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4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师曹卿学生高二3班课题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型新授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
(2)探究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认识到改革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理解宗教宽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对马丁·路
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宗
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基
本知识进行复习;
(2)通过分析材料,探究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3)面对各国宗教改革的浪潮,设想天主教会会
如何应对。
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了解天主教会
对宗教改革的反应的史实;
(4)了解宗教宽容的史实,结合当今世界的宗教
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通过对宗教宽容的史实的了解,结合当今世
界的宗教问题,认识到要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
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教学重点欧洲宗教改
革对社会变
革和历史发
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宗教改革,认
识到改革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重要动
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政治
影响经济
文化
基本史实欧洲宗教改革
宗教宽容 PPT
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的状况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宗教宽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成功的改革首先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和政治代表的发展需要,并且促进了思想解放;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知识结构: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的腐败英国王权与教会的决裂教会纯洁运动→恢复了天主教会部分势力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加紧打击“异端”→宗教冲突加剧→一些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教学重点:(1)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九十五条论纲》。
(3)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考纲:欧洲宗教改革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欧洲宗教改革,在英文中是以专有名词“The Reformation”来表示的,在西方人甚至是西方学者眼中,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甚至远超过文艺复兴,这个认知大概跟我们传统形成的看法有些出入。
那么,欧洲宗教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场变革为什么会发生?它又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第九课《欧洲宗教改革》,看看能不能从中解惑,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单元(章)教学设计
太原市进山中学郭慧敏授课时间:2010年月日至月日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1 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
太原市进山中学郭慧敏授课时间:年月日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2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 3 页(总页)
第 4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5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6 页(总页)
第7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8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9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10 页(总页)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第11 页(总页)
第12 页(总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测的目标与用时
预设与达标效果
第14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试用)
第15 页(总页)。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导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重点、难点】重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预习学案】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现)①社会生活从到,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②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占有全国土地的,甚至更多。
③政治上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高高在上,下面有、、、等。
由于当时各国,天主教会成为(2)14、15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逐渐,逐渐产生,天主教会不仅不能,反而(3)教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从西欧各国,许多教士和僧侣,天主教会将反对他的人斥为,并建立了(4)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宗教改革前夕,德国处于____ 的状态,罗马教廷利用德国的分裂,把他当做重要的收刮对象,人们称德国为(5)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6)导火线:,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内容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就是著名的的思想。
(2)普通天主教徒与教士,全体信徒皆。
(3)路德指出,信仰的唯一根据是,而不是(4)、路德简化了天主教,并主张3、作用①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②宗教改革运动迅猛发展③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教派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内容(1)反对认为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2)把信仰得救解释为(3)主张简化,规定神职人员由产生(4)还制定了严格的(5)加尔文把日内瓦改造成2、影响加尔文创立的,教义更加符合的利益,教会组织相当因此很快便传播到、、等国家三、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1、背景(1)英国早在宗教改革之前就形成了(2)英王建立起2、内容亨利八世(1)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规定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的一切权力,无权干涉(2)同时还宣布保留(3)亨利八世下令,没收,勒令影响:严重削弱了,同时大大增强了伊丽莎白一世(1)重申,要求所有3、影响改革后的英国民族教会称。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学习重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欧洲宗教改革的内容(马丁路德、加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学习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和作用预习学案【知识梳理】一.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上:2.政治上:;3.思想上:4.根本原因:知识点:1.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的地位: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政治上: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上:封建神学占据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社会生活上:在中世纪的西欧,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
2.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分为、、三大派别。
中世纪的时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主要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则是宗教改革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新派别。
二.概况:(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拉开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1.原因:①主要原因: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②直接原因: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2.序幕:发表《》,反驳了,信徒得救,既不靠,也不靠,只能靠。
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3.内容:①提出“”的思想,宣称人之得救,完全在于。
②提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③路德简化了天主教复杂的,并主张神甫可以。
