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难忘的一课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三课《难忘的一课》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三课《难忘的一课》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3.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3.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1.自学指导(一):(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自学检测一:认识生字词。
2.自学指导(二):(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出现?(2)每次出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全文小结:(五)布置作业篇二: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资料和文中的描写,体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时的心理感受,并用几句话表达出来。
3、结合文章内容,抒写作者难忘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难忘”师:吉老师给大家讲过许多有意思的课,是吗?生:是的。
师:请马上回答,哪节课最难忘?生:(停顿后议论纷纷)师:这些课都是本学期的学的,如果再过几十年你们还会记得吗? 生:可能不记得了。
师:是啊!但是我们的作者对一节国语----也就是语文课永远镌刻在心上。
读课题-生:难忘的一课师:再读一遍生读课题,突出“难忘”。
教案名称:培养正义感的教育——《难忘的一课》一、开场导入1. 视频播放:以新闻报道、电视剧、电影、小说等形式,呈现选题背景——弱势群体面临的种种不公、欺凌、歧视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现象对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我们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2. 问题提出: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就此展开全班探讨。
二、教学内容1. 课堂阅读:选用《难忘的一课》这篇文字,让学生跟随主人公的经历,领会正义感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辨别是非对错,认识良心和责任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针对现实社会中面对不公、欺凌等问题的情况,引导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和解决,探究正义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3. 角色扮演:为了能够更生动的让学生感性认识正义感的重要性,可以在课堂上创建一个小型场景,模拟虐待弱者、打压众人等事件的场景(演员可以安排小组轮流扮演),用活生生的实例记忆中啮合正义感和情感,将疏远心灵中的距离,让内心体验到正义的温度,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正义感。
三、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正义感,提高其辨别是非对错、正确价值导向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一系列品质,如:判断、勇气、责任心、感恩心、团结协作等等。
3. 让学生在生动感性中记忆的更深、领悟得更多,从而实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
四、教学策略1. 多样的教育策略:阅读、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丰富多样的教育策略,使学生在不同维度中碾压问题,窥视正义立场。
2. 多渠道的学习方式:除了课堂讲授外,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多样方式获取信息,如POS机、图书馆、网络等等,让学生主动获取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 多样的心理辅导方式:让学生被赞扬的情况下,以及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关注和认可,从而激发他们更强的自信心和正义感;比较不同社会价值体系和文化的异同,让学生有全球视野和文化意识,增强其发扬正义的意识和勇气;鼓励学生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养成自觉助人的习惯和责任感。
23《难忘的一课》教案目录正文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师生谈话,了解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1)同学们请看地图,这是什么地方呢?(出示中国地图)1945年,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光复”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台湾的“光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措施奴役人民群众,不让台湾人说中国话,强迫台湾人说日本话,要让他们忘记中国的语言,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做日本人的奴隶。
让中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被归还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归还祖国后写的。
(2)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去学习23课,《难忘的一课》去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两遍)2、展示教学目标。
3、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自学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
提示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几要素,并串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才能做到概括。
特定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后)特定的地点(台湾高雄市郊外一所乡村小学)特定的内容(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3)、汇报。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2.通过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通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约5分钟)
师: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约25分钟)
1.质疑:
师: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
生:要弄懂“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那么激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
师: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问题:
师: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生1: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
生2: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内容)
生3: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师: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板书)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师: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板书)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师:这句话第一次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
师: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当时“我”的感受如何?(“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师: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师: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
师:“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
情。
)
4.师:“我”此时的感受如何?(感动)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生: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师:“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
4.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
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约10分钟)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
3.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
4.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
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
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设计意图
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六、课时作业设计
(一)在()里填上适当的词。
年轻的()一笔一画地()
祖国的()一遍一遍地()
熟练的()大声地()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里。
1.每天放学,刘玉()看书,()打乒乓球。
2.()仔细观察,作文()写具体。
3.()他不一定会来,我们()要通知他。
4.奶奶()满头白发,()行动十分利落。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