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数字“三”的不解之缘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数字“三”的不解之缘

孔子与数字“三”有着很大的不解之缘。现加以整理归纳,望博友们赐教。

三岁丧父

孔子三岁丧父,由母亲在娘家养大,家境衰落,生活贫困。这就是孔子的童年。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源于《论语·为政》,意为人到了三十岁时就应该去面对一切困难。孔子三十岁时在学术上已能自立,并开始收徒讲学。这是孔子的自我评价,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

弟子三千

孔子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格局,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孔子当时创办的“私学”达到如此规模,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三人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为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明了孔子虚怀若谷、虚心好学的治学态度。

君子三畏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是指敬畏自然规律;畏大人,是指敬畏品德高尚之人;畏圣人之言,是指敬畏圣人的教诲。观察孔子“君子三畏”之论,以其一以贯之的精神理念,是在向人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当珍爱生命而讷言敏行。按此道理,人类生命之本质,非在言说,唯在行事也。

君子三戒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为人少年时,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要戒之于色;

成年时,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之于斗;老年时,血气已经衰落,要戒之于贪。其实,君子也好,俗人也罢,无论你处于人生的那个阶段,都应恪守这“三戒”,坚守做人的底线。

孔子三忘

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所谓“三忘”,即“发愤忘食”的勤奋精神,“乐以忘忧”的快乐精神和“不知老之将至”的不老精神。孔子的这种为学精神,表明了其自强不息,乐观豁达与永葆青春的人生态度。

三条忠告

孔子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先有司,就是要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赦小过,就是要有容人之量,注重团结;举贤才,就是要善于用人,敢于用人。这是孔子关于管理之道的至尊之论。

三功三过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他人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历史上,像孔子这样在几千年的时间里能对整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全民族的社会心理结构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至今还在产生着巨大影响的人,是绝无仅有的。不过一位有着巨大影响的名人就仿佛如一个如日中天的太阳,在提供光明的同时,也提供了具有杀伤力的热量。所以,作为一位历史文化巨人,孔子对中国来说,有功其实也有过。孔子功劳:教育鼻祖、文化先驱和千秋师表。这自不待言。

孔子过失:教育偏执、政见误导和性别歧视。如孔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被普遍认为是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据。

不过客观地讲,孔子的功劳是有意为之,而孔子的过失却是无意为之。这也是历朝历代有影响力的名人们生前身后的无奈。

三足鼎立

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及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家思想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