4.传播:路德所创立的教派称,主要在、传播。
5.影响:(1)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2)改革后形成新教称为路德宗,主要在、传播。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扩展1.内容:①反对盲从天主教会,认为《》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信仰得救②把信仰得救解释成。
③加尔文主张简化,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产生。
④制定严格的,要求人们过节俭生活,认为教会应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⑤把日内瓦改造成的神权共和国。
2. 影响:教义更加符合的利益,教会组织相当严密有力,因此很快传到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国家。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一、课标要求:了解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国教的确立、天主教对策、宗教宽容、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2、能力培养(1)通过对宗教改革出现背景的探讨,培养学生史料分析与多角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欧洲宗教改革概况的了解,培养学生宏观灵活的把握能力、清晰流利的表达能力以及全面严谨的比较能力。
(3)通过对宗教改革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政治经济常识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学以致用能力。
(4)通过对宗教改革者的大无畏战斗精神,尤其是塞尔维特、布鲁诺等人的英勇事迹的讲述,塑造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和勇敢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重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历史作用。
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影响。
四、教具:多媒体五、教法:探究式六、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罗马圣彼得堡大教堂图片,导入新课:中世纪的西欧在迈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其宗教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
1517年,德国天主教僧侣马丁· 路德贴出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异常浩大的宗教改革拉开了社会改革运动的序幕。
这场变革为什么会发生?它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实质。
讲授过程:预习本课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2、德国、瑞士、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代表人物、主张及结果分别是什么?3、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有哪些?影响如何?4、宗教宽容的背景、过程及结果如何?5、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应如何评价欧洲的宗教改革?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1、经济上:天主教会的轻商思想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本课要求:识记天主教会的特殊地位和对社会发展阻碍的表现;识记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识记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识记英国国教建立的过程并分析其特点;识记天主教会为重振声威而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影响;分析宗教宽容实行的背景、概况及对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难点:西欧各国宗教改革的实质历史作用第一课时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本目分别叙述了基督教的派别、分布及信仰核心,到13世纪初占据了西欧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支配地位,以及天主教会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1、基督教的概况①派别: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基督教的发展基本线索:公元1世纪产生;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②分布:天主教分布在欧洲西部,东正教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新教是宗教改革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新教派。
③信仰核心:“原罪”“救赎”“原罪”:“原罪”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之源,人类无法自救。
人类的原罪与吃有关。
因为嘴馋的缘故,亚当和夏娃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园。
据说禁果原本有两种,一种是智慧果,另一种是生命果。
亚当夫妇吃了智慧果,顿时变得聪明———并且为自己的裸体感到羞耻,于是采摘来树叶遮挡住私处。
这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盗窃行为。
上帝马上就发现了他们的变化———怎么穿上衣服了?他们也就再没有机会继续吃生命果了。
否则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救赎”:上帝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赎了罪,凡信仰上帝,都能得就,死后永生设问:为什么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反封建斗争矛头直指天主教会?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天主教进入全盛时期。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教案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是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对于欧洲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基本情况和影响,理解宗教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以及这些改革对基督教教
义、教会组织等方面的贡献。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包括对教会权威的挑战、对
个人信仰自由的追求、对社会发展的推动等方面。
3.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宗教问题,尊重不同宗教的传统和文化背景,理解
宗教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概括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内容:
5.介绍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6.重点讲解马丁·路德、加尔文的改革思想和主要实践。
7.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
8.马丁·路德、加尔文的改革思想和主要实践。
9.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
10.对教会权威的挑战和对个人信仰自由的追求。
11.理解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第10课 欧洲宗教改革【课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考纲】欧洲宗教改革【知识结构】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打击了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的腐败 英国王权与教会的决裂教会纯洁运动→恢复了天主教会部分势力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 加紧打击“异端”→宗教冲突加剧→一些国家实行宗教宽容【互动探究】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其必要性材料一:“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材料二:教皇出巡 兜售赎罪券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世纪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⑴经济:天主教占有各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其轻视商业商业的思想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⑵政治:神权大于王权,罗马教廷经常干涉各国内政,阻碍了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不利于欧洲各国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⑶思想文化:天主教垄断教育,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迫害异教徒,阻碍近代科技发展; ⑷社会生活:每个人的终生都受到天主教会的影响,不利于个性解放和物质追求。
二、宗教改革(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的原则。
《九十五条论纲》现已被刻在当年粘贴处的教堂门上。
2、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有几条?“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1527(1)反对赎罪券;(2)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3)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4)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5)世俗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人教版)3、联系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分析(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2)宗教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4)反对赎罪券,简化宗教仪式,建廉价教会——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5)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4、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天主教的“因形称义”分歧点在哪?分歧点:怎样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是听从教皇、教会,服从教规,还是相信自己。
