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祝福》(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28
《祝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设计理念:《祝福》该篇小说主要借助“我”回鲁镇后所看到的人和事来表达作者对当时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厌恶。
小说表面上写“祥林嫂之死”,实际上则是以她的死亡引出看似祥和的社会内部的丑恶和黑暗。
本课借由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孔乙己》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让学生感受封建社会下“人”的冷漠无情,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小人物及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必修一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要了解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祝福》以作者所处的社会为背景,虚构了“鲁镇”这样一个地点,通过对其中的人和事的隐晦批判,揭露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约束,以及封建社会下人们的麻木不仁。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初中期间已经学习过多篇鲁迅先生的作品,例如《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及《孔乙己》,对鲁迅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而本节课旨在结合《孔乙己》这篇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课文,以鲁镇人们的“笑”为切入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深入体会“鲁镇”的黑暗现实。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融会贯通。
此外,本节课还借助“祥林嫂”的经历,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健全学生的人格。
教学目标:1.朗读并赏析句子,鉴“笑”并感受当时人们的冷漠无情。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3.与祥林嫂形成情感共鸣,能够对小人物或弱势群体具有同情心。
教学重难点:体会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约束以及封建社会下人们的麻木不仁。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画;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提问:同学们,大家看到的这四张图片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相同的表情,这个表情就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