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建筑剖析共89页
- 格式:ppt
- 大小:17.89 MB
- 文档页数:89
泰姬陵的建筑造型艺术分析,泰姬陵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
它始建于1631年,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历时22年才完成。
陵墓的四周砌有长576米、宽293米的红砂石围墙,陵园占地17万平方米,其中间有一个十字形水池,中心为喷泉。
从陵园大门到陵墓,有一条用红石铺成的直长甬道,甬道尽头就是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的陵墓。
陵墓建筑在一座7米高、95米长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寝宫居中,四周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圆塔。
寝宫高74米,上部为一高耸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
宫内墙上,珠宝镶成繁花佳卉,光彩照人。
寝宫分五间宫室,中央宫室里置放着泰姬和沙贾的大理石石棺。
陵墓的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相同的清真寺翼殿,用红砂石筑成。
泰姬陵建筑的艺术水平很高,集中了印度、中东及波斯的艺术特点。
整座建筑体形雄浑高雅,轮廓简洁明丽。
由于它坐落在具有一片常绿的树木和草坪的陵园内,在碧空和草坪之间,洁白光亮的陵墓更显得肃穆、端庄、典雅。
纯白色的泰姬陵均壮丽无比,造型完美,加上陵前水池中的倒影,就像有两座泰姬陵互相辉映,难怪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建筑风格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
所有游客都把印度人民的这一非凡杰作称为印度的奇珍。
这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外形端庄宏伟,无懈可击,寝宫门窗及围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成菱形带花边的小格,墙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红绿宝石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藤蔓花朵。
工艺成就泰姬·玛哈尔的工艺成就首先在于建筑群总体布局的完美。
布局很单纯,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象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它的构图稳重而又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它的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发券的轮廓同穹顶的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
凡尔赛宫形式风格:规则式特点:凡尔赛宫花园总体规划对称严谨,规模宏大,体现君权统一。
宫殿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中轴线的两侧分布着大小建筑、树林、草坪、花坛和雕塑。
造型素材:水体:凡尔赛宫中的水景类型包括运河、水渠和泉、池。
正是这些水体将凡尔赛宫划分了若干区域,达到了改变空间指向的目的。
如图所示,运河是整个凡尔赛宫园林中最壮观的水景,也是园林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十字形的运河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了四部分。
两边是多样化的道路,使整个场地得到了丰富。
但是正是丰富的场地容易带给人们空间上的迷惑感,此时,十字形的运河又充当了指向作用。
水渠是由修道院或蔬菜园里起灌溉作用的水道演变来的,同样起到了划分空间的作用。
泉、池虽然体量较小,但是由于形式和造型气到了标志性的作用,给单调的景观增强了装饰效果。
其中最起眼的是阿波罗泉池。
在凡尔赛的园林中还能看到很多配合水景处理空间的实例,泉池周围的刺绣花坛,水镜面的深远的背景,大运河两侧的密林,这些景物突出了水景与环境体量的差异,强化了水景对于实际空间的作用。
从宫殿到运河端点总长为3000m,沿着轴线的布局最远处是阿波罗泉池和大运河,大台阶上是拉东娜泉池,终点处是宫殿前平台上矩形抹角的大型水池。
开阔的水面产生了倒影,扩大了整个空间,形成了水天一色的景观。
凡尔赛宫在水景处理上以几何形式为主,配合了建筑规则地块、刺绣花坛等景物形成规律的、而人工气息浓厚的外环境。
建筑:凡尔赛宫底座平面采用基本的矩形图案,东南,西北向与西南,东北向的建筑交错排列,拼凑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的欧式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其内部陈设及装潢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
宫殿西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风景秀丽,其中轴线长达三公里,大小道路都是笔直的,与花草、水池、喷泉、柱廊组成几何图案,被称为“跑马者的花园”。
泰姬陵赏析从数不清的照片中,人们看到它立刻就想到就是印度.它就是被誉为"完美建筑〞, 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泰姬陵.泰姬陵,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亦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一个如此凄美的比喻,必然连着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故事.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为她不仅超越着简单的建筑学意义,默默地美丽着,为的是世人心中那一点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伟大的建筑往往形神兼备---泰姬陵百看不厌之外仍旧能使人惊讶.它在一天里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自然光线中显现出不同的特色.虽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却没有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你感到它似乎在天地之间浮动.它的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令无数参观者惊叹不已的奇迹.