第9课欧洲的宗教改革课标要求:本学习专题共有3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使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讲述,学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宗教改革背景的学习和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学生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起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影响。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必修三中已学过宗教改革,复习旧知识提问: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导入新课。
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本单元讲述了14—16世纪,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和人文主义的复兴,天主教神权受到有力的挑战。
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思想束缚,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君主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欧洲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宗教改革推翻了罗马教皇在新教国家宗教生活中的至上权威,大大削弱了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网络】 基督教简史 经济: 天主教的 政治:神权统治 统治地位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法国的“异端”运动 内容 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异端”运动 捷克人胡司的“异端”学说 历史背景 影响经济:14—16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向近代过渡的西欧 文化:文艺复兴运动背景瑞士加尔文 内容 宗教改革影响宗教改革运动 的扩展 背景英国亨利八世 内容 宗教改革影响【学习目标】1、知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宗教改革的必要性;知道马丁·路德、加尔文、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2、能力:探究和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难点】重点:⒈认识到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⒉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形式更激进、影响更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⒊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难点:⒈宗教改革的实质。
⒉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前置作业】1.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A.进一步钳制人们的思想 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 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2.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手工部门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下列关于16世纪初德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济有了较显著的发展 B.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C.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 D.被称为“教皇的奶牛”4.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财富 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5.下列对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民大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B.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C.14、15世纪的天主教会得到西欧各国王权的积极拥护D.封建王权服从于教权【学习过程】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其必要性材料一:“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结合历史背景,阐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1.地位(1)社会生活方面:人人都是天主教徒,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
(3)政治方面①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
②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2.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天主教会的腐朽(1)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
(2)许多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
(3)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4.德国与天主教会矛盾尖锐:由于处于分裂状态,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8,思考:1.旧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占据统治地位吗?提示不能。
以宗教改革为例,宗教改革前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旧的天主教会的沉重束缚,所以不能。
随着新的社会形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日益发展、成熟,它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为其进一步发展服务。
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1.序幕: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2.概况(1)马丁·路德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主张“因信称义”,宣称人之得救,完全在于人对上帝的信仰,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能得救;认为普通天主教徒与教士没有区别,全体信徒皆教士;指出信仰的惟一根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欧洲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的状况以及宗教改革的背景、掌握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和由其掀起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重要史实,理解其开创了欧洲近代史新纪元的深远影响。
(2)掌握加尔文的宗教思想,领会其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及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所奠定的理论基础;了解英国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宗教宽容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来把握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增强透过现象把握历史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坚持真理,捍卫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正义之举和敢于向教会和世俗权力挑战的精神,培养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讨论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和活动2、难点通过讨论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先定论;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本课主要通过图片和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改革之旅。
我们的目光转向近代欧洲,请看第九课《欧洲宗教改革》。
说到宗教改革,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宗教?世界上三大宗教是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又是什么?(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为什么会分化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设计意图: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思考。
2、新课学习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迅速发展,其经典教义来源于《圣经》,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救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
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
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
1、基督教的概况
