑的特点?•经变: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
又称变相、佛经变相。
•有维摩诘经变、金刚经变、金光明经变等类,为中国美术史上相当特殊的创作。
彩塑•彩塑: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
•代表作:《阿难陀》第45窟(唐代严谨写实)•北宋彩塑侍女立像•《侍女像》•(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壁画•壁画:是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
•敦煌壁画形象十分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案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课型:欣赏、评述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过欣赏敦煌石窟的彩塑,认识敦煌彩塑是我国数千年艺术传统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彩塑,注重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艺术,充分认识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通过了解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散失的过程,了解勤劳智慧的先民们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生:《中国地图册》、《历史与社会》教材等《敦煌莫高窟》思考题123、藏经洞遭受的劫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如果你意外的发现了文物,你会怎么做?谈谈我们该怎样尽到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义务?一课艺术与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了解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工作经历,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物品和图片。
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看到雨过天气晴后出现的虹和霓,小时候看到虹和霓都会说它太美了,等长大以后如果你会做实验,那么你就可以测量出那个虹和霓是多少度,量了以后发现虹是42度,而霓是50度。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本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敦煌莫高窟第一课艺术与科学教材分析:本课融合了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要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艺术想象、审美追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关联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行创作、表现。
此外在本课教学中还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已有的学科体系进行整合以及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B.应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