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_839信息管理与情报学基础_《情报学基础教程》叶鹰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299
笔记1信息与情报1.1“信息链”信息与情报是情报学的核心问题。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情报?对这些基本概念如果没有明确的认识,就不可能获得对情报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解。
“信息”和“情报”,英语都是“Information”。
英语的Information是一个连续体的概念,“信息链”由事实(Facts)→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情报”、“智能”(Intelligence)五个链环构成。
简单地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
“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
“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
“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评价的结果。
“情报”、“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换句话说,“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五个链环组成“信息链”(Information Chain)。
在“信息链”中,“信息”的下游是面向物理属性的,上游是面向认知属性的。
作为中心链环的“信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认知属性,因此成为“信息链”的代表称谓。
1.2“三个世界”模型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Popper)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从哲学高度阐述了信息的属性。
波普尔认为,信息有“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物理领域,第二世界是主观现实领域,第三世界是客观知识领域。
根据这个理论,信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有关客观物理世界的信息,即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它反映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方式;第二类是有关人类主观精神世界的信息,即主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的隐性信息,它反映人类能感受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处于意识、思维状态;第三类是有关客观意义上概念世界的信息,即主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的显性信息,它反映人类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用语言、文字、图像、影视、数据等各种载体来表示,汇成一个实在的自主的“信息世界”。
以“三个世界”的理论来研究信息、知识、情报,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并列关系。
第三模块复习题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信息资源2.信息政策3.竞争情报4.简牍5.校勘6.叙词表7.德尔菲法8.档案价值9.全宗10.档案证明二、简答题:1.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要素2.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类型3.文献揭示的基本方法4.信息商品的特征5.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的联系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其中第1题必答,2、3、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在答题纸上表明所选题题号)1.网络信息检索流程2.文献的属性及基本要素3.咨询的类型及其作用4.电子文件管理的原则复习题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信息资源政府配置2.零次信息资源3.国家书目4.检索点5.善本6.截词检索7.期刊影响因子8.现行档案9.档案价值形态10.《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荷兰)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信息资源具有哪些特征?2.简述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简述信息市场的特征与功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作用是什么?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其中第一题必答,2、3、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在答题纸上表明所选题号)1.试述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及其作用。
2.试论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
3.试述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4.试述档案整理理论中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复习题三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智力型信息资源2.知识管理3.版本4.藏书5.引文分析6.搜索引擎7.信息商品8.档案的本质属性9.开放档案10.档案的法律作用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
2.简述史料的内容。
3.简述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4.档案室的任务是什么?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其中第1题必答,2、3、4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在答题纸上表明所选题题号)1.试述信息资源的功能。
2.试述图书文化的主要内涵。
3.试述情报检索的基本流程。
目录第五模块模拟试题 (4)中国农业大学情报学基础教程模拟试题(一) (4)中国农业大学情报学基础教程模拟试题(二) (5)第五模块 模拟试题 中国农业大学情报学基础教程 模拟试题(一) 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5×4’=20) 1、网罗度 2、相关分析 3、 聚类文档 4、非程序化决策 5、后控词表 二、简答题(10×5’=50) 1、 引文索引法与主题法相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 图像基于内容的检索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 3、 什么是Web 文本挖掘?它与文本检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 决策对信息有哪些要求。
5、 试述领导的强制影响力与自然影响力。
三、论述题(80') 1、 试述互联网的检索技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主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8’) 2、 试述信息检索系统的概念检索的知识组织的主要工具及应用方式。
(17') 3、 试述决策中检索技术如何影响分析成果。
(15') 4、 以围湖造田的决策为例,试述你怎样理解决策的系统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15')5、 试述怎样判断情报的可靠性。
(15')姓名:准考证号:学院:专业:中国农业大学情报学基础教程 模拟试题(二) 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案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 1、 标引深度 2、 互逆相关 3、 ontolgy 4、 集体头脑风暴 5、 变换角度 二、简答题 1. 请举例说明目前常用的三种标引词加权方案 2.什么是文本聚类?它和文本分类有何区别于联系? 3.与一般的科技文献相比,专利文献又何不同之处? 4.叙词语言有哪些优良性或性质? 5.简述信息分析中最常用的决策研究素材的6种收集方法 三、论述题 1. 试分析说明目前中文数据库检索服务系统建设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与存在问题 2.请评述网络环境下信息(知识)组织技术的发展变化。
信息管理概论笔记1.信息管理学——The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Management2.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3.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data)—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信息(information)—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知识(knowledge)—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情报—被已知的需求者所寻求的知识或信息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型的外延所指,是转化过程的递进链,是加工组织程度的等级链,是价值量的等级链。
2.信息的性质和特征—⑴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⑵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⑶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信息产生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但信息可以独立与其发生源而相对独立,可以由其他物质载体携带在事件或空间中传递。
⑷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和依附性⑸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目的不同,他们从同一事物中获得的信息量也不同,即使他们的这些能力和目的完全相同,但他们在观察事物时,选择的角度不同,侧面不一样,它们所获得的有关同一事物的信息肯定也不同。
3.分类:⑴按信息的性质—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⑵按信息的内容—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⑶按信息的流通渠道—正式信息、非正式信息⑷按信息的记录方式—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计算信息分类目的:为了认识信息的性质和特征,以便描述信息和处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