①派别: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与东正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②分布:天主教分布在,东正教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新教是宗教改革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新教派。
③信仰核心: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①在社会生活方面,从国王到农奴,人人都是,从出生到去
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的控制和影响
②经济方面,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
至更多。
③政治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高高在
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
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
3、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渐趋衰弱,近代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①思想: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
天主教会
的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②经济:资本主义进入时期,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
需要作支撑,天主教会阻碍的强化;另外,教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持奢靡的生活,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
③政治:教会非常残酷,将反对他的人斥为并建立了
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原因:
一是德意志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是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宗教改革前夕,德国处于状态,罗马教廷利用德意志的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人们称德国为
三是教皇兜售“赎罪券”是直接原因。
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的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内容:原名《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因内容有条而得名,路德反驳了的功效,指出,既不靠教皇,也不靠圣礼和善功,只靠终生悔改。
影响:①路德提出论纲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②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要内容
(1)宣称,人之得救,完全在于人对上帝的信仰。
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
这就是著名的
的思想。
路德认为普通天主教徒和教士没有区别全体教徒皆教士。
(2)是人们信仰的惟一根据。
(3)简化圣礼,主张
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4、评价
(1)结果
1520年6月教皇利奥十世宣布为异端,1521年,5月德皇查理五世签署帝国敕令,限期捉拿路德,但这根本阻挡不住的迅猛发展。
路德所创立的教派称路德宗,主要在传播。
(2)影响
①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②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运动迅猛发展,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③促进民族语言的发展。
三、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
1.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内容
①加尔文反对盲从,认为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并把它解释为。
②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建立民主教会,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
③他还制定了严格的,崇尚节俭。
认为教会应当
④加尔文把日内瓦改造成的神权共和国,实际上政府教会两套班子一套人马。
这个共和国也同样镇压异端,比如判处死刑。
2.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①加尔文创立的加尔文宗,教义更符合的利益,比路德教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国际性影响。
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②教会组织相当严密有力,因此很快便传播到、、英国等国家。
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
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异: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教徒“因信称义”,但他更加发挥了“上帝
先定说”,在事实上否认了一切自由意志,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四、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
1.英国宗教改革的背景
①英国在宗教改革之前,形成了专制王权统治下的统一的,亨利八世利用国内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情绪,借之机,与决裂,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
②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受新教影响,主要是受加尔文教的影响。
③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内容:①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明文宣告: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拥有的一切权力,教皇无权干涉英国教会事物,标志着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
②保留天主教的。
③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勒令。
他把600多所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使英格兰的修道院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评价:①作用:削弱,增强了。
②局限性: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主要限于教会行政方面,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3.伊丽莎白宗教改革
内容:①重申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必须宣誓效忠国王。
②颁布标榜信仰得救,是信仰的唯一标准。
作用:英国国教会至此得以最终形成,它发展为新教的三大主流派别之一。
4、特点:①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依靠王权,保留较多天主教成分。
②英国国教完全是国王的封建统治工具和精神支柱。
英王是国教的最高首领,所有的宗教事务都围绕着如何巩固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
1、教会改革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①背景: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②目的:抵御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
2、教会改革运动的措施
①革除,停止出售,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
②在方面,对新教寸步不让,如开宗教会议,宣布所有新教都是“异端”,
的信条和仪式完全正确,是宗教事务的最高权威,惟有教会有权解释,普通教徒没有教会不可能得救。
③加强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
如布鲁诺被烧死。
④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创立,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
3、教会改革运动的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纯洁了,恢复了的部分势力。
②成员在海外传教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做出了贡献。
六、宗教宽容
1、宗教宽容实行的背景
①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分裂为和新教两大阵营,新教又有、和英国教会等。
②宗教改革后,各个教会之间,特别是和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时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
如胡格诺战争
③各国君主、和市民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这些冲突中起着重要作用。
各国君主都希望利用加强自身的统治,各教派的领袖也希望利用打击“异端”,加强。
④一些有识之士谴责和宗教战争,呼吁给予人民“良心的自由”,实行。
2、概况
德意志宗教改革: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规定“教随国定”,即诸侯有权决定,取得合法地位,不愿服从者可以迁走。
这是欧洲第一个的合约,但“教随国定”的原则实质上只给予诸侯信仰的自由。
法国的宗教宽容:1598年,法国国王颁了,宣布为法国国教,同时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
这在基督教国家中是第一次赋予的权利。
法国尽管在全国允许新教徒的信仰自由,但是天主教仍然是国教。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难免有回潮。
七、评价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宗教改革的积极作用。
①沉重打击欧洲封建统治支柱天主教会。
②宗教改革极大解放人们的思想。
③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条件。
3、存在问题:宗教迫害宗教纷争愈演愈烈。
前景:实现宗教宽容,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