朝霞升起时分,初升的一轮红日伴着朱木拿河袅袅的晨雾,仿佛要将泰姬陵从睡梦中唤醒,此时的它显得静静的.中午时分,泰姬陵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碧水绿树,在南亚一向耀眼的阳光映衬下,更出落得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傍晚,泰姬陵迎来了它一天中最妩媚的时刻,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开始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随着月亮的冉冉升起,最终回归成银白色.在月色朦胧中,泰姬陵显得格外高雅别致和皎洁迷人,犹如美人泰姬在含情沉思.据称,泰姬陵最美丽的时候,是朗月当空的夜晚.白色的##石陵寝,在月光映照下会发出淡淡的紫色,清雅出尘,美得仿佛下凡的仙女.这些展现都无疑展现出泰姬陵在世界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体现了最佳的建筑艺术和风格.泰姬陵在总体结构布局上非常完善,以单纯的布局凸显了陵墓这一构图中心.它不像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因之,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 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它闪烁颤动,倏整倏散,飘忽变幻,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它的第二个成就是创造了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的形象.它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同青空相穿插渗透透.它的体形洗练:各部分的几何形状明确,互相关系清楚,虚实变化肯定,没有过于琐碎的东西,没有含糊不清的东西,诚朴坦率.它的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例如,塔高〔连台基〕近于两塔间距离的一半,主体的立面的中央部分的高近于立面总宽度的一半,立面两侧部分的高近于立面不计抹角部分的宽度的一半,其余的大小、高低、粗细也各得其宜.它的主次分明:穹顶统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心,尺度其次;两侧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衬中央凹廊,尺度第三;四角的共事尺度最小,它们反过来衬托出中央的阔大宏伟.此外,大小凹廊造成的层次进退、光影变化、虚实对照,大小穹顶和高塔造成的活泼的天际轮廓,穹顶和发券和柔和的曲线,等等,使陵墓于肃穆的纪念性之外,又具有开朗亲切的性格.泰姬•玛哈尔的第三个成就是,熟练地运用了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使这座很简纯的建筑物丰富多姿.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发券的轮廓同穹顶的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同时,主体和穹顶之间的过渡联系很有匠心:主体抹角,向圆接近;在穹顶的四角布置了小穹顶,它们形成了方形的布局;小穹顶是圆的,而它们下面的亭子却是八角形的,同主体呼应.四个小穹顶同在穹顶在相似之外好包含着对比:一是体积和尺度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宏伟;二是虚实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庄重.细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强的对比,它们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开花宏大.同时,它们之间也是统一的:它们都有相同的穹顶,它们都是简练单纯的,包含着圆和直的形式因互;而且它们在构图上联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台基稳稳托着,两座塔形成的矩形同陵墓主体正立面的矩形的比例是相似的,等等.除了对比着各部分有适当的联系、呼应、相似和彼此渗透之外,它们之间十分明确的主从关系保证了陵墓的统一完整.这些都是入眼建筑给人的直观感受,但泰姬陵里还有一些细节的景点更引人注目.其一就是莫卧儿式花园.它是一个典型的波斯式花园,位于主体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喷泉,而且有两行并排的树木把花园划分成4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型,因为"4〞字在伊斯兰教中有著神圣与平和的意思.其二就是陵墓主体,它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圆顶,整座主体都以沙贾汗最喜欢的白色##石所建,而在白色的##石上则镶满了各种颜色的宝石,拼缀成一些美丽的花纹与图案.建筑时,在主体下方挖了18个井,每个井都以一层石头、一层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层层叠起,以减低地震对主体的伤害,可见沙.贾汗对皇后的爱护.陵墓内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阳光照明,在##石屏风内有两副空石棺,而沙贾汗与皇后的真正长眠地点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其三就是在主体两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红砂岩建筑而成,顶部是典型的白色圆顶,而兴建这两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整座泰姬陵建筑的平衡效果,以达到对称之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市摄影爱好者侯刚他在印度泰姬陵拍摄过程中的惊世发现——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呈现了泰姬戴着王冠的少女形象.这个发现令人啧啧称奇,这一发现可能成为提供破解印度古老文明历史之谜的又一个佐证.除此之外伴随泰姬陵的还有她美丽的爱情故事,这一爱与美的光环又将其建筑本身带入了一种更加升华的境界,让人们目睹建筑的同时产生对爱情永恒的向往,这可能正是一个伟大建筑的真正内涵.。
印度泰姬陵的建筑格局介绍印度泰姬陵的建筑格局介绍泰姬陵整个陵园是一个长方形,长576米,宽293米,(另一资料:陵区南北长580米,宽305米)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
四周被一道红砂石墙围绕。
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厅这两座式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衡,左右呼应。
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达40米,内有50层阶梯,是专供穆斯林阿訇拾级登高而上的。
大门与陵墓由一条宽阔笔直的用红石铺成的甬道相连接,左右两边对称,布局工整。
在甬道两边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间修建了一个十字形喷泉水池。
陵园分为两个庭院:前院古树参天,奇花异草,芳香扑鼻,开阔而幽雅;后面的庭院占地面积最大,由一个十字形的宽阔水道,交汇于方形的喷水池。
喷水池中一排排的喷嘴,喷出的水柱交叉错落,如游龙戏珠。
后院的主体建筑,就是著名的泰姬的陵墓。
陵墓的基座为一座高7米、长宽各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陵墓边长近60米,整个陵墓全用洁白的大理石筑成,顶端是巨大的圆球,四角矗立着高达40米的圆塔,庄严肃穆。
象征智慧之门的拱形大门上,刻着《古兰经》。
中央墓室放着泰姬和沙贾汗的两具石棺,宝石闪烁。
寝宫居于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倾的圆塔,以防止地震塔倾倒后压坏陵体。
寝宫的上部为一高耸饱满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上下总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半部古兰经的经文置于4扇拱门的门框上。
寝宫内有一扇由中国巧匠雕刻得极为精美的门扉窗棂。
寝宫共分宫室5间,宫墙上有构思奇巧的用珠宝镶成的繁花佳卉,使宫室更显光彩照人。
中央八角形大厅是陵墓的中心,在墙上镶嵌着浅浮雕和精美的宝石。
中心线上安放着泰姬的墓碑,国王沙贾汗的墓碑则位于其旁边。
竣工后的泰姬陵全长583米,宽304米,四周是红砂石墙紧紧包围。
整座陵墓占地17万平方米。
陵寝居中,东西两侧各建有式样相同的建筑: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辩厅。
陵的四方各有一座高达40米的尖塔,内有50级阶梯。
此塔专供穆斯林教徒们每天拾级而上,登高朗诵《古兰经》,已及祈祷朝拜之用。
世界风景名胜纵览-泰姬陵泰姬陵坐落在印度古都亚格拉城郊的依亚穆纳河南岸,是17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帝王沙贾汗为爱妻泰姬。
玛哈尔修建的陵墓。
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由来自土耳其、波斯、印度和欧洲国家的建筑大师和工匠参加建造的,耗资4000万卢比,历时22年方才建成。
泰姬陵占地17万平方米,长约576米,宽约293米,四周为红沙石围墙,墙上角楼耸立。
泰姬陵的底部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大理石正方形台基,高约7米,每边长约100米。
台基之上是泰姬的寝宫,寝宫亦呈正方形,每边长约60米,寝宫连同台基高约74米。
台基的地面用黑、白色方形大理石交错铺成,好象绘制的一个棋盘。
寝宫外壁各有一座三角大拱门,6座小拱门。
小拱门分双层排列,形似石雕窗户。
寝宫正上方有一个巨大的穹形圆顶,圆顶直径约17米,顶端是一座金色小尖塔,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寝宫顶部有4座小圆顶凉亭,分布在4个角落。
在四周的拱门上,雕刻着《古兰经》的经文,经文四周有贵重宝石作装饰花边。
正面入口的大门尤为美观,门的四周镶嵌着各色宝石的花卉图案,寝宫内的门扇窗户,都是用白色大理石透雕成棱形花边小格,墙壁上用翡翠、水晶、玛瑙、珊瑚和红绿宝石等镶嵌着色彩艳丽的花朵,花朵的枝干用黄金制成。
寝宫内部呈八角形,共分5间宫室,中央宫室由辐射状通路连接着其余4间宫室。
在中央宫室里,置放着玛哈尔和沙贾罕的白色大理石棺模型,上面镶嵌着彩色宝石的花卉图案。
其真棺则安放在寝宫的底层,与石棺模型相似。
玛哈尔墓石上雕塑的是茉莉花和玫瑰花,沙贾罕墓石上则大多为罂粟花,每朵花都用32块宝石拼成。
玛哈尔的墓在中心线上,是由沙贾罕亲自安葬的,沙贾罕的墓石比玛哈尔的大,安葬在泰姬墓旁边。
石棺四周由精制的大理石透雕屏风围绕着,屏风上镶嵌着晶莹夺目、价值连城的宝石,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艺术品,花了整整10年才制成。
陵墓的东西两侧分立着由红沙石修成的清真寺和聚会堂,它们与白色大理石的主体建筑在色彩上形成极大的反差,煞为夺目。
024043ARCHIECTURE 建筑风情“因 而生”的泰姬陵The Taj Mahal “Born by Love”“它是光阴面颊上一颗永恒的眼泪。
”大文豪泰戈尔用这样的诗句形容美丽的泰姬陵。
这座印度建筑中的瑰宝,不仅用建筑再现了莫卧儿帝国王后泰姬倾国倾城的美貌,更记录了痴情国王沙贾汗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
泰姬陵是世界闻名的印度伊斯兰建筑的代表作。
它位于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市郊。
泰姬陵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陵墓。
它始建于1631年,每天动用2万名工匠,历时22年才完成。
繁复的“简约风格”泰姬陵的布局很简明,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像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
因此,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
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
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景象尤其魅人。
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
陵墓的四周砌有长576米、宽293米的红砂石围墙,陵园占地17万平方米,其中有一个十字形水池,中心为喷泉。
从陵园大门到陵墓,有一条用红石铺成的直长甬道,甬道尽头就是全部用白大理石砌成的陵墓。
陵墓建筑在一座7米高、95米长的正方形大理石基座上,寝宫居中,四周各有一座40米高的圆塔。
寝宫高74米,上部为一高耸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
宫内墙上,珠宝镶成繁花佳卉,光彩照人。
寝宫分五间宫室,中央宫室里置放着泰姬和沙贾的大理石石棺。
陵墓的东西两侧屹立着两座形式相同的清真寺翼殿,用红砂石筑成。
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发券的轮廓同穹顶的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
同时,主体和穹顶之间的过渡联系很有匠心:主体抹角,向圆接近;在穹顶的四角布置了小穹顶,它们形成了方形的布局;小穹顶是圆的,而它们下面的亭子却是八角形的,